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言 何棟 焦婉瑩
要想能夠在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將職業素養教學貫徹到學生實訓的每個細節,就必須按照企業的訴求將職業素養的教育貫徹在整個實訓過程當中。在實訓課程構建當中,教師應當注重鍛煉學生的實操能力,并且在實操考核等方面深入貫徹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通過堅持不懈的練習來不斷提升學生的自身素質。就現狀而言,部分高職院校在具體實施課程教學當中始終側重于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但其很少重視學生具體職業素養的教育。高職院校必須重視高職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在結合企業需求的條件下培養出優異的人才。
1? ?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在高職院校所實施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始終是德育實踐的基石。職業素養是對學生自身職業意識的規范,要求學生從多種方面滿足職業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不同于普通大學的教學方式,其特殊需要必須受到學生和教師的重視。例如,在山東某職業技術學院當中,學校的教學模式非常合理的被安排為理論和實訓兩個板塊。在這兩個板塊當中,實訓教學得到了高職院校的極大重視,并且高度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且善于在各類技術的實踐操作當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在具體的實訓教學當中,各類專業的課題研究都不同程度上需要學生的集體協作,因為高職學生的實訓課程就是整體社會生產的縮影,只有將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蘊藏在每一節課堂的具體實操當中,才能從根本上磨練學生的心性,讓學生達到技術和職業素養的雙重進步。高職院校的教師在具體實施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應該集中注意力去關注學生的各類職業道德,完善學生的職業行為,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熟練度,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作風。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以身作則,通過具體的團隊實踐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內心真正的接受職業素養的培養,讓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職業。職業素養由兩個部分構成,其分別是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這對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有非常高的要求。因為每個企業都是一個大的團隊,只有團隊當中分工明確且互相協作,整個企業才會蒸蒸日上。因此,如果高職院校的學生缺乏相應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協作意識就會削弱學生在就業市場當中的競爭力,影響學生的前途。在高職院校學生的具體培養當中,職業素養的培養始終是高職院校教學的重點目標。經過調研可以發現,實訓課程相比于理論課程對高職院校的學生有更強的吸引力,因此以企業訴求為基礎進行實訓課程的構建可以幫助職業素養最大化滲透到學生的心目當中,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深層次的感染學生的學習心態,幫助學生擁有更強的職業競爭力。實訓課程能夠最大程度上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因此非常有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以便幫助學生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目前的教學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實訓教師必須在實踐當中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各種專業技術的磨合當中提升自身的團隊協作意識,讓學生在團隊協作當中如魚得水,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工作和生活的良好對接,讓學生能夠在具體工作當中良好的完成項目。
2? ? 重視企業需求,構設職場模式
高職院校在進行授課之前一定要了解市場的動態,以便能夠根據當前企業的最大需求來幫助學生執行職場實訓模式的實踐。職場模式的探索實際上表現為對于企業需求的高度尊重,能夠幫助學生時刻熟練真正的職業工作環境,以求學生能夠將現代企業運行機制更充分的引入職業工作環境之下。高職院校在構建具體實訓內容的過程中要始終將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放置在更高的要求之下,并且能夠做到面向企業的正常生產任務,真正完成從技術實踐向工程實踐轉變的實訓模式。在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為目標的實訓當中,高職院校的教師應該構建符合職業崗位的特色環境,以便幫助學生提前熟知職場環境當中的各類操作,有利于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地迅速地融入具體工作當中,最大化實現自身的價值。面向職場需求來構建相關的實訓模式有利于學生完成從學業到工作的轉換。在職業工作模式的構建當中,學生能夠充分感受職業場景的真實性,并且能夠充分產生對職業工作任務的責任感和熱愛感。同時,職業工作模式的構建也有利于促使學生對相關的工作任務產生獨特的興趣。并且學生在根據企業需求構設的職業素養培養實踐當中能夠真正的鍛煉自身的專業技能,并且促使自身的職業素養在實際工作任務中得到提升,及時改善自身工作上存在的缺點,將自己的技術向更為高精尖的模式轉變。學生通過職場模式的參與能夠感知到自身的優勢和缺點,明確自身努力的方向,有利于自己針對性吸收技術的營養。在構設職場模式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學習環境和工作環境的有效銜接,如此才能夠營造出最為真實的職場工作氛圍,讓學生能夠利用課堂的導向功能完成自身身份的迅速轉變。經過調查可以發現,在很多企業當中都存在員工不熟悉企業文化的現象,如果能夠通過職場模式的實踐訓練幫助學生克服這一困難便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工作的實體環境,為高職學生贏得更強大的競爭力。就實踐狀況而言,高職學生在正常畢業之后很難快速適應真實職業崗位的具體工作環境,并且很少了解具體的工作規范,這就體現了具體實訓環境當中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性,如此才能夠促使學生真正實現從校園學習環境向工作環境適應性的轉變,幫助學生真正了解職業崗位的確切需求,增強學生學習的意識。與此同時,高職院校在構建相關的實訓模式之前一定要對市場進行調研,應當在了解企業需求的基礎上營造相應的實訓環境,如此才能最高程度模仿職業崗位工作環境,并且實現實現環境平臺的良好構建。具體實訓的工作不應該只是紙上談兵,而應該要求學生到相關的產業中心去進行實地考察,通過實地考察讓學生真正的了解具體工作環境,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如此不但有利于學生嚴格遵循教師的指示,而且會幫助學生增進自身的嚴謹性和技術的熟練度。在實訓過程中現代企業運行機制也非常重要,如此才能夠能夠幫助學生真正實現從被動意識向責任意識的轉變。
3? ? 實訓過程中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具體策略
3.1? 引入企業文化
人類是一種情感動物,高職學生只有真正理解企業文化,才能夠形成工作當中的向心力,更加密切地貼合在企業文化當中,實現課堂學習和工作環境的有效銜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適當向學生進行企業文化的渲染,只有企業文化能夠適度的融入實訓車間,才能夠真正營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圍。例如,在具體的車間墻面上,安全生產、質量管理等牌子可以參差錯落的懸掛在其中。在辦公室走廊當中,崗位職責和實訓設備分布便可以采用這種形式粘貼上去。環境的改變能夠從根本上影響學生的意識轉變,幫助學生在正常生活的氛圍進展當中潛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職業意識,也能夠促使學生技能熟練度實現提升,從而幫助學生完成自身能力的轉變。
3.2? 重視愛心教育
現如今很多學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因此他們擁有與生俱來的寵愛,這種情況導致學生過多沉浸在寵愛的氛圍當中,但當他們走入社會便會面臨來自各方的壓力。因此他們不能只習慣和沉浸于充滿寵愛的環境當中,也應該散發自己的光芒去感染他人,為他人和社會奉獻自己的愛心。高職院校更側重于技術教學,但是教師在具體協助學生進行實訓的過程當中也應該注意學生健康心靈的培養。每個學生都存在自己的地域習慣和地域文化,很多外省的學生并不能和本省學生的學習進度保持一致,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因材施教,保持對每個學生傾注同樣的注意力,以此來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幫助班級學生的技術水平得到整體提升。教師必須從心理上保持對每一個學生的公平對待,面對理解能力差和動手能力低的學生,教師應該具備足夠的內心對學生進行教導,以求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相應的知識,打好自身的學習基礎。教師在進行實訓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增進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真摯的語言當中感受到教師的鼓勵,從而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勇氣和信心。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在課堂教學當中營造一種互助互幫的氛圍,讓操作技能強的學生主動對于操作技能弱的學生進行幫助,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同學和教師的溫暖和愛心,幫助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和集體,從而幫助學生能夠在愛的鼓舞之下樹立自信,在心靈中播下健康和正直的種子。
3.3? 規范具體操作流程
教師在構建實踐課程時一定要注意指導學生的規范操作。高職院校的學生可能終日沉浸在理論的學習當中,對技術的書面含義擁有非常清晰的認識,但是由于未深入社會的工作會造成其對很多技能的具體操作并未達到深度了解。課堂實訓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能夠幫助學生深入操作自己的技能,幫助學生認知自身的優勢和缺陷。教師在教學指導的過程當中要規范學生的具體操作細節,協助學生對其具體的行為習慣擁有客觀而清晰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的技能達到行業的水準要求。在具體操作方面,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穿著統一的工作服裝,規整自身的儀容儀表。教師還要在具體實訓課程上課之前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并且深入貫徹考勤制度。這樣的操作形式能夠幫助學生對安全規范和著裝要求以及任務的布置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容易鍛煉學生的工作意識和規范意識,讓學生的行為在具體的實訓實踐當中得到規范。教師在指導學生對技能進行實操的過程當中,首先應該為學生進行規范的動作演練,為學生樹立一個極為典型的模仿典范。其次教師也應該時刻關注自身的行為,保證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切實符合師德要求。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注意自身教學模式的更新,要利用規范化的步驟或者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明晰知識點。對于學生的技術操作,教師應當給予充分的關注,讓學生在實操過程中認識到自身的缺陷,以便讓學生能夠針對自身的優缺點進行集中練習。對于具體操作的姿勢,教師也應該幫助學生練習,以此保證學生能夠在工作當中始終保持規范化的動作。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之間形成互相監督的氛圍,如此能夠幫助學生規范各種操作動作和深入記憶各種測量知識。在具體培訓完成之后,教師還應該監督學生清掃相應的實訓場場所。清掃也是實訓過程的收尾環節,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規范意識。為保證基礎設施的保養和完善,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分成相應的小組來輪流對實訓基地進行清掃,并且按照規范操作對各種物品進行保養。對于技能操作當中的工具,學生們也應該按照要求存放在指定區域,并且回收各類廢品。在整體實訓完成之后,教師還要帶領學生對整體課堂教學進行總結,幫助學生反思和回顧自身在實操當中出現的缺陷,讓學生能夠充分的認識自身,以便能夠針對性鍛煉自身的技能和素養。
4? ? 結束語
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當中一定要以企業需求作為基準來實現課堂教學,不斷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高職院校要始終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鍛煉學生的職業技能,并且要探究適合的教學模式來實現各類專業知識和職業價值觀的利用。引入職場模式進行實踐教學是為了幫助學生熟悉職業環境的各種規范,幫助學生更加貼合的融入在企業文化當中,讓學生在學習者和工作者的身份之間實現自如切換。這種教學模式的引入非常符合學生的職業成長規律,能夠幫助學生鍛煉自身的職業技能,還能夠讓學生在職業技能學習過程當中培養自身的職業素養,增強自身的團隊協作能力。經過持久不懈的努力,高職院校一定可以通過實訓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整體就業能力,為高職院校的學生開拓出更為廣闊的就業前景。
參考文獻
[1]曾林.論在數銑實訓教學中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廣西輕工業.2010(11).14,159.
[2]張金磊.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J].教育評論.2013(3).66-68.
[3]李莉.基于職業素養形成的高職現代服務類專業實訓教學模式探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2(5).14-17.
[4]羅幼平.高職實訓教學要堅持職場模式[J].中國成人教育.2010(19).97-98.
[ 作者簡介 ]李信言,女,陜西西安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機械制造、高職數控實訓教學。
[項目名稱 ]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基于企業崗位需求的高職實訓教學融入職業素養研究。
[ 摘要 ]高職院校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企業崗位的需求為基礎,在此基礎上深入貫徹職業素養的研究。在高職院校德育的實踐當中,職業素養的培養始終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顯然是高職院校在實現教學過程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高職院校力圖通過實訓課的分組教學來實現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如此確實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根據企業的需要進行教學也能夠為學生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 關鍵詞 ]企業;崗位需求;高職實訓教學;職業素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