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讀者崔某來電說:我已接種過卡介苗,怎么還會患上結核病?
我國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結核病高負擔國家,發病人數居世界第二位,被稱為傳染病的“頭號殺手”。為了預防結核病,正常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就應接種卡介苗,稱為“人生第一針”。但是門診上,時常會遇到接種過卡介苗的結核病患者,這是怎么回事呢?
卡介苗是1920年由法國科學家卡美特和獸醫學家介蘭研究成功的。1921年開始在巴黎用于預防結核病;1928年,國際聯盟宣布卡介苗用于人和動物是安全的;1933年,我國的王良醫生從法國帶回卡介苗,開始用于結核病的預防;1948年,我國從丹麥國立血清研究所引進卡介苗,一直使用到現在。
由于母體不能帶給新生兒抗結核菌的特異性免疫,所以新生兒抵抗結核菌的能力很差,感染結核菌后容易產生血液播散,死亡率較高。接種卡介苗后,14歲以下兒童幾乎無因結核病而死亡者。但卡介苗的作用有局限。由于結核病的免疫是“記憶免疫”,對結核菌的感染只能起到20%~30%的作用,對結核菌感染后預防發病保護率為58%左右,所以接種卡介苗后不能絕對阻止結核病的感染和流行,但可以減少患結腦和血播重型結核病的機會,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接種卡介苗的保護期各國報道一般少于15年,有的報道可達20~50年。
卡介苗是目前用于預防結核病的唯一疫苗,對結束結核病“十癆九死”的肆虐流行功不可沒。但青年人仍然應當重視結核病的預防,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的傳染科檢測血清結核抗體滴度,依據檢查結果和醫生的建議,決定是否補種疫苗。
商丘市結核病防治所 副主任醫師 伏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