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會
(河南省南陽市中醫院病區藥房 南陽 4734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心內科疾病,是諸多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多由冠心病、高血壓、擴張型心肌病等疾病誘發[1]。該病臨床癥狀以氣促、呼吸困難、疲倦乏力、運動耐力下降等為主,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生活不規律、生活習慣變差等因素,該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國內外多項研究指出,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降血脂也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措施之一[3~4]。目前,慢性心力衰竭臨床在常規抗心力衰竭治療的基礎上多選用他汀類藥物輔助治療。他汀類藥物不僅可有效調脂降脂,在穩定斑塊、延緩斑塊進展、抗炎等方面也可發揮一定作用[5]。但他汀類藥物的種類眾多,效果不一。本研究回顧性分析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不同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效果,及對心功能、血脂、運動耐力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就診于南陽市中醫院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按治療方案不同將患者分為A組、B組與C組。A組30例,男、女分別為19例、11例;年齡51~75歲,平均(61.11±6.77)歲;病程3~8年,平均(3.98±0.88)年;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Ⅲ級、Ⅳ級分別為10例、16例、4例;合并高膽固醇血癥5例,高甘油三酯血癥3例,混合性高脂血癥1例。B組30例,男、女分別為18例、12例;年齡51~76歲,平均(61.96±5.01)歲;病程2~7年,平均(4.12±0.88)年;NYHA分級:Ⅱ級、Ⅲ級、Ⅳ級分別為11例、16例、3例;合并高膽固醇血癥4例,高甘油三酯血癥3例,混合性高脂血癥2例。C組30例,男、女分別為19例、11例;年齡51~78歲,平均(61.87±6.02)歲;病程3~8年,平均(4.11±0.79)年;NYHA分級:Ⅱ級、Ⅲ級、Ⅳ級分別為10例、15例、5例;合并高膽固醇血癥3例,高甘油三酯血癥4例,混合性高脂血癥1例。三組基線資料均衡性良好(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6],并經心動圖檢查確診;左室射血分數不足40%;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伴有惡性腫瘤、嚴重心律失常等其他心臟疾病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有禁忌證者;既往接受過心臟手術者;合并精神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三組均接受常規治療,即氫氯噻嗪片(國藥準字H13020675)口服,25 mg/d;雷米普利片(國藥準字H20060766)口服,5 mg/d;美托洛爾片(國藥準字H37022364)口服,初始劑量6.25 mg/次,2~3次/d,根據患者病情逐漸增加劑量,每次增加6.25~12.5 mg,不超過50 mg/次;地高辛片(國藥準字H44020381)口服,0.125~0.5 mg/d,監測血藥濃度以調整用藥劑量,7 d可達穩態血藥濃度。A組輔以洛伐他汀(國藥準字H20000311)治療,晚餐后口服,20 mg/次,1次/d。B組輔以阿托伐他汀鈣片(國藥準字H20213620)口服治療,20 mg/次,1次/d。C組輔以瑞舒伐他汀(國藥準字H20213588)治療,睡前口服,10 mg/次,1次/d。三組均接受6個月的治療。
1.4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治療6個月參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判定。NYHA分級改善程度不低于2級,臨床癥狀(呼吸困難、氣促等)大部分緩解為顯效;NYHA分級改善1級,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心功能:于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采用超聲心動圖儀對三組心功能進行評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數、左心室舒張期末內徑、左室收縮末期內徑。(3)血脂水平:于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采集三組晨起空腹血2 ml,3 000 r/min離心處理取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4)6 min步行試驗:三組患者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接受6 min步行試驗。(5)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三組頭暈、頭痛、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臨床療效對比B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C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均高于A組的73.33%(P<0.05),但B組和C組治療總有效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三組心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后B組、C組左心室舒張期末內徑、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均低于A組,左室射血分數均高于A組(P<0.05),但治療后B組、C組左室射血分數、左心室舒張期末內徑、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心功能指標對比(±s)

表2 三組心功能指標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n 左室射血分數(%)治療前 治療后A組B組C組30 30 30 FP 36.21±2.11 37.15±2.08 36.94±2.19 0.133 0.876 43.58±2.67*45.50±2.97*45.55±3.01*4.540 0.013左心室舒張期末內徑(mm)治療前 治療后63.41±7.06 63.55±7.14 63.37±6.98 0.005 0.995 48.84±5.42*45.06±5.13*45.24±5.27*4.903 0.010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mm)治療前 治療后45.06±2.27 45.13±2.38 45.19±2.34 0.023 0.977 35.16±2.11*33.70±1.99*33.67±1.95*5.345 0.006
2.3 三組血脂水平和6 min步行距離對比 治療后三組TC、LDL-C水平比較,C組<B組<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組6 min步行距離低于B組和C組(P<0.05),但B組和C組6 min步行距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血脂水平和6 min步行距離對比(±s)

表3 三組血脂水平和6 min步行距離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n TC(mmol/L)治療前 治療后A組B組C組30 30 30 F P 4.66±0.96 4.60±0.91 4.71±0.99 0.100 0.905 4.09±0.72*3.78±0.80*3.30±0.77*8.142 0.001 LDL-C(mmol/L)治療前 治療后2.83±1.02 2.76±0.97 2.81±0.93 0.041 0.960 2.08±0.51*1.79±0.53*1.54±0.47*8.627<0.001 6 min步行距離(m)治療前 治療后309.45±15.64 306.94±16.03 308.47±15.77 0.192 0.826 354.81±19.67*400.25±22.34*403.28±22.60*47.503<0.001
2.4 三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三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三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例(%)]
冠心病等多數心臟疾病的病理基礎是異常的血脂代謝,大量LDL-C等血脂沉積,加速冠脈血管粥樣硬化進程[7]。從二級預防的角度,部分患者需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8]。作為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降脂調脂藥物,他汀類藥物屬于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類藥物,可對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的合成產生抑制作用,減少LDL受體,減少肝細胞膽固醇的合成,下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LDL-C、TC等水平,進而阻礙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防止心力衰竭進一步惡化[9~10]。他汀類藥物還可有效改善促血管內皮因子水平,對心肌、間質纖維化起到抑制作用,有助于減少心室重構[11~12]。有研究[13]證實,他汀類藥物除了降脂作用,還可對異戊間二烯化合物的合成發揮抑制作用,進而起到抗氧化的效果。
目前臨床常見的他汀類藥物主要有天然化合物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天然化合物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常見的有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等,這些藥物對于降脂均被證實有效,但降脂效果存在一定差別[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治療總有效率低于B組和C組,治療后A組左心室舒張期末內徑、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TC、LDL-C均高于B組和C組,6 min步行距離、左室射血分數均低于B組和C組,提示洛伐他汀相較于其他兩種藥物治療效果欠佳。究其原因在于,洛伐他汀屬于第一代他汀類藥物,為內酯環3型結構,親脂性較強,患者口服的吸收效果不佳,經肝臟水解形成開環羥基酸型方可發揮藥理作用,且該藥半衰期較短,約在服用后1~4 h,同食物服用可增加吸收,服藥時間一般在晚餐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則屬于第三代他汀類藥物,為人工合成的對映體,結構是開環羥基酸型,水溶性強于洛伐他汀,且兼具水溶性和脂溶性,吸收率較高,且兩藥的半衰期均在20 h左右,食物對于其吸收幾乎無影響,因此服用無食物和時間限制。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C組治療后TC、LDL-C水平低于B組,提示瑞舒伐他汀應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降脂效果優于阿托伐他汀。究其原因,阿托伐他汀按水溶性、脂溶性分類的話屬于脂水雙溶性,而瑞舒伐他汀屬于水溶性,瑞舒伐他汀親水性更強。一般而言,親脂性越強,引發骨骼肌相關不良反應的風險越高,進而影響用藥[16]。而本研究中三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不明顯,可能與本研究樣本數量較少等因素有關。
綜上所述,相較于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鈣片和瑞舒伐他汀應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更為顯著,在改善心功能、降血脂方面也有一定優勢;相較于阿托伐他汀鈣片,瑞舒伐他汀在降血脂方面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