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驗小學 沈 靜
學好拼音,打好基礎關,這是小學語文課程中最基本的學習內容,在語文學習中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一年級學生識字、學習普通話離不開漢語拼音的助力。識記拼音字母,區分形近字母的字形,認讀帶有四種不同聲調的音節,掌握音節拼讀規律等,這些都是拼音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對于初入學的學生來說,抽象的拼音字母就像是學習路上的一只只“攔路虎”。因為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力與理解能力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以往強調字母音、形的拼音教學模式太過枯燥和單調,他們就難以在課堂上長時間集中精力學習,拼音學習效果往往不佳。
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發現,低年級的拼音課堂上存在著一些教學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拼音學習的效率。
統編版語文課本中為了降低學生學習拼音的難度,采取了先識字再學拼音的學習方式,但要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教會學生拼音,時間比較緊,任務也比較重。因此,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拼音教學中,常能看見以下問題:
漢語拼音課的教學內容只有拼音和字詞,句子練習很少,更沒有故事情節,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情境。課堂一開始,教師打開書本,直接將本課要學習的幾個拼音字母拋向學生:“孩子們,今天我們要學習這三個拼音字母ɑ o e,接下來請跟我一起來認一認,讀一讀?!苯處熤钢ㄆ系淖帜福x一遍ɑɑɑ,學生跟著念一遍ɑɑɑ,一個字母讀幾遍就換下一個bbb。一堂拼音課就這樣開啟了,沒過幾分鐘,原本一個個坐得挺直的孩子會游離課堂,趴在桌子上,開始走神。
在這種沉悶的方式中開啟的拼音學習之旅,是無法吸引一年級學生注意力的,因為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還處于不穩定階段,對不吸引自己的課程注意力就集中不了,也就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找不到學習的樂趣。時間一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熱情大打折扣。一提要上拼音課了,腦海中就剩下幾張字母卡片在老師手中揮動的樣子,沒有了學習期待,談何讓學生愛學、樂學呢?
在拼音課堂中,有些教師常以反復誦讀來機械地教學生識記拼音的字音、字形,即使在課堂中也采用了齊讀、領讀、賽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多種朗讀形式,但常追求“坐端正,打開小嘴巴,我們一起大聲讀”,好像誰坐得更端正,誰讀得更響亮,誰就能最快學會一樣。可實際效果卻不如人意,多次朗讀循環下來,學生就變成“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因為這種“機械復讀式”對于活潑好動的一年級學生來說無疑是乏味的,這種教學方式只調動了學生的嘴,但一年級的孩子具有愛動的天性,他們的有意識的記憶能力雖然開始發展起來,但是還是以無意識的記憶為主。
因此往往對形象特別鮮明的,能引起自己興趣的事物,或引起自己強烈情緒的體驗,才記得住。根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找朋友、摘花、摘蘋果、送信、爬山比賽等游戲形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諸多傳統觀念、思想、意識的制約下,很多教師在進行拼音教學時,對于拼音字母的用法、特點、組成等分析通常也是以講授為主。但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單單通過老師的講解,很難讓學生在腦海里構建起具體的知識模型。
如拼音四聲的學習,這是學生在學習拼音時要面臨的第一道難關。如果老師只告訴學生“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這樣的口訣雖然便于記憶,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常常無法理解“平”“揚”“拐彎”“降”所代表的意思。學生學得一知半解,在應用時自然問題多多、弊病頻發。而且在枯燥生硬、抽象感知的學法影響下,很多學生將無法突破學習難點,類似聲母發音混淆、韻母拼讀、書寫謬誤等問題也日漸凸顯。
只為學拼音而學拼音,學生學會讀拼音、學會寫些拼音字母,就完成了學習任務。離開了課堂,學拼音還有什么用呢?我和學生交流:“你覺得學習拼音有什么用呢?你學完這些拼音字母后,在生活中使用過它們嗎?”從回答情況來看,在很多學生看來,學拼音的用處就在于會讀老師寫的那一個個音節,會完成練習本上的那一道道拼音習題。離開了課堂,回到生活中,如果學生感受不到拼音的用處,找不到拼音學習的意義,也就無法形成持久的學習動力。學習知識最終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如果脫離了生活,學習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孩子們在學習時,也樂于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這樣會讓他們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學到的知識很有用,能解決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教師應該幫助剛剛進校的一年級孩子在頭腦中建起一座抽象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梁。所以,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即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理解。
針對以上問題,基于低年級學生好動、喜歡游戲等心理特點,我認為,應當在教學上改變以往強調字母音、形的模式,變革教學策略,利用情境圖找學習切入點,以趣味游戲提升學習興趣,借助光影動畫突破學習難點,唱讀順口溜巧記拼寫規則,在實踐中多運用來助力拼音學習,讓枯燥乏味的拼音課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提升學生拼音學習的效率。
考慮到一年級學生喜愛色彩豐富的圖畫故事,所以在統編教材中,每一課的拼音學習內容都有機地融入到了意境優美的情境圖中。翻看每一課的情境圖,都能發現在畫面上有相關的人和物,在相應的位置都有本課要學習的拼音字母,或以情境圖中相應的事物來表示讀音,或以相似事物的形狀來展示字形,以此幫助學生學習字母。
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啟發引導,根據畫面出現的情境創設出反應這個情境的語境來,逐層剝離出要識讀的拼音字母語音,從而導入本課字母的認讀。這樣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漢語拼音來源于語言實踐,從而為學習本課內容準備有利的心理條件。
我在教學時嘗試借助情境圖,引導學生先觀察圖片,走入故事情境,以此為切入點,將拼音學習融入學生熟悉的、喜愛的看圖講故事活動中,導入到本課要學習的字母和音節中,消除學生對拼音學習的畏難情緒與學習壓力。
如《z c s》一課的情境圖描繪的是森林學校里的上課情景。三只小刺猬端端正正地坐著,熊老師手指著黑板上的字母在教學,蠶寶寶趴在樹葉上邊吐絲邊聽得多么認真呀。教學時,先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圖上都有誰,在干什么。學生通過交流,運用“字母、刺猬、吐絲”三個生活中熟悉的詞語,發出了“z、c、s”的讀音。然后繼續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找出情境圖中與字母“z、c、s”形狀相似的部分,像個2 字是“z”,小小刺猬像“c”,蠶寶寶吐絲像個“s”。這樣教學充分借助了插圖的情境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畫面的故事情節中初識拼音,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樂學、樂讀、樂寫。
光設計好課堂的導入是遠遠不夠的。要讓以無意注意為主的低年級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拼音學習中來,就必須用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來貫穿整個課堂。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漢語拼音教學應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庇螒虻谋憩F性和競爭性恰好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讓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邊學邊玩,在游戲中體會到拼音學習的樂趣。
拼讀練習小游戲“找朋友”,老師讀拼音字母,學生從卡片中找出相對應的字母,不僅提升認讀能力,還能訓練學生聽的專注力;動手做做“字母操”,師生、生生互相配合,一個用手指做手型,一個發音,讓學生在動眼、動手、動腦、動口中把字形和發音緊密結合在一起;“小兔采蘑菇”“小馬過河”“小白鴿放氣球”等闖關類游戲適用于復習,將各種需要認讀的音節變成可愛的小蘑菇、穩穩的小石墩、五顏六色的氣球,如果讀對就能幫小兔采摘到蘑菇、幫小馬順利過河、幫小白鴿在慶典上放飛氣球,讀錯了請同學幫幫忙,學生興趣盎然,你爭我答。依托這樣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擺脫了傳統課堂中坐端正、只動嘴的固有模式,枯燥的拼音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不但復習了拼音,還鍛煉了孩子大膽表現自我的能力,從而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提高了拼音教學質量。
一年級的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因為動畫惟妙惟肖的畫面能給低年級學生帶來獨特的刺激感受,能將一些抽象事物的變化形態以具體客觀的形式呈現在孩子的面前,在腦海中建立起可觀可感的認知模型。所以在拼音學習過程中,可以將學生難以掌握的拼音知識制作成相關的動畫小短片,將抽象的學習點形象化、具體化、趣味化,將“攔路虎”的形象弱化成一位位友好的“學習小伙伴”,從而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通過觀看生動有趣的動畫產生親近感,從而逐步突破學習難點。
如韻母四聲符號的學習,很多學生難分清四個聲調的發音,尤其是把帶聲調的字母順序打亂后,就更加讀不清楚。光講“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學生對四個聲調的發音方式還處于模糊階段,體會不了四聲讀音的不同。因此,我在教學時,用動畫播放了小汽車行走路線,讓學生觀察“這些汽車分別是怎樣走的?”“你們發現汽車的行駛路線和a 的四聲聲調,有沒有相似的地方呢?”借此讓學生趣識聲調符號,再讓學生伸出手跟著小汽車一起來“走”聲調讀拼音。動畫中上下行駛的小汽車,配以兒歌“一聲高高平又平,二聲就像上山坡,三聲下坡又上坡,四聲就像下山坡”,聲調的學習自然而然地隨著有趣的動畫印記在學生腦海中,四聲認讀水到渠成。
短小有趣的順口溜也是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誦讀內容,幾次讀唱下來,學生很快就能熟練記憶。因此,可以利用順口溜朗朗上口、節奏明快的特點,根據拼音字母的字形或者讀音編出學生喜愛的順口溜,克服拼音學習的枯燥和單調,幫助學生記憶一個個枯燥乏味的抽象符號,在讀讀唱唱中記住拼音字母的讀音、字形和各種拼寫規則,提高學生的記憶速度。
“左手b,右手d,左手朝下ppp,右手朝下qqq”“小小刺猬ccc,坐上椅子ch ch ch”,這樣的順口溜可以幫助學生區分易混聲母;“有ɑ 在,給ɑ 戴;ɑ 不在,o、e 戴;i、u 一起戴后面”用來掌握復韻母的標調方法;“小ü 小ü 不 要 哭,j、q、x、y 來 幫 忙,擦掉眼淚笑瞇瞇” 可以幫助學生掌握j、q、x、y 與ü 的拼寫規律。在反復誦讀順口溜的過程中,拼音記憶與誦讀練習相得益彰、協同發展,學生輕輕松松掌握拼寫規則,不再害怕識記各種音節拼讀規律。
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漢語拼音的學習同樣具有實踐性。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漢語拼音教學時,要注意漢語拼音在現實語言生活中運用?!闭Z文學習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課程來源生活,生活即課程,課程即生活。漢語拼音本身就是學習漢字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學習應該重在運用。
縱觀統編教材拼音部分的編寫,編者精心選擇使用頻率高、與學生口語聯系緊密的生活常用音節作為學習內容,書上的音節都可以與學生的口語建立起直接聯系。如,《語文園地二》中“把同類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顏色”,先拼讀音節,再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進行“水果”和“蔬菜”的區分;在《語文園地三》里“秋游的時候,你想帶什么?”讀一讀音節,根據生活經驗選一選自己秋游時要帶的物品。這些練習內容都將拼音學習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讓學生體會到拼音學習的應用價值。
在學習完拼音后,在班內開展“認一認我的同學”的活動,每位同學手持一張羅列著所有同學名字的班級名單,認一認,遇到不認識的名字就去請教同學,并標注好拼音,再大聲喊一喊。這樣的實踐活動有效地鍛煉了拼讀能力和交際能力。再如開展“拼音的世界”活動,學生和家長合作,給家里的物品制作一張拼音標簽。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將拼音和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既加強拼音學習,又能提升學習成就感。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漢語拼音教學是低年級教師靈活恰當地運用教學手段,使學生活潑主動地獲取知識、求得發展的多邊活動。要想提高漢語拼音教學的效果與效率,實現教學的整體優化,就必須遵循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心理特征。
總之,在低年級語文學習中,漢語拼音的掌握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教師在漢語拼音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通過對拼音教學的研究,改革原有的拼音課堂教學方式,設計出更多更新的教學形式和方法,不斷提升拼音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