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執教教師能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感受體育學習的快樂,促使學生以飽滿的學習熱情進入課堂。
每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需要教師基于學生的學習起點設計具有層次化的學習目標,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促進每一名學生的自主發展。如,本課教師對80%的學生設計了能夠基本掌握回傳球及反切技術并在練習和比賽情境中主動運用且有一定成功率,而對20%的優秀學生設計了在比賽情境中成功配合并射門得分的目標。
要讓學生達到某個水平,首先得知道他目前處于什么水平。執教教師不僅對學生的“身心特點、體能、技能”基礎做了精準的學情分析,還借助球性練習摸清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找準了“連續一腳傳接球”技能這一學習的起點,并基于此設計了“傳—跑—接”組合的鞏固練習,為學生架起了學習起點與將要學習的內容之間的橋梁。
本課教師從學生立場出發,引領學生經歷真實、深刻、完整的學習過程,在“踐思踐行”中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在本課教學中,教師以“有層次、結構化、可擴展、能持續”的核心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從而激發其探究知識本源,理解內容本質,感悟和運用技戰術,培育其良好的核心素養。在第一個練習情境中(固定防守),引導學生針對“回傳反切二過一配合”思考“如何提高二過一的成功率”的關鍵問題、通過觀看視頻,思考、討論得出“回傳反切二過一配合”的方法;在第二個練習情境中(有人防守),在學生遇到問題后,教師繼續引導其觀看視頻,并鼓勵學生和同伴交流分析得出“回傳反切二過一配合”的要點。在與目標、內容、學生認知結果緊密關聯的問題導向下通過思考探索,獲得知識構建和思維的有效發展。
情境可以改善教學的形象性和具體性,促進學生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與學習技能。本課教師主要設計了3個情境:固定防守情境、有人防守情境、教學比賽情境。在固定防守情境中用標志桿作為防守人,通過2個小組對面站立共用4個標志桿連續進行練習的方式,提高了練習的效率,并設置了不同距離,不同傳球方式的情境,讓練習過程更貼近實戰,教給學生如何跑位、擺脫(橫扯跑位、加速擺脫)。在有人防守情境中,教師除了在距離、位置上進行變化外,為了貼近比賽實際還引入了假動作和場上位置概念,引導反切隊員做出持球突破的假象,誘導防守逼搶,為接球隊員創造更多機會,學生還要懂得前鋒、邊鋒、中場等位置的跑位。防守隊員從消極防守過渡到積極防守的改變,讓練習更加貼近實戰。比賽情境中,教師通過規則的設計,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技術運用到比賽中,用多種形式的傳接球完成過人,體驗過人后射門得分的快樂。積分的設置也激發了學生的練習積極性,讓學生更加注重回傳反切二過一戰術的成功率。
足球運動注重速度、力量、技術,更注重團隊合作。本課以足球項目為載體,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體現了“聚焦小課堂,放眼大社會”的巧妙設計。
集體間強大的凝聚力、統一的目標是運動展開的基礎,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形成的隊伍才更具穩定性,才能從容應對瞬息萬變的局勢。本節課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劃分學習小組,并以不同的練習內容變化人數(從熱身中傳跑接的3名學生1組,到學習回傳反切二過一配合的10名學生1組,再到有人防守情境的3名學生1組練習,再到5VS5比賽中的5名學生1組,最后到體能練習的10名學生1組),增加不同隊員之間的合作次數,實現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完成共同成長的目標。
在團隊作戰中“你呼我應,你丟我防,你漏我補”等都是努力向同一個目標進發、協作奉獻的表現。本課教師在5VS5小場地教學比賽中要求學生遵守規則、尊重對手的同時努力勝任不同角色,讓學生明確不僅要努力拼搏,更要有樂于奉獻的精神,有全局觀,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學生長遠的進步奠定良好的基礎和保證,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