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第二實驗小學 江小梅
語文識字教學是貫穿語文學科學習的重要內容和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前提,因此在我國的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識字教學是重點。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著語文識字教學的質量,也關乎著我國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教育文化水平程度。無論是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當中,還是在高年級的語文識字教學過程當中,不可避免的就是錯別字現象。
為了培養低年級學生主動識字的能力,教師應當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引用兒歌、童話、故事等,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應當聯系生活實際,提高低年級學生對識字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輕松閱讀的基礎。因此,加強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2021 年7 月,我國教育部發布了為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以及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政策”,該政策有利于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著力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語文作為我國的第一大基礎學科,識字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學生成長、求職過程當中,識字能力伴隨著學生的一生。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教師可以開拓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例如:教師可以將游戲、講故事等教學內容與識字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課堂學習興趣,教師運用生動、直觀的課堂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豐富學生識字教學內容,為學生呈現不同色彩的與生字相適應的圖片。在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過程當中,教師的識字教學風格應當契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從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轉變為師生之間互動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率,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當中,能夠體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學會自主學習。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應該功利化,只為提高學生的分數而教,而是應該讓每一位學生都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識字能力。
在雙減政策提出之前,小學語文識字任務較為繁重,從低年級語文識字課堂教學過程來看,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單方傳輸知識為主,采用填鴨式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這樣的識字課堂教學是枯燥的、乏味的,學生很難對識字學習有很大的興趣,也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應當創新課堂教學新模式,著手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充分激發學生對識字學習的興趣。針對低年級學生個人成長發展歷程來看,教師應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個性化發展。
在整個低年級識字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挖掘學生個性,調動學生課堂學習興趣,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其認知能力和識字能力。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結合教情和學情,充分結合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在識字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引入游戲、寓言故事以及閱讀等形式,讓學生能夠樂于識字,進而充分地參與到識字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激發學生對識字學習的興趣,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從而提高學生識字學習的能力。
部分老師對于識字教學的認知不夠深刻,并沒有重視其教學的價值,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并沒有投入過多的重視。但事實上,識字教學中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內容,能夠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因此老師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學習能力出發,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來提高識字教學的作用。但是部分老師直接在課堂當中就進行文字的解說,并沒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導致學生對所學內容難以理解。老師對于學生的指導不夠普遍,部分學生沒有得到及時的指導,因此導致其識字能力停滯不前。在教材當中,學生能夠學習到的漢字比較有限,所以老師要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將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以打開學生的視野,但是部分老師在教學中,完全以教材為載體,忽視了對生活課堂的構建,并沒有重視識字和生活之間的聯系,直接以學生對于文字的掌握情況來進行考察,教學的趣味性比較低。老師并沒有意識到識字學習最終要運用于生活當中,只是用簡單枯燥的方式讓學生去不斷的默寫和記憶,并且用聽寫的方式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察,這種方式極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將識字和生活割裂開來,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比較低。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對識字的認知比較淺顯,影響到其后續的寫字學習。
“雙減”政策的提出,極大地降低了學生課后作業負擔以及日常的課堂學習時長。因此,教師應當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課堂管理機制。在實際的識字教學中,教師應當著手培養學生的個性化以及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當中,提高自身的識字學習效率。同時,“雙減”政策的提出,有利于改善學校的課后教學質量和服務質量,學校和教育部門應當協同發力,助推低年級課堂教學高質量、高水平地發展。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課堂教學是學生識字學習的第一陣營。教師的教學作用日益凸顯,因此,教師的教學目標應當主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識字學習能力為主。同時,教師應當根據新課標的教學標準以及教材的要求,針對學生對識字學習的興趣,采用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課堂教學模式。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將傳統的單向灌輸知識改變為師生之間互動、共同促進的教學模式方式,讓學生在識字學習過程當中,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以及獲取知識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針對“雙減”政策降低學生課后作業負擔的要求,教師應當著力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減少課后作業內容,以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和自主學習為主,關注學生識字學習的品質,真正做到“提質增效”。
教師可以將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與游戲相結合,培養學生識字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有所收獲。在識字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搭建游戲平臺,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興趣的游戲教學模式。讓學生牢牢掌握生詞的部首、筆畫、讀音甚至是字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寓學于樂,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在識字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游戲與識字教學充分結合,有利于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識字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提高識字能力。
例如,在《操場上》這一教學內容當中,教師不能只是以單向灌輸知識為主,而要以學生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在這一教學內容中,教師為了確保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可以開展競賽活動,將全班學生分成人數相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學習該課文時,能夠充分接觸到課文當中的文字。教師讓每一組學生派出一個代表來完成組詞任務,根據部首來填寫另一半構成可讀的漢字。在比賽過程中,教師主要看哪組成員組詞較多,哪個小組組成的漢字較多,哪個小組就獲勝。在這種游戲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和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幫助學生構建識字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當中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小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團隊合作意識。針對課文當中的一些生詞,如:操、場、拔、踢、跑、拍、打、熱、鬧、鍛、煉,讓學生能夠根據偏旁部首來寫出另一半,構成新的字。例如,根據足字旁,可以寫出跑、踢、跳等;根據提手旁,能夠寫出操、拔、拍、打、摸、拴等。利用這一方法,將漢字分類,幫助學生構建識字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具有重要意義。在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實踐過程當中,通過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呈現更加直觀、生動的教學視頻或教學圖片等,可以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打破傳統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當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加強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教授《畫楊桃》這一教學內容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形象直觀的楊桃圖片,讓學生對楊桃有一定的認知,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普及楊桃這兩個字詞的由來。“楊”這一詞最早始于西周金文,其本意是指一切有關楊柳科類的植物,而“桃”是指桃樹或者桃樹成熟時所結下的果實。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系統接觸與“木”偏旁有關的漢字,例如“柳”“樹”“森”,這些都是與樹木和木科類植物相關的漢字,幫助學生構建字詞積累的知識體系。教師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能夠打破傳統的、枯燥的、死板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鞏固學生對漢字的記憶。此外,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讓學生在識字過程當中,理解其由來和含義。此外,教師可以在進行漢字講解的過程當中,插入自己設計或者他人設計的圖片或者視頻等,生動直觀地提高學生生詞的積累能力,保證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雙減”政策要求將學生實踐學習作為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不應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識字能力,還應將識字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對文字和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教師通過適當增加課外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漢字綜合運用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提高學生的文字運用效率。
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時間或者一些課上時間,為學生推薦帶有拼音的閱讀書籍,或者一些配有插圖的具有趣味性的課外讀物。教師應當組織學生閱讀,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對文字的綜合運用能力。在課外閱讀時間,教師應當積極組織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外閱讀當中,學會辨識更多的文字,并且鼓勵學生在閱讀課堂上相互交流,相互探討。在交流和探討過程當中,提高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文字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在恰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指導,提高學生對文字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所學的漢字,增強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自信心和滿足感,提高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教師通過開展課外漢字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盡可能地接觸更多的漢字,并將其運用到課外時間和生活當中,避免與生活脫軌。
例如,教師在教授與食物相關的文章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聯系生活來探尋美食,引導學生在日常的家庭聚餐或者吃飯時間仔細觀察家庭人員的一系列動作,讓學生能夠針對家人的一系列狀態和動作來深切體會這些漢字的實際運用方式,并且讓學生仔細地觀察這些漢字都是與嘴巴相關的,也就是與“口”相關的文字。只有加強文字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才能夠讓學生深有體會,讓學生主動地觀察漢字的用法和漢字記憶的規律,提高學生對文字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學習能力。
“雙減”政策的提出,就是要保證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文字學習特點,激發學生文字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讓學生做課堂學習的主人。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應借助多種形式向學生呈現文字,用趣味教學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對識字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小青蛙》這一課文時,兒歌里有許多長得很像的生字,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區分,可以把發言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講解,采用有效的“兒歌串字法”“小游戲我問你答”等多種方法識記。這樣既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又能將枯燥無味的教學變得妙趣橫生。
“雙減”政策的提出,就是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因此,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不應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應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課參與率,真正做到以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當牢牢掌握學生愛玩的天性,創設與課本教材相關的教學情景和生活情景,創設趣味性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當教師在教授《太空生活趣事多》時,可以播放太空視頻,結合圖片向學生進行宇航員們在太空生活的文字講解,將學生引入到教師所創設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文字的學習,如“航”這一個字,通過講解偏旁部首以及筆順,讓學生加以理解和掌握。教師在講述完故事之后,還應當向學生詢問:“同學們,還想了解更多有關航空的故事嗎?”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說:“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那就需要學會認識更多的文字來學習有趣的故事。”教師創設這一教學情景,學生對漢字學習更有興趣,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的成長發展特點以及文字接受能力來開展識字教學活動。教師只有以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做課堂學習的主人翁,才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文字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只有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個性,才能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