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華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
籃球運動在我國關注度一直都較高,既是集體對抗運動項目也是團隊協作運動項目,籃球運動不僅考查運動員對技能的掌握熟練程度,更多的是考查團隊隊員的合作意識。而在進行籃球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通過對彼此之間的信任和默契才能夠在賽場一展能力。但現階段高校籃球教學中多數都是注重培養學生技巧性,而對學生籃球精神和籃球文化的滲透并不多。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能夠促進師生之間互動交流,更能夠讓學生通過多方面角度去學習了解籃球運動,為此,通過新媒體能夠有利于高?;@球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優化。
隨著信息網絡逐漸發達,學生接受信息的速度也隨之加快。但是網絡是一把無形的雙刃劍,新媒體亦是如此。將新媒體運用到高?;@球教學模式創新方面能夠促進師生之間與學生之間更好地交流互動,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積極與外界進行溝通互動,同時幫助學生不斷完善自我知識體系結構,進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當學生將自我空間局限打開后就可以獲取更多關于籃球運動的知識,感受籃球運動的魅力,并主動自愿繼承弘揚籃球精神和籃球文化。但是相對而言新媒體也促使高校環境更復雜,為此,高校教師要不斷加強網絡環境工作,預防避免網絡上出現不良信息對學生產生影響,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中生活學習。
由于新媒體技術具有一定普及性,因此能夠有效地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互動。師生良性互動能夠建立有序、和諧的教育氛圍,一方面,能夠凸顯出高校教育的人性化,另一方面,則能夠充分體現出學生主體地位。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普及,高校師生利用新媒體技術互動更為普遍。同時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完善使得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新的社交平臺。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學生已經習慣通過社交平臺與外界進行溝通,而教師則可以通過社交平臺對學生情況有初步了解,同時體現出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此外,體育教師還可以設置專門的籃球公眾號,主要發布一些與籃球運動相關的教學知識,能夠加大籃球運動的普及力度,同時還可以創新適合當代大學生的教學模式。
通過新媒體技術對高?;@球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能夠讓學生對籃球運動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籃球魅力。新媒體技術教學資源豐富,讓學生不斷打破固有思維,并為學生擴寬格局,使得學生對籃球運動和籃球精神、文化有更深入學習。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價值,并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一定基礎。高校學生在畢業后會到不同領域、不同崗位工作,但是無論到哪里工作都離不開團隊協作的加持。而通過新媒體技術能夠將籃球教學多元化發展,使得高?;@球課程更具有人性化和個性化。學生在新媒體技術的幫助下更系統化地學習籃球運動掌握籃球基本技能,并在競賽中更深刻地感受到籃球帶來的魅力。有的高校會通過明星效應來提高學生的籃球精神,但是效果并不明顯。而通過新媒體技術則可以大大補充其中不足之處,讓學生充分理解籃球運動的精神文化。
新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促進高校籃球運動的發展,但是網絡是一把無形的雙刃劍,能夠帶來發展就能夠形成一定阻礙。網絡中信息復雜多元化,而大學生由于閱歷尚淺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響。因此,在通過新媒體技術進行籃球教學過程中高校教師要以及學校都要重點凈化網絡環境,從而保證學生網絡環境健康。但是針對網絡環境一味地堵不如防,在凈化網絡環境的同時,高校體育教師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將思政教育融入籃球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并引導學生會對網絡信息進行分辨。當學生的甄別意識增強后就可以對網絡不良信息及時分辨并阻攔,從而避免學生受到傷害。但同樣這也為高校教師帶來新的挑戰,為此,高校教師必須要通過新媒體技術不斷強化學生物質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并為學生建設健康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網絡環境;同時體育教師要積極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學生的甄別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在魚龍混雜的網絡世界中明辨是非,從而為國家培養更優秀的人才。
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高校籃球課在高校體育課中已經占有較重要地位,但是在籃球教學方面部分體育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籃球教學效率始終不能得到真正提升,同時也影響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愛。
高校籃球課程雖然在高校體育課程中有重要地位,并且對籃球課程成績也提高要求。但是就現階段高?;@球課程情況來看,高校籃球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特別是在籃球教學模式和籃球教學內容方面表現尤為明顯,這主要是由于高?;@球教學加入體育課程時間短,因此在教學內容方面并沒有形成相應體系,缺乏系統化的教學模式。多數情況下在對籃球基本動作講解時都較為單一,從而使得學生無法對籃球技巧進行深入學習,導致學生不能學習到正規的教學內容,學生也就無法在籃球課程方面取得優秀成績,并逐漸失去對籃球運動的學習興趣。
相比新媒體背景下的籃球教學模式下,高校體育教師存在的很大問題就是過度使用傳統籃球教學模式,對課本內容過分依賴,書上內容說如何練習教師就如何講解給學生聽,對書本內容不進行創新,久而久之使得學生對籃球運動興趣逐漸下降。此外,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目的方面也過于功利化,只是為提高學生成績而進行教學,使得籃球運動失去本身的精神涵養。體育教師在進行籃球教學過程中也不注重培養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內心感受,對課程內容安排較為簡單。其實從本質而言大學生學習籃球僅僅只是因為熱愛,而高校對學生進行籃球教學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保持對籃球運動的熱愛,并從中感受獲取籃球精神,進而不斷帶動當代大學生的運動意識,增強學生體魄并使得學生綜合素養能夠得到提高。因此,在籃球教學中提高成績固然重要,但是最為重要的仍然是尊重學生主體感受,讓學生能夠始終保持熱愛。
在高校籃球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通常都是先進行示范而后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可當教師在對動作進行講解過程中時間通常都較短,且動作缺乏直觀性和多角度感受,使得部分學生不能更好地觀察動作要領,對于一些理解能力偏弱的學生而言,在練習過程中會頻繁出錯。并且僅僅通過短時間的教學課時進行練習無法讓學生充分對籃球技巧動作掌握,學生也很容易對動作要領遺忘,從而使得高?;@球教學效率始終無法達到預期目標。
新媒體技術具有多元化,因此將新媒體運用到高?;@球教學中可以進行多變模式,并在教學過程中將籃球課程不斷優化創新,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能夠積極參與籃球實踐活動。并利用新媒體為學生組織多元化實踐活動,如籃球競技比賽、學校聯誼賽等,讓學生通過新媒體及時獲取信息,并通過信息指引學習籃球技能,從而更好地參與實踐活動。再如,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微信、QQ等社交平臺對學生進行籃球教學的調查,詢問學生在學習籃球運動過程中存在哪些疑惑,并對學生提出疑惑整理總結,在正式上課前針對性地解決該類問題。此外,體育教師要摒棄傳統教學模式思想,打破固有思維,創新優化適合學生的籃球教學模式。傳統籃球教學過程中當課程結束后教師與學生溝通甚少,使得學生有問題疑惑也無法及時提問解決,因此,體育教師要針對該問題利用新媒體將現代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結合,對學生課下學習成果有初步了解,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籃球技能。同時體育教師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也可以從中發現自身教學不足并及時優化教學內容,從而不斷提高籃球教學課程質量。
新媒體背景下為高?;@球教學帶來新的挑戰,同時也帶來新的機遇。在打破傳統高校籃球教學模式后,通過新媒體建設線上線下雙向混合模式教學,不斷將籃球教學結構進行優化,使得學生能夠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新媒體的普及推廣使得紙質版教材已經逐漸與當下大學生發展需求不相符,為此,高??梢詾閷W生構建相應的線上平臺,在線上平臺中將教學內容優化,可以投放一些動態化的籃球視頻。但需要注意的是線上動態化教學要與紙質版教材內容進行充分結合,并能夠為教師開展科學優化教學奠定基礎,從而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生學習空間,一定程度上節約學生教師教學時間,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線上動態教學中反復觀看回放,從而保證對籃球技能深入理解。雖然在近幾年高校對籃球教學逐漸提高教學比例,但是在短時間內教師無法將技能性進行系統化的講解。而教師雖然能夠在個別課時中為學生示范相關籃球技能,但是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有機會、有時間能夠在籃球課程中進行實踐練習。為此,通過新媒體技術打造線上籃球教學平臺后,教師可以將一些重難點籃球技能動作錄制視頻,通過對技能講解去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籃球技能。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能夠提高籃球教學的有效性和系統性。除此之外,新媒體還可以為學生建立個性化教學方案,當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后獲取學生基礎需求和個性特點,對學生開始個性化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綜 合素養。
在傳統籃球教學模式中體育教師通常都是講解、示范、練習的單一模式,而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也是高?;@球課程一直想要突破的問題。在新媒體背景下對高校籃球教學有更多的思考和需求。如一些大眾化的社交軟件微信、微博等的普及應用,使得高校學生只需要一部手機或者電腦就可以進行師生交流和學生溝通,而通過新媒體則可以將教師準備好的籃球視頻分享給每位學生,這樣則可以讓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學習到籃球技能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班級群將一些籃球技能方式分享給每一位學生,在班級群也可以互相監督、學習,發布練習打卡視頻,而教師則可以通過學生的打卡視頻、作業對進行線上輔導。同時教師還可以與學生對經典的籃球比賽與學生進行討論,提高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同時還能夠將線上班級群氛圍活躍起來。
例如,體育教師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建立籃球技能群,在這個群里主要發布關于籃球比賽、籃球技能、籃球規則等與籃球相關的一切視頻、文章,這個群不具備局限性,體育教師可以組織高校中所以籃球愛好者參與其中,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思維,并使得高校學生能夠對籃球運動有更濃厚的學習興趣。
高?;@球教學模式中適當使用新媒體技術進行優化,能夠改善高校籃球教學現狀,同樣籃球教學評價也需要隨著教學模式的優化創新進行改革完善。在傳統籃球教學評價中大多數情況下都只是單一的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而這種評價缺乏綜合性且具有片面性,對學生全面發展認產生不利影響。為此高校在籃球教學評價中可以采用師生互評、學生之間互相評價以及學生自我評價等形式,同時增加學生日常參與籃球運動狀況、身體素質以及籃球課堂上理論知識的學習積極性等多方面了解。通過創建多方面評價體系能夠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中去了解自我,更能夠通過系統化評價讓教師及時籃球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對評價體系進行優化創新,前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有一定交流互動,而新媒體技術下則可以帶動學生之間與師生之間的互動力度,從而在最終的評價體系中結果更加真實性,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例如,體育教師可以通過線上調查問卷形式了解學生對籃球學習過程中的具體感受,并根據學生所反映情況及時優化教學內容,同時找到籃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找解決方法,這樣則可以有效地提高籃球教學效率。
總之,在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普及下為高?;@球教學帶來更多的挑戰和發展可能。而傳統籃球教學模式下目前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體育教師正視并及時優化改善,這主要是由于傳統籃球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代大學生基礎需求,也無法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感受。因此通過新媒體可以將傳統籃球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優化,不僅使得師生之間能夠進行深入交流,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對籃球運動有更豐富的了解學習,并通過不斷創新使得高?;@球運動逐步完善,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這也證明新媒體在高?;@球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