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武華 周 威 劉寶琪 周衛國
(武漢市蔡甸區農業農村局 湖北武漢 430100)
針對小龍蝦市場消費的發展變化及近幾年年中價格波動走勢,武漢周漁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從2020年起就開展了稻蝦憨綜合種養池埂秧盤育秧試驗,經過近兩年的摸索,該試驗既避開成蝦五月上市低谷期,又延長了稻田小龍蝦養殖生長周期,效益明顯,試驗實施情況如下。
1.蝦投放
試驗地點選在武漢周漁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稻蝦水產基地,試驗田面積為130畝,按稻蝦共作模式對稻田實施改造,蝦苗投放除上年存塘蝦外,于2020年10月每畝按9.5kg種蝦(規格為25g/只左右)投放。
2.沙塘鱧苗種投放
試驗田沙塘鱧苗種投放是于2020年12月17日投放入田,投放量為112尾/畝,規格為1800尾/kg。
3.稻田水草及蝦生產管理
試驗田以種植伊樂藻為主,少量移植水花生及其它挺水植物,以防每年五月伊樂藻因成熟期莖葉老化而造成養蝦田水質惡化。至于試驗田蝦的生產管理按蝦稻共作的標準化生產模式操作。
4.池埂秧盤育秧
(1)水稻品種。試驗選用的水稻品種是皖兩優華占。
(2)育秧場地。選用武漢周漁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養魚基地池埂7280平方米進行硬化處理。
(3)秧盤。選用每盤32孔的秧盤,規格30cm×60cm大盤,每畝大田計劃拋1萬穴,畝需秧盤312個。
(4)播種期及播種量。2021年6月17日谷芽落秧盤泥中。每穴3-5粒,每畝種子用量為2.25千克。
(5)秧盤播種。采用池塘淤泥填入秧盤,刮平,將已催芽的種子均勻地播在秧盤上,然后用木板輕壓埋芽,不要刮抹。
(6)加強秧苗管理。播種后抓好秧苗管理,在育秧場地的上方,搭上遮陽網,同時每天注意秧苗的淋水,如果發現秧苗長勢差,葉色淡,應適當追肥。
(7)秧苗移栽。秧盤秧苗移入稻蝦田,該試驗栽種的時間為2021年7月15日。
5.蝦的起捕。試驗田成蝦的起捕從六月下旬開始捕蝦上市,至七月上旬結束。
6.水稻的收割。該試驗田水稻于2021年11月3日開始收割,至11月6日收割完畢。
2021年武漢周漁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稻蝦130畝試驗田,收獲優質小龍蝦單產115kg,其中30g以上規格占46%,平均單價為28元左右/kg。另外收獲優質水稻畝產510kg,沙塘鱧畝產6.4kg。(個體規格在60g左右)
通過以上試驗,實施池埂秧盤育秧在稻蝦綜合種養生產運用上主要有如下優點。
1.延長稻蝦田小龍蝦的生長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水稻種子落泥時間必須在6月20日之前,因此稻蝦田中的小龍蝦必須在6月上旬起捕上市,而采取池埂秧盤育秧,稻蝦田中小龍蝦可在7月上旬出水,這樣在田小龍蝦的生長期延長了1個月,從而增加蝦產量。根據武漢周漁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同類型稻蝦田(未采取秧盤育秧)比較,畝增產20kg。
2.有效避開了小龍蝦市場低谷期。因目前小龍蝦養殖業主要為稻蝦綜合種養,受水稻播種期影響,及小龍蝦“五月瘟”造成小龍蝦在4、5月間集中上市,出現每年5月小龍蝦市場低谷期。而采取池埂秧盤秧苗,可有效避開市場價格的低谷期。
3.有效提高水稻育秧成活率。因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水稻芽種直播入田秧苗期,正處江南梅雨季節,往受澇而造成秧苗受損,而采取池埂秧盤育秧,因其場所地處埂上,可有效避開梅雨季水澇,以提高水稻育秧成活率。
4.增加了沙塘鱧的養殖空間。采取池埂秧盤育秧不僅在每年6-7月份高溫季增加了沙塘鱧的生存空間,而且特別是在盤秧入田后,因其秧苗高壯,稻蝦田灌水相應較深,如此可有效增加沙塘鱧養殖活動空間,從而也相應為沙塘鱧增產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