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詞證據的提交與法庭辯論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李 讓
(南京林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南京 210037)
異步審理是中國所創案件審理模式,屬于互聯網在線審理的一種,指將涉網案件各審判環節分布在互聯網法院的網上訴訟平臺上,法官與原告、被告等訴訟參與人在規定期限內按照各自選擇的時間登錄平臺以非同步方式完成訴訟的審理模式。異步審理具有時間、空間雙維度的自由優勢,允許原被告在規定時間段內完成訴訟流程,不必雙方同時在線。借助互聯網技術支持,訴訟參與人不必集中到法院審理,節約了來往的時間成本。受案范圍主要涉及網絡知識產權、網絡銷售、互聯網域名等類型。《中國法院的互聯網司法(2019)》公布數據顯示,在線庭審平均用時和案件平均審理周期比傳統審理模式分別節約時間約3/5 和1/2,一審服判息訴率達98%。異步審理模式為訴訟中的各方參與人提供了便利。
然而異步審理模式在實施中面臨被惡意利用為違反實質正義的手段,產生制度與制度目標相背離的現象,即制度背離。具體而言,在異步審理模式中,舉證質證、證據的證明能力與證明力的認定、證人證言上傳等存在真實性的質疑,影響最佳證據原則、自由心證原則和直接言詞原則,判決的實質正義被動搖。盡管區塊鏈存證技術、電子公證處、證據一鍵式引入機制等技術不斷引入,直接言詞原則依然無法得到保障。究其原因,是由于網絡新興技術的引入只能解決證據不得隨意篡改的問題,但不能解決證言和法庭辯論錄音的真實性。證人可能事先約定好陳述內容再錄制音頻,法庭辯論由于轉為線上進行有充足時間考慮辯詞,這些涉及語言的真實性無法通過網絡技術加以認定。環節在異步審理中可能違背效率與公平的初衷,產生制度背離現象。基于此,本文將分別對異步審理模式中言詞證據的提交以及法庭辯論環節進行闡述,分析二者如何背離了異步審理模式的設計初衷,最后為我國言詞證據的采納和法庭辯論環節提供改善路徑。
言詞證據是以人的陳述形式來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被陳述人以一定的思維方式和邏輯表述出來。由于陳述人的情感傾向、感知能力、表達能力存在差異,言詞證據具有容易失真的特點。為了保障言詞證據電子化過程中的真實性,現行的異步審理規范中大多強調言詞證據上傳、保存與適用的標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5 條規定,涉案數據提供、核實及其存儲使用要求。第11 條規定,六項確認電子證據真實性的路徑,從頂層設計上保障了電子證據的可信性。《杭州互聯網法院電子證據平臺規范》就電子數據規范、電子數據格式、電子數據保障等內容作出了詳盡的規定;《廣州互聯網法院在線審理規程(試行)》第五章規定了電子證據的上傳、認定,保障電子證據傳輸、儲存、使用的安全性與真實性。
從目前出臺的規范上看,對言詞證據真實性的保障大多體現在上傳和下載的可追蹤、儲存的不可修改兩方面。互聯網法院綜合運用區塊鏈儲存、哈希值測定、非對稱加密算法等信息技術保障了網絡平臺上證據的安全與真實。但是,這些措施不能完全保證音頻的真實性。相較于傳統審理模式中言詞證據大多由證人親自到庭進行陳述,電子音頻存在著更多的不可控性,導致與司法制度追求公平正義的目標背道而馳。
首先,異步審理中言詞證據提交,尤其是證人證言提交,侵害了訴訟程序中的在場原則。在傳統線下庭審和互聯網同步審理模式中,法官與案件相關的當事人、證人同時在線并且處于可視狀態,能夠對其動作、表情、神態等進行觀察。同步審理追求的是借助訴訟參與人口頭表達中的表情、動作等身體姿勢判斷其證詞的可信度,達到內心確信。然而,異步審理模式脫離同步審理即時性的審判場景,弱化訴訟活動“對抗性”“儀式感”與“劇場效果”。證人在錄制證言時會經過多次排練,甚至根據視頻之外的提示念稿。而法官不能結合當時周圍環境判斷證言的可靠性,導致證詞的證明力大大降低。其次,從法學理論上說,言詞證據的真實性只依靠純粹的“技術手段”,而非“實踐力量”加以解決。誠然,互聯網法院建設的當務之急是通過技術手段保障訴訟流程與言詞證據的安全性、真實性、不可更改性。但是網絡技術不能還原訴訟流程的所有過程,除了物理意義上言詞證據的真實之外,還需要結合社會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經驗加以保障。實踐中的經驗能夠幫助法官判斷證人是否如實陳述,而異步審理模式下的言詞證據提交規則剝奪了法官運用審判經驗形成自由心證的權利,不利于案件公正合理地審判。
法庭辯論是我國民事訴訟直接言詞原則的具體體現,旨在給予雙方當事人對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適用問題辯駁的權利。在法庭辯論環節,當事人必須以口頭方式就案件焦點問題進行辯論,法官根據雙方的動作、表情、語言等方面觀察當事人是否說謊,進一步梳理雙方訴求的邏輯,以求獲得最佳心證。
當前,我國互聯網異步審理的法庭辯論環節大多采用異步、文本交流模式。從《杭州互聯網法院涉網案件異步審理規程》(以下簡稱《異步審理規程》)第6 條、第7 條對辯論做的具體規定可以看出,法庭辯論行為借助網絡訴訟平臺中進行,在當事人不曾見面的前提下,以文字、圖片傳輸的方式進行提問和回答。法院允許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當事人自由安排時間參與訴訟活動。廣州互聯網法院《當事人參加在線訴訟注意事項》第2 條規定,當事人質證需要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換言之,質證環節并非即時對抗性質。此外,廣州互聯網法院尚未規定異步審理中質證和辯論采取何種形式,在實踐當中存在漏洞。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最高法關于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并未就質證、辯論環節的開展做具體規定,而將其下放到互聯網法院,由他們制定細則實施試點。
網絡異步辯論最大的特點在于“在線”與“異步”,最大程度解決涉網案件區域跨度大、時間耗時長的問題。但是,在線與異步帶來種種利好的同時,也存在著理論、程序、實踐等諸多方面的隱患,違背了制度設計初始預期的目標。
1.異步辯論模式針對案件細節和邏輯存在失真的可能。《異步審理規程》規定提問時間為24 小時,回答時間為48 小時。在線下庭審或在線同步庭審中,辯論環節的交流和攻防轉換十分緊湊,往往發生在幾分鐘之內。雙方當事人需要在數秒內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并找出對方的漏洞進行反擊。在這種高強度的對抗下,當事人沒有時間對案件事實或證據杜撰虛假的理由,只能如實反饋案件真實情況。但是,長達1—2 天的辯論時長將允許提問者忽略對案件事實的關注而只考慮證據所呈現出的邏輯展開提問。另一方面,一方有充分時間研究對方提出的問題,找到對方提問的邏輯漏洞,掩蓋部分事實真相,根據現有的資料做出對自己有利的解釋。
2.異步辯論違背民事訴訟理論的直接言詞原則。直接言詞原則是指法官親自聽取雙方當事人、證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當庭口頭陳述和法庭辯論,從而形成案件事實真實性的內心確認,做出裁判的準則。直接言詞原則包含直接原則和言詞原則。直接原則,指辦理案件的法官、陪審員須親自在法庭上直接獲取的證據材料作為裁判之基礎的訴訟原則。言詞原則要求當事人在法庭上須用言詞形式開展質證辯論的原則。基于相關訴訟行為記錄可在網絡保存并隨時查閱的功能,訴訟參與人可不在同時間做出各自訴訟行為,一方當事人可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后對對方的訴訟行為作出回應,使得法官只能以文本形式間接獲取辯論內容,有悖于直接原則。在“異步審理”的語境下,法庭辯論通過文字、圖片而非語言陳述的方式進行法庭辯論,剝奪當事人表述的權利,無法貫徹言詞原則。
3.提問和回答違反法定順序。大陸法系法定順序為以訴訟責任承擔為前提的法定順序主義。此時的法定順序是按照不同訴訟階段提出不同的攻擊防御方法加以規定。例如,在法庭辯論階段,辯論的法定順序是原告優先就爭議焦點提出觀點,而后被告對原告主張進行反駁,再由原告針對被告提出的問題進行辯論,由此循環。在異步辯論中,雙方當事人發問不分先后,提問與回答同時進行,造成審理程序上的違反。一方面,訴訟先有訴訟請求,才有到庭抗辯。這種先后順序促使辯論階段先原告后被告的順序,不僅有利于原告重申其主張,強化現有證據的邏輯以及證明力,也有利于被告能夠針對舉證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反駁,符合“誰主張,誰舉證”的要求。而異步辯論不同時、無先后的發言答辯模式完全顛覆順序,使得被告無法針對特定的控告進行反駁,整個流程將會盲目而隨意。另一方面,這種不分先后,隨機問答的辯論模式也對法官造成困擾。《異步審理規程》規定法庭辯論環節提問和回答時間分別為24 小時和48 小時。這意味著提問環節雙方是在同一時間范圍內進行的,而在回答環節中一方回答完畢后會繼續提出新的問題交由對方回答。原本規定的提問回答環節的界限被打破,提問和回答交織,法官在線梳理案件邏輯的難度極大增加。
從以上分析得出,異步審理模式中涉及語言陳述的言詞證據提交和法庭辯論環節的制度背離表現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類:與訴訟原則不一致、影響法官自由心證的形成、與法學理論相違背。這三類問題分別存在于異步審理訴訟的程序、實踐和理論當中,需要針對不同的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路徑改善。
目前,三家互聯網法院都將異步審理作為訴訟審判模式看待,由此導致一系列違背民事訴訟程序和理論的問題,但這并不一定是制度本身有違民事程序法的基本理念,而是需要審視其作用與特點,將它放在民事訴訟程序中一個更加合適的位置。因此可以考慮將異步審理模式解釋為書面準備程序,而并非開庭審理或書面審理程序。這樣一來,異步審理轉變為當事人提供訴訟材料和證據的提交平臺,并借助該平臺實現一系列庭前準備的內容,如雙方各自表達主張、舉證、質證等,最大程度還原爭議的初始狀態。異步審理作為書面準備程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行為留痕、上傳材料不可逆、儲存安全等特點,勝過傳統的訴訟雙方到法院實地進行庭前準備的方式。異步審理模式既保留了制度設計之初提高效率、節約成本的目的,也與訴訟程序的基本原則和法學理論保持一致。
目前,言詞證據與其他電子證據的上傳方式都是按《異步審理規程》要求,以一定形式上傳到訴訟平臺上。考慮到異步審理具有不同時、不同地、不同步的特點,需要從審理程序入手調整言詞證據適用的模式。一方面,根據現行規定,采用異步審理模式必須是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法律關系較為明確的案件。這意味著書證、物證以及其他電子證據已經足夠充分,能夠基本決定案件結果,而言詞證據只起到輔助作用,起到增強現有實物證據證明力的作用。此時為了保留言詞證據在異步審理模式中的適用,可以改變上傳流程。在現行音頻或者視頻的前提下,取消證據上傳階段在證據真實性保證書上打鉤的做法,轉而要求音頻或視頻開頭進行證人證言真實性承諾。這樣法官可以認可言詞證據在異步審理模式中的有效性,避免言詞證據在非劇場效應、非正式法庭環境下的失真,保障言詞證據的嚴肅性。另一方面,如果言詞證據在證據鏈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雙方當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將異步審理轉為同步在線審理,以保障言詞證據的證明力。
目前異步辯論采用時間限制較為寬松的交互式發問框進行,嚴重違反了直接言詞原則和辯論對抗順序。從此出發,將發問框的文本式辯論設計為視頻辯論,將發問和回答的時間限制打破,轉而統一為48 小時的,由系統自動安排的原被告輪流發言的交互辯論。視頻辯論能夠最低限度地滿足訴訟審理的直接言詞原則,觀察到證人的動作、神態,保證法官的自由心證能發揮作用。將24 小時的提問時間和48 小時的回答時間合并為48 小時的交互辯論,既能夠尊重異步審理的“非同時”“非同步”的特點,也通過時長的壓縮增強了辯論的對抗性和緊迫感。由系統自動安排原被告發言順序,能夠最大程度保證辯論圍繞爭議點展開,并幫助法官厘清原被告發言的先后和內含邏輯,保障異步審判結果的公正性。
異步審理模式作為我國首創的互聯網審判方式,在世界范圍內具有領先地位。但是,出于效率和成本的考量而忽略了訴訟理論、基本原則和科技實力的可行性,也為其帶來了諸多爭議。在傳統訴訟中較難成為理論爭議的言詞證據和法庭辯論成為異步審理模式理論最難突破的阻礙。究其共性,在于二者都涉及人的語言陳述和表達,真實性難以通過電子化形式加以保障;制度背離集中于訴訟原則、程序和內容上,能夠用相似路徑糾正二者偏離制度軌道的現象。誠然,異步審理模式的爭議遠不止于此,還有大量涉及科技、倫理、秩序的沖突需要解決。但只要堅持制度創立的初衷,將制度背離的現象撥亂反正,終能實現訴訟活動的正義,在互聯網技術的輔助下實現中國法治社會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