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北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學
現階段,隨著教育教學的持續發展,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也得以體現。在此,信息技術不僅是當前教育教學的主流工具,也是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率保障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將信息技術與高中體育學科相結合,可直觀地向學生展示運動技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感知體驗,使學生的思維從抽象轉為具體。同時,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學生們通過積極地參與、觀察、對比,逐漸養成了良好的運動習慣,掌握了動作定勢的學習辦法。針對此,下述依據體育教育活動中的信息技術,從創設出多樣化的教學課堂、注重雙主互動、智慧體育建設等方面提出有效的融合措施,以供參考。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科技的發展,體育教學中的信息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也成了體育教學改革、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關鍵。在多媒體技術、微課技術、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下無一不彰顯了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優勢以及發展需求。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采用信息技術不僅可為學生們帶來新鮮、新奇的體驗還可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深入理解體育運動技能、體育精神。通過課文、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可以充分地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使體育教學具備多樣化、多元化的特點其實也滿足當前學生對體育教學的實際需求。同時,信息技術還可在教務工作中得以體現,無論在高校或非高校,其教育工作都具有自身的特點。在教學管理信息化中,體育教學成果的管理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體育教學平臺將從傳統的服務方式向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化服務方式轉變。
在高中體育學科教學過程中,由于體育技能相對復雜其教學重難點較多,在此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學生掌握體育技術動作時,教師應給予直觀的演示,但是,經常有比較復雜、連續、快速的技術動作,其效果不理想。在此情形下,教師應有效運用微課技術、多媒體等信息技術針對動作完成分解處理,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畫面、圖文時掌握動作要領,且信息技術不僅可讓學生直觀地觀看動作、肢體以及每一運動軌跡與其呈現方式,還可提升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直觀示范的體驗下更為準確、輕松地完成體育動作練習,這也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達到的教學過程。例如,在進行教學前翻身技術動作時,運用多媒體技術,把翻身技術要點在熒幕上進行演示,播放技術動作,拆分動作,用慢動作講解動作要點,并在對應的動作旁邊展示文字說明,這一技術動作的錄像和解構動作的靜止,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跟隨錄像模仿時掌握了運動要點,并且在這種教學方式中,也可達到學生對動作概念、動作表象的形成效果。
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文、圖、聲、像等不同的信息技術表現功能融入課程教學中去,在此不僅豐富了高中體育教學內容,還可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可將教學中的困難分解為圖像,由抽象變為直覺,使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動作技術的形成過程。同時,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可讓學生完成預習,如教師可錄制好有關本節課的微課視頻,并將其上傳到班級群內讓學生完成預習任務,在微課視頻中教師可通過慢動作、重放以及特寫等方式展示重點動作要領,使教學中的困難和短暫的動作演示問題得以合理地解決。同時,還可利用投屏以及回顧等功能,在大熒幕上放映學生的訓練錄像或定格圖片,讓同學們可以隨時查看自己所做的技術動作是否正確。在這樣的教學課堂中,可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使學生在掌握正確技術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并以此提高高中體育教學質量,達到高中體育教學課程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教學目標。
在高中體育學科與信息技術融合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借助網絡資源、互聯網功能還應基于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創設出多樣化的教學課堂。在此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得到了提升,可以熟練地掌握教師所傳授的體育運用技能,下述依據實際案例提出信息技術在創設多樣化教學課堂中的運用措施。
如,在教學武術一課時,教師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搜集有關的課程資源,把武術的文化滲透融入運動技巧的學習中,把體育素養內化到學生素養的鍛煉中去,在教學環節和教學手段的設計上,遵循了條理清晰的邏輯鏈條。在互聯網資源的支撐下,教師為學生們出示了太極劍三十二式的特點、動作內涵到掌握動作方法,使學生們積極體會太極劍的精髓;學習總結不同路線、特點的劍法,到熟練掌握三十二式太極劍術的動作;最后,從對正當防衛要害的認識,到對三十二式太極劍法的攻守結合,以及創編攻防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實踐中,切實貫徹“亮劍”的精神。
例如,在教學足球一課時,教師可事先錄制好教學視頻,使學生完成預習任務后更好地進入到本科教學中去。在錄制教學視頻時,教師利用三個鏡頭,從不同角度捕捉教師與其他學生在足球場上的各種運動技巧,并通過“空中支援”,用無人機拍攝足球的傳球軌跡,將這項技術的戰術意圖傳達給學生,讓學生以全新的角度了解足球戰術動作的細節。
例如,在教學立定跳遠一課時,具體教學步驟如下。
①教學目標。教師應確保教學目標明確、內容科學合理、教學態度嚴謹、教學過程中有較強的安全意識、教學內容的創新可體現出學科特色。
②引入技術。教師應運用多媒體技術出示立定跳遠的分解圖,讓學生跟隨圖示完成訓練。
A.在起跳過程中,手臂的擺動和雙腿的蹬地要快,膝關節和臀部要完全伸展。
B.向上跳躍,在半空時,身體應該完全張開,與地面成45度的角度,越過最高處時,可以用腰部和腹部的力量來彎曲雙腳。
C.下蹲。雙腳分開,保持與肩膀一樣寬,身體筆直。將彈力帶的中部固定在身體前面;兩條手臂伸直,彼此平行,在身體前方略微向上提,以維持彈性并有一定的張力;身體下蹲,手臂自然地伸直,快速彈起,手臂向兩邊伸展。此過程,通過技術的指引,學生們可更為深入地掌握立定跳遠技巧,且信息技術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體操一課時,具體教學步驟如下。
①準備部分。該課程運用 LED大熒幕展示體操項目的錄像,讓學生對體操運動有初步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圖片和聲音的形式,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教學環境中,并能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②基本部分。在熱身結束后,使用 LED大熒幕進行全面技術的演示。此過程,教師應提前記錄的示范動作,圖形分解,并將蹲撐——雙手支撐——屈肘——俯臥——雙腿蹬地——身體向前翻滾——臀部依次觸墊子——抱小腿團身成蹲撐的文字解釋顯示在相應動作的旁邊。教師應根據教學要求,反復播放、講解,再加上教師在教室里做示范,學生可直觀地感受到體操各分解以及組合要點,并且學生可在錄像的推動下更主動地練習體操動作,熟練地操作起來也會更快。這也與學生對直觀、有趣、新奇的東西更易于理解和認同的心理特點相吻合。
③練習部分。在練習時,教師利用手機投屏的方式將學生的訓練過程記錄下來,投影到 LED大屏幕上,讓學生可以看到自己訓練時的動作以及其他學生的訓練情況。此過程,教師可組織學生們進行討論,讓學生通過交流、對比、討論,解決自己在訓練時遇到的問題。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提高練習的效果。同時,也能克服教師督導評估不全面、不及時的缺陷。
④小組評價。在信息技術課件下,教師還可設置小組考核和獎勵,成績好的小組,可以獲得額外的積分。該功能畫面豐富、趣味十足,加上音效,極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求勝心和斗志,讓同學們在競賽中獲得了榮耀,并增強了其團隊精神。
在高中體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后,教師應突出雙主互動、合作學習的運用優勢。在此過程中,教師為主導或學生為主導的結構也更有利于發揮出來,并且信息技術也便于教師對整個教學全程進行監控,有利于學生接受更為系統的傳授。
同時,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自覺性。在此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應突出其雙向互動效果,即注重教師的教也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以此,激發師生的積極性,其終極目的即使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也能達到最佳的學習過程和效果,從而培養出具有創造性的、能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型人才。
例如,教師可將“冰雪運動”帶入視頻課。教師可根據冰壺課的教學錄像及競賽錄像,制定單元結構教學計劃。可讓學生根據冰上和地面冰壺的特點,利用自制的拖把,在家里做“擦冰”,使用臉盆、毛刷、膠帶等自制冰壺進行家庭冰壺練習。在此,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在家中進行冰上運動,既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又能促進學校體育文化的多樣化發展。
如,體育課程的“生命安全”是教育的重點任務。在游泳基礎教學中,為使學生了解水中用力情況,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采用水上牽引水下跟拍配合,將學生游泳過程中的易犯錯誤加以剖析,實時反饋,并針對問題進行改進。
如,在教學我國乒乓球文化與技能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生長點,從簡單到復雜,由單一練習到組合練習,并創造出一種可指導學生單個中學、組合中練、比賽中用的教學情境。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并將國球精神融入教學中,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傳承。
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運用“問題化”“結構化”“信息化”等方法,重構與優化二階段的課程體系。最后,總結出四個教學環節:“體驗感知”“提高認知”“鞏固內化”“運用實踐”。既能為廣大學生提供優質的網上學習資源,又豐富了教師的視頻教學素材。
如,在高中體育排球教學中,教師認真研究教材,精心組織教學,將體育精神和女排精神融入排球教學中。從課程內容結構、教學環節設計 PPT制作、音樂剪輯等方面教師應進行合理地考量,利用自制教具輔助教學,不但豐富了線上學練的方式,也使同學們可以在家中完成排球的練習,既保證了學生在家里可以享受到高質量的網絡課程資源,又可提高實際教學質量。
在高中體育結合信息技術時應突出智慧體育建設效果。在此教師應建設良好的智慧教學平臺,并利用互聯網開展遠程教學,其不僅是當前教育實踐中的熱門話題,更是解決當前教育資源失衡和資源匱乏的有效途徑。
目前,高中體育教學采取多元面授教學模式,在引入信息技術改進傳統教學形式后可有效提高課程教學效率,滿足學生對“現代化”體育教學的實際需求。
如在智慧體育教學體系下,可在平臺中構建出虛擬奧林匹克博物館,其也是我國“數字奧運”的重要建設項目。其內容包括:中西古代體育文化活動的比較;利用三維實時仿真技術、大場景圖像多路實時輸出等先進技術,對奧運賽事進行仿真,在北京2008奧運場館的虛擬漫游中,特別體現自近代奧林匹克運動以來我國為奧運作出的巨大貢獻。在平臺中學生可自主瀏覽,以拓展自身的體育知識,感受到我國獨特的體育精神以及魅力。
綜上所述,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效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與優勢,采取最為恰當的策略使得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得以完美融合,進而在學科融合后持續優化教學結構、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們帶來直觀化、多樣化的高中體育教學課堂。在體育教學中,信息技術屬于新型教學手法其中包括微課技術、智慧課堂以及多媒體技術等,這種立體式教學還需教師深入探索與研究,進而使高中體育教學以全新的面貌展示給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