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娟,宋維富,楊雪峰,劉東軍,宋慶杰,張春利,辛文利,肖志敏,白光宇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資源研究所,黑龍江哈爾濱 150086)
龍麥76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資源研究所小麥育種團隊選育出的強筋小麥新品種,2008年以龍04-4798/龍祁10135為母本、龍06-7767為父本配置雜交組合,采用生態派生系譜法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的方法選育而成。2014年選出穩定品系龍14-5000。于2021年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黑審麥20210005。
龍麥76是生育期為90 d左右的中熟品種。幼苗直立至半直立,前期發育相對較慢,苗期抗旱性強。株高97 cm左右,莖稈富有彈性,抗倒性強。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穗層整齊一致。后期耐濕性好,熟相佳。穗呈紡錘型,有芒,角質,紅粒,小穗數大約20~22個,千粒重34 g左右,容重839 g·L左右。
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2019和2020年連續兩年品質檢測:籽粒蛋白含量14.50% 和16.34%,平均15.42%;籽粒容重為812 g·L和866 g·L,平均839 g·L;濕面筋含量為31.4% 和 33.9%,平均32.45%;穩定時間為8.5 min 和17.9 min,平均13.2 min ;抗延阻力為487 EU和 555 EU,平均521 EU;延伸性為195 cm和196 cm,平均195.5 cm;拉伸面積為124 cm和143 cm,平均133.5 cm。各項品質指標均達到國家強筋麥品質標準。龍麥76的位點由2、7+9、5+10三個高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構成,基因缺失,是面包、面條兼用型的強筋小麥新品種。
分別由沈陽農大和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于2018—2020連續三年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表明,龍麥76對小麥稈銹病多個生理小種(包括34C2MKK、34MK、G21C3CTR、21C3CFH等)表現免疫,對赤霉病和根腐病表現為中感。
龍麥76產量水平較高,2018、2019年區域試驗平均每公頃產量3 702.1 kg,較對照克旱19增產5.9%;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每公頃產量 3 715.8 kg,較對照克旱19增產12.9%。
龍麥76適宜在黑龍江省各麥區種植。可根據麥區的生態條件適時播種,多以寬苗帶進行種植,每公頃保苗700萬~750萬株,最好采取測土施肥和經驗施肥相結合的方法,一般以每公頃施純N 75~90 kg,純KO 45~60 kg,純PO60~75 kg。最佳的施肥方式是秋施底肥,春施種肥,兩者的比例為2∶1。3~4葉期時可鎮壓1~2遍,兩遍鎮壓之間最好間隔4~5 d。結合化學除草補施N、K肥。在抽穗到揚花期,可結合防病噴施N、K肥提高品質,適時收獲防止穗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