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夷山市洋莊老區學校 楊秀珠
班級是一個小集體、小社會,班級工作牽涉方方面面,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角色,除了是教師,還可兼警察、護工、心理醫生等角色。班級工作從教學到生活,從食堂到宿舍,從身體到心理,從集體活動到學生獨立行動,都需要班主任變換角色,努力承擔起各種角色的責任,尤其是疫情不斷的當今,班主任還要做好防疫工作。
教師身為人師,身正為范,應努力做實事,埋頭苦干,求實創新,抱著一顆平常心去盡力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力求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學校學有所成,學有所獲,終身受益。以下是我對初中班主任工作管理的新探究。
立德樹人,以德治班,班主任工作可以從學生的德育抓起。首先,班級要注重愛國、愛家鄉的責任意識教育。例如:2021年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宣布武夷山正式成為國家公園,作為生活在雙遺產地的武夷山人,我們會因家鄉的碧水丹山等美麗自然的景色而自豪,同時我們也有責任和義務保護武夷山的自然生態環境,不能做出有損國家形象和家鄉形象的事。
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看些有教育意義的愛國電影和書籍,如熱播的抗美援朝主題電影《長津湖》;還可利用班會課或者活動課,定期給學生播放正能量的視頻和武夷山的紅色文化內容,鼓勵學生周末多和同學、家人一起游覽武夷山景區線路和生態茶園基地——燕子窠,觀看《印象大紅袍》表演等,感受武夷山美麗的丹霞地貌和茶文化、朱子文化,加強愛國、愛家鄉自豪感教育。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各種競賽或者測試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認識到良性的競爭是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進步的必備條件。
其次,要樹立責任意識、集體意識。要從班級的日常小事抓起,如每天必須穿校服,周一升旗肅靜有序,每天獨立按時完成作業,值日勞動不偷懶,不做不文明甚至傷害他人的事,不給他人取外號,考試不作弊,不亂扔垃圾等。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交友,都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集體意識,讓學生做守紀律、講誠信、懂規矩、愛學習、愛勞動、有集體榮譽感的好少年。
最后,及時鼓勵和表彰班上表現好的學生,用好榜樣的示范作用,帶動其他學生;及時糾正做得不夠好或屢次犯、表現差的學生,并幫助這部分學生找到原因;用耐心、愛心和決心糾正班級中的不良之風。同時,教師自己也要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才能以德服眾,而不是夸夸其談。否則,以德治班只能是紙上談兵,效果可想而知。
一要腳勤、眼勤,即勤于深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很多農村學校的學生是寄宿生,班主任要多關心學生的寄宿生活,了解學生在宿舍的表現、日常愛好、生活方式、心里的想法、與其他班級或者其他年齡段學生的相處等,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使學生親近和信任班主任。在不同時間段,班主任都可以到班級和包干區走走,通過包干區的衛生狀況,了解班干部的執行力和學生自覺承擔責任的能力。通過對班級的觀察,及時了解和處理班上的各種突發或意外事件。勤字當頭,深入學生,對他們充滿熱情,關心愛護,學生才能從心里對班主任產生認同。
二要手勤、嘴勤。手勤是指班主任用行動做出榜樣,使學生“耳濡目染”,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習慣,努力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保持良好行為。例如:我曾經的一個班級,學生隨手扔紙團、紙片的不良行為十分普遍,開始我只是嚴格要求學生的行為,但效果并不好。某一天,當我看到教室內有紙片時,我沒有選擇批評,而是直接躬身撿起地上的廢紙,送到教室后面的衛生角。在多次重復這樣的行為后,學生似乎也開始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室地面也越來越干凈。正所謂:“話說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從此以后,學校大掃除、班級布置時,我都會和學生一起動手,邊干活邊指導,以自己的積極行為帶動學生的行為,養成了勤勞肯干的班風。
嘴勤就是多與學生交流談心,多做后進生的思想工作,多抓住時機表揚學生,多問候學生的日常生活狀況,多與家長交流溝通,多說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等,長此以往,學生會覺得教師可親、可近、可信,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話告訴教師,班級管理工作也輕松多了。
班主任管理工作除了要有愛心、細心、耐心以外,還離不開責任心、寬容心、公平心等。用“心”管理班級,是班主任必備的品質和成功管理班級的前提條件。由于很多學生需要寄宿在學校宿舍,班主任更需要耐心和責任心去面對日常工作的煩瑣和不可預見性,如學生有疾病或突然受傷等,班主任需要及時發現,及時送醫治療。班主任還要多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文明禮貌,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同時,班主任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努力尋找創新管理道路,與時俱進,把班級培養成有理想、有創新意識、有競爭意識、文明、和諧、積極、樂觀、向上的集體。
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良方是寬容心。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家庭背景都不一樣,因此,班主任需要用一顆細致寬容的心對待學生。班主任的寬容不是包容學生的所有不足,而是允許有犯錯誤的機會。“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總會犯錯,總會有不足。對待學生所犯的錯,如果不是涉及底線的日常小錯,班主任要給學生改錯的機會和時間。但寬容應有一定的限度,班主任可以允許學生犯錯誤,但不能允許學生一直犯同樣的錯誤,否則就是縱容,會導致教育失敗。
公平心、愛心是班主任走近學生的法寶,有它們才能得到學生愛的回饋。班級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成績有別,性格、長相、興趣愛好都不同,班主任不能因學生的家庭背景、成績的好差、表現的優劣去區別對待,而是要一視同仁,處理事情對事不對人。只有懷有愛心,公平對待每個學生,學生才會親近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即“親其師,信其道”。
班主任要定期開展“三會”,即班干部會、主題班會、家長會。“三會”可以幫助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級,是管理班級的有效法寶。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定期召開班干部會,是加強班級干部建設的有效途徑。組織干部學習,總結班級工作,商討對策,及時有效處理班級存在的問題。班干部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紐帶,管理得力,可以減輕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壓力,讓班主任有更多精力去處理工作上的其他事情。
主題班會是班會的一種形式,可以是班主任主持,也可以是學生主持,每月召開一兩次為宜,一般是針對班級中比較重大的事件或意義比較深遠的問題而舉辦的,要有主題、有創新,形式多樣,如討論式、暢談式、講座式、競賽式、演講式等。主題班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從活動中受益,催人上進,還可以鍛煉學生的主持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判斷能力等。
教育離不開家長與學校的配合,家長會是家校聯系的有效方式和渠道。除了電話聯系外,班主任還可以建立家長微信群、QQ群、釘釘群,隨時與家長溝通聯系。定期的家長會能讓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與家長、學生面對面坦誠溝通,幫助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真實情況,了解學校的教學理念、管理水平和教學環境,使家長更關注自己的孩子,也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重視和家長、教師的關愛、期待。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何讓班級管理更人性化,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是每一個班主任接班時都要思考的問題。要想讓班級管理工作有條不紊,班主任開學之初就必須為班級制定一系列規定,保證整個班級正常運行。“班規”可以由學生集體討論,民主投票通過,不適用的班規則由民主討論修改。班規一旦制定形成,就要落實到位,不能形同虛設。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上,要實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分工制度。
由學生組成的班委會協助班主任日常管理,班委會由班長、副班長、宣傳委員、生活委員、學習委員和各學習小組組長組成。各組組長要切實負擔起責任,管好自己的小組成員,動員全組學生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班長要統籌全班,注意學生的遲到、曠課等各種問題,并及時反映給班主任。班主任可以根據本班的情況制定“班訓”,如:入班即靜,入座即學;創最好的班級,做最好的自己;班榮我榮,班恥我恥;等等。
對違反班規的學生,可以通過懲罰或將功補過的方式進行引導、教育。當學生犯同性質的錯誤時,要一視同仁地處罰,不涉及原則性的錯誤,可以提供糾正和改進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做好事減輕或取消處罰。對屢次多犯的個別學生,班主任要及時配合家長、學校領導共同教育,處罰以教育為主、愛心為輔。“規則”可以約束、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也可以成為學生的行為指南,通過班規的約束,班主任和班干部的監督、落實,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會慢慢提高,班風也會隨之改變,達到預期的效果。
寄宿制是鄉鎮學校的特色,寄宿學生從周一至周五的學習、生活都在學校內。校園的環境好壞和班級環境,會讓他們有不一樣的氛圍感受,尤其是班級,一個干凈整潔、布局合理、有美感的班級環境,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上進的斗志,讓學生產生自豪感和成就感。因此,我結合本班情況,讓學生參與,精心策劃、布置班級。
首先,每逢開學,我都會在班上顯眼的位置掛好標語,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讓世界因我而精彩”“班榮我榮,班恥我恥”等,既美觀又有啟迪作用。其次,在班內配置“風采展示窗”“心情樹”“誠信包”“知心信箱”“圖書角”“好人好事光榮箱”等,由學生設計花邊和搭配圖案,創設一個積極、向上、輕松美的視覺環境。再次,每周利用板報由學生輪流寫一句格言和口號,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團結一心,揚我班威”,幫助學生積累好詞好句,激勵學生不斷前進。最后,整齊對稱地排好課桌椅后,讓學生自由選擇綠植放置在班級除衛生角外的空余角落,并親自栽培,裝點教室。通過合理的布局和裝飾,打造干凈、整潔、有美感、有新意的教室,讓學生愛上班級,積極主動參與班級建設,培養責任意識。
可以說,班主任是寄宿制學校學生最可靠的總管,大小活動,有事都可以找班主任。班主任在學生的心目中也是最值得信賴、敬仰和學習模仿的榜樣,所以,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都應當首先做到,用自己的道德修養、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生活習慣影響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要求學生關心別人,自己就應關心學生;要求學生一絲不茍,自己就應從備課到板書,從授課到批改作業,都起示范作用;要求學生講究衛生,就要從撿起講臺上的紙屑做起;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就要注意自己日常的行為、言語;要求學生遵紀守時,自己上課下課就一定要守時。勞動中與學生一同流汗,盛夏烈日與學生一起參與課間活動……點點滴滴的平凡瑣事,都無聲地滲透著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就是喚醒。每一個孩子都是沉睡的巨人,真正的教育是去喚醒他,讓他實現自己,實現夢想,而絕不是為了考個好成績。有的學生可能無法獲得好的考試成績,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成為一個內心和諧、身心健康、有益社會的人,這需要班主任通過教育喚醒學生。教育還是解放,教育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枷鎖,班主任要鼓勵學生擁有夢想,敢于想象。
總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班主任的最大快樂,是看見自己的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獲,讓班級成為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師生良好互動。為了達到預期的目標,作為教育者領路人的班主任要熱愛教育事業,大膽創新,積極探求班級管理新思路,用自己的愛心和行動詮釋對教育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讓鄉村教育更上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