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鄭旭

廣西蒼梧縣六堡鎮山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祝雪蘭代表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一線的黨代表,能當面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我們村的發展情況,我感到無上光榮!”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黨的二十大代表、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山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祝雪蘭幸福滿滿。
10月1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她所在的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與代表們一起討論黨的二十大報告。祝雪蘭結合實際對報告發表了意見,并就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問題發言。
“習近平總書記那天還發表了重要講話。”祝雪蘭說,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內涵豐富、指向精準,提出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這既是對廣西的要求,也是對全國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要求,具有極強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實踐性,是我們準確領會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導課’‘輔導課’。”
祝雪蘭向《民生周刊》記者表示,回去后,她要繼續學習,傳達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團結帶領村民心向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擼起袖子加油干,朝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不斷前進。讓黨的二十大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在山坪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以全票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從那時起,我就想,如果機會允許,我一定當面向總書記匯報山坪村的新變化、村民的幸福生活。”祝雪蘭說。
10月17日,廣西代表團討論中,祝雪蘭是第4位發言代表,在談到自己對總書記所作報告的感受時,她說:“報告比我們梧州的六堡茶還暖,祖祖輩輩種的六堡茶目前已經成為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而且還通過‘一帶一路’走向了全世界。全村百姓對共同富裕充滿期待、充滿干勁。”
最令祝雪蘭難忘的,是她發言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她的幾次提問。
“當我提到六堡茶時,總書記說,六堡茶,很有名氣啊!還問我,山坪村有沒有品牌,村里產業怎么樣?”祝雪蘭說,她回答總書記:“六堡茶可以煮,可以泡,收藏越久越好!”“村里還沒有統一品牌,我個人注冊了一個。”“產量、價值還可以。”
現場,祝雪蘭還向習近平總書記展示了傳統工藝生產的六堡茶,茶罐上刻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字樣,以此表達村民對總書記的愛戴之情。總書記叮囑她要繼續把六堡茶做大做強。
祝雪蘭所在的山坪村位于“中國名茶之鄉”六堡鎮西北部,是少數民族瑤族聚居的山村,全村5000余人,一半以上住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里,雖是六堡茶核心種植區域,可多年之前卻是廣西重點貧困村,山多地少的自然條件成為制約村莊發展的最大因素。
“以前,村里的祖祖輩輩過著那種靠山吃山、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我們每一次進城都要翻山越嶺地走上大半天。考上中專后,我得以走出大山,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那時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把種植這門專業學好、學扎實,學成后早點回去,把大山里的小茶葉變成‘金葉子’,為改變家鄉的困境盡一份力。”祝雪蘭回憶說。
2008年,祝雪蘭當選山坪村黨支部書記,她向村民立下誓言,一定要通過六堡茶這把鑰匙,為鄉親們打開共同脫貧致富大門。
“鑰匙”有了,“大門”也近在咫尺。然而,通往“大門”前的那條路,讓村民們致富心愿變得灰冷。
“那時候,進出村子只有一條泥土路可走,碰到雨雪天氣,走路都困難,車輛更是無法通行,很多農產品都爛在了山里。”修路,成了祝雪蘭最迫切的心愿。
2013年6月,得知縣里有扶持基層的項目資金,祝雪蘭毫不猶豫地去爭取。那段時間,山坪村的村民們總是看到他們的“祝支書”在那條泥土路上早出晚歸,直至修路資金有了著落。
有了錢,路也就有了希望。然而修路是一個系統工程,道路施工需要占用沿途村民的茶山、院墻等,這遭到了部分村民的反對。祝雪蘭和村干部多次上門動員,跟群眾協商,每天忙上忙下,而她身患癌癥的丈夫病情在這個時候突然加重。
在醫院陪護丈夫時,祝雪蘭放不下那條村道和工作。丈夫看出了她的為難,就讓她趕快回村,別耽誤村民的大事。
帶著村民的期許和對丈夫的愧疚,她一頭扎進了工作中,帶領全村的人開山、挖土、鋪路,村民們提出的問題一一得到了解決,2014年春,一條平坦的水泥路終于修到了鄉親們的家門口。

祝雪蘭與村民一起采茶。
在祝雪蘭看來,路修好了,多年以前“把大山里的小茶葉變成‘金葉子’”的愿望就能變為現實。
然而,由于山坪村各家各戶制茶手法不同,收回來的茶葉質量也參差不齊,制約了山坪村六堡茶產業的發展。祝雪蘭說她當時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祝雪蘭的祖輩父輩都是當地有名的制茶師傅。作為六堡茶制作工藝的第四代傳承人,祝雪蘭自小與茶香為伴,耳濡目染間傳承了父輩的傳統制茶技藝。
“我要把六堡茶制作工藝傳授給大家。”祝雪蘭召開家族會議,討論是否要將不外傳的瑤族制茶技藝推廣出去。第一個反對的不是別人,而是她的兒子。
“我兒子問我,秘方是祖上傳下來的,你為什么那么大方地想把它傳給外人?我說我是村支書,是共產黨員,得考慮全村發展啊!得讓鄉親們致富啊!”在祝雪蘭多次勸說下,兒子終于理解了她的用心。
此后,祝雪蘭辦起了“茶園講堂”,用自家炒茶的小平房當教室,手把手地傳授手工茶的“三炒三揉”訣竅,村里村外的茶農紛紛前來學習,并先后帶出專業制茶師20多人,讓近千名茶產業從業者掌握了制茶工藝,農家手工茶的價格也逐年攀升。
漸漸地,大家看到祝雪蘭,都會親切地叫她一聲“祝師傅”。
隨著六堡茶名聲日盛,擴大種植規模、提升種植管理水平成為當務之急。起初,有些村民擔心產量低、賣不出去,持觀望心態。
“你們只管把茶種好,我負責收購銷售。”為讓村民無后顧之憂,祝雪蘭發揮榜樣作用,帶頭擴種茶園,又挨家挨戶講“茶經”,幫村民算經濟賬。
2014年起,祝雪蘭先后發動群眾成立了10個六堡茶專業合作社,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訂單回收村民采摘的茶葉。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在祝雪蘭帶領下,山坪村村民終于打開了共同脫貧致富的大門。
2016年,山坪村成功脫貧。2018年5月,祝雪蘭注冊“祝雪蘭云霧六堡茶”品牌,有了技術和品牌支撐,山坪村的六堡茶產業日益興旺,成熟茶園從10年前的300畝擴大到如今的2600畝。
祝雪蘭告訴《民生周刊》記者,近年來,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梧州市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搶抓機遇,奮力拼搏,圍繞打造百億元茶產業的戰略目標,不斷促進六堡茶產業轉型升級,使六堡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從2016年的15.79億元上升到26.40億元,居廣西茶葉第一位。2021年底,山坪村村民年人均收入達2.1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13.8萬元。
如今的山坪村交通越來越便利,村貌煥然一新,六堡茶實施標準化生產,引進公司打造茶旅綜合體,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一幅以茶興村、以旅強村、以文厚村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正徐徐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