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欣,秦 芳,王賽紅
(金陵科技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9)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所處的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基于此,生態環境保護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我國大力倡導可持續發展,號召各行各業踐行生態環保發展理念。對于服裝業而言,綠色服裝設計對行業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綠色服裝在具體開發設計中需要生態技術作為支撐,才能保證服裝的整體環保質量[1]。
服裝領域的建設是社會物質與精神文化發展的主要標志,服裝領域的發展水平能直觀地展現人們的生活水平。在當前形勢下,綠色服裝設計既是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也是構建綠色環保時代的重要標志[2]。因此,堅持綠色服裝設計理念,將環境保護意識充分融入服裝設計中,促使服裝設計在確保美觀、實用的基礎上向綠色環保進一步發展,順應時代潮流。
現了解到的環保型服裝類別有海洋等可降解生物質塑料研制服裝、舊衣回收解構再創造服裝以及竹纖維類天然材料制服裝等。從現在的環保型服裝材料來看,我國還處于萌芽階段。環保型服裝材料依舊不被大多數人了解,改進空間較大,所以針對這一情況展開調查。以消費者對環保型服裝材料的了解和支持程度作為調查分析的基礎,利用SPSS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環保型服裝材料發展的方向和趨勢,挖掘該市場的巨大潛力,使之成為一類可獲得消費者青睞的服裝。
本研究采用調查問卷法,調查對象為各個年齡段的消費群體,通過“問卷星”網絡系統設計問卷,并在微信、QQ等大學生常用的社交平臺發放與回收。在被調查的消費者中,男生占37.78%,女生占62.22%,研究生及以上占比9.63%,雖說占比不大,但對后續深入研究分析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調查對象以女生為主,是因為女生對服裝的需求與消耗更大,進而后續的分析也以女生為主。由于研究生知識面更廣、知識儲備較多且對新事物接受更快,將其作為研究對象在此次調研分析中更為重要,得到的數據也會更加合理。
(1)消費群體的自然屬性和基本信息情況,包括性別、年級、月消費額度等。
(2)消費群體對環保型服裝的可接受度以及購買意愿等(部分調查題目為多選題,極個別期望值滿意度為五分級量表題)。
本調查研究問卷發放135份,回收135份,經初步數據分析,得到有效問卷135份,利用統計工具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由于調查對象大多為江蘇省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他們對各種類型的服裝具有較深的了解和較高的審美追求以及對服裝環境友好成分的需求。相對自由的服裝支配金額導致他們對服裝成分的要求也較高,由于環保型服裝的宣傳不到位等,消費者對此類服裝不了解、不信任?,F如今,在可持續性服裝經濟的發展背景下,人類與技術實現良性循環,在綠色環保理念以及疫情環境下,人們返璞歸真的內心需求不斷增加,環保型服裝的優勢日漸顯現出來,因此,環保型服裝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綠色環保型服裝適應了當下人們回歸自然、保護環境的需求,其設計理念多以由點到面的圖案和面料設計為主。通過圖案設計、面料選擇、工藝手法等綜合應用,可以實現原生態元素和流行元素的結合,設計出自然簡約的綠色環保型服裝[3]。
因此,本研究首先從學歷和人們對環保型服裝的了解程度進行多方面分析,其次從消費者之所以會購買環保型服裝的原因和后續是否會繼續購買等方面進行分析,最后根據消費者對環保型服裝的購買意愿(包括性別、消費能力、專業背景等),對設計師今后如何正確設計環保型服裝、環保型服裝市場今后如何定位以及導購如何正確定位人群精準銷售環保型服裝進行分析并提供見解。
2.1.1 服裝用料成分
環保型服裝材料類別較多,例如竹纖維等天然植物提取、海洋等微生物降解所得、解構重塑舊衣循環再生等。大部分消費者對這些方面的知識不夠了解,進而對環保型服裝材料的信任度不夠高。
2.1.2 服裝價格
某些環保品牌由于所用材質優良、技術先進、做工精細,相應價格會比較高,消費者可能覺得沒必要。
2.1.3 服裝變色、染色(掉色)
因服裝面料各有特性,綠色植物色素如果不用特殊試劑固色會造成褪色、變色且在不同環境下會出現顏色變化,比如長時間暴曬會導致服裝掉色、褪色等。
2.1.4 品牌宣傳不到位
現如今,名人效應對品牌的消費影響較大,企業不在宣傳方面下功夫,不利于將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強。以代言人與服裝品牌匹配度為研究視角,基于刺激-機體-反應理論,探究代言人與服裝品牌的個性匹配度對消費者與品牌關系以及品牌質量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代言人與服裝品牌的個性匹配度對消費者與品牌關系以及品牌質量有正向影響;消費者心理歸因在影響過程中起中介作用;產品卷入度是代言人與服裝品牌個性匹配度對消費者與品牌關系以及品牌質量產生影響的邊界條件;研究成果對服裝企業新媒體營銷、品牌廣告設計和品牌關系管理具有借鑒意義[4]。
2.1.5 設計風格不滿足大眾需求
獨特的設計風格往往會讓消費者眼前一亮,所以要想提高服裝銷量,必須設計出能夠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服裝。
2.1.6 消費者學歷對環保型服裝市場拓展的影響
消費者的知識面越廣,對服裝環保要求也越高,進而更有意愿購買對環境友好、親膚自然且舒適的環保型服裝。
2.1.7 消費者不敢嘗試購買
很多消費者對環保型服裝比較陌生,很多熟知的品牌沒有相應的環保服裝,而做環保型服裝的品牌不被人們熟知,所以無網絡紅人推薦,消費者也不會輕易購買。
本研究用SPSS軟件對環保型服裝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并針對消費者對環保型服裝的態度與支持程度作出相關分析。
2.2.1 不購買環保型服裝因素的數據分析
不購買環保型服裝因素(相關問題設為多選題,包含1~3個選項)的綜合數據如圖1所示(一共發放135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35份)。

圖1 不購買環保型服裝的因素
由圖1可知,有27.27%的人選擇不購買環保型服裝的因素為“對服裝成分不信任”。畢竟衣服每天都要穿,但每天都要接觸的服裝面料很可能含有對人體有毒有害的物質。有22.73%的人選擇不購買環保型服裝的因素為“價格較高”。在自己能力范圍內消費,自己把握很重要,不要因為過多的追求,導致鋪張浪費。有63.64%的人選擇不購買環保型服裝的因素為“不了解該類服裝材料”。有59.09%的人是“沒買過不敢嘗試”。由此可見,服裝行業應加大向消費者普及相關服裝材料知識的力度。
2.2.2 消費者學歷與服裝消費的關系分析
由圖2可知,通過方差分析(全稱為單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學歷對每月可用于服裝方面的支出的差異性。可以看出:不同學歷樣本對每月可用于服裝方面的支出均不會表現出顯著性(p>0.05),意味著不同學歷樣本對每月可用于服裝方面的支出均表現出一致性,并沒有差異性。利用相關分析研究消費者對環保型材料的了解程度及其與學歷之間的關系,使用Pearson相關系數表示關系的強弱情況。通過具體分析可知:消費者對環保型材料的了解程度和學歷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064,接近于0,并且p值為0.657>0.05,說明消費者對環保型材料的了解程度和學歷沒有關系。

圖2 每月可用于服裝方面的支出的方差齊性檢驗
綜上所述,不同學歷樣本對每月可用于服裝方面的支出均不會表現出顯著性差異。
2.2.3 受教育程度對環保型服裝市場拓展的分析
由圖3可知,在學歷為研究生及以上的人中,75.00%的人對環保型材料非常了解,知道較多相關品牌且經常購買,剩下25.00%的人是一般了解,而其他學歷的人對環保型材料了解較少,有部分人甚至很不了解或者從未聽說過。

圖3 不同學歷人們對環保型服裝材料的了解程度
由此可見,學歷與消費者對環保型服裝的了解程度是顯著相關的。環保型服裝的發展潛力較大,所以導購在講解時要推測消費者的文化程度,如果文化程度不高,可以增加相關知識的普及講解,盡量通俗易通,突出品牌以及服裝優勢,使商品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廣。
2.2.4 態度分析
通過數據分析得知,一共135份問卷,有效問卷有135份,只有31位消費者對環保型服裝非常了解,可見消費者對環保型服裝的了解程度整體較低。有73人認為環保型服裝的發展前景非??捎^,可見大部分消費者支持環保型服裝。
2.3.1 針對受眾群體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歷為研究生及以上的人對環保型服裝都非常了解,知道較多相關品牌且經常購買,而學歷為高中以下的人對環保型材料了解較少。但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們越來越了解這種材料。因此,將環保型服裝的主要銷售對象定為年輕人和學歷高的消費者更具針對性,同時,要加大對其他消費者的宣傳力度,深化其綠色環保認知。
2.3.2 環保型服裝滿意度的五分級量表題綜合分析
調查可知,在135位消費者中,信任度在3.00~4.00分,平均值為3.77分,最高分為4.00分。調查結果顯示,并沒有消費者打出5.00分的滿分,由此可以看出,消費者對購買的環保型服裝滿意度并不高,進而會出現售后安全問題、質量問題等,所以環保型服裝的交易市場還需不斷改善,以促進環保型服裝的銷售。
2.3.3 購買環保型服裝的重視因素分析
(1)消費者對服裝本身外觀吸引,無關材料。由數據分析可知,31.40%的消費者因為服裝外觀購買環保型服裝,代表其品位和態度。
(2)出于保護環境的態度,消費者更愿意穿著環保型服裝。由數據分析可知,70.93%的消費者因為綠色、可持續發展而購買環保型服裝,在環境問題愈演愈烈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品牌和公司開始正視可持續時尚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創新和研究,整合到每個季節的服裝系列中。可持續性纖維和面料的創新研究,將影響再生纖維的織造以及研發。
研究結果表明,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理論模型與數據擬合良好。其中,綠色生態價值是影響最大的維度,服裝企業在研發新型綠色產品時,應首先考慮提高產品的綠色生態價值。理論模型可為服裝品牌生產及營銷綠色服裝產品提供一定參考,有助于加快服裝企業生態轉型進程[5]。
(3)服裝材料較為舒適。由數據分析可知,53.49%的消費者因為穿著的舒適性愿意嘗試環保型服裝。消費者重視上衣柔軟親膚,體感自由舒適。在我國現代化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以及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環境下,社會發展水平呈現出前所未有的上升趨勢,特別是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人們的著裝理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紡織品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從傳統追求防雨、防風、透氣、吸濕、舒適、柔軟逐漸轉變為要求健康、無毒、抗靜電、抗燃、防輻射、防紫外線、防臭、防蛀、防霉等。為了滿足現代社會對著裝的多元化要求,新型纖維的開發和利用以及相關工藝技術開始不斷發展[6]。
(1)早期的綠色設計概念是單純地從材料和生產環節思考生態環境保護。在各類產品制造業,各種新型環保材料的開發和利用一度成為創新形式,之后,簡約主義強調盡量減少無謂的材料消耗,去繁從簡,從產品風格上給綠色設計注入新的含義。再后來,生態環保的概念由生產層面擴展到消費者層面,引導綠色消費也成為綠色設計策略的環節之一。
(2)在服裝設計領域,綠色服裝設計的概念也順應時代潮流應運而生。關注生態平衡、講究環保、追求歷史回歸和自然回歸、尋求人文關懷成為當下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特殊要求,綠色服裝設計也成為現代服裝產業發展的必然方向。服裝的“綠色性”是集設計師環保思想、服裝材料開發利用、服裝風格表達、無污染生產流程、穿著安全、綠色包裝和銷售等屬性于一體,全面貫穿生態環保的理念,不是簡單地從某一個層面考慮環保,而是一個系統工程。
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加劇,人們的環保意識開始增強,并重新審視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之間的平衡關系,對低碳環保綠色生活的追求越發強烈,日漸成為全世界共識。綠色理念主導下的服裝設計發展勢在必行。
(3)環保型材料是指以與人類親善為目的、視環境友好為目標的服裝材料。所謂環保,是指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無污染、無破壞,可以循環利用、可分解等。因此,在纖維原材料、生產技術方面,相關企業要不斷增強服裝面料的服用性能,實現面料在科技方面的創新、藝術方面的創意、概念方面的創新,同時要豐富產品功能、提高產品檔次、使產品綠色化,堅持綠色環保理念。
3.2.1 設計師設計理念
設計師在設計服裝時,必須充分考慮服裝纖維原料的選擇、服裝面料的選擇、服裝結構工藝設計、生產加工、包裝設計等:(1)可以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保證產品使用后的回收處理和再生利用;(2)從源頭上減少廢棄物的產生,有利于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綠色服裝設計的興起,勢必會推動現代服裝進入一個以材質取勝的時代,新型纖維開發面料的應用可以極大地提高服裝的附加值。
3.2.2 堅持原則
環保類服裝品牌要堅持“5R原則”:為減量而設計、為再利用而設計、為循環再生而設計、為回收而設計、為環保選購而設計。
3.2.3 面料的選擇
綠色服裝材料又稱生態服裝材料,在對服裝產品進行綠色設計時,材料的綠色環保最為重要。設計師既要考慮產品的使用條件和性能,還要了解材料對環境的影響,盡量使用無毒、可重復使用、容易降解、無污染和易回收的材料。
3.2.4 品牌銷售技巧
設計師要開拓環保型服裝相應理念,使以綠色、環保、舒適為中心的環保型服裝充分得到消費者的了解及肯定。此外,銷售員在向顧客介紹時要滲透式地介紹和有技巧地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