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錫燕
隨著新媒體逐漸滲透電子商務領域,中職學校產教融合面臨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應由培養傳統技能觀念轉變為培養符合新媒體環境的創意觀念,充分挖掘新媒體產教融合的積極作用,建設產教融合教學基地,引導校企合作,合理利用社會資源,更新傳統技能培養理念,培養學生創意創新實戰能力,深化產教融合。從而更好地實現新媒體時代下學生能力培養。
本文通過比較研究法以及歸納演繹法,分析新媒體環境下產教融合的探究,結合中職學校特色,通過企業及校園合力建設新媒體環境,為中職學校新媒體產教融合提出可行性建議和實施策略,提高中職學生新媒體素養,促進企業以及師生的全面發展。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意義
1.對學校的意義
產教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師專業與時代發展契合,當前理念更新快,中職學校進行新媒體產教融合,教師入駐企業,參與新媒體創意實踐鍛煉,在實踐中獲取新知,優化師資,擴大行業及國際影響力。新媒體結合產教融合,學生在真實環境中將新媒體創意服務于企業,在工作崗位中獲取成就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適合當下的新媒體創意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工作熱情,激勵學生創意創新,而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也是職業教育重點培養目標之一。
在新媒體環境下通過產教融合的建設,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傳統技能培養觀念應轉變為創意培養觀念,形成以技能為輔,創意打造為主的電子商務專業發展。以粵港澳大灣區高技術服務業及優勢產業的人才培養為需求導向,緊緊圍繞區域進京與社會發展形勢,形成以新媒體創意為核心的產教融合基地,深化職業教育改革,促進人才培養,培養新媒體環境下高素質創意應用人才,該類人才技能輔助創意,具有快速適應企業新媒體崗位需求的能力。
中職學校應制定符合新媒體環境下企業人才培養需求的培養目標以及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新媒體環境下電子商務創意人才。學校必須深入企業調查新媒體人才要求,掌握中小企業與行業領先企業對新媒體人才的要求,邀請新媒體人才、企業與學校共同制定符合地方經濟及其他省份的培養方案。
2.對企業和社會的意義
產教融合,校企共同育人,主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一帶一路”發展愿景。隨著新媒體及移動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為大灣區及其他省外地區孵化新媒體產業。隨著農村新媒體的發展,建設與農村個體融合的新媒體產業,可形成結合鄉村特色的家人新媒體創意團隊,能夠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新媒體環境下的貧困家庭致富團隊,實現新媒體環境下的“鄉村振興戰略”。
二、新媒體環境下電子商務發展分析
1.新媒體特點
“新媒體”由英文“New Media”翻譯,相對于報紙、雜志、電視以及廣播等有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的傳統媒體形式。新媒體的數字技術,快速及時容量大,主要通過智能手機、電腦等終端提供信息和服務。在空間上,“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四大媒體,具有大容量、實時性和高度的交互性、全球化的特點。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體現出高度的及時性和碎片化特性。同時,新媒體還具有海量性、共享性以及個性化和社群化的特點。
2.新媒體環境下電子商務的發展
新媒體環境下電子商務形成一種新型電子商務模式,電子商務作為輔助為企業營銷提供了多元化的營銷。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統營銷方式逐漸轉變,企業營銷趨于創新化、多樣化,傳單的宣傳方式越來越不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購買需求,因此,在新媒體受眾廣泛,營銷信息碎片化以及精準化,營銷方式多元化的特點,使得新媒體環境電子商務創意營銷方式對提升企業經濟效益至關重要。
三、新媒體環境下電子商務專業產教融合
1.新媒體環境下產教融合的探究
在強化學生技能基礎的同時,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為導向,形成具有粵港澳大灣區特色的產教融合模式,培養符合大灣區及中山特色的技能創意人才,打造新媒體環境下粵港澳大灣區及中山市中小企業商品營銷、品牌營銷以及創意營銷的新高度。產教融合建設專業共享創新型課程體系,開展線上線下創意培訓,開放優質教學培訓。引進行業公認“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創新個性化課程教學教法,增強學生職業可塑性,提升學校教學效果。向“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推廣,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產教融合機制。最終提高師生專業技能水平,將新媒體環境下的電子商務校企合作建設成符合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一帶一路”發展愿景契合的新型電子商務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振興鄉村,對口扶貧搭建新媒體電商創意,免費培訓新媒體環境下電商實用技能,形成結合鄉村特色的貧困家庭致富創意團隊,打造新媒體環境下的新型農村電商,實現新媒體環境下的電子商務“鄉村振興戰略”。
2.新媒體環境下電子商務產教融合實踐
(1)教育教學改進
新媒體環境下電子商務專業校企深度合作,打破學生專業技能人才培養與企業專業技能人才需求之間的障礙,形成符合粵港澳大灣區中小企業專業技能人才需求的深度對接,按照企業需求,制定校企合作課程標準,研究相關產教融合課題,創新新媒體環境下的電子商務技能人才培養,打造符合學校與企業的精品課程。將傳統課程與企業融合,創意課堂項目化,引進新型電商企人才,以企業經濟建設為依托,以產教融合為載體,雙向滲透,產業需求與教育教學融合。
(2)人才培養創新
新媒體環境下的電子商務校企融合共同培養,更加有效地讓學生提高自主性和創造力,豐富學生生活,提高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激發學生思考。新媒體環境下開放性和交互性有效提高學生自主意識和能力。激勵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自主獲取信息的自主學習模式。結合中職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以及興趣愛好,激勵學生創新動力。新媒體傳播內容價值主導性和趣味多樣性的統一,有效互動的參與形式加上民主化的交流方式,在新媒體時代下學生參與度以及積極性更高。結合職業發展以及興趣愛好,激勵學生創新動力,注重學生長期發展,為學生終身學習和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融合企業專業技能人才需求,試點高質量證書,打造技能人才培養基地,以學生技能及新媒體創意為培養核心,以校企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制定新型電商創意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學生符合新媒體環境下的創新創意意識,擴寬學生就業廣度,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培養學生高質量證書基本技能,通過校企共同育人,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從而提升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學校與中小企業產教融合的教學方式,能有效提升畢業生就職中小企業的就業率以及雇主滿意度,從而有效提升畢業生工作幸福感。產教融合適應粵港澳大灣區及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形成代表學校發展水平的示范性人才培養成果。合理化新媒體環境下的人才培養結構,服務于國家經濟發展需求以及農村經濟發展需求。
(3)教師發展
建設“走出去”的師資隊伍,并與企業合作柔性聘請企業專業技能高素質人才“走進來”,形成以符合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水平人才為引領的教師成長模式。聯通教師與企業共同進步成長,打造入駐企業以教師帶隊的新媒體創意團隊,動態服務于不同企業,擴展創意打造,同時增強師生技能與創意創新能力。注重教師長期發展,有效解決教師培養學生與企業脫軌的問題,擴展教師新思維,提升教師行業敏銳度以及將知識和技能匹配企業需求的教學能力。
(4)校企農村合作發展
教師入駐農村項目,師生打造新媒體環境下的“鄉村振興戰略”創意團隊,通過學校,將農村聯通相關企業,形成以學校帶動的企業農村合作。建立校外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新媒體創意工作室,連接校內電子商務新媒體創意實訓室共同交流合作,對接新媒體環境下企業文化、品牌、產品等宣傳。建立新媒體農村電商工作站,對接學校創意人才培養體系,發揮農村新媒體創意作用。同時可將契合度高的農村創意團隊與企業對接,打造校企、農村融合發展的新媒體電子商務。分方向建立創意實訓室、短視頻編輯實訓室、直播實訓室、電子商務攝影實訓室等,設立中小企業校外創意對接工作室,打造新媒體環境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與新型電子商務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5)社會服務
切實引導社會新媒體價值觀,學生參與提高自身意識的同時幫助更多社會人員樹立正確的規范意識和價值取向,培養良好的新媒體環境新風尚。潛移默化規范中職學生的行為,將知識運用于實踐,緊貼中等職業學校知行統一原則,深入人心,引導學生正確判斷,認同新媒體環境下的社會規范。通過正向引導學生及社會群體新媒體正能量的輿論環境,弱化網絡暴力。參與企業員工培訓與社會培訓,面向社會提供免費共享精品課程,打造符合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一帶一路”發展愿景契合的新型電子商務技能人才。振興鄉村,對口支援貧困地區新媒體電商創意,免費開展新媒體環境下的新型電商培訓,打造貧困地區新媒體電商致富團隊,對農民工、鄉村、退役軍人等不同群體進行新媒體創意團隊打造,實現新媒體環境下的電子商務“鄉村振興戰略”。產教農村融合,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結合企業及農村特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