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雅琪
1.云南師范大學地理學部,云南昆明 650504;2.麗江文化旅游學院,云南麗江 674100
麗江旅游是中國旅游高速發展中的代表,它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呈現出旅游業發展初期的一些特點和弊端,國民對旅游期望越來越高、對旅游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個人空間、文化融入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基礎交通要素、文旅創新、服務品質、景區空間布局等也越來越關注,尤其是在2018年,云南省提出旅游產業轉型三年計劃中,對于麗江旅游作出了新的思考。石鼓鎮作為麗江抵達老君山景區的必經路線,因其特殊地理區位和氣候以及紅色要素有開發的空間,本文針對石鼓鎮及周邊長江第一灣旅游地開發研究,以融合當地旅游資源優勢、豐富游客體驗類型、提升旅游地整體形象,促進石鼓鎮旅游發展。
石鼓鎮地處麗江玉龍縣境內,距離麗江市53公里,是麗江前往黎明老君山風景區的必經之路,“老君山的南大門”是它的特殊招牌,因鎮上有一面漢白玉雕刻的鼓狀石碑而得名石鼓鎮。石鼓鎮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自然旅游資源,萬里長江自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而下,由滇西北進入云南,與瀾滄江、怒江相遇在橫斷山脈的峽谷中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壯麗景觀,在石鼓鎮呈現100多度的急轉彎后逆轉而上,形成“萬里長江第一灣”奇觀。
石鼓鎮因其獨特區域優勢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鎮域面積643平方公里,少數民族納西族,傈僳族等8個民族聚居在此,原味特色民居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轄區內有11個村民委員會,常住人口22304人,主要以河谷和山地兩類地形為主,平均海拔在1864米,氣候屬濕潤型河谷氣候。
石鼓鎮現在的旅游主要圍繞中心鎮上的相關旅游景區開展,因其本身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來到鎮上較少有旅游服務設施,鎮上現在的旅游主要圍繞紅色旅游主題開展,通過“石鼓亭”引導游客前往“紅軍長征紀念館”,沿途瀏覽“鐵虹橋”“長征紀念碑”等景觀,景區游覽重點主要放在紅色革命教育基地,主要目標市場在于有思想提升需求的旅游團體以及麗江市區周邊本地居民。
石鼓鎮整體生活感充足,民風淳樸,有少數民族生活體驗的氛圍,但當地交通、公共衛生等設施有待完善,旅游產品較為單一,開發深度不夠,所以旅游市場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1 地理氣候優勢突出
石鼓鎮位于金沙江河谷區,氣候屬濕潤型河谷氣候,有別于麗江本身的氣候特征,因而可以種植一些觀賞價值高、利用率高的花卉、蔬菜及藥材,當地平均海拔高度僅1832米,是高原中的一片河谷寶藏,全年平均氣溫在15攝氏度左右,適宜農作物生長,每年4—7月,9—10月的舒適指數都在60以上,是人體感覺非常涼爽和舒適的氣候,全年適合旅游的月份占比過半,石鼓鎮距麗江僅53公里,大麗高速1小時即可到達,有國道沿金沙江畔行走,可以在前來的過程中欣賞金沙江的壯闊。
2 周邊旅游資源豐富
石鼓鎮屬麗江市玉龍縣,因為麗江的高原氣候而石鼓鎮的反差可以吸收一些因為高原反應而不適宜前往玉龍雪山的游客,提供一個新的思路,鎮周邊旅游資源豐富,可以進行整合與開發,在地質地貌方面,它是前往黎明老君山風景區的必經之路,鎮上緊靠“長江第一灣”最佳風景區,峽谷中有一座獨立的蘑菇狀巨石——寶山石頭特色地質風景;同時自麗江前往的路上有一個已經初步開發的三股水風景區,沿江有十年努力修筑的柳林帶迎客飄動。在人文歷史方面,石鼓有著諸葛亮“五月渡瀘”的傳說、忽必烈“革囊渡江”的歷史故事,石鼓鎮也保留較多少數民族特色民居,鎮上的紅色文化內涵豐富,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石鼓鎮本身因其獨特的地理區位和氣候、水文資源讓它在規劃開發過程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存在,在游客市場中享有麗江古城的客源地分流市場,周邊的拉市海景區和老君山景區、三股水景區構成一個區域結合,在如今大麗高速通車的情況下交通安全性和時間有了較大提升。
石鼓鎮距離麗江核心旅游區大約56公里,因景區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沒有景區直通車等便捷直達方式,景區進入性較差影響了游客旅游積極性。游客普遍反映當地缺少娛樂性的項目,沒有完整的旅游產業鏈。同時鎮上對于飲食、住宿、接待大廳、服務中心等建設不完備,使游客想要多逗留的愿望大打折扣,更多人傾向于當日往返,住宿業及互動性娛樂項目就更加難以發展起來。
在國家大力號召鄉村旅游發展的背景下,石鼓又擁有紅色文化支撐,如何將紅色旅游景區進行進一步發展成為具有休閑度假旅游美麗的小鎮,是石鼓應該把握住的機會,同時結合石鼓鎮一年的氣候海拔分析,當地海拔僅1800米,全年總降水量是全市最少、每年3—10月的氣溫舒適指數都在55以上,適宜旅游的月份較多。
紅色旅游地的身份會對于石鼓的開發有基調影響,當地居民聽到石鼓鎮就會單純的想到長征紀念館和長江第一灣,對于這幾年石鼓鎮努力開發的一些鄉村旅游項目關注度不高,同時在疫情影響下旅游業的開展變得舉步維艱,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帶動當地的旅游發展。
石鼓鎮當地的旅游景區尚未形成規范化發展,因為景區引導牌設立不明確、進入景點后也沒有指引和向導,缺乏餐飲、住宿等基礎服務設施?,F在的“長江第一灣”沒有多余游覽項目,只有漂流渡口和一個馬路邊設立的觀景臺,且長江第一灣“景區”已淪為當地居民或自駕游游客的一個便捷停車場,所以很多人前往石鼓只是當天往返,甚至在前往老君山風景區的過程中也只是在車上感嘆一下長江第一灣的壯美而不會在石鼓鎮逗留。
現在的石鼓鎮主要旅游項目有兩種類型,為紅色旅游和自然風景游,但在紅色旅游方面,除了紅軍長征紀念館和長征渡江紀念碑、鐵虹橋等游覽學習性的旅游產品以外,沒有更多的具有互動性的旅游產品開發。而在自然風光方面主要突出“長江第一灣”景觀,未與上沿的三股水進行關聯,在長江第一灣景區建設方面顯得非常寡淡,游客大多反應缺少可實時參與的項目且漂流項目大多數游客都不愿意接受,受眾面小;缺乏指引和介紹,景區內關于長江第一灣的介紹展板已發黃老舊不清,大大減少了游客對景區進入的積極性。
受到本身旅游業發展不充分的影響,當地居民對于旅游方面的各項活動也并不重視,呈現出市場意識缺乏、市場秩序較為混亂等現象,同時在旅游市場方面也缺少政府的引導和監管。筆者多次前往石鼓鎮與一些商販聊天,了解到大多商販是本地人,但是并不清楚周邊的旅游資源分布情況,對于石鼓的由來只能簡單言說,甚至有一些直接講明沒有什么觀看意義,很打擊游客游玩的積極性;同時當地居民提及自己的民居建設、周邊環境大多沒有保護意識,缺少文化自信,對于長江第一灣、寶山石頭城等鎮周邊的景區難以闡述;當地的農業發展也只集中在一片蔬菜基地,而沿江周邊的河灘都只是種植西瓜等農作物。
石鼓鎮中心主路作為游客下車游覽的唯一路段,全路段只設立有一個公共衛生間,并且環境較為臟亂無人維護運營,同時當地的特色飲食雞豆涼粉和米花糖在主街的商鋪中遍布,但是在鎮子上一個中型規模的餐廳都難以找到,也找不到適合中高檔次消費群體用餐以及住宿的場所,民居特色突出,但大多只是家用,同時景區外圍和景區內沒有設立一些明顯的路標、指示牌等,游客在游覽過程中遇到問題也找不到合適的咨詢對象。
石鼓鎮位于金沙江河谷區,屬濕潤型河谷氣候,有別于麗江本身的氣候特征,全年相對濕度較低但溫度適宜農作物生長,因而可以種植一些觀賞價值與經濟價值都高的花卉、藥材,綜合以上氣候和地形條件,以353國道沿岸建設作為載體,配合柳林帶的風光,沿金沙江岸建設綠色景觀經濟帶,分季節規范化種植農產品,把握河谷區域的氣候優勢和山地區域的種植特色,可以考慮種植花卉帶、烤煙等周邊區域缺乏的農作物來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在經濟基礎上增添觀賞性,提升游客前往景區的吸引力。石鼓是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的核心區,由于金沙江斷裂呈現不同走向,在石鼓鎮以急轉彎方式沖開峽谷形成壯烈的“萬里長江第一灣”?,F在的第一灣觀景臺建設不完善,結合灣口拍照高位優勢,可以建設一條延山棧道,設置新的觀景臺進行開發,充分發展當地旅游資源優勢。
石鼓鎮人文旅游資源豐富,諸葛亮“五月渡瀘”的傳說、忽必烈“革囊渡江”的歷史故事都在此傳頌,同時鎮上有紅色文化傳承,建有紅軍長征紀念館、館內設有紅軍長廊、紅軍渡口、立體雕塑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發紅色旅游產品可以借物憶史激發游者對歷史的回憶和反思,在石鼓鎮有很多生活化的可互動體驗的產品未得到開發,比如建設長江第一灣景區的AR觀賞體驗,模擬歷史故事五月渡瀘或元跨革囊的場景,設置瞭望架和觀景臺,結合紅色旅游開發一些特色旅游產品,例如“穿紅軍衣走紅軍路”“渡江小索道”等旅游產品。
對現在較荒涼只是起到停車作用的“石鼓碼頭”化片區進行整合,片區內可以設立“汽車營地”“露營帳篷駐扎基地”或者結合路段騎行人員較多的情況設置騎行補給站等,同時結合現在的民居院落特點,在石鼓梯田邊的民居中開設露營環節,主要針對現在的年輕人對于新潮旅居方式的需求做出調整,讓游客可以在游覽之余身體力行的豐富個人體驗。
首先,融合納西本地人的“化琮”文化,可以為麗江周邊游客提供農事體驗活動的“納西農家樂”,同時以石鼓當地優質的水文優勢為依托,當地居民有養殖淡水三文魚的養殖場,現在對外主要是養殖業和飯店,可以將其與民居、采摘、餐飲等結合來開發針對游客的“農家體驗加旅游產品”活動;其次,石鼓鎮以河谷區域的氣候優勢和山地區域的種植特色,結合現在的油菜花田、望城坡和林那谷作為主要載體,形成特色農業梯田區。在山水田園高原種植農作物防止土地荒漠化同時充分展示景觀特點,在經濟價值上疊加觀賞價值;最后,在營造氛圍方面改進集市文化,加入例如少數民族元素的旅游產品,融合民族元素和當地特色來售賣旅游產品,增加當地的江邊辣子、根雕等售賣攜帶性較強的旅游紀念品,改建現有的不規范的小吃街,把“石鼓雞豆涼粉”“豆渣撈飯”等特色小吃與紫蘇糖和米花糕等可攜帶的食物通過網絡平臺開展宣傳,可以讓旅游的收益惠及部分居民。
石鼓鎮現有的景區因為基礎設施落后受到很多制約,改造現有較為簡單的長江第一灣觀景臺,豐富紅軍紀念館已有的館藏以及周邊設施,增加引導牌和各類文明宣傳廣告,增設游客中心,增加衛生間的數量并加強維護。同時景區周邊從三股水分路開始就可增加一些引導牌和介紹石鼓的宣傳牌,宣傳語以簡單醒目,印象深刻為主。同時把握現在高速路通行后麗江到石鼓的距離縮短的機遇,設置麗江到石鼓的旅游專線,為外地游客提供便捷安全的交通方式。
麗江市倡導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建設,在一部手機游云南中也加入了最美公路的推薦,353國道也在其中,石鼓鎮作為麗江抵達老君山景區的必經路線,因其特殊地理區位和氣候以及紅色要素有開發研究的價值。再者石鼓鎮旅游資源豐富,結合現在全域旅游理念的不斷推進,鼓勵居民參與開發,共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和旅游產業、農業等經濟融合發展。本文針對石鼓鎮及周邊長江第一灣景區現存問題研究提出開發建議,將除核心旅游區域外的麗江周邊地區利用起來,發展石鼓的同時也幫助麗江旅游優化空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