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鈞尹 夏浩沄 陳鴻源
胃癌根治術是胃癌治療的有效術式之一,而本類手術相關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是臨床重點。與之相關的研究顯示,本類患者除有效的手術治療外,術前新輔助化療也是其治療效果提升的重要方式[1-2]。近年來臨床中將奧沙利鉑聯合替吉奧新輔助化療用于胃癌患者的研究不斷增多,較多研究對其效果給予了肯定[3-5],但是本類治療方案對胃癌患者疾病相關指標表達的影響研究不足,包括對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亞型及凋亡促進因子等腫瘤相關指標表達的影響研究極為匱乏,因此其應用價值仍有待深入探究。故本研究現探究奧沙利鉑聯合替吉奧新輔助化療在胃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VEGF 亞型、凋亡促進因子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福建省立醫院收治的100 例胃癌患者。納入標準:(1)年齡20~75 歲;(2)臨床分期為T3~4N1~3M0的局部進展期胃癌。排除標準:(1)術前進行其他相關治療;(2)既往心腦血管疾病史;(3)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4)妊娠期或哺乳期;(5)臨床資料不完整。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 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兩組均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前給予新輔助化療干預。對照組采用替吉奧(生產廠家: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00135,規格:20 mg)進行治療,于第1~14 天服用替吉奧膠囊40~60 mg/次,2 次/d。觀察組則采用奧沙利鉑(生產廠家: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43263,規格:50 mg)聯合替吉奧進行治療,第1 天采用奧沙利鉑按照130 mg/m2進行靜滴,然后于第1~14 天服用替吉奧膠囊40~60 mg/次,2 次/d。兩組均以治療21 d為1 個治療周期。兩組均連續治療4 個周期。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統計及比較兩組總有效率、毒副反應發生率、治療前后的血清VEGF 亞型(VEGF-A、VEGF-C 及VEGF-D)及凋亡促進因子[B 淋巴細胞瘤基因-2 相關X 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線粒體促凋亡蛋白(Smac)]水平。(1)治療效果:以治療后腫瘤病灶完全消失為完全緩解,腫瘤病灶縮小30%及以上為部分緩解,腫瘤病灶縮小不足30%或增加在20%及以下為穩定,腫瘤病灶增加20%以上或出現新的病灶為進展[6]。總有效=完全緩解+部分緩解。(2)毒副反應發生情況:根據WHO 抗腫瘤藥物常見毒副反應分級標準進行評估,評估項目包括血小板減少、腹瀉、中性粒細胞減少及惡心嘔吐,0 度為無,Ⅰ~Ⅳ度表示由輕到重[7]。總發生率=(Ⅰ度+Ⅱ度+Ⅲ度+Ⅳ度)例數/總例數×100%。(3)血液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2、4 個周期分別采集兩組外周靜脈血,每次的采集量為5.0 mL,將血標本進行常規離心(半徑15 cm,3 000 r/min 的速度離心5 min)后采集血清進行VEGF 亞型(VEGF-A、VEGF-C 及VEGF-D)及凋亡促進因子(Bax、Caspase-3 及Smac)的檢測,采用每個指標對應的ELISA 法試劑盒進行定量檢測,由經驗豐富者按照標準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檢驗軟件采用SPSS 23.0,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29 例,女21 例;年齡38~73 歲,平均(59.33±6.90)歲;病灶直徑為2.9~5.6 cm,平均(4.71±0.39)cm;病灶部位:胃竇25 例,胃底15 例,胃體10 例。觀察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39~74 歲,平均(59.53±6.73)歲;病灶直徑為2.9~5.7 cm,平均(4.73±0.36)cm;病灶部位:胃竇26 例,胃底15 例,胃體9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34,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毒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血小板減少、腹瀉、中性粒細胞減少及惡心嘔吐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0.078、0.088、0.543、0.298,P>0.05),見表2、3、4、5。

表2 兩組血小板減少發生情況比較[例(%)]

表3 兩組腹瀉發生情況比較[例(%)]

表4 兩組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情況比較[例(%)]

表5 兩組的惡心嘔吐發生情況比較[例(%)]
2.4 兩組血清VEGF 亞型比較 治療前,兩組VEGF-A、VEGF-C、VEGF-D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4 個周期,觀察組VEGF-A、VEGF-C、VEGF-D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血清VEGF亞型比較[pg/mL,()]

表6 兩組血清VEGF亞型比較[pg/mL,()]

表6 (續)
2.5 兩組血清凋亡促進因子比較 治療前,兩組Bax、Caspase-3、Smac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4 個周期,觀察組Bax、Caspase-3、Smac 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7 兩組血清凋亡促進因子比較()

表7 兩組血清凋亡促進因子比較()

表7 (續)
胃癌根治術的臨床應用率并不低,而對于本類手術患者進行手術前后各方面治療的研究是重點之一。采用各類藥物進行化療有助于抑制腫瘤生長,提升治療效果及改善預后,因此對于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前及術后化療的研究意義及需求均較高[8-9]。而術前新輔助化療更有助于降低腫瘤分期,為手術效果的提升奠定有效的基礎,因此對胃癌手術患者進行術前新輔助化療的研究較多,而與之相關的研究中,關于藥物種類及應用方式的研究相對多見,而奧沙利鉑與替吉奧均是受認可程度較高的藥物,關于兩類藥物聯合應用的效果研究也并不少見,但是其效果的差異與爭議性研究也普遍存在,同時其對胃癌相關的血液指標的表達影響研究也不足[10-13]。VEGF 亞型中的VEGF-A、VEGF-C 及VEGF-D 等指標是在胃癌患者中呈現高表達狀態的指標,其在腫瘤血管及淋巴管生成方面具有介導及促進作用,因此在對胃癌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上述VEGF亞型的表達控制程度是重要的評估方面[14-17]。另外,Bax、Caspase-3 及Smac 等凋亡促進因子是與腫瘤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的指標,其在胃癌患者中的表達相對較低,對其表達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控制腫瘤病灶,是評估臨床治療措施的重要指標[18]。
本研究探究奧沙利鉑聯合替吉奧新輔助化療在胃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VEGF 亞型、凋亡促進因子的影響,結果顯示,奧沙利鉑聯合替吉奧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優于單用替吉奧進行治療的效果,表現為治療總有效率相對更高,治療2、4 個周期的血清VEGF 亞型水平相對更低,而血清及凋亡促進因子則相對更高(P<0.05),說明奧沙利鉑聯合替吉奧的療效較好,且有助于控制腫瘤的發展,而其毒副反應發生率未見顯著升高(P>0.05),說明其安全性值得肯定。分析原因,可能與奧沙利鉑聯合替吉奧對腫瘤細胞實現了有效的DNA 復制及轉錄抑制作用有關,同時其對RNA 及蛋白合成也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在抗腫瘤方面具有較好的作用,同時其還有一定的細胞毒性作用,而這進一步增強了其抗腫瘤作用,腫瘤發生發展相關的VEGF 亞型及凋亡促進因子表達也得到有效調控[19-20],綜合應用優勢也更為突出。
綜上所述,奧沙利鉑聯合替吉奧新輔助化療在胃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好,且可顯著改善患者的VEGF 亞型及凋亡促進因子的表達,因此在胃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