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曉鳳
(氣象出版社有限公司第四編輯室 (宣傳與科普編輯室),北京 海淀 100081)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人民出版社成立10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人民出版社要始終堅持為人民出好書理念,著力展現黨和國家發展歷程、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要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著力深化改革創新,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為人民出版社乃至全國出版事業的發展指明了前進和努力的方向,不僅鼓舞著人民出版社的同仁,也激勵著全國身處出版工作一線的工作者勵精圖治、奮發向上。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對出版事業還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新時代的圖書編輯一方面要更新思想觀念,強化職業意識;另一方面要不斷鍛造自己,提升職業素養,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做新時代的優秀出版工作者。
在實際工作中,具有主動意識的人往往能夠擁有優質、高效的工作業績,以及積極向上、陽光樂觀的工作心態。在傳統編輯工作中,稿件審讀、編輯加工等稿件處理工作占據了編輯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十分考驗編輯的耐心、毅力和熱情。在互聯網時代,雖然編輯的工作內容有所變化和拓展,但是最核心的工作還是與圖書質量密切相關的文稿處理,這種業務技能訓練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積累,此外,還有許多涉及圖書宣傳推廣方面的技能,比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網絡直播等多媒體平臺營銷方式,這些技能都需要編輯大量的學習和實踐。因此,新時代的出版工作更需要圖書編輯強化主動意識,增強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對出版工作保持熱忱,能夠積極主動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編輯是一種要不斷進行再學習的職業,這就需要編輯去了解新知識、新規范、新技術,這也是出版事業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首先,編輯應學習與出版工作相關的基礎知識。例如,在日常工作中,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出版管理條例》《圖書出版管理規定》等與出版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可以通過參加行業主管部門和單位組織的各種業務培訓,系統學習出版相關知識。其次,編輯應向身邊的資深編輯學習。資深編輯往往具有較強的責任感,他們在長期的業務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包括容易出錯的“雷區”,很多出版機構推行了“編輯導師制”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與資深編輯點對點的培養,可以強化新編輯的責任意識,使他們能夠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并迅速成長起來。
圖書編輯的責任意識源自于他們所擔任的角色。對書稿而言,圖書編輯是經理人,其責任是保證圖書質量,即從專業角度對稿件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學術價值進行審查,把好政治關、知識關、文字關等;對作者而言,圖書編輯是作者與出版單位之間的“中間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作者的合法權益;對讀者而言,圖書編輯是文化的傳播者,其責任是了解讀者需求,努力出版更高質量的圖書;對出版單位而言,圖書編輯是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把關人,其責任是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前提下,實現經濟效益的增長。
創新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編輯不斷攀登職業高峰的長足動力。因此,編輯要努力培養創新意識,并深耕業務領域能力,成為某一個或某幾個領域里具有影響力的編輯。
一方面,編輯可以根據所在出版機構的出版方向和專業優勢確定深耕方向,以出版機構為后盾,編輯可以更容易接觸到該行業的專家學者、了解該領域學科的前沿動態。另一方面,編輯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領域和愛好特長來進行創新。以自身專業強項為基礎,編輯可以更從容、持續地構建金字塔形的知識結構——寬闊的塔基 (寬厚、廣博的基礎知識)、較大的塔身 (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尖銳的塔尖 (精深的專業知識和面向專業發展前沿的高精尖知識)。
編輯要有精品意識,在出版工作中始終秉承“工匠精神”。編輯的職業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經過他們編輯的書,尤其是受到廣泛喜愛和認可的精品書,能夠給編輯帶來更多的正能量。精品書,即通過使用好的紙張、采用精良的裝幀技術,使圖書具有較好的“品相”,從而使圖書在知識價值的基礎上更具有收藏價值。要編好精品書,就要求編輯在圖書出版的各個環節堅持深耕細作的意識,發揮“工匠精神”。
在傳統出版過程中,圖書編輯的職責是根據一定的指導思想和市場需求策劃選題,然后根據選題要求尋找合適的作者組稿,之后以相應的信息、大量的知識儲備為基礎,對稿件進行審稿、編輯加工、校對等重點工作。
在互聯網時代,隨著現代出版產業鏈條的擴展,融合發展成為了出版行業新趨勢,編輯已經參與到出版流程中的各個環節,從創意策劃、選擇 (包括選題、組稿、審稿)到加工、傳播 (宣傳、發行),都離不開編輯的實踐和協調。在前期,編輯需要根據市場需求,通過選題策劃、稿件篩選、編輯加工、整體設計等環節,一步步地完善稿件;在后期,編輯還要做好宣傳推廣工作,使作品在市場同類書中脫穎而出。因此,新時代出版行業的圖書編輯,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文化素養、信息素養和業務素養。
圖書作為意識形態的載體,闡述、承載、傳播、宣揚著一定的思想意識和主題。出版單位是重要的意識形態陣地,而處在圖書出版工作核心環節的編輯,既是守住意識形態陣地的第一道把關人,也是全過程監測的把控人,因此,圖書編輯必須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放在首要位置,強化政治意識,提高政治站位。
首先,編輯要注重政治理論的學習,主動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以此武裝自己的頭腦,指導編輯出版工作。其次,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較強的政治鑒別力,在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把關,對書稿中涉及的政治問題嚴肅對待、認真處理。最后,要積極關注時事政治,圍繞黨和國家工作重點、重要時間節點、廣大群眾關心的社會熱點,有針對性地策劃、開發能夠反映時代主旋律、回應時代新需求、傳遞現實最強音的優秀出版物。
圖書的文化屬性使其具有超越時間、跨越地域的魅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圖書編輯承擔著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使命,文化素養是圖書編輯完成這一使命所應具備的基本素養,編輯應心懷“國之大者”,強化使命擔當。
一方面,編輯應具備較高的語言文字能力。圖書中所承載的文化是通過語言文字闡釋和表達出來的,一部思想性、藝術性兼具的好作品,如果存在詞不達意、贅述連篇、邏輯不清等問題,就會直接影響信息的傳遞和讀者的吸收,也難以實現其文化價值。因此,編輯應了解和學習漢語言文字規范、詞語規范、語法規范以及標點符號用法,使編輯加工后的文字達到表達準確、通順、邏輯清晰,力爭將每一部書稿打磨成高編校質量的圖書。另一方面,編輯要拓寬知識面,不僅要廣泛涉獵相關專業知識,也要廣泛涉獵歷史、天文、地理等人文類和自然科學類的相關知識,避免稿件中出現常識性錯誤。
在出版行業,編輯所應具備的信息素養是指編輯能夠根據需要,通過熟練的信息技術,以及完善的調查方法、鑒別方法和邏輯推理,來完成對社會科學信息的了解、搜集、評估和利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編輯節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例如,編輯與作者的溝通方式及文件傳輸方式由電子郵件轉變為微信、QQ等社交媒體,大大提高了溝通效率。此外,融合出版成為大勢所趨,原本形態單一的出版物會以多樣化的形式表現和傳播。因此,編輯要具有敏銳的信息意識,能夠掌握各種新技術手段,善于從紛繁復雜的信息中篩選、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從中發掘有價值的內容,這對提高作品的受眾吸引力、形成品牌效應、實現良性循環具有重要意義。
如果說編輯的政治素養、文化素養、信息素養屬于定性的衡量標準,那么業務素養則屬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衡量標準:一方面,編輯的政治、文化和信息素養最終都體現在編輯業務中,即過硬的業務素養中囊括了較高的政治素養、文化素養和信息素養;另一方面,《圖書質量管理規定》為衡量圖書編輯業務素養提供了最低量化標準,即圖書編校質量差錯率,不超過1/10000的圖書,其編校質量屬合格。
在保證作品合格的基礎上為其增值,則是編輯業務素養的真正體現,也是編輯這一職業的核心價值所在。因此,在編輯出版的過程中,編輯要將自身的政治、文化和信息素養融入到具體的編輯工作中,通過自己的專業技能使稿件內容更豐富、邏輯更清晰、思想更升華、形式更美觀。
編輯是一種古老而又歷久彌新的職業,既彰顯了歲月積淀的魅力,也展現著擁抱時代的活力。在“互聯網+”時代,融合發展成為出版行業的新趨勢,高質量發展成為出版行業的新方向,新趨勢和新方向對新時代的出版從業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編輯應不斷強化主動意識、學習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精品意識,提升政治素養、文化素養、信息素養和業務素養,做好圖書編輯出版工作,為新時代圖書出版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