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羅燕
“促進鄉村兒童發展,不僅要關注兒童本身,還要關注兒童服務人才隊伍。”研究鄉村兒童工作多年,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深有感觸。
在他看來,隨著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鄉村兒童需要的不只是一般的救窮救難,而是更多元的服務,這些服務由專業的兒童服務人才提供。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要求“加強鄉村兒童關愛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兒童關愛服務工作被提上新高度,人才隊伍建設成為鄉村兒童建設重要方向。
“為了呵護鄉村兒童健康成長,需要建立起一支適應新時代兒童發展要求的鄉村兒童服務人才隊伍。”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執行副理事長劉文奎表示。
近日,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鄉村兒童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提出將人才隊伍專業化建設等任務作為完善新時代鄉村兒童關愛保護體系的重要目標。
近年來,我國鄉村兒童的發展水平呈現平穩上升趨勢。報告顯示,2016年至2020年期間,兒童發展綜合水平得分的年均增長率為5.75%。我國鄉村兒童發展的綜合水平仍然略低于城鎮兒童的綜合水平,但2016年至2020年間,城鄉差距逐年縮小。
在我國實施精準扶貧政策后,鄉村兒童在兒童福利、安全保護、兒童健康和兒童教育等方面的發展都受到重視與關注,取得較大進步,城鄉一體化戰略取得成效。
鄉村兒童發展有賴于公共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報告發現,過去5 年,我國兒童保護隊伍規模不斷壯大,服務本地能力顯著增強;兒童早期發展隊伍城鄉均等化建設成效顯著;兒童心理服務專職兼職人才共建,基層隊伍心理服務能力大幅提升;衛生健康隊伍高質量發展,人才數量素質同步提升;鄉村教師數量質量均快速發展,義務教育城鄉差距明顯縮小。
“農村兒童主任從無到有,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王振耀強調,“再加上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成立,民政部設立兒童福利司,從中央到地方的兒童公共管理體系建立起來了。”
據統計,兒童主任作為我國鄉村地區兒童保護工作的最主要隊伍,自2019年開始便實現村級全覆蓋,2021年的隊伍人數達到65.1萬。
有些地方的兒童主任已經是專崗專人。比如,安徽省肥東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所有鄉鎮和村(社區)配備兒童工作隊伍,實現全縣335名村(社區)兒童主任專職化。2017年縣財政專門投入1235萬元購買兒童主任服務,標準為每人每年3.5萬元。
各村居還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和兒童數量增設村級兒童主任崗位。此外,作為兒童保護隊伍的來源之一,我國社會工作者人數從2016年28.8萬逐漸上升到73.7萬,“十四五”時期,社會工作者數量將達到200萬人。
王振耀認為,我國鄉村兒童服務隊伍已經初具規模,基本形成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兒童服務隊伍體系。
“童伴媽媽”帶著孩子們做游戲。
近年來,我國關于未成年人保護、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法律政策不斷完善,但這些政策要落實到基層,尤其是鄉村,需要更多兒童服務人才。
報告發現,農村兒童服務人才隊伍總量供給不足,局部結構失衡。兒童保護的未成年人司法社工、早期發展的幼教和嬰幼兒養育師、心理服務隊伍、衛生健康的兒科醫師等隊伍人員嚴重不足,而且供給不足的問題普遍存在于城鎮和鄉村地區,鄉村地區供需矛盾更大。
兒童保護領域雖然有村級覆蓋的兒童主任隊伍,但社會參與的多樣性不足,隊伍構成比較單一。兒童主任隊伍還存在專職率不高的問題。
目前,我國兒童主任隊伍超過90%為民政工作人員或者村(居)民委員會成員,在負責兒童保護工作的同時需要兼顧殘聯、婦聯與其他社會服務工作,行政工作負擔重,職責無法有效履行。
以深圳為例,2020年《深圳市兒童保護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調研報告》顯示,從崗位聘用情況看,42%為臨聘人員,20%為在編人員,14%為聘用人員,11%為社區專職工作者。
同時,兒童服務人才隊伍培訓體系薄弱,效果不足。缺乏全國統一或行業公認的培訓教材,缺乏一套培訓效果的評估體系,缺少一支有經驗的培訓師隊伍,缺少面向基層的培訓機構。
此外,除了鄉村教師和兒科醫生,其他鄉村兒童服務人才隊伍都缺少明確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和晉升路徑,不利于調動人才的能動性。
我國還需優化社會評價體系,給予所有的鄉村兒童公共服務隊伍合理的社會評價,提升隊伍認同感。
不論是兒童主任,還是社工或者幼兒園、中小學教師,服務對象都是兒童,他們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特點,會遇到不同問題。
“0~3歲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入學會遇到什么問題?青春期的孩子面臨哪些問題?這些都需要專業知識。還有兒童流動性問題,打工子弟、留守兒童問題,都需要關注。”王振耀指出。
“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是讓他吃飽就行了。”他認為,全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應該從農村開始,從農村兒童的高質量發展開始。
這就需要更專業的兒童服務人才隊伍。王振耀發現,現在對鄉村兒童的社會服務及服務人才專業性的認識還需要提升。“很多鄉村兒童工作都停留在怕出問題上,就像救災一樣,應該做的是專業化的應對預案和靈敏的反應機制。”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陸士楨認為,兒童工作專業素質包括幾個重要方面。一是科學兒童觀,要了解兒童的社會本質、基礎性、發展性及兒童的基本權利。兒童的發展本質是能動的、有潛能的和獨特的,要認識他們的成長多元性、生理、認知等。
二是兒童成長的社會生態系統。任何一個孩子都有4個系統。微觀是家里,中觀主要是學校,還有外觀和宏觀,包括社會環境等。“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一個生態系統里,兒童專業服務人才不僅要對兒童施以幫助,還要積極為其建造生態系統。”陸士楨說。
在她看來,兒童專業工作要致力于解決兒童生活的挑戰,提升其幸福感,目的是激發其自我發展,挖掘自我潛能。
王振耀在調研中發現,除了鄉村教師、醫生之外,鄉村兒童工作人員中,學過兒童相關知識的人很少。即便是接受過專業培訓的兒童工作人員,到了鄉村后也可能不適應。
“有些人帶著城市兒童工作的那一套到農村,居高臨下,并不符合農村實際情況。”王振耀說,“農村孩子提意見,你們城里人說的話我們聽不懂,讓我們讀的書也讀不了。”
同時,鄉村兒童教育知識嚴重缺乏,鄉土教育資源挖掘不夠,鄉村本土的傳統優勢沒有發揮出來。
“農村在自然教育、勞動教育、倫理教育方面的優勢是城市不能比的。比如,農村有很多莊稼,可以下地干活。”王振耀說,“這些資源都要積極開發,形成鄉村特色兒童服務專業知識。”
農村兒童服務主體多元,如何形成合力?完善的管理體制至關重要。
報告建議,應緊抓兒童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新機遇,圍繞體制機制建設,加快兒童服務人才隊伍發展,補齊公共服務短板。首先,立足鄉村人才振興框架,強化基層人才隊伍開發機制;其次,圍繞多種類人才,完善專業化培訓平臺合作機制;再次,打造樣板項目,落實重點人才工程創建機制;最后,激發人才隊伍活力,深層次推進激勵機制。
“要提升鄉村兒童主任隊伍建設,讓他們做一個樞紐,連接鄉村中小學、醫院等。”王振耀希望政府、社會組織、企業聯動,積極參與到鄉村兒童公共服務人才建設工作中。
長期以來,重點人才工程一直是我國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的重要戰略舉措。以義務教育隊伍為例,“優師計劃”和“國培計劃”為我國鄉村地區培育了大量優秀教師。
而且,已經有很多社會組織參與鄉村兒童服務工作,比如,“童伴媽媽”“養育未來”等公益項目都在積極幫助農村兒童發展,也培養了大批農村兒童服務人才。王振耀希望更多社會組織在這方面進行探索,也希望他們之間相互合作。
但是,人才培養出來后,能不能在農村留下來,并且做得好?事實上,有些農村兒童工作人員做了一段時間后便放棄了,因為工作收入不如外出打工。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認為:“要長遠發展,一方面要給他們穩定的收入,幫助他們在陪伴家人的同時為家庭解決一部分生活費;另一方面,要讓他們感受到這是一份有樂趣、有意義的工作。”
在他看來,這是一個體系的建立,而不只是一個崗位的設置。農村要有更多配套產業發展,吸引更多年輕人創業就業,同時更好地養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