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鄭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只要我們能繼續保持無往而不勝的堅強斗志,和基層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百姓的生活一定從美好到更美好、從幸福到更幸福,國家從強大到更強大。”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專訪時,天津市寶坻區史各莊鎮副鎮長楊秋靜代表堅定表示。
她說:“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生逢其時,必奮斗其時。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我要牢記總書記‘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的殷殷囑托,深深扎根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在解決群眾困難、營造文明鄉風、創新產業發展等工作中踐行初心使命,用奮斗的青春注腳最美新征程。”
2018年,作為天津市第一批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楊秋靜到寶坻區方家莊鎮張會莊村任職。次年5月,她來到方家莊鎮小杜莊村擔任黨支部副書記,到10月“一肩挑”擔任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2021年2月,她調任方家莊鎮副鎮長,7月又到史各莊鎮擔任副鎮長。這一系列職務上的變化,是楊秋靜身為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和擔當。

天津市寶坻區史各莊鎮副鎮長楊秋靜代表
到張會莊上任沒多久,她就把村里跑了個遍,挨家挨戶了解情況,并留下名片,“有困難找小楊,小楊全力幫您忙。”只要有村民反映情況,無論是手機丟失、家庭糾紛、電器故障這樣的瑣事,還是占地補貼、施工受阻、建設細節等方面的難事,她都不會有絲毫遲疑:“別著急,走,我跟你去看看!”
“身在基層一線,就要把心跟群眾靠在一起,跟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楊秋靜說。
在方家莊鎮工作期間,楊秋靜從群眾生活角度出發,結合推廣鄉村治理積分制,將“行為積分”轉換為“點贊計數”,創意策劃“用贊行換贊譽”“村莊為你點贊”“互贊驛站”“點贊榜”系列內容,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村莊自管自治,該鎮陳家莊村因此被天津市農委作為典型案例推薦到農業農村部,成為全國唯一的“點贊治村”案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這為我們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指明了方向。”楊秋靜說,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社會穩定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而這10年,恰好是她從校園走向基層崗位的10年,是真正的親歷者和參與者。
“以史各莊鎮為例,這些年,全鎮通過強化兜底保障政策措施,城鄉低保、低收入、特困供養等人員實現應保盡保、應助盡助,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楊秋靜介紹說。
她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從村“一肩挑”到分管全鎮文教衛體、疫情防控、社會事務等工作,崗位始終與群眾最近、業務貼著群眾最緊,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是其平日里重要工作。
她表示,今年史各莊鎮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采取以中心機構為載體的集中養老和流動輻射周邊的居家照料相結合的模式,逐步實現從“有”到“好”,為老年人,尤其是高齡、空巢、獨居、生活困難的老年人群體,打造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應、休閑娛樂、保健康復、精神慰藉的綜合性服務中心,讓農村老人的幸福指數再升級。
“良好生態環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我們將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
楊秋靜介紹說,史各莊鎮持續開展“扮靚家園”行動,逐村制定整治方案,推行精準管理,結合鄉村治理積分制度,有效調動村民參與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多措并舉之下,綠樹藍天放眼可見,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楊秋靜告訴《民生周刊》記者,這次參會,她最關注的還是涉及農村未來發展的政策指引:“現在村民都有自己的宅基地,但是很多年輕人都去城里打工,村里多了很多閑置房。尤其是我們鎮離北京很近,之前我就在想,有沒有可能把這些閑置房當作田園式或者農家式的養老房,進行開發再利用呢?報告提出,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讓我思考的這一‘課題’有了調查研究方向。”
楊秋靜說,下一步,她既要當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宣傳員,也要以學生的心態,深學細研,科學領悟會議精神要義,不負黨組織重托、不負百姓的信任、不負青春韶華,奮力擔當作為,書寫無悔無愧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