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鄭旭
談及自己在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的現場感受,來自海拔4560米藏北高原腹地的黨代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次仁拉姆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是這樣說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多次以‘我們’作為主語。總書記說,10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我們經過接續奮斗,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我們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每聽到‘我們’這個詞,我就感覺特別溫暖、特別親切,就像一股暖流,由我耳入,沁我心田?!?/p>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這體現了黨中央對特殊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對殘障人士的無限關愛,不僅說到了特殊教育人的心坎上,更是順應了殘障孩子及其家庭的期盼,讓他們更有信心、更有勇氣、更為堅強、更有尊嚴地面對未來?!贝稳世繁硎尽?/p>
次仁拉姆告訴《民生周刊》記者,那曲的“曲”在藏語里有“水”之意義。特殊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黨培養多年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一名黨代表,今后工作中,她要帶領全校老師,把二十大精神學深悟透落到實處,并繼續以上善若水的工作態度,對標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標準,堅守崗位,勇擔筑夢育人使命,辦好那曲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讓殘障孩子們走進有聲有色的多彩世界、享受更優質教育資源。
作為一名擁有28年教齡的教育工作者,次仁拉姆說她從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到那曲市第一幼兒園書記,再到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一路走來,見證了西藏教育事業取得的全方位進步和歷史性成就。
“新時代10 年,我們全區教育系統緊緊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全面貫徹黨中央的教育方針,提高質量、促進公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與全國同步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次仁拉姆說,基于此,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才會從無到有,讓適齡殘障孩子從“不上學”到“有學上”再到“上好學”。
2013年,在那曲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關心關注下,全市首所針對多種類型殘疾兒童少年進行九年義務教育的綜合特殊教育學校成立,組織上決定調派次仁拉姆擔任校長。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次仁拉姆代表
雖然也曾想過學校在發展前路上會遇到種種未知困難,“但我是一名共產黨員,肩挑重任,義無反顧、一往無前。不僅為了信任,更是使命使然、責任使然?!贝稳世氛f。
就任后,第一個“未知”困難便擺在了次仁拉姆面前——學校的招生問題。
那曲市地域廣袤,人口稀少,為了不讓任何一個殘障兒童失去受教育的機會,次仁拉姆在開學前,花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走村入戶,足跡遍布那曲市周邊所有縣區、鄉鎮、村居,耐心講解特殊教育學校為培養學生設置的各項課程和對殘障兒童未來融入社會的幫助,成功招到60名殘障兒童入學。
學生招到了,次仁拉姆和老師們又面臨另外一個難題——學習生活一肩挑。
初入學的殘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次仁拉姆和老師們不僅要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還要在生活中擔任家長的角色,喂飯、洗澡、洗衣服,不厭其煩地教他們吃飯、穿衣、如廁。為了和言語障礙學生交流,她自學手語;為了走進盲人學生的內心,她蒙上眼和這群孩子一起感知世界;為了讓那些無法入校讀書的重度殘障兒童學習知識,她主動送教上門。
為了讓這些孩子健康成長、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次仁拉姆創造性地提出集中教學、康復訓練、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辦學模式,上午根據國家課程標準教授文化課,下午進行個別化教學和康復訓練,并為大齡孩子開設編織班、裁縫班、卡墊班、烘焙班、陶藝班等職業教育課程。
通過近10年的教育實踐,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的殘障孩子們不僅掌握了一技之長和生存技能,還能正確面對自己身體的缺陷,對未來的生活也充滿了信心。截至目前,該校已有65名學生就業創業、隨班就讀及升學,17人參加了兩屆全國特奧會,2人順利考取了本科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