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增青

護理綜合實訓課程是護理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是國家執業護士資格考試必考的課程。本課程綜合護理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重視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項目的開展,旨在培養高素質實用型、技能型護理人才。要求學生掌握綜合應用內、外、婦、兒、急救、基礎護理等各門課程知識并對護理案例進行分析,確定護理問題,并應用常用護理技能為患者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一、護理綜合實訓課程微課資源庫建設的意義
護理綜合實訓課程知識量大而瑣碎,學生難學易忘,教學模式常以“傳遞——接受”和“示范——模仿”為主。學生對教師所演示的操作僅僅處于模仿階段,不能把操作內化于心并應用于臨床護理中。[1]因而容易產生畏難和厭學情緒,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合理構建便于學生記憶的知識框架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和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微課作為一種“短小精悍”的視頻教學媒介,與在線學習、混合式學習、移動學習及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受到師生的廣泛關注。微課又稱為微型課堂,是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某個環節的具體講解[2,3],時間一般為5~10min,以講解某一個基本概念、知識點或案例為主,在短時間內用最生動的方式講清楚一個問題,針對性強,占用空間小,便于網絡傳輸和存儲。微課可以在移動終端上進行播放,對于智能手機日益普及的今天,學生可以隨時進行學習,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微課是課堂的延伸與拓展,目前護理綜合實訓課程的微課大多數還都只是一些零散的視頻片段,缺乏系統化、模塊化和規范化,這就需要我們對該課程內容進行碎片化處理,搭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針對每一微課,細致地整理、精心地構思,將分解的知識點科學合理、巧妙生動地濃縮,建立護理專業高質量的微課資源庫,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一個課堂之外與所學課程密切相關的共享資源,且能共同交流、探討、學習的平臺,同時以此作為高校教師輔助學的有效手段。[4,5]
廣東茂名健康職業學院護理專業將護理綜合實訓課程設置為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的微課視頻庫是本專業整個課程微課資源庫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20年起,筆者所在的廣東茂名健康職業學院與當地三級甲等醫院重點學科進行深度合作,共同建設微課教學資源庫應用于課程教學,促進理實一體化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本文將重點闡述該課程知識點體系建立和微課視頻庫開發的方法、步驟,為本專業其他課程的微課視頻庫開發奠定基礎。
二、根據臨床工作情景,構建知識點體系
微課視頻庫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對教材與教學大綱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才能制作出符合實際要求的視頻資源來輔助實驗教學。我院護理專業使用的是人民衛生出版社由張美琴、邢愛紅主編的《護理綜合實訓》教材,此教材屬于“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本文以該教材內容為基礎構建“護理綜合實訓”課程知識點體系。
根據臨床環境下護理工作崗位需要整合學習內容,設計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情景教學,以護理專業“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為依據將該課程共分11個工作情景,每個工作情景又包含數個工作任務(具體的疾病患者的護理),每個工作任務再進行職業能力分析(包括知識和技能)。
根據臨床工作情景,劃分工作任務,是指面向臨床護理工作實際應用,篩選出適合課程教學的應用任務,以此任務為主線貫穿教學始終,讓教學過程同時成為模擬臨床實戰的過程,使課程教學不至于脫離實際工作,提升課程的實用性。針對任務中涉及的所有知識技能、操作技能、操作重難點等,抽取為相對獨立的知識點,圍繞每個知識點建設微課視頻、課件、經典案例等相關課程資源。[6]下面以本課程情景六給藥治療與護理技能中任務四靜脈輸液為例,介紹知識點解析結構,如表 1 所示。在臨床中靜脈輸液操作能否做到一針見血是病人評價護士操作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前發布微課講解典型病例,引發學生討論,完成病例任務。接著讓學生觀看操作視頻,從感官上認識靜脈輸液整體流程,針對操作中的重難點制作2~5分鐘的微視頻詳細講解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鞏固知識,強化操作。
三、微課資源庫建設步驟
1.設計調查問卷
問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學生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為微課的接受程度;第三部分為護理綜合實訓課程學習時遇到的問題,包括課程重點、難點、希望拓展的內容等,這部分問題設置閉合性和開放性問題相結合。通過問卷調查使我們在進行微課設計時更有針對性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合理構建知識體系。
2.基于院校合作平臺組建師資隊伍
課程組教學隊伍知識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專業技能突出,有良好的專業素養、職業道德。主講教師為具有多年教學(講師及以上職稱)和臨床工作經歷的“雙師型”教師。同時邀請臨床一線專家參與課程教學的設計,遵循護生認知,重新構建綜合實訓模式,將護理綜合實訓與臨床情景相結合,以護理實踐為導向,擬定臨床典型案例資源庫。
3.微課錄制,資源庫整合
微課的每個知識點是獨立的問題,一個微課就是一個小的知識點,一門課程由大量的微課組成,這些微課共同構成整門課程的內容體系,微課與微課之間要有一定的關聯性,使之形成有效的整體。[7]
首先是前期準備,選擇微課的主題和定制目標;其次是確定知識點體系及任務解析從而進行教學設計;接下來是進行資源設計,分為微課課件制作與習題設計,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微視頻的錄制和資源整合。微課視頻一部分由教師自主錄制;一部分則由合作醫院提供,可以是手術過程中設備自動保存的視頻或教師實訓教學中實時拍攝的視頻等;同時鼓勵學生自發錄制實驗課視頻,教師提供后期制作,激發學生對微課的制作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收集學院現有各專業錄制的相關專業課微課視頻、實驗課視頻、病歷分析視頻;還可以對網絡上所有醫學類視頻進行收集、整理上傳至數字資源庫,最后完成微課資源庫的整合。
定期召開資源建設研討會,解決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定期進行階段性建設小結,總結前一階段工作的得失,及時調整工作節奏和內容。
4.以微課視頻為核心,開發配套資源
微課視頻庫除了包括技能知識點的講授,還應將護理綜合實訓與臨床情景相結合,以護理實踐為導向,擬定臨床典型案例資源庫;結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要求,配套相應的習題庫;建立以能力為中心的考評體系,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綜合評價學生能力的評價體系。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將相對獨立的微課資源進行串聯,給學習者提供了良好的學習路徑指導,避免了所學知識碎片化與彼此孤立,從而建設成為相對獨立但又整體統一的微課資源庫。[8]
四、小結
護理綜合實訓課程微課資源庫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護理綜合實訓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以其短小、精悍,能夠迅速解決日常教學中的問題,使得教學更具有針對性,近兩年來得到國內很多教育部門以及一線教師的青睞。對于護理技能實訓這個課程來說,微課教學是非常實用的一種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李艷.高職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改革分析[J].高教探索,2016(S1).
[2]楊杰,呂昌模,彭啟倫.微課、慕課及翻轉課堂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1):37-38.
[3]王亞麗.高職教學資源庫有效建設應用初探[J].農業網絡信息,2015(9).
[4]舒會芳.微課在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培訓,2017(15):105.
[5]焦建立.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3-14.
[6]羅金玲.基于微信平臺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教學資源設計與研究[J].電腦與電信,2015(10):32-34.
[7]何曉萍,蔣鑫.微課資源的建設與應用探討[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9):43-46.
[8]王萍.微信移動學習的支持功能和設計原則分析[J].遠程教育,2013(12):34.
[基金項目:廣東省茂名市2020年科技計劃項目《護理綜合實訓》“微課”資源庫的創建和應用研究。]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