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通賢中心小學 陳 佳
在新課程下的統編版語文教材中,內容編排以“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這兩條主線并進的方式進行排版,不同單元的文章內容都具有相同的“人文內涵”,并且一切圍繞“語文要素”來進行訓練。此時在授課中就需要徹底摒棄以往的“按篇教學”理念,切實樹立大單元理念,通過大單元教學來保證單元要素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得以順利落實。特別是農村地區本身的教育資源短缺問題更為嚴重,此時更加有必要做好單元要素落實中的整體教學規劃。
單元要素實際上就是統編版語文教材大單元教學中“語文要素”得以貫徹落實的具體表現,就是各個單元課程知識教學中需要切實落實的相關“語文要素”,具體涵蓋了單元教學目標、內容、重難點以及配套的教學方案、評價標準和反思方案等。
基于語文單元要素的內涵可知,其契合新課改下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以及其他方面的課改要求,為語文課程教學指明了前進及開展的方向。由于農村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資源短缺問題等都比較突出,如果直接采取教師講的方式開展授課,會直接影響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效果,限制他們語文核心素養的順利養成。而如果可以將單元要素有效地落實到農村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那么可以為整個課程教學指明方向,優化傳統“按篇教學”模式的實施流程,保證可以切實提高語文單元教學效果。
首先,單元要素落實課堂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也是助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順利養成的前提條件。因為統編版語文教材的內容排版以“大單元”的形式排版,此時就要基于大單元教學模式開展授課,而單元要素的明確則可以為整個大單元教學順利開展做好鋪墊。
其次,單元要素落實課堂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學科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學生主體學習地位,歸還學生自主學習權利,而基于單元要素的落實可以強化單元整體教學,徹底打破傳統單元下不同篇閱讀文章彼此之間的孤立問題,確保整個大單元教學都可以圍繞同一個單元要素來開展,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果。
再次,基于單元要素的落實可以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當下統編版語文教材中包含著非常多的經典作品,它們對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有積極意義。而單元要素的落實可以為單元教學指明方向,保證整個語文教學的目的性更強,最終可以更好地提高語文單元知識授課的整體效果。
最后,如果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地落實單元要素,那么可以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進行拓寬,如語文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語文教材,可以充分利用書籍、視頻以及歌曲等其他一些優質教學資源來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保證最大程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很多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但是區域內的發展水平并不代表著教學水平,就目前農村地區的教學現狀來看,仍然要明顯落后于城市,并且隨著城市發展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老師開始走向大城市謀求發展,這也是造成農村教學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對于農村地區的小學教育要用更為嚴謹的態度去面對。從語文水學科本身的特殊性出發,語文對文字書寫以及閱讀能力上的培養,既為學生打下扎實語文知識基礎的同時,也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語文能力,才能夠去讀懂其他學科的內容,掌握其中的邏輯和原理,因此老師應該樹立起全新的教學理念,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來完成語文教學。但是就目前農村的語文教學現狀來看,大部分老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仍然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并沒有跟隨教育教學發展的腳步,造成教學過于僵化,沒有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沒有借由語文學習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農村老師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依據教學的內容,發揮教學智慧,完成教學創新,以更好的推進教學改革的發展。
小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等都還處于較低發展水平,如果直接采取“按篇教學”的授課模式,那么小學生無法獨立理解同一單元中不同文章彼此之間的聯系性,容易影響整體單元教學效果,更無法將統編版語文教材中各單元的語文要素順利落實。為了夯實單元要素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落實基礎,要做的就是要對單元主題進行合理確定,保障其明朗性和優秀性,尤其是要保證可以充分吸引小學生本身的學習注意力,使他們對所學的單元知識產生強烈學習興趣。首先可以基于統編版語文教材中的章節安排,以單元的語文要素來構成單元主題。現有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都是結合學生本身學習規律及特征等進行科學編排的,所以在確定單元主題中可以直接選擇。又或者可以結合文體情況來對各單元語文知識的主題單元進行重新構建。因為現階段各單元語文知識中涵蓋了文言文、詩歌、散文及記敘文等多種體裁的內容,實際的教學中可以結合這些具體的體裁來對主題單元進行合理確定,保證可以使小學生對其中涉及到的單元知識進行快速學習。
例如:在統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期間,第四單元的單元要素是“讀小說,關注環境和情節,感受及體會不同的人物形象”,相應的人文主題則是“小說”。在實際的單元主題確定中,可以結合本單元所涉及到的《橋》《在柏林》《窮人》等不同的小說作品來構成一個“趣讀小說”主題教學活動。或者可以結合實際的教學需求,從有效整合文學、文化或者語言等方面的知識出發來對單元要素的主題進行合理調整或重構,保證所構建的單元主題可以更加契合相應的單元要素,為后續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法確定或者教學規劃等各方面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指明方向,避免因為教學中單元主題不明確而直接影響了最終的教學效果。
又如:針對“小說”這一人文主題單元教學,除了將本單元中的閱讀文章納入到單元教學之外,也可以結合文章主旨和中心主題思想等來重新挖掘及利用一些課外的課程教學資源,借此來夯實單元要素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落實的基礎,避免因為單元主題不明確而直接影響了后續單元要素在整個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順利落實。
在確定單元要素落實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單元教學主題基礎上,為了進一步為單元要素落實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指明方向,還要注意對單元教學目標進行有效整合。一方面,要注意根據單元要素來對單元教學的整體目標進行統籌。從工具性視角來講,單元要素需要貫穿于小學語文單元教學始終,使單元下不同文章在單元要素串聯下實現有效結合,以其為核心來統籌語文單元教學的目標。另一方面,要基于單元文本內容來對單篇閱讀文章的教學目標進行分解,進一步細化基于單元要素落實的教學目標。當下統編版的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編排上注重體系性,教師需要對課后習題進行精心設計,而不是單獨圍繞單元下某一篇文章開展具體化講解,而應該將教學重心放在文中內容上,保證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語言素養發展。
例如:在統編版小學四年級的第八單元教學中,該單元要素為“了解故事的情節,并對課文進行簡要復述”和“寫一件事,能夠寫出自身的實際感受”。這兩個單元要素涵蓋了“讀”與“寫”兩個視角的教學要求。從“讀”視角來講,要指導小學生在對該單元文章進行閱讀時可以有效把控整個故事的情節走向,同時還能夠簡要地復述文章所描述的內容;從“寫”視角來講,要求學生在對事件進行描述的過程中可以充分融合自身感受。而為了切實將上述兩個單元要素落實到本單元語文教學實踐中,可以專門選擇《王戎不取道旁李》(小古文)、《故事二則》(略讀文)和《西門豹治鄴》(精讀文)幾篇文章。針對本單元要素以及選擇的語文閱讀教學文章,實際授課中不能夠人為地割裂單元內各篇文章之間的內在聯系,而應該指導學生立足于整體感受及體會視角來統籌設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指導學生對閱讀文本的實際故事情境進行有效閱讀和簡要復述,期間要注意有計劃地指導他們切實明確單元元素和教材中文本內容乃至自身核心素養培養等彼此之間的緊密聯系,最終保證學生可以在閱讀實習活動中學習到必要的合作技巧和社交手段等,并在習作過程中充分整合閱讀的相關要素。以《王戎不取道旁李》為例,可以指導學生對照文末注釋來對這一小古文進行簡要敘述;針對《西門豹治鄴》,由于精讀要求小學生開展較長時間的閱讀與思考,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學情,提高單獨指導工作的實效性。但是要保證每名學生可以積極開展思考,借助恰當復述手段來使得相應的故事情節進行更加淋漓盡致地呈現,最終可以在差異化定位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共同助力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展。
為了給單元要素落實語文課堂教學提供良好條件,除了明確單元教學主題和教學目標外,還要注意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保證可以為單元要素順利落實準備必要的教學素材和資料。一方面,可以采取同類合并的方式,使相關的語文教學內容彼此之間形成合力來共同輔助小學生高效地理解相關方面的語文內容,避免大單元主題教學模式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無法得以順利貫徹落實而對最終的語文教學效果帶來不利影響。這就需要在抓住各單元中語文閱讀文本共性主題思想及內涵基礎上,借助語文教材彼此合力來更好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要注重凸顯同一單元中不同語篇閱讀內容本身的異質性,指導學生通過深入辨析這些內容的差異性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他們高效理解相關方面的語文要素。
例如:在小學四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教學中,相應單元要素主要包括:①對故事起因、經過與結果進行了解;②可以對文章描述的主要內容進行有效學習和把握;③可以體會及感受神話傳說中別具特色、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在這一單元教學中主要涉及到《精衛填海》《盤古開天地》和《女媧補天》等一些小學生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它們本身雖然屬于寓言故事,但是同樣遵從故事的基本特征,如這些神話故事同樣涵蓋了事件起因、經過以及結果等,它們是故事類的文本,展現的也都是神話文本內在的氣質與獨特的文學修養。為了可以順利落實上述本單元的幾個單元要素,可以指導學生認真剖析這些神話故事中主人公的共同特質,使他們可以借此來提煉、歸納和總結鮮明的神話人物形象。
此外,除了注重凸顯共同性外,也要注意結合實際的教學需求來對單元要素順利落實到課堂中采用凸顯異質這一特性及原則開展語文教學。如在六年級上冊的第一個單元教學中相應的單元要素為“由閱讀的內容想開去”,配合著《草原》古詩三首、《花之歌》和《丁香花》等不同的閱讀文章,它們彼此之間在內涵及形象方面也存在這種情況。如果在單元要素落實到語文課堂實踐期間可以指導學生抓住異同性特征開展授課,那么可以進一步提高整個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為了進一步提高單元要素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效果,還要注意在實際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單元教學評價進行強化,尤其是要保證為落實單元要素提供更為明晰的標準及要求等。而在對單元教學評價標準進行設計期間,首先需要緊密結合新課標,保證單元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小學語文教學在新環境下不能夠原地打轉,必須要結合時代發展潮流來看外面,借助教學評價活動的開展來更好地實現預定的課程教學。比如:在實際的單元要素落實教學中開展評價活動,要注意對在校準畢業生的學業及學習等情況進行有效評價,可以明確單元教學的重要標志、重難點以及注意事項等。在對考核及評價標準進行設計中要注意綜合考慮新課標對語文教學提出的全新要求及規定,保證可以借助教學評價來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進行優化。
另一方面,要調查了解學情,并對教學評價空間進行適當地調整。小學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任何單元要素本身的設定并非固定不變的,統編版教材內容編排也要立足于全國視角,綜合考慮不同地域不同學生的實際學情等,要立足于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來科學制定單元要素落實方案。
例如:針對統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語文教學而言,本單元要素為“借助關鍵句理解語段的意思”,這實際上就是要求學生可以立足于宏觀視角對語段大意內容進行有效統領。與此同時,要注意靈活應用各單元閱讀文本內容中的中心句來對這一語段內容進行有效解釋。
又如:針對《海濱小城》教學而言,小學生需要基于本部分閱讀文本內容當中的核心主題句,對整篇文章的內容進行概括及總結,有效遷移學生積累的語文知識,不斷提升他們整體學習效果。同理,在對單元素養落實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也要注意考慮學生的閱讀理解力等實際學情,靈活地選擇適宜的教材內容、學習方式方法和課下作業設計情況等,保證可以在農村小學教學中順利貫徹單元要素落實理念,助力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活動高效開展。
總之,單元要素在語文課堂中落實是滿足課改新要求、新規定的創新之舉。但是在語文課堂中落實單元要素,要注意首先明確單元教學主題,科學確定單元教學目標、整合單元教學內容,為單元要素落實指明方向,最后要注意加強單元教學評價,為單元要素落實提供標準,保證不斷提升單元要素落實語文課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