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哲 李浩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發展全民健身,成就健康中國。健康是人類永恒的追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國家富強和民族昌盛的標志。全民健身是一項發展策略,它的提出和實施,可以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它也是健康中國的核心環節、有力支撐和重要的組成部分。
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兩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都是為了實現人民的健康和國家的發展。
一個人的健康是其立身的根本,而一個國家人民的健康則是這個國家立國的根基。健康中國的核心是提升國人的健康水平,優先發展人們的健康,不管是社會生活還是經濟發展的過程,都以健康作為目標,在財政上保障人們的健康需求,在政策上向健康進行傾斜,從而維護人們在健康上的權益。
1.身心健康。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其中前者是后者的物質基礎,后者是前者的精神支柱,這兩方面相互促進;健康中國的前提是身體健康,它的評價標準包括壽命、死亡率、體質等要素,身體健康的變化會引起人們的心理出現問題,而不健康的心理也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這兩方面是相互影響的。
2.經濟健康。在經濟上保持健康的增長是健康中國能夠順利建設的動力,是保障國家機器可以長期運轉的重要因素。目前,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另外,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健康產業的增速卻比較緩慢,這和人們的實際健康需求并不協調。我們應該更重視老齡化產業等健康產業的發展,建立結構更加優化、體系更加完整的健康產業,讓其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3.環境健康。環境是影響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在城鎮化建設和工業化的進程中,環境的影響日益突出。它的主要特征是環境友好、生態綠色,包括自然和社會兩方面的環境。比如在自然環境方面,包括地表水的質量、空氣的質量、森林覆蓋率、工業污染源等等內容;在社會環境方面,保證社會氛圍、社會風氣等等。環境的健康是保障人們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同時它也關系到我們整個人類的健康。在城鎮化和工業化高速發展的今天,環境對健康的影響也在日益增加。
4.社會健康。社會健康是指人們健康的消費、生產和生活,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健康共同發展、有機融合。健康中國以健康優先為理念,構建友好型的健康社會,從而實現全民的健康。目前,我國在社會保障、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等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要轉變發展的模式,以健康為出發點和歸宿,不斷地健全各種社會制度,完善各種保障體系,提高服務水平,從而達到全民健康。
全民健身是健康地進行生活和提高體質的保障和基礎。全民健身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1.運動參與。它是指人們為了提高自己的身體健康,同時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有計劃地參與到休閑體育、運動鍛煉等的一種運動行為。它包括直接參加運動鍛煉,也包括看體育比賽等對體育運動的情感傾向等活動。它還分為消費行為和參與行動,前者是指因為參與到運動鍛煉中而產生消費的一種行為,后者指參與運動的程度、意識、項目、形式等。
2.健身環境。健身的環境是保障全民健康可以順利開展的一個要素,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包括健身宣傳、健身組織、健身指導、健身政策、健身活動等,它對進行全民健身起著推動作用;自然環境指在國家的財政投入下,健身設施和健身場地的建設,它是一種物質基礎,對于全民健身能否順利開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3.健康體質。健康的體質是進行全民健身的目標,它包括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前者指人們對社會有很好的適應能力,意志、情感、行為、認知等都非常積極,可以進行健康的調節;后者指人們的身體條件較好,在運動方面的能力較強。健康的體質可以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
不管是全民健身還是健康中國,都是以實現人們幸福美滿、身心健康為出發點。健康中國包括健康優先、預防為主、健康產業、改革創新四大理念,對全民健身起著引領的作用;全民健身更偏重于實踐,它從體育政府組織、廣大民眾、體育產業、體育社會組織等四個方面和健康中國的四大理念進行契合,它是實現健康中國的重要舉措和手段。
1.體育政府組織契合健康優先。體育政府組織在制定方案、落實工作時,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就是健康,把健康優先貫穿于工作的全過程:把健康優先作為核心,在出臺健康政策時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防止政策出現偏移;把健康優先融入在衛生、醫療等領域的政策主題中,消除本位缺失的情況,防止出現壟斷,通過簡政放權來加快轉型,建設服務型的體育政府組織。在健康優先理念的指導下,體育政府組織更加注重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之間的和諧發展,不斷地強化競技體育的促進和引領作用。
2.廣大民眾契合預防為主。預防為主指打造健康外部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形成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人們出現疾病。對廣大民眾來說,預防為主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通過醫衛融合、醫體融合干預醫療衛生,監督民眾的健身,監控他們的身體狀況;通過營造健身環境,為廣大民眾提供一個環保、衛生、健康的環境。第二,使全民健身更加科學化,不斷地向民眾普及相關科學健身方面的知識,加強對他們進行科學健身的引導,制定科學的運動處方,避免人們出現運動損傷;如果出現損傷能進行自我保護和救治。
3.體育產業契合健康產業。全民健身已經升為發展策略,這對健康產業來說是發展的一個良好契機,健康產業要抓住發展的機遇,促進體育產業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比如加快其轉型升級,讓其不斷地適應現代民眾的健康需求,促進體育產業向更高、更好、更快的方向發展;另外,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可以刺激消費,拉動內需,使我國的經濟結構更加健康。
4.體育社會組織契合改革創新。目前,體育社會組織和政府職能部門還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通過改革創新,可以加快體育社會組織的發展,使政社分離,發揮出其獨當一面的作用。體育社會組織要不斷地補充新的血液,構建縱向發展的格局,拓寬影響力,以全國性的組織為龍頭,以各級組織為樞紐,產生“羊群效應”,不斷地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
全民健身并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我國人口眾多,實施全民健身并非易事,在實施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問題,也會遇到很多困難。
開展全民健身,民眾必須要有健身意識,但是目前我國很多民眾仍然沒有健身意識的理念,這是因為有的人認為強身健體靠藥補或者吃保健品就可以了,有的人喜歡遠遠地欣賞不愿意參與,有的人只對娛樂性的活動感興趣,還有的人是因為平常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覺得健身是浪費時間……基于此,國家應該給予全身健身以財力和政策支持,同時領導干部要有健身意識,帶領更多的人投入到健身中。
健身需要科學進行,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制定健身方案,最好由專業人士指導,然后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健身,從而得到較好的鍛煉效果。但在實際生活中,有的人健身隨意而為之,結果沒能健身反而傷害到了身體健康,因為健身導致傷病的案例不絕于耳,因此提高民眾的健身知識素養和科學指導非常重要。
目前,仍然有很多地方缺乏完備的健身器材,還有的地方的健身器材維修和保護缺乏專人負責,器材不能正常使用、出現故障的情況較多,比如有的體前屈測試儀出現刻度不準確、死機等現象,有的皮脂厚度儀彈簧出現松弛,有的器材腳踏出現松動等等,這些情況都會影響到全身健身的開展。另外,健身項目不夠豐富也成為制約全民健身發展的一大因素,在很多地區,人們健身的形式只有跳廣場舞和健步走,其他形式寥寥,這讓對這兩項活動不感興趣的人只好望洋興嘆,在健身面前止步。
場地是進行全民健身的物質基礎,也是硬件要求,但是目前我國還存在城鄉和東西部體育場地配置不夠均衡的問題。一些西部地區健身場地面積大,但健身的人很少,利用率非常低;一些農村場地狹窄,甚至被占用,這和城市形成巨大反差,也影響到了健身的平等。
目前,我國的政府職能向服務型政府轉變,但在轉變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一些政府部門對體育活動或者賽事進行干預,致使一些社會團體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影響到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從而也影響到全身健身運動的推進和發展。
法律法規是保障人民切身利益的支撐,健全的法律法規能促進事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對于全民健身方法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有的條例已經實施多年,已經和當前社會發展不相適應,不管是針對性還是時效性都出現了脫節的現象,不能保障人們進行健身的權益。比如前幾年曾引起社會關注的“毒跑道”事件讓人們的健身蒙上了一層陰影,這也會影響到全民健身運動的正常開展。
打造健康中國,需要發展全民健身。在健康中國的視域下,提升全民健身的路徑有很多,我們要結合我們國家的實際,把這些方法科學地落地,從而實現全身健身和健康中國的目標。
全身健身運動的開展需要以民眾積極的健身意識為基礎,我們應該加大全民健身的普及力度,加強宣傳,在全社會弘揚強身健體的作用,樹立健康體魄的榮譽感,從而營造出良好的健身氛圍;挖掘民族傳統的健身項目,提高民眾參與的熱情,并把這種熱情轉化為行動,從個人榮譽轉化到集體榮譽。
我們要加大科學健身知識的普及,讓廣大民眾在健身中受益,讓他們從喜歡健身升級為科學健身;在全社會宣揚健身的科學作用和預防為主的思想,加強科學宣傳,讓各個年齡段的人們都能認識到運動和健身是我們幸福生活可以正常開展的根基;領導干部要積極參與到健身中,并樹立健身榜樣,傳遞健身正能量,讓全民健身成為一種新風尚。
對于已經建成的體育場館等體育運動場地,要不斷地提高其利用率,同時還要做好升級換代;對于大型體育場館可以實行免費開放,或者降低使用的費用,讓更多的民眾獲得鍛煉的機會,參與到運動中;縮小城鄉的差距,在城市社區完善15分鐘健身圈建設,讓民眾能夠更方便地參與到全民健身中;在農村要科學規劃體育場地,可以利用空閑地或者舊工廠來科學合理地配置資源,既保證規模適當,避免浪費,又要方便、實用;要不斷縮小我國東部和西部體育場地等資源不平衡的差距,根據當地特色因地制宜開展特色體育運動,實現體育資源的均衡發展。
健康的體魄是我們進行正常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基礎,我們要重視監測民眾的體質,保證監測結果的準確性,把健身運動和醫療衛生結合起來。我們要加強宣傳監測體質的重要意義,提升全民對此的重視程度和認真態度,從而更好地對體質進行科學的指導和評價。我們還要不斷地建立國人的健康模型和數據庫,不盲目健身;在監測體質的過程中,如果有的因身體問題要進行醫療干預,那么要做到“防”和“治”的結合,推動醫療和體育的合作。
全民健身的有效、科學的開展,離不開專業人士的指導,我們不斷地發揮社會專業體育指導員的作用,提高其工作積極性,為民眾講解科學健身的有關知識,回答健身咨詢,傳授運動的相關技巧。我們要加大對這些專業人士的培養力度,通過高校及體育競技人才的培養,為開展全民健身提供更多的專業人才。
作為一項發展策略,我們要不斷地完善全身健身的有關法律法規,通過相關的法律或者政策來保障全民健身活動能夠順利開展。比如做好體育場地和體育設施的監管,嚴把質量關,使設施更科學、可靠、安全,保證器材設施正常使用不缺損,保證場地的環境衛生,提升民眾參與全民健身的積極性和滿意度,提高他們的鍛煉興趣。
加強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執政為民,政府部門要明確在全民健身中自身的責任,加大政策傾斜和財政投入,不斷地滿足民眾的物質需求;要明確社會組織的職責,特別是厘清體育企業、體育社會組織以及政府之間的關系,做到權責明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發揮各自的作用。
健康中國的提出和實施,堅持健康優先,強調健身對健康的重要意義。我們開展全民健身的發展策略是健康中國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快體育政府組織的改革,發揮政府在頂層設計、政策導向、科學規劃和監督檢查上的主導作用,對各項工作進行細化、深化和具體化,調動全社會的熱情,實現共建共享。
健康是人們生活的基礎,也是人類共同的追求。如今,全民健身成為發展策略,這體現了國家對民眾健康的殷切期盼和高度重視。在健康中國視域下,我們要不斷總結全民健身的經驗,保證全民健身的順利進行,從而保障民眾的身心健康,以實現國家的健康發展和民族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