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誠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0)
隨著氣溫、水溫的升高,養殖的魚類的新陳代謝速度加快,能量消耗變大。加之高溫天氣里,不時會突然落下大雨導致養殖動物反復應激、體質下降。近期走訪發現,去年年底投入雞糞的塘口,不少出現氨氮、亞硝酸鹽久高不下和魚類出血病死亡的情況,養殖戶朋友們頭疼不已。本文將給廣大養殖戶朋友們分析一下在高溫時期,如何相應的做好池塘養殖管理工作。
安全問題是養殖過程中的重中之重,不講安全性的養殖一切都是空談,是有極大風險的。所以,養殖過程中要時刻保持安全意識。暑期,池塘養殖器械與線路易老化發生故障,可能發生增氧機停機、漏電和觸電事故。所以,高溫季要做好設備與線路的維護保障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隨著塘口水溫逐漸升高,魚類攝食和排泄都相應的增加增多,殘餌、糞便大量沉積在塘底,池底氧債加劇、有害菌快速滋生。在投喂時我們應遵循“定時、定量、定點”等原則,不要只看魚吃得多,吃得快就隨意加量過度投喂,造成水體進一步惡化。此時,不少條件致病菌就趁虛而入感染養殖魚類,魚體隨之發病。
1.定期注入潔凈新水:每次加水應仔細觀察塘口的具體情況。在池水氨氮、亞硝酸鹽嚴重時,可少量多次換水,每次最大換水量不超過水深的三分之一,以保持塘口的良好的水質條件。通常夏季水位一般盡量保持在最高處。
2.培藻調水穩水:通過培育水中浮游有益藻類生物量增加水體產氧量;可以有效增加水體系統穩定;同時為水生動物提供大量天然餌料;抑制藍藻、裸甲藻等有害藻類和致病菌;良好的水環境和富有營養的生物餌料能增強魚類的免疫力。可以施用酵母發酵碳源搭配復合凈水芽孢、乳酸菌和光合菌等有益微生態制劑形成套餐使用,可以有效分解水體中過多的有機雜質,搶占生態位,抑制有害菌藻,提高養殖成功率。
3.降氨氮和亞鹽:遇到氨氮和亞鹽增高的情況要定時開啟增氧機或進排換新鮮水,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進亞硝酸鹽向硝酸鹽轉化,從而降低水體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可建立水草浮床種植水生植物(如:空心菜等常見可水培蔬菜),且要固定浮床在指定區域,水生植物種植面積占池塘水面的10%-20%左右。
通常講,養殖池塘可以比喻為一杯茶,茶部分決定了水的口感,黑茶。塘底的好壞也決定了池水的好壞。
前面講過魚類生長旺季,投餌量隨著攝食量增大而增大,產生的殘餌、糞便也增多,且易沉積在塘底,導致有害菌大量繁殖、底泥黑臭硫化氫超標。對此,我們應該定期改善池塘底質,我建議在水質急劇惡化時用氧化性改底產品,來氧化塘底黑臭的淤泥。而日常養殖管理中可使用微生物類改底產品,利用耐低氧微生物逐步分解塘底的有毒有害物質,將之轉化為藻類可利用的無機鹽類營養物質。把這兩類產品交替使用,來保證塘底的健康。
老漁民常道:“一日缺氧、三天不長”。正是魚類生長的黃金時期,如果因為缺氧而導致生長緩慢甚至缺氧死亡的話那將非常可惜。高溫時期,微生物、藻類、養殖動物和耗氧有機質大量利用送溶氧,綜合導致水體極容易缺氧,因此,合理配備和使用增氧機是預防浮頭和缺氧泛池的最好方法。除此之外,也可在夜間使用在增氧片進行化學增氧。
近期在魚塘走訪過程中,發現不少南方塘口的下風處已經開始有藍藻出現,值得注意。目前,已知藍藻約2000種,其中有些對人類是有益的(如:葛仙米),有些是有害的(如:銅綠微囊藻)。在富營養化水體中,藍藻容易大量增殖而占據絕對優勢。新聞中多次報道滇池、太湖、和巢湖的藍藻連年大量爆發。另外,藍藻能產生各種藻毒素,包括環肽、生物堿和脂多糖內毒素等;按致毒類型分有肝毒性、細胞毒性、神經毒性遺傳毒性和皮炎毒性等,其中以表現為肝毒性的微囊藻毒素危害最大,它能夠強烈抑制蛋白磷酸酶的活性,還是強烈的肝臟腫瘤促進劑;水體中的藍藻毒素可以源源不斷地產生并被大量釋放到水體中危害魚類和其他養殖品種,最終危害水產品消費者我們人類本身。
藍藻生長的條件包括高溫、強光照、富營養化和高pH值。我們可以根據藍藻的生長特點進行防控。平常應該多改底、利用有益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桿菌、光合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等)來降解污染物、降低pH值,可有效減少藍藻的滋生。堅持長期合理使用氧化性底改產品,少量多次使用,并盡量多用有機酸去降低水體pH值,同時平常多用微生物菌劑調水養水,堅持做好水草栽種管控養護等工作,想盡一切有效可行的辦法去防控藍藻的滋生和暴發,做到生態防控,這才是綠色健康養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