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潔
“工匠精神”的內涵:敬業、精益、專注、創新,即嚴謹認真的敬業精神、追求卓越的品質精神、勇于創新的創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從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到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1]工匠喜歡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工藝,享受著自己的產品臻于完美的過程。
現時代下,“大國工匠”是一種人才戰略,它的內涵是敬業奉獻、嚴謹高效,從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到漸次完美。當今社會追求短期效益,忽略產品的靈魂品質,而注重“工匠精神”的企業才能長久。本課題將從四個維度:敬業奉獻的職業品德、嚴謹認真的職業操守、精益求精的職業追求、創新求實的職業態度來打造“工匠精神”價值體系。[2]
2018年7月,山東省實施“齊魯工匠”建設工程,對“齊魯工匠”概括:指愛崗敬業、崇尚品質、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甘于奉獻、追求卓越,具有高超技藝技能,創造一流工作業績,為我省經濟發展和重大戰略實施作出突出貢獻,并長期堅守在生產服務一線崗位工作的技術工人。
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庇嘘P“工匠”的研究不斷增加,尤其在高職院校不斷探索和培養工匠人才,但在教學體系中,不能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貫穿整個教育教學改革的全過程,片面強調學生的技能培養,因此培養出來的學生缺少文化底蘊,缺少“工匠精神”的價值理念。因此,從源頭抓起,從校園開始重視“工匠精神”的培養,用良好教育引導,培養“工匠精神”,在學生生涯開始貫徹職業道德,讓“工匠精神”深入每個人的觀念中。
當下社會對工匠精神的認可,使工匠精神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指引社會進步的重要理念,特別在現代經濟社會不斷強調創新發展理念的當下,講求質量、考究品質的體系下,工匠精神的價值更被進一步放大。而當今社會下,依舊存在工匠精神缺失等問題:工作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自我要求低、產品多但不精、自主品牌意識差等。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有國家相關制度不健全、經濟化市場的壓力,其中學校教育對職業道德的忽視也是重要原因。
“工匠精神”與齊魯工匠后備人才在培養目標上是一致的、價值上是契合的。前者體現的是大國精神、時代形象,后者體現區域性競爭優勢。培育齊魯工匠后備人才以“工匠精神”為依托。當今中國,正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不僅需要“工匠精神”,更需“匠心”;齊魯工匠后備人才是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是贏得區域競爭優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
有利因素:培養“工匠精神”,山東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墨子職業教育理念、 魯班精神都對齊魯工匠后備人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讓墨班精神成為學生新榜樣。培育“工匠精神”是職業院校提高自身發展的具體路徑。同時,通過創新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把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職業教育教學全過程,讓職業院校真正成為培養工匠人才、培育工匠精神的搖籃。
存在問題:學生缺乏職業認同感。由于外界對工匠心存偏見,重學歷輕能力的觀念根深蒂固,導致學生對“工匠精神”認知偏低,主動性不足,不能踏踏實實以做工匠為目標,對做“工匠”難以達成共識。學校培養理念方面:學校缺乏全過程培養“工匠精神”的意識;“工匠精神”作為一種軟性培育指標,見效慢,故而成為教育“盲區”,缺乏良好的培育環境來打造工匠。
有利因素:隨著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等戰略提出,為實現品牌高端化、智慧產業化等,企業要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在領域內可以掌握一技之長,且在專業領域可以弘揚齊魯文化,秉持墨子精神、傳承魯班精神、具有“匠心”“匠藝”的齊魯工匠后備人才。
存在問題:企業中忽視對“工匠精神”的強化,對高質、精致的獎懲機制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足。校企合作對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不明顯,培養人才成本高、風險大,因此與學校合作培養“工匠”意愿度較低,對培養“工匠”沒有責任感。
打造“五聯式”校企聯盟模式,漸進式推行“雙主體”機制,打造具有區域性職業特點的新人。企業學校與企業建立長效機制,以合適的專業為切入口,共同制訂合理科學的培養方案,包括對學生進行標準化管理、頂崗實習時要遵循的一系列操作流程和行為規范,實行過程共管。企業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訓空間和時間,提前頂崗實習,實習期間由企業負責對實習生進行細致系統的指導,通過培訓,讓企業找到對口的高技能人才,實現協同育人納入全學段的培養工作。
“五聯式”校企合作聯盟模式具體實踐如下:

一聯企業方:一是參與校方人才培養。在教學初期與學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商定構建課程體系,在內容選擇、課題研究、選課走向上面實行全方位對接。其次通過訂單班、冠名班、共建學院等,與學校建立互惠機制。二是成立冠名高校培養模式。企業冠名高校,在企業方成立教學工廠,打造真實實踐場地,設置車間課堂,做到“校中有廠、廠中有?!薄E鋫浼夹g過硬的專家或人才負責,實行企業班主任負責制。將專業理論課搬進工廠,學習理論的過程中鍛煉動手能力。
二聯學校方:建立目標。一是改革專業課程體系。充分考慮所在企業的需求動態變化,識別企業需求,分析區域行業背景調研,分析人才需求,通過學校專業帶頭人設置課程體系。專業設置方面符合需求的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和專業類課程不應少于學生必修總學分的50%、重視思政課程的教學、增加跨校、跨領域、跨專業的選修課。設置墨子、魯班的選修課,提高學分,鼓勵學生參與。二是打造“雙師型”教師。安排教師參與產品研發,定期安排教師前往企業進行實訓,提高教師實踐能力、提高社會服務能力。學??梢云刚埛媳緦I要求的企業專家和具備高校教師標準的高級人才到學校任教,開展雙師型教學。三是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按照職業崗位的特點,針對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主,采用一個專業對接若干個企業訂單的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可以選拔優秀的學生、學生志愿報名的形式組建班級,有針對性進行培訓。
三聯政府方:一是對企業減稅減負。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對接收學生實習、校企合作的企業稅費減免,同時對企業接收學生數量、培訓學生費用明細做明確的規定。二是給予企業激勵性政策。拓寬渠道支持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同時對于合作中教師實習、學生實習、實踐費用,相關部門應設立專門財政撥款項目。
四聯行業組織方:行業組織不僅是企業利益代表者,也是堅定的約束者和監督者。行業組織可以動員企業參與校企系統教育,針對企業培養能力不足的劣勢,行業組織可以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同時對不同企業有著黏合作用,促進行業間不同企業合作共贏。另一方面,行業組織也有義務發揮其地位優勢,幫助政府、企業協同教育。
五聯方勞模協會:勞模協會作用是做好校企合作下的勞模管理服務工作。省勞模協會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深入到學校、企業,強化宣傳,大力引導,著力營造學習勞模、尊重勞模的濃厚氛圍。開展巡回公益講堂,在組織活動上面下功夫,倡導廣大實習生、企業員工爭做愛崗敬業、創新創優的模范,顧全大局、維護穩定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