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南通大學杏林學院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改革發展,當前學生接受教育的公平性越來越高,許多體質弱勢群體的學生都能夠進入了大學階段的學習,但是在進行大學學習過程中,弱勢群體的學生依然也要做好健康鍛煉,注重身體健康,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由于弱勢群體學生的體質情況比一般學生要差很多,給體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教學難度較大,因此體育教師要做好相關的調查分析,結合當前學生對于健康鍛煉的需求、開展現狀來采取相關的措施,從政府部門、學校、教學、學生自身因素等多個方面來分析提升弱勢群體學生的健康鍛煉的方法。
在進行弱勢群體大學生體質健康鍛煉執行情況研究時,選擇了西北地區的部分高校來進行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以及統計法。通過查閱關于高校弱勢群體學生健康鍛煉的相關文獻,了解影響弱勢群體學生健康鍛煉的相關因素以及對策,并做好文獻的收集和整理。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來調查了當地部分高校弱勢群體學生的健康鍛煉情況,分別將不同的調查問卷發給高校領導、教師、弱勢群體學生,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獲取相關的信息。回收問卷后,采用統計的方法來統計出相關的信息數據,進而得出當前部分高校弱勢群體大學生體質健康鍛煉的現狀。
1.弱勢群體大學生體質健康情況
根據問卷調查的情況,可以了解到當前高校的弱勢群體大學生體質健康情況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第一,部分學生是患有身體方面的殘疾情況;第二,部分學生是患有特殊疾病;第三,部分學生的體質基礎太差,導致不能參加健康鍛煉。根據相關的調查情況,其中第一種情況的比例約占百分之十,第二種情況的比例約占百分之二十,第三種情況的比例約占百分之五十,其他情況主要約占百分之二十。根據調查情況可以分析當前大部分弱勢群體大學生是由于體質基礎過差,從而導致不能參與到部分健康鍛煉項目中。
2.弱勢群體大學生在健康鍛煉中的參與情況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約只有百分之十的弱勢群體大學生對于健康鍛煉是非常感興趣的,但是約有百分之七十的弱勢群體學生對于健康鍛煉是不感興趣的。由此可見,大部分弱勢群體在健康鍛煉中的參與積極性是不高的,參與性也不高。學生對于健康鍛煉的參與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鍛煉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有大部分的弱勢群體學生并沒有參與到健康鍛煉當中。
3.弱勢群體大學生參與的健康鍛煉項目分析
由于受到體質因素的影響,弱勢群體大學生在進行健康鍛煉時,能夠選擇的鍛煉項目并不多,大部分弱勢群體主要參與的健康鍛煉項目包含有乒乓球、太極拳、散步、慢跑等,其中約有百分之七十的學生會選擇跑步或者散步的方式來進行健康鍛煉,只有極少數的學生選擇了舞蹈或者武術的方式來進行健康鍛煉。
4.弱勢群體在健康鍛煉中的時長和頻率
根據調查,大部分弱勢群體大學生參與健康鍛煉的時間是30 分鐘到40 分鐘,其中也有許多學生鍛煉的時間是在30 分鐘以下的。弱勢群體大學生參與健康鍛煉的頻率比較少,鍛煉主動性并不高,所以學生的鍛煉時間是比較少的。
5.弱勢群體大學生在健康鍛煉中的運動強度
所謂的運動強度主要是在單位時間內的運動量,也是分析學生運動見情況的重要指標,能夠直接影響運動效果。根據調查發現,大部分弱勢群體大學生在健康鍛煉時,一般都是參與一些中小強度的鍛煉項目,極少參與強度較大的項目。作為體質基礎較差的學生,應當結合自己的體質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
6.弱勢群體大學生在健康鍛煉中的動機分析
學生的鍛煉動機直接影響著其在健康鍛煉中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影響著其鍛煉效果。根據相關的調查發現,大部分弱勢群體大學生之所以開展健康鍛煉,主要是為了輔助治療疾病、強身健康以及培養意志等,其中比例最大的進行身體鍛煉,超過一半的學生是以增強體質作為鍛煉的動機。
根據相關的文獻分析以及調查分析,影響高校弱勢群體大學生體質健康鍛煉的因素很多,其中包含有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以及學生個人因素,因此要推動弱勢群體大學生積極參與健康鍛煉中,就要加強對影響因素的分析,結合因素來制定具體的措施。當前部分高校弱勢群體大學生在進行健康鍛煉中,會受到社會健身環境的影響。大部分學生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鍛煉的意識并不高,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并不長,所以許多學生都會忽略體育鍛煉,在健康鍛煉項目中的參與積極性并不高。甚至部分學生會認為體育課程并不重要,因為在小學階段或者中學階段中,就常常會出現體育課程被其他主科課程所占用的現象。而且由于當前電子科技的影響,導致許多學生都會存在沉迷于電子游戲的現象,進而影響學生對于健康鍛煉的積極性。
家庭環境也會對弱勢群體學生的健康鍛煉意識造成極大的影響,許多家長對于健康鍛煉的認識并不夠全面和正確,甚至會存在錯誤的認知,認為健康鍛煉不如學習重要,所以往往不認同孩子將過多的時間用于健康鍛煉當中,而是要求孩子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長期以往,許多學生并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也沒有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
當前弱勢群體大學生可能由于身體疾病或者體質基礎太差的影響,容易存在身材肥胖、身體協調能力不足的問題,所以在體育鍛煉中,常常會出現動作不標準的情況,部分學生甚至會出現害怕被他人嘲笑的心理,進而不愿意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對于體育鍛煉具有很強的抵抗性。在開展健康鍛煉中,雖然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但是許多弱勢群體大學生的鍛煉意志并不高,因為大部分學生的生活水平較高,家庭氛圍較好,極少吃苦,所以在體育鍛煉中,許多學生會覺得很辛苦,并很難堅持下去,導致學生的鍛煉效果并不高。
在開展弱勢群體大學生體質健康鍛煉時,部分高校會出現安全因素,進而會制定相關的對策,例如針對弱勢群體的大學生,可以采用體育課程免修的政策,不需要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而且在鍛煉教學中,教師為了保證弱勢群體大學生的安全,常常會安排統一的鍛煉內容,而且鍛煉內容較為單一,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從而影響學生的鍛煉積極性。部分高校在健康鍛煉教學中,也會存在著體育場地和設備設施不足的問題,導致部分鍛煉項目得不到開展,甚至還容易存在安全隱患,進而對弱勢群體大學生的體質健康鍛煉造成不良的影響。
要進一步提升高校弱勢群體大學生的體質健康鍛煉效果,相關政府部門要做好領導工作,制定相關的法規來保證弱勢群體大學生健康鍛煉的開展。第一,應當制定相關的教育法規,可以借鑒國際的先進經驗來制定針對性的教育法規,保證弱勢群體大學生的受教育權利。第二,相關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弱勢群體大學生的教育資金投入,向高校撥付一定的專項基金,確保高校能夠具有足夠的資金來購買特殊的運動器材,具有足夠的資金來建設鍛煉場所等。第三,政府部門要做好簡政放權,做好放管結合,通過制定扶持政策來推動高校積極地開展各種適合弱勢群體大學生的健康鍛煉項目。
社會對于體質弱勢群體的關注,也會影響該部分學生在健康鍛煉中的參與積極性,影響著學生的健康鍛煉效果,所以要加強專門為弱勢群體大學生服務的民間組織,并且成立相關的服務體系。第一,要徹底轉變人們對于教育的頑固認知,在高校教育中,不能只是過度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進而忽略了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第二,社會可以成立相關的輔助機構來協助弱勢群體大學生開展健康鍛煉,借此來彌補高校體育教學鍛煉的不足,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可以成立家庭教練,專門負責指導弱勢群體學生開展康復訓練,增強學生的體質。第三,成立弱勢群體的融合發展委員會,為高校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場所來進行弱勢群體大學生的體質健康鍛煉。
為了提高弱勢群體學生在健康鍛煉中的參與積極性,提高鍛煉的實效性,學校要進一步營造濃厚的健身氛圍,針對弱勢群體學生,制定一系列針對性的教育體系。第一,高校要加強對辦學理念的完善,要具備全納意識,要切實認識到弱勢群體學生健康鍛煉的重要性,做好心理輔導和運動潛能的開發工作。第二,作為高校領導和管理者,要轉變自身的管理理念和認知,要積極地推動弱勢群體學生的健康鍛煉教學,并且設置相關的心理疏導站,為弱勢群體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服務,借助心理干預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在健康鍛煉中的參與積極性。第三,高校要積極為體育教師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提供各種學習培訓機會,例如高校應當定期對體育教師開展關于弱勢群體的心理輔助技能培訓,開展康復保健知識的培訓等。第四,為了保證弱勢群體學生各項健康鍛煉活動的正常開展,高校應當做好體育鍛煉場所的完善,做好體育鍛煉設備設施的建設,購買一些特殊的運動材料,為弱勢群體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公平的運動鍛煉環境。
針對弱勢群體學生,容易存在自卑的心理,因此體育教師更要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做好合理的教學設計,加強對學生的關注關懷。第一,在開展健康鍛煉時,教師要結合弱勢群體學生的特點來制定針對性的運動方案,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康復保健鍛煉,增強學生的體質。第二,教師要制定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滿足弱勢群體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例如,教師可以先進行集體教學,然后再進行個別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制定更加恰當的教學目標和要求,要適當降低教學難度,確保弱勢群體學生在健康鍛煉中能夠獲得相應的成就感,從而更好地增強學生的鍛煉自信心。第三,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以鼓勵為主,加強對學生的關懷,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消極心理,避免對學生的健康鍛煉造成不良的影響。此外,體育教師要確保弱勢群體學生的健康鍛煉教學效果,必須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積極開展自我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直接影響著其在健康鍛煉中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高校教師要提高弱勢群體大學生對于健康鍛煉的認識和重視,調動出其在鍛煉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心理講座或者定期訪談的形式來了解學生當前的健康鍛煉情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鍛煉意識。作為弱勢群體學生,不要由于自身身體的缺陷,而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例如自卑的情況,而是要營造更加積極向上的心態,要樹立自尊、自強、自立的心態,要學會認同自己、肯定自己,減少外界環境和評論對于自己的影響。為了提高自身的健康鍛煉效果,弱勢群體學生不僅要正確認識自己的體質情況,更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激發出自己鍛煉熱情的同時,又可以提升鍛煉效果。弱勢群體大學生在進行健康鍛煉中,如果出現各種問題,應當及時向周邊的人進行求救,例如向教師、家長請求幫助,積極參與各種集體運動項目,增強集體意識的同時,又可以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進而更好地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
總而言之,當前高校弱勢群體大學生在開展健康鍛煉中,會受到多個方面的因素影響,例如社會因素、家庭因素,自我心理認知影響等,因此高校教師要做好弱勢群體大學生健康鍛煉的現狀調查分析,結合現狀來分析提升措施,幫助弱勢群體學生開展更好的健康鍛煉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體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