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通
(河南省南陽張仲景醫院超聲科 南陽 473000)
先天性心臟病(CHD)是造成新生兒先天性畸形的常見原因,其中復雜型心臟畸形預后較差,出生后死亡率可達20%[1]。部分患兒即使通過手術矯治,平均壽命也遠遠低于健康人群。有研究表明,胎兒CHD多發生在妊娠2~3個月內,常因心臟局部解剖結構出現異常造成心血管形成過程未能完成所致[2]。孕早期根據胎兒CHD的復雜程度可建議適時治療或終止妊娠,故“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是減少CHD的關鍵。心臟超聲技術是目前診斷心臟病的主要手段,主要用于心臟的形態學與心功能檢查。臨床常用的心臟超聲技術包括二維超聲、彩色多普勒超聲等[3]。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具有無創、實時、分辨率高、可重復等特性,可全面顯示胎兒的心臟結構、血流動力學指標等信息。本研究通過分析醫院CHD胎兒的心臟超聲檢查結果,明確該技術在胎兒CHD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醫院產前檢查并診斷有CHD胎兒的70例孕婦設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在醫院產檢的70例健康胎兒孕婦設為對照組。觀察組年齡20~40(30.50±4.49)歲;孕周20~26(23.18±3.83)周;孕婦體質量指數23~29(26.84±3.47)kg/m2。對照組年齡20~39(29.84±4.16)歲;孕周20~26(23.35±3.97)周;孕婦體質量指數23~29(26.71±3.43)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孕周為20~26周,且為單胎妊娠;胎齡與孕周相符;孕婦體質量指數<30 kg/m2;孕婦無精神障礙;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羊水過少;胎兒頻繁運動導致心臟超聲圖像質量不佳;孕婦腹壁過厚;無法測量標準數據。
1.3 方法
1.3.1 儀器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美國GE公司,E8型),兼容二維、三維和四維超聲成像功能,并配有胎兒心臟探頭,探頭頻率2~7 MHz,功率<100 mW/cm2。
1.3.2 檢查方法 孕婦取仰臥位,明確胎位,先采用二維超聲觀察胎兒心臟的位置、形態、大小、縱橫徑比、心室和心房比值、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和肺動脈比值、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開放情況。然后采用心臟的六組基本切面對胎兒心臟進行檢查。(1)四腔心切面:探頭置于孕婦腹部,顯示胎兒的脊柱長軸,探頭旋轉90°移至胸部,明確左心房位置,觀察四腔心的位置、大小、形態、間隔連續性與二尖瓣和三尖瓣的位置、大小、開放情況及房室間隔的連續性。次切面心臟位于左側胸腔內,占胸腔面積1/3~1/4,心軸40°~45°,心尖指向胎兒左側,左右心房大小基本相等,其間為房間隔。卵圓孔瓣隨左房心動周期搏動。左房近脊柱為降主動脈橫切面,后方可見肺靜脈匯入處。右心室可見調節束,與左心室間有完整、連續的室間隔,房間隔與室間隔在心臟的中心匯合,與二、三尖瓣呈“十字”交叉。(2)左室流出道切面:可見前壁與室間隔相連續,后壁與二尖瓣前葉連續,二尖瓣與主動脈瓣間有纖維組織連接,可觀察到升動脈起始部。(3)右室流出道切面:探頭在左室流出道切面的基礎上向胎兒頭側傾斜,觀察到升主動脈橫切面位于中央,周圍可見動脈導管、左肺和右肺動脈、右心室、三尖瓣、右心房。運用血流分析有無穿隔血流信號。可見主動脈與肺動脈起始段呈“十字”交叉。(4)三血管切面:探頭朝胎兒頭側平移稍斜,根據右前向后位置關系和內徑由大到小排列可見肺主動脈、主動脈和上腔靜脈三根血管。運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分析肺動脈主干、升主動脈血流方向、流速。多次觀察該切面顯示不清,提示可能存在大血管畸形。(5)主動脈弓切面:探頭向后下方左耳垂方向轉移,觀測主動脈各段走行、寬度、方向、頭臂干分支、有無夾層、上腔靜脈有無異常,觀察主動脈狹窄、縮窄及主動脈弓離斷、動脈導管早閉等情況。(6)上下腔靜脈長軸切面:完成主動脈弓切面的探查后,向胎兒右側平移探頭,可見右心房、三尖瓣與右心室等結構。
1.4 觀察指標 (1)將引產或產后等檢查作為金標準,記錄并對比二維超聲、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胎兒CHD不同類型的檢出率。(2)篩查不同切面顯示胎兒畸形最理想的切面。(3)比較兩組多普勒血流頻譜,包括心室舒張期峰值速度(D)、心室收縮期峰值速度(S)、心房收縮期最大流速(A)、平均時間峰值流速(TAmax)、搏動指數(PI)、前負荷指數(PLI)、靜脈峰值流速指數(PVIV)。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診斷方式胎兒CHD檢查結果比較 將引產或產后等檢查作為金標準,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胎兒不同CHD類型總檢出率(91.43%)高于二維超聲(7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診斷方式胎兒CHD檢查結果比較[例(%)]
2.2 不同切面顯示胎兒畸形率分析 不同切面顯示胎兒畸形率從高到低依次排序為四腔心切面(81.25%)、左或右室流出道切面(67.19%)、主動脈弓切面(60.94%)、三血管切面(42.19%)、上下腔靜脈長軸切面(37.50%),其中50%以上胎兒存在3個以上異常切面。見表2。

表2 不同切面顯示胎兒畸形率分析
2.3 兩組多普勒血流頻譜比較 觀察組D、S、A、TAmax低于對照組,PI、PLI、PVIV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多普勒血流頻譜比較(±s)

表3 兩組多普勒血流頻譜比較(±s)
項目 對照組(n=70) 觀察組(n=70) t P D(cm/s)S(cm/s)A(cm/s)TAmax(cm/s)PI PLI PVIV 28.46±4.22 33.89±5.28 9.02±1.98 25.69±3.97 1.03±0.52 0.75±0.31 0.90±0.33 23.25±3.74 30.41±4.69 7.13±1.46 19.86±3.48 1.69±0.67 1.06±0.40 1.19±0.45 7.730 4.123 6.428 9.239 6.511 5.125 4.348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心臟各腔室和大血管不對稱是診斷CHD的重要依據。彩色多普勒超聲作為無創性檢查方法,可確定心臟解剖結構和大血管的血流方向,精準測量心臟各腔室大小、形態和血流速度[4]。李東林等[5]研究顯示,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小兒CHD的準確性為97.58%。但由于胎兒的CHD診斷受母體、胎動、胎位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對心臟結構的精細識別和不同類型的CHD確診有較高要求。常規的二維超聲三切面法主要將四腔心作為基本切面,配合左右心室兩個流出道進行CHD篩查,但不同類型的CHD需要從不同的切面獲取信息,盡可能全面地對各超聲切面及可疑部位進行掃查[6]。因此,單純采用二維超聲檢查可能存在較高的漏診率。
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在二維超聲的基礎上通過彩色解碼疊加,可實現多普勒的血流顯像,從而根據血流分析心臟的異常結構[7]。謝彩麗等[8]認為,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查能獲取充分的心臟數據,提高胎兒CHD早期篩查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性。夏濤等[9]研究顯示,產前胎兒超聲心動圖對胎兒CHD的診斷效能較高,且診斷結果明確,漏診率較低。本研究結果顯示,CHD患病類型最高的為室間隔缺損,其次為法洛四聯癥,將引產或產后檢查作為金標準,彩色多普勒的胎兒不同CHD類型總檢出率(91.43%)高于二維超聲(75.71%),說明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夠提高胎兒CHD的篩查率。分析原因可能為:(1)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夠直觀地顯示血流,判斷血流的性質、分布、流向和速度,分析血流信號的類型,從而判斷心臟結構有無異常[10];(2)彩色多普勒較二維超聲顯像清晰,對可疑解剖結構多次重復檢查,故診斷準確率高;(3)彩色多普勒以四腔心、左右心室流出道、三血管、主動脈弓、上下腔靜脈長軸為基本切面,增加了多個切面掃查,因此可更全面地發現異常切面。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切面顯示胎兒畸形率從高到低依次排序為四腔心切面、左或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動脈弓切面、三血管切面、上下腔靜脈長軸切面,其中50%以上胎兒存在3個以上異常切面。由此可見,四腔心切面可推廣作為胎兒心臟檢查的首要切面,但不能作為唯一切面,多切面掃描可提高超聲診斷的符合率,幫助醫師正確標記心臟解剖結構。
正常胎兒的大血管基本呈對稱,大血管不對稱是胎兒血流動力學異常的可靠診斷信號,心血管異常可造成三尖瓣下移畸形、肺動脈狹窄、室間隔缺損等各種CHD[11]。多普勒血流頻譜分析可清楚了解大血管的解剖形態與活動情況[12]。毛美君等[13]研究顯示,CHD胎兒PI、PLI、PVIV明顯高于正常胎兒,但D、S、A、TAmax無明顯變化。劉志寶等[14]研究顯示,CHD胎 兒S、D、A、TAmax低 于 正 常 胎 兒,PI、PLI、PVIV高于正常胎兒。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D、S、A、TAmax低于對照組,PI、PLI、PVIV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胎兒原始心血管不能完成正常的分段、旋轉、袢化、大血管間分隔形成等過程,導致D、S、A、TAmax降低,心臟負荷增加,表現出PI、PLI、PVIV升高,這可能影響心臟解剖結構,發生血流動力學異常[15]。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用于胎兒CHD診斷中,準確率較高,同時根據胎兒多普勒血流頻譜、不同異常切面可判斷胎兒CHD的類型。但由于胎兒心臟發育過程復雜,檢查時影響因素較多,故檢查者需要具有熟練的超聲檢查技巧和經驗,且需熟記心臟解剖知識及關于CHD的臨床診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