黃玉鳳 馬 天 方偉豪
1.大連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遼寧大連 116600;2.北京鴻聯九五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0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均收入不斷增加,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人們將不斷增加物質、精神的享受,擴大第三產業的需求。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之一,其發展空間將逐年擴大。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人們的旅游意愿普遍增強,旅游業成為當今的朝陽產業。隨著旅游市場的容量持續擴大,全國各地大力發展旅游經濟,而在旅游經濟中,旅游紀念品對游客的價值較大。旅游紀念品是指具有地方特色或者景區獨特意義的方便攜帶的商品,具有一定的紀念意義。比如傳統的當地特產、手工藝品、當地文創產品。它是景區或地方的獨特符號,濃縮了當地的精華,不僅要具有代表性,還應富有紀念性、藝術性。旅游紀念品承載著游客出游的獨家記憶,是一種旅游商品。只有具有地方特色、歷史文化的旅游紀念品才能和同類旅游紀念品區分開來,提供給游客最大的物質價值和精神文化追求,對游客產生獨特的吸引力。
中國的旅游市場主要包括商務旅游、大眾休閑旅游及品質休閑旅游。數據顯示,2017年品質休閑旅游占比25.9%,2020年提升至30%。展望未來,中國旅游將向品質旅游方向發展。品質旅游體驗既是身體的多方面直接感受的滿足,也包括體驗過程中感受到的良好心理體驗和精神享受,更是旅游完成后的回味、收獲等后續的延伸。旅游紀念品就是一種旅客旅游體驗的延伸。旅游市場的蓬勃發展,也意味著開創設計旅游紀念品是市場巨大的商業活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可想而知,同時也具有極大挑戰性。在旅游經濟中剛性收入已經趨于穩定,如衣食住行,那么旅游經濟中的彈性收入就成為旅游經濟增長的一個有效跳板。其中旅游的購物需求占彈性收入的比例較大,而在購物中旅游紀念品又是首選。2019年故宮文創紀念品銷售額達15億,這就說明旅游紀念品是拉動旅游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
旅游和文化相輔相成,而旅游紀念品是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旅游紀念品是展現地方文化的“窗口”,透過旅游紀念品,我們打開了當地的文化之窗。旅游紀念品就像當地向外展示的一張名片,將地方文化與旅游紀念品相結合,將精美的旅游紀念品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相統一。這不僅增加了國內不同地區人們對該地的文化了解,更讓中國傳統文化被國際游客熟知。因此發展設計特色旅游紀念品,對文化的傳播意義重大。例如,輕巧便攜的瑤族長鼓項鏈不僅增添了游客裝飾之美,也宣傳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瑤族的民族特色與民族風情。
情寓于旅游紀念品之中。帶回家中的旅游紀念品承載著在那個城市的所思所想、難忘經歷,更在看到旅游紀念品的頃刻間腦海中浮現該城市的形象,睹物思城。融合城市形象的旅游紀念品是該城市的縮影,城市形象與旅游紀念品互相作用,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城市形象的構建受各方面影響,比如經濟因素、政治因素,但旅游紀念品這樣的一個小禮品,也在城市形象的塑造方面發揮促進作用。城市形象的不斷完善,促進了旅游紀念品產業鏈的發展延伸。日本有一個小島多礁石,便請來巧匠選取島上的石頭雕刻出有關該城市的精美圖案,深受大家的歡迎,很好地宣傳了城市形象。
旅游紀念品的同質化現象很嚴重。事實上,大部分游客對當地特色旅游紀念品的興趣很高,對旅游紀念品的購買欲也很強,但所看到的內蒙古市場上的旅游紀念品,基本上是從商品基地批發而來,而這些商品發往全國各地,所以不管你是在北方還是南方,可能看見景區擺放著一模一樣的旅游紀念品。這種現象的出現,也讓游客失去了對旅游紀念品的興趣。內蒙古的旅游紀念品缺乏地域特色文化,如奶制品的包裝普遍缺乏內蒙古的特色,包裝設計所展現的地域特征不夠明顯,千篇一律的包裝索然無味,磨滅了游客對當地旅游紀念品的興趣。而且在包裝設計上沒有體現出地域文化的延續性,只是簡單的包裝,吸引力不強,降低了游客的購買欲。內蒙古作為北方少數民族自治區,擁有著獨特的地域風光和厚重的民族歷史,集聚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例如獨特的草原文化。但是在旅游紀念品這方面沒有抓住其獨有的旅游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其民族風情,極少將其旅游文化運用到旅游紀念品的身上,導致內蒙古的旅游紀念品地域特色不明顯。
在消費生活之中,隨著人們的消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的消費關注點已經不僅僅在商品的本身,而更多地轉移到商品的符號價值之中。而在如今的符號消費盛行之時,內蒙古的旅游紀念品卻沒有一個統一的符號,來樹立內蒙古旅游紀念品的品牌形象。消費者如何識別成千上萬個品牌?其實就是依靠符號來進行識別。內蒙古旅游紀念品的符號特征不明顯,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旅游紀念品品牌。在目前的內蒙古旅游紀念品市場上顧客的感知效果低于顧客期望,顧客的滿意度下降,內蒙古的旅游紀念品的市場發展必然會受到阻礙。
2021年8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措施》強調了文創產品開發既要有文化味、更要保證質量。近年來,文創之風盛行,文創紀念品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在市場上涌現了粗制濫造、缺乏創意的文創紀念品。這些文創產品打著“文創”的招牌,卻沒有文創的新意。內蒙古的旅游紀念品中奶制品、皮革類居多,而真正的文創紀念品卻很少。在調查中了解到有內蒙古賀片、紙杯等,種類不多,整個創意產業的鏈條不完善,文創紀念品的線不夠深入。
旅游紀念品作為一個產品,不僅要滿足消費者的實用需要,也要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要。一個產品如果“有趣”“吸引人”,它就會在市場中脫穎而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而內蒙古的旅游紀念品中傳統的皮革、皮雕、普通的奶制品比例大,文創種類少,沒有順應這個時代的潮流,跟上這個時代的步伐,符合這個時代的審美。今年,中秋節還沒到,三星堆的祈愿神樹月餅早已被一搶而空。這款月餅的設計理念包含了古蜀祭月文化,其設計理念完美地契合了我國中秋的傳統文化的理念。將文化與三星堆結合起來,把三星堆文物送上了熱搜,讓文物、文化活了起來。內蒙古旅游紀念品的草原文化也應順應時代,打造屬于自己的網紅IP。
內蒙古在線上宣傳上還有較長一段路走,在品牌宣傳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其營銷方式較為單一,店鋪主要設在景區周邊,采用商品陳列的方式展現,部分店鋪的裝修老舊、燈光昏暗。店內基本沒有專業的人員負責介紹。在購買渠道設計方面不合理,可購買旅游紀念品的地方少,給想要購買的游客帶來很多的不便。
在旅游紀念品中要充分運用符號學,打造屬于內蒙古自己的品牌形象,在旅游紀念品的外形、色彩、圖案的設計上表現內蒙古的獨特符號。例如“六色故宮口紅”它的外形符號來源于掐絲琺瑯山水圖琮式瓶;色彩對應著五行色彩;圖案是提取于后妃的服飾和繡品。外形、色彩、圖案無不體現著故宮特有的符號。內蒙古的旅游紀念品也應該在草原文化、蒙文、民族元素中提取自己特有的符號。在游客心中打造一個特有的內蒙古的形象,讓游客都成為內蒙古旅游紀念品的消費者。
好的文創產品應該是價值與創意的統一,既要有“文”也要有“創”。內蒙古應該立足于自身的文化元素來打造獨一無二的一系列文創旅游紀念品,要注重文創旅游紀念品的品質的同時應該從衣、食、住、行等多方面與旅游消費者的需求緊密結合,在能夠滿足旅游消費者的需求的同時,讓產品能夠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各地旅游紀念品的不同,核心就在于文化的差異。旅游紀念品的文化價值是其重要價值的體現。結合內蒙古文化設計旅游紀念品會凸顯紀念品的獨特性,讓游客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同時給旅游紀念品賦予文化,會擴大內蒙古文化的宣傳。例如,可將蒙文設計成杯子的把手,不僅讓旅游紀念品實現了實用性,同時讓蒙文化以有形的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里。內蒙古旅游紀念品要充分從其文化中找靈感,從文化中提取元素,打造民族精品文化旅游紀念品。
內蒙古旅游紀念品市場應該形成一個統一規范的市場,整合上中下游產業資源,促進設計、生產、銷售的緊密結合,完善整個創意旅游紀念品的產業鏈條,推進文化旅游紀念品市場化的進程。針對內蒙古市場上存在很多粗制濫造、沒有特色的旅游紀念品,甚至還有很多仿制品的問題,首先應該規范內蒙古旅游紀念品市場,對整個內蒙古旅游紀念品市場制定統一的規章制度,進行監管;其次,應整合相關產業,統一定價、宣傳打造精品文旅;第三,加強旅游紀念品的產權保護,激發設計師對文創紀念品設計的熱情,堅決打擊假冒偽劣的旅游紀念品。
建立了內蒙古特色品牌后,如果不加大宣傳,增加知名度,旅游紀念品的銷售也會成為問題。只有將紀念品售賣給消費者,才能實現紀念品的最終價值,所以宣傳推廣極其重要。另外,內蒙古旅游紀念品的渠道也需要進行設計,選擇正確的投放策略,將會讓銷售工作事半功倍。銷售方應該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拓寬銷售渠道。與景區合作,對旅游紀念品進行前期宣傳,后期設計合適的促銷活動,對旅游紀念品的銷售做好規劃。
旅游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可觀,而旅游紀念品市場也會隨之快速發展。旅游紀念品的市場容量巨大,同時旅游紀念品也肩負著傳播民族文化的使命,旅游紀念品不僅是民族地區的文化象征,還是現代都市的形象展現,所以對旅游紀念品市場的困境與出路的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通過對內蒙古自治區旅游紀念品的微觀研究,來看整個旅游紀念品市場的宏觀表現。
通過研究發現,內蒙古自治區旅游紀念品市場存在諸多問題,針對內蒙古自治區旅游紀念品市場出現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議與對策:旅游紀念品應結合時代發展,走出自己獨特的路;民族文化應與旅游紀念品的設計相互碰撞,產生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內蒙古的旅游紀念品在文創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旅游紀念品融合草原文化、民族風情將會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