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需要通過身體練習完成技術動作,在技術的學練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障礙。因此,教師需要對此進行診斷,找出學練障礙,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真正“學會”。
影響學生學練障礙的因素大致分為3個方面,一是自我因素,指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如,畏難情緒、自身缺陷、運動能力不足以及缺少運動意志力等。二是教學因素,指教師的業務能力水平不足和外在環境的制約。如,教師對于教材的把握、動作的講解示范和組織練習形式等能力不足,以及教學的場地器材等方面的不足。三是技能因素,指技術本身的難易程度和技術之間相似的干擾性。依據學練障礙的影響因素,教師可以針對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的學練障礙進行有效干預。首先,教師在施教前要預判課堂教學中學生可能出現學練障礙的地方,提前預設干預方法;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課堂所表現出來的具體情況進行學練障礙的成因診斷;最后,教師根據具體學練障礙進行適時干預。如,在小學二年級《體操——前滾翻》教學中,教師預判學生的滾翻不能呈一條直線,于是在體操墊上貼一條直線,幫助學生學練。
1.對癥下藥,化解畏難情緒
體育課堂教學既是教育過程,又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學科活動過程。學練中由于部分動作技術難度大,學生易產生挫敗感,導致對該技術學習產生心理恐懼而出現學練障礙。如,在六年級《體操——山羊分腿騰越》教學中,有學生看到器材后產生畏難情緒并出現“后溜”現象。此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幫助學生克服障礙,一是設置合適的山羊高度并進行同質分組;二是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分級降標練習;三是安全保障,做好保護與幫助;四是直接干預,教師對特殊群體學生進行重點幫扶。
2.按需練習,尊重能力差異
每名學生的認識能力、分析能力與運動能力都具有一定差異性,因此不同的學生在學練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學練障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按照學生的需求設置不同的練習,確保學生“學會”。如,五年級《田徑——蹲踞式跳遠》教學中,部分學生在踏板起跳落入沙坑時會踩到沙坑近端邊沿,或是超出踏跳板再起跳等情況,導致不敢再踏板,對此,教師可在踏跳板前畫一個踏跳區域,讓不同運動能力的學生按需自主選擇起跳點,進行跳遠練習,挖掘不同能力學生的生長點,從而讓他們能夠在運動中獲得成功感,之后再引導學生找準助跑節奏、準確起跳。
3.趣味游戲,提升運動意志
趣味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運動興趣對學生學習技術具有促進作用。耐久跑教學不僅能夠發展學生的耐力素質,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由于《田徑——耐久跑》教學較單一、枯燥,體能消耗較大,因此,有的學生不喜歡此類學習內容,此時可以通過游戲化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如,五年級《田徑——自然地形跑》教學,運用“定向取還”的游戲,在場地內設置10處不同器材的存放點,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按序號取物,以小組為單位輪流取物,每名學生取回1個器材,就到隊尾跟著小組繼續跑,整組學生取物成功后,集體跑回起點,待評比結束后,再定向歸還器材。這樣不僅讓學生在團隊中貢獻自己的力量,還能以賽促練,增強學生的運動意志。
1.直觀感受,確保動作規范
體育教師不僅要研究教學,還要研究學生如何學會。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進行技術示范,讓學生建立動作表象。教師可通過標準肢體示范、多媒體視頻、動作分解圖等手段輔助教學,使學生直觀地感受技術體驗。
2.準確觀察,有效學習技術
學生對于技術動作的學習是通過觀察,間接地獲得技術要領,然后以身體練習直接地感受技術動作。觀察是信息的輸入,練習是信息的輸出,如果信息輸入出現了問題,那么就會造成學生技術學練的障礙。如,五年級《足球——左右腳內側運球》教學,教師為了讓學生清晰地觀看左右腳內側運球的技術動作,采用了扇形隊形組織學生觀看,引導學生觀察教師運球時的腳型、觸球部位以及身體姿態的變化,通過指向性的引導觀察,有效指導學生準確觀察,明確技術動作的重要組成。
3.活用器材,高效助學動作
技術動作從泛化階段向分化階段轉變最后形成動力定型,需要遵循“教會、勤練、常賽”的理念。“勤練”是動力定型的關鍵,場地器材是“勤練”的條件保障。在教師進行單杠、雙杠、跳遠等教學時,需要開發器材,減少學生的學練障礙。如,二年級《單腳起跳雙腳落地》教學,大、小體操墊組合形成簡易“沙坑”,練習場地就得以增加了。
1.分解動作,誘導練習技術
技術動作難度大且結構復雜,可抓住技術關鍵分解動作,由易到難進行教學。如,《田徑——跨越式跳高》教學中“兩腿依次過桿”,可以先練習坐姿兩腿依次擺動;再進行兩腿依次過斜桿的練習;然后,進行上一步兩腿過桿練習;最后,進行助跑起跳過桿。
2.巧用類比,區分運動技術
體育課堂教學中,技術動作本身具有類似性,前后教學會產生干擾,導致負遷移,技術之間的負遷移會產生學練障礙。如,支撐跳躍教學內容(山羊、跳箱)的踏跳與跳躍類教學內容(跳高、跳遠)的踏跳是不同的,支撐跳躍類踏跳是雙腳起跳,跳躍類踏跳是單腳起跳。教學時,一是可以對教材的教學順序進行調整,讓類似教材學習有時間間隔;二是可以用口訣區分異同點,支撐跳躍“踏板大、用手撐、雙腳跳”、跳躍“踏板小,手擺動,單腳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