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談談當代文學的“歷史化”
——答《上海文化》問

2022-11-05 06:44:51程光煒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22年1期
關鍵詞:歷史研究

程光煒

您出版于2011年的著作《當代文學的“歷史化”》,提出以“歷史化”的方式探討20世紀80年代文學問題。文學史寫作,背后總有一些想要超越、批評或糾正的文學史影子及傾向,可否談談您提出的“歷史化”,是基于什么樣的思想立場與視角?

當代文學“歷史化”,是我2007年應北京師范大學張清華教授之約,在師大文學院“耕耘講壇”跟博士生、碩士生做的一個講座的題目,當時是一個簡單提綱,后來才擴充成同名文章刊于《文藝研究》2008年第4期。不了解情況的朋友,可能以為我是突然萌發了這個想法,其實在此前后,我已經寫過幾篇學科反思的文章,比如《當代文學學科認同與分歧反思》《一個被“重構”的西方》《歷史重釋與“當代文學”》《文學史研究的“陌生化”》《文學史研究的“當代性”問題》等。我的認識視角很簡單。因為我從事過十幾年的當代詩歌批評,對當代文學批評的現狀和問題有一點切身經驗,同時我又是學現代文學出身,在武漢大學跟隨陸耀東教授攻讀博士學位時,受過現代文學史研究的訓練,這兩項不同工作的相互激發,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對當代文學學科的反思性效應。

與中國現代文學史下限點的戛然出現不同,當代文學雖說已有70年的歷史,但始終沒有出現下限,所以致使文學批評與文學史混淆在一起,相互干擾,造成了今天的尷尬局面。由于沒有文學史下限,因此使當代文學研究一直缺乏“史”的意識;一些人還認為做文學史,比從事文學批評吃虧,這種風氣對高校年輕老師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大家不肯坐冷板凳,這也是當代文學史意識薄弱的原因。

至于當代文學“歷史化”涉及的問題,它在哪些層面還需要進一步展開和分析,我已在很多論文中說過,這里不再重復。

作為“重返80年代文學”最早的提倡者,您在最近的研究中明確提出“理論減法,史料加法”,是基于怎樣的考量?80年代畢竟離我們不遠,又是一個相對短暫的歷史時期,如何避免由于材料的片面或過于瑣碎所可能導致的認識上的偏差?如果說文學史的寫作具有“敘事”性質,文學史作為歷史的一個分支,又要面對“真實性”的概念,如何認識與處理兩者之間的矛盾?

我所說的“理論減法,史料加法”有一個現場背景。大概三四年前,《文藝爭鳴》在長春召開了一個當代文學史的小型研討會,與會的有洪子誠、丁帆、張均、錢文亮、李建立、袁洪權、黃平和魏華瑩等十幾位學者。會上討論史識、史觀的機會不多,因為會議同時還邀請了幾位做現代文學的老師,大家說來說去,話題就集中到“資料”“史料”等技術性方面去了。現代文學的老師強調,史料與資料有別,不能混同使用;另外,即使是史料也不能堆砌,而應根據所研究的問題進行篩選、甄別,慎重采用。他們這些觀點我都贊成。對于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等史料建設相對完備的學科來說,這種觀點確實具有針對性。

雖說這些年當代文學史研究有了一點進步,涌現出一批值得關注的新成果,然而從總體上看,它的史料建設還沒有跟上來,尤其缺乏大型的可用的工具書。而且由于研究重心開始由“十七年”文學轉移到80年代文學,材料的稀薄就更成問題了,不少人可以說是在一邊選擇題目,一邊搜集和整理史料的基礎上匆促地開展研究的。因此,對我所在的當代文學學科來說,比較急迫的仍然是減少理論比重,加大史料的比重,所以就有了“理論減法,史料加法”這個因為現場討論而引發的觀點。

從剛提的問題看,你的歷史感很敏銳。比如說,80年代畢竟離我們不遠,又是一個相對短暫的歷史時期,如何避免由于材料的片面或過于瑣碎所可能導致的認識上的偏差?這確實是一個很切實的問題。正如你所說,對于沒有經驗的研究生來說,如何使用材料并掌握分寸,是一個考驗和難題。但對于有一定經驗的文學史家來說,這是他的基本訓練和功底,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你所提的問題,涉及到具體研究,而我想說另一個問題,即當代文學史在整體歷史中的“時段史學”問題。一方面,80年代確實離我們這些研究者太近,如果材料掌握不好,容易出現認識上的偏差,還容易產生認識上的分歧;另一方面,80年代又是一個大時代,其重要性,可與五四時代相比擬。在100多年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80年代和五四是兩個最重要的歷史時段。但是目前,與五四相關的史料已經非常豐富了,而80年代文學的史料建設還沒有開始,所以它需要不斷增大,做“加法”,把自己的史料庫建設起來。這個史料庫,當然不止是文學,還有政治史、經濟史、人口遷移史、80年代文化熱、西學翻譯等,這應該是一個巨大的史料庫,因為在整個80年代,發生了很多重要的事件,人們的思想也比較活躍,有很多熱點問題的討論甚至爭論。在我看來,這些重大事件和爭論,不僅是對前一個歷史時期的直接回應,也將會深刻影響到下一個階段歷史的發展和對未來的規劃。因此,在這個意義上,這個史料庫儲存著多種認識視角,比如政治史認識視角、經濟史認識視角、社會發展史認識視角、自我意識認識視角等諸多視角。對于研究80年代文學的人來說,不具有這種多重性認識視角,是很難對這個時段的文學史進行有效的研究的。今天看來,正因為有五四這個史料庫,現代文學史研究者在研究現代文學思潮、現象、流派、社團和作家作品的時候,他們就很方便地使用了上述多重性的視角。

為把這個問題說清楚,我想把我2016年寫的一篇舊文章部分抄寫如下:

今年五月,我應浙江大學中文系吳秀明教授之邀,去參加他博士生的畢業論文答辯,其間還有一次與博士生的座談。吳秀明教授是我老朋友,他在閑談中問到:你怎么看當代文學考證過程中敘述者的“感情視角”?他指的是我前兩年在刊物上陸續刊登的《莫言家世考證》等系列文章。我們知道,秀明教授是著名的史料文獻整理專家,他帶領浙大博士生歷經十余年做的大型當代文學史史料叢書,有數十本之多,規模宏大,體系完整,相信它們出齊后會引起大家的興趣。

由于答辯和旅途匆忙,我當時沒有深想秀明教授提出的這個尖銳問題,他是出于老朋友的善意,才向我發問的。借這次《文藝爭鳴》編輯部舉辦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史料研討會”之機,我簡單談談看法,以便就教于學術界同行。眾所周知,當代文學史史料的整理研究,包括我剛剛開始做的“作家家世考證”,都屬于文獻學的范疇。著名文獻學研究專家張舜徽先生在《中國文獻學》一書中,對文獻學的范圍和任務、編述體例、校勘、目錄整理、抄寫、注解、考證、輯佚、辨偽,以及方志、地圖、制表等方面,均有富有啟發性的論述。他主要強調,在這些工作中,整理者的客觀眼光、有距離的篩選和甄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就是說,整理者應該以一種“看過去”的冷靜態度開展工作,而不應該把自己的感情好惡卷到其中去。這與秀明教授對我的提醒十分相似。

憑借在寫《家世考證》之前一點文獻學的自學經驗,我知道這種“感情視角”是非常不應該出現的一個錯誤。但是,更令我苦惱的是,作為“當代史”的“當事人”,又無法完全徹底地把這個“感情視角”剔除出去,如果這樣,那么克羅齊所說的“歷史的人性”“歷史的積極性質”還有什么意義呢?換句話說,即使考證者不抱著把歷史真相告訴下一代讀者的想法,但如果他的敘述只是一些冷血材料,是一些類似木乃伊的歷史斷片,那么“最終的考證價值”又在哪里?說老實話,對這些深奧糾纏的問題,我是惶惑的。道理上清楚這是怎么回事,但一到具體考證工作的操作的層面上,問題就發生了,非常突出尖銳地擺在你面前。所以,說了這么多,我的不成熟的看法是:第一,雖然現在做當代作家的文獻整理和考證工作,時間稍微早了一點,但也不是不能做的。因為很多“50后”作家的年齡都已在60歲以上,趨著他們記憶還清楚的時機,不妨先試做一些個案,先把史料文獻留下來。遇到不清楚的地方,還可以當面向他們咨詢、求證、辨偽和輯佚。我的意思是,先把中國當代文學史的“史料學”做起來,至于“感情視角”往哪里擺,作者敘述與史料文獻之間的距離尺度,以及與此相關的一些問題,則一邊做一邊解決。解決不了的,推給下一代的研究者來質疑、糾正、批判和豐富、完善。第二,與這個問題相關的,有一個史料文獻整理和敘述的“簡與繁”的問題。我的看法是不妨先“繁復”一些,力求翔實窮盡,進一步挑揀、篩選和剔除的工作,也留待下一代研究者去做。就是先搶救材料,多多益善,堆積在那里沒關系,等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做成一個當代文學史史料文獻的巨大倉庫之后,后面人的工作壓力就會大大減輕了。

因此,在我剛完成的《莫言家世考證》的初稿中,加了大量乃至不免繁瑣的“注釋”。有些章節的注釋,字數上還超過正文,我整個變成了一個“文抄公”。但我心里開始明白,盡管文獻學方法論著作在提醒“剪裁”對于整理者的重要性,然而,作為與所敘述的“歷史”還保持著“同步狀態”的人來說,完全從敘述中挪走“感情視角”是不現實的;另外,材料的“繁復”雖然顯得蕪雜、重復,但也非常必要,因為這樣可以保留歷史存在狀態的豐富性和它可感知的體溫,當然這樣也容易露拙,未能把雜質剔除盡凈,給人還不夠“嚴謹”的印象。當代文學史的史料文獻整理才剛剛開始,我個人認為尺度先不妨稍微放寬一點。

我的“理論減法,史料加法”,就是這個意思。簡括來說,就是先把這個時段文學的史料大規模地建設起來,暫且不管它的蕪雜;經過一個階段后,再來做“減法”的工作,所謂去偽存真、辨別真偽、查考和勘誤等,那是在很長一個階段之后,才去考慮的工作。也就是說,史料越豐富,視野越開闊,我們才能看清楚當代文學史在80年代這個時段里的面貌,才能開展具體、有效的研究。

除了為當代文學史研究尋求方法,您也寫了大量的文學批評文章,很多對文學作品的分析獨樹一幟。您曾經談到與作家作品保持“距離感”對于文學史研究的重要性,您的文學批評也似乎有意淡化以往批評對作品的定位,更多地將作品放置于文學史脈絡中,去還原作品本身的復雜性,能否談談您個人的文學批評標準?您如何看待文學批評與文學史研究之間的關系?在您看來,文學批評與文學史研究,以及文學創作之間,如何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動?

謝謝你注意到了這些文章。最近十幾年,我從文學批評轉向文學史研究,但我并不認為文學批評沒有價值,而是相反,適當地寫點文學批評文章,可以保持文學史研究的“當代感”,這對文學史研究反而有價值。關于這個問題,韋勒克、沃倫在其杰出的著作《文學理論》一書中,曾有精彩的論述。今年,我有一本書會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書名叫《小說的讀法》,是就新時期以來二三十位重要小說家所寫的細讀文章。當然,正如你注意到的,在重心轉向文學史研究之后,我的“文學批評”文章無形中與研究對象之間有了一種“距離感”。我并不是刻意為之的,而是不自覺地發生的,這可能是由工作習慣產生的一種作用。這個作用是你已經看到的,我會把批評對象放到文學史脈絡當中,而不是把它孤立起來評論。我的學生、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的年輕教授黃平稱之為“史家批評”,可能有些道理。至于你說,我是否有自己的文學批評標準,我怎么來看文學批評、文學史和文學創作之間的關系,這些問題牽涉面廣,很復雜,一時間說不清楚。在我看來,文學創作是作家非常個人化的、富有藝術創造力的工作。他們在從事具體的創作過程中,不會受文學批評和文學史的任何影響,很多作家都談過這個問題。我也看過這方面的材料,既理解也尊重他們的看法。但批評和文學史研究因為工作方式的不同,批評家和文學史家也不一定贊同作家的看法。舉例來說,80年代中期興起的“尋根熱”,之后接續這一脈絡發展出來的是賈平凹、莫言、王安憶等地域小說家的創作,他們可能會將其看作是自己“創造性”的成果。然而,凡有文學史知識的人都知道,現代文學早就出現過類似的現象,比如20年代的“鄉土題材小說”,魯迅、沈從文、張愛玲、趙樹理等地域小說家。當代小說家恐怕都讀過這些文學前輩的作品吧?不說直接受到影響,至少它們作為一種“前視野”也是存在的。所以,表面上看,作家的創作可以脫離文學批評和文學史而存在;但在深層次上,文學批評和文學史,也在一定程度上參與,或說支配著一個作家的創作過程。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作家以前不太關注文學史研究的成果,而在近年來,他們越來越注意文學史在怎么評價他們的作品,這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或者說是一個事實。總體來說,文學批評、文學史和作家創作的關系表面看是暫時的,但在深層次上卻是長時期的。關于這一點,艾略特在《傳統與個人才能》一文中已有闡釋,我想大家都知道,無需多說。

您提出當代文學研究的“歷史化”,應當借鑒現代文學史研究方法,重建當代文學與現代文學、古典文學之間的歷史關聯,使當代文學不僅是一個可批評的對象,同時也是一門歷史脈絡看得清楚的學問。但是,隨著現代文學學科的經典化,現代文學研究越來越變成一種職業化的知識生產,漸漸喪失與當代對話的能力。當代文學史研究會不會也逐漸面臨這個問題?可否談談當代文學研究如何平衡“歷史化”與“當代性”?

這個問題問得好。談到當代文學研究與現代文學研究的歷史關聯,主要是就如何增強當代文學史研究的“學科意識”“學科自覺”來說的;而你說的是另一個問題,即現代文學史研究在活躍了將近40年之后,如何應對自身的學科乏力,或者說審美疲勞,以及尋找“再出發”的途徑和可能性問題。從活躍轉向沉寂的這個規律,不僅適用于古代文學,也適用于現代文學,包括以后的當代文學。眾所周知,現代文學學科在80年代初的興起,與當時的社會有極大的關系。王富仁因為一篇博士論文《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錢理群、黃子平和陳平原因為“20世紀中國文學”,陳思和、王曉明因為“重寫文學史”,這些先生為什么就因為這些早期成果而名滿天下?原因就是,他們敏銳地順應了歷史轉折的思想潮流,把握住了學科轉型的根本命題,及時地提出了與過去的現代文學史研究不同的見解和看法,從而深刻影響或者說重構了現代文學研究的基本格局。所以,在那個年代,大家都研究大作家,比如“魯郭茅巴老曹”,不大理會中小作家,喜歡去做大題目,不那么愿意做小題目。這就致使在現代文學史研究中,文學闡釋學的風氣非常盛行,而專做資料的則會默默無聞,比較吃虧。闡釋重于和壓倒史料,是80年代現代文學史學科興起過程中的一個主要傾向。當然,他們的史料建設也在穩步進行,并沒有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這就把一個學科的完整性呈現出來了。

在這一高潮之后,研究現代文學的不少一線學者就轉到古代文學、近代文學或者文學教育領域去了。這是因為,大作家的領地都被開發過了,出現了資源枯竭的問題。因此在我看來,說現代文學研究現在處在一個低潮期,不是就他們的研究水平而言,而是就他們的研究中沒有大問題而言。于是在這種歷史情景中,出現了中小作家、二三流雜志研究熱,甚至四五流雜志研究的風潮。無可否認,現代文學在最近20年,都沒有再提出比較大的、像他們在80年代那樣足以影響到現當代文學學科和其他學科的大問題、真問題。這個狀況,是這個學科目前陷入技術化、平面化,或者是相對比較沉寂局面的一個主要原因。當然,也與90年代后學術研究越來越傾向經院式的技術化的問題,有一定的關系。這種現象不光現代文學研究中有,古代文學研究中有,也有了一些滲透到當代文學史研究中的苗頭。這可能跟近些年大學體制里出現的科層化、唯論文的趨勢也有某種關聯,不是哪一個人的問題。

至于說當代文學史研究發展到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會不會也會變成一種知識生產,喪失與當代對話的能力,現在說這個問題還為時過早。因為對當代文學史研究來說,目前更為緊迫的還是加強自身的“史”的意識,持之以恒地進行史料建設。另外,我還有一個想法,是不是可以對文學史研究和文學批評做合理分工?當然,也得提出當代文學史研究的下限,找一個兩者之間明確的分界線。在此之前可作為文學史研究的對象,在此之后可列為文學批評的領域。關于當代文學史的下限問題,《文藝爭鳴》雜志在2020年10月曾召開過一個相關的小型研討會,他們出于謹慎,沒有把這個討論文章的專欄持續辦下去,怕引起麻煩。否則,也許當代文學的下限就會慢慢浮出歷史地表,逐步被人們接受了。

您曾主張把80年代文學納入“文學社會學”的范疇來考察,過于強調“外部研究”會不會導致文學文本內部研究的空間被擠壓?不同于社會學和歷史學,以“文學”進入歷史研究的特殊性和有效性在哪兒?

我偶爾在網上看到一些有影響的人士批評當代文學史研究,說是過于強調“史”的研究,有把感性的文學批評壓下去的危險。我理解他們這種擔憂,但他們把文學史研究的作用有點夸大了。如果把“文學社會學”也納入當代文學史的研究,這些人士的擔憂恐怕會愈加強烈起來了吧?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像當代文學史研究不會干擾、破壞正常的文學批評一樣,“文學社會學”也只是文學史研究中的一個路徑和方法。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當時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學部,簡稱“學部”)的一個全盛時期,大家都知道那里云集著一批學術大師,比如俞平伯、何其芳、吳世昌、蔡儀、錢鐘書等先生,豈知在這些一級研究員之外,還有一個二級研究員孫楷第先生。在我看來,孫先生的學問一點不亞于前面幾位先生。20世紀20年代末,他利用在北平圖書館做編輯、寫經組組長的機會,查閱、抄寫了大量的善本書籍,撰寫出《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一書。1931年,又受北平圖書館的委派,東渡日本訪書,用搜集到的日本藏書,寫出了《日本東京所見小說書目》,作為前一本書的補充。正如胡適所說,這兩本書,可稱為小說目錄學的開山之作。后來,他又根據自己編撰的小說書目工具書,開展中國古代小說的“本事”研究。所謂“本事”研究,就是一個作家創作小說時的周邊因素,比如家世、為人、交游、閱讀和時代環境等,通俗地說,就是“一篇小說”是“如何”寫出來的。在我來說,這不就是古代小說研究的“文學社會學”方法嗎?自然,它與法國社會學家埃斯卡皮的《文學社會學》在方法、角度上有所不同,更接近于中國傳統學問的知人論世研究。

所以我說,當代文學史的這種外部研究,跟你說的內部研究,其實是兩個互不干擾的研究路徑和方法,它們可以互為補充,但并不沖突。

您提出當代文學下限這一問題,從文學與社會史和重要作家作品兩個角度出發,將2009年作為當代文學發展階段的地標性年頭。能否談談2009年之前與之后文學的主要特征?2009年以后的文學,必然與“新時期文學”存在內在的歷史關聯,同時又表現出新變或異質,可否對這種關聯與新變,做出概括性的評價?如何將“新世紀文學”適當地植入“當代文學”的文學史敘述中?

在上一個問題的回答中,我已說過設置一個當代文學史下限的必要性了。在《文藝爭鳴》那個會議上,我有過一個簡單發言,提出將“1993年”或“2009年”設為當代文學史下限點的兩種可能性,根據是以重大“社會事件”作為收尾點。提出前一個下限點,理由是1993年前后,有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廢都》批判事件、張承志《心靈史》問世、“人文精神大討論”等幾個社會和文學的事件發生。這是一個文學史轉折點。因為從1949年到1993年,傳統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實踐所塑造的“當代文學”已完成了歷史使命。從傳統社會主義實踐的角度看,“十七年”文學、80年代文學都在這一歷史范圍。而1993年以后文學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它們是叫“當代文學”,還是“新世紀文學”,在名稱上可以討論。如果大家覺得90年代文學還在某些點上承襲著“十七年”文學、80年代文學的某些特征,那么就再下延幾年,比如放在“2009年”。為什么要這樣說?是因為2001年有一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總協定這個大事件,2008年又有一個“北京奧運會”這個大事件。如果從歷史學眼光看,這些事件仍然是我們所說的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歷史功能的持續性展開,仍然可以較為寬泛地放在“當代文學”這個歷史范疇來認識。總之,雖然上述只是個人的不成熟看法,但至少說明,在人們心中,大家都對當代文學被無故無限地延長、沒有下限、沒有休止符,從而無法劃定一個歷史階段,從事穩定、完整的當代文學史研究,已經感到不耐煩了。

您如何看待當代小說的“史詩性”追求?繼“新歷史小說”對“史詩性”歷史敘述的“解構”之后,“史詩性”追求對于當下文學創作的意義何在?

從事過一個時期的文學史研究之后,讓我再跳出文學史研究的知識框架,去談一個文學創作的問題,實感非常困難。因為文學史所說的“史詩性”,跟文學創作還在不斷發展過程中被經常提到的“史詩性”,可能有所不同。我在一些文學創作座談會上,聽到人們談到這個問題,心里會比較苦惱,因為他們的變化很快,一會在這里談“當下性”,換一個地方又談起“史詩性”了,讓人無所適從。

這可能跟我的出身有關,我出生在從50年代到80年代這樣一個“大時代”,這不是所有人都經歷過的大時代。因此我受的社會教育、人生教育,在思想和感情上,天生地會傾向于能夠反映、總結社會重大問題的大作品,比如托爾斯泰、巴爾扎克、雨果、魯迅等人的作品。我在他們的作品中看到了真正的“史詩性”,也曾受教于這種“史詩性”。但我也不歧視沒有遭逢到大時代,或者即使遭逢到大時代,沒有寫下“史詩性”小說的作家們,對于具體作家來說,有一個運氣好壞和能力大小的問題,誰都無法超越這種限制。

但是,“史詩性”視野對于從事文學史研究的人來說,確實又是非常重要的。它會讓你站在一個比文壇稍微高一點的高度上,站在一個歷史的長時段中,不會受到“當下風氣”的干擾和影響。因為有了“史詩性”視野和長時段,你就知道什么是大作家、大作品和小作家、小作品了,就有了篩選的批判性眼光,有了分析研究的理性,也就是說,你有了某種文學史研究的標準。我曾在《田野調查和發掘》這篇文章里,相應地談到了一個成熟作家創作道路的“弧線問題”,這個結論,可能是因上述因素而得出的。

可否談談您當下比較關注的作家作品和文學史問題?

在我即將出版的《小說的讀法》中,有二十幾位我研究的當代小說家,這些可能是我比較關注的作家作品。關于文學史問題,我在上面已經談得比較多了。但可能談得比較宏觀,如果還有需要關注的問題,我想就是具體問題的研究,從長遠的眼光看,后者對當代文學史研究的發展作用會更大。因為老是談大問題、宏觀問題,自己不去做具體作家作品的研究,仍然會陷入將文學史研究“批評化”的流弊之中。在某種意義上,考驗一個研究者的不一定都是大問題,而是一些具體的小問題,這是最能見功夫的地方,是一個綜合性研究。因為它會考驗你的“史”的意識、理論準備、材料功底,有些看似很小的研究題目,實際需要調動上述因素來完成,所以,我說它最后終究還是一個綜合性的研究。

(本文由賈艷艷采訪、整理,經程光煒教授修訂)

猜你喜歡
歷史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欧美一区|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网视频| 欧美色亚洲|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在线毛片免费| 亚洲网综合|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欧美a在线看|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美女啪啪无遮挡|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片在线无码观看|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色婷婷久久|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干|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影院a级片|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91麻豆精品视频| av在线人妻熟妇| 任我操在线视频| 日韩在线1| 五月婷婷综合网|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天天色天天综合|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啪啪永久免费av|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久久久亚洲色| 亚洲综合色吧|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欧美a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精品久久777|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日韩专区欧美|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制服丝袜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婷婷六月在线|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欧美精品高清|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www.91在线播放|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 欧美一级在线看|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午夜|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