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林
(海南省東方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海南 東方 572600)
幼林撫育階段主要是指是從幼苗種植到葉子茂盛且沒有樹冠的階段。撫育的目的是利用人為干預的方式改善樹木的生長環境,從而促進樹木健康生長。對于林業種植工程而言,充分掌握幼林撫育技術能確保種植的整體質量,滿足林業生產需求,能有效改善已經被污染的生態環境,推動林業建設可持續發展。為此,需要深入分析幼林撫育技術,現對其進行如下報道。
受到以往粗放型經濟發展的影響,我國大部分區域的生態平衡性均遭受了較大影響,引發了水土嚴重流失或土層沙化問題,并且在全球變暖制約下,各地發生極端氣候的概率也明顯提升,此背景下,政府部門與群眾逐漸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所以,我國更應該根據林業發展趨勢制定科學的林業種植方案,從而積極應對生態環境的惡化問題。在對樹木性質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可知,樹木本身具備較強的空氣凈化能力,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過程中能有效改善土壤質量,是對水土流失問題予以緩解的重要條件。因此,在對林業種植活動進行推進期間,也要充分加強對幼林早期根系生長問題的關注,全面認識到幼林早期生長可能出現的抗病效果不佳或成活率低下問題。
此外,幼林時期的苗木正處于比較脆弱的時期,樹干比較細,這類苗木如果遇到惡劣氣候很可能遭受嚴重影響,甚至被連根拔起。目前,我國常見的極端氣候主要涵蓋了強降水、高強度的風,在此種天氣條件下,很可能形成土層內澇或根系離土問題,不利于林木工程整體效果的提升。所以,在幼林撫育過程中,要加強對林木資源的保護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負面氣候對林木資源造成的影響。
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自然生態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各種違法行為層出不窮,亂砍濫伐現象已經嚴重影響了森林生態結構平衡。所以,積極開展林業種植不僅能增強生態環境的整體抵御能力,同時還能維護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發展,避免出現水土流失等問題的出現。林業種植工程的開展能促進林業工程的可持續發展,選擇合理的幼林撫育發展模式能提高林業產業長久效益。因此,為使林業生態系統循環、運行更加穩定,避免林業資源浪費,正確認識和落實幼林撫育理念就極為重要。
某地區的發展思路為造林+景觀,針對荒山地區而言,更注重生態發展和環境治理,意在通過增加森林覆蓋面積,優化生態環境。經實踐證明,在裸露山體位置進行幼林補植可以獲取顯著優勢。通過對綠色通道的開發,能不斷實現地區生態體系的優化。此外,在幼林選種過程中,該地區按照自身發展和環境特征,主要采取了優種選擇或林木物種豐富等手段,通過對各種生態規劃項目的貫徹和落實,全面提升林木建設成效。
在對林地范圍內的幼林進行種植過程中,根據地區差異,對選取的土壤質量和水源充足性上也要有所差異。所以,各地區應嚴格按照自身區域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撫育策略,保證林業種植的全面性得到提升。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加強對其他地區成功案例的學習,并及時結合自身發展特點進行調整,在有效進行培育方案優化的過程中,推動培育工作的穩步推進。
除草、松土過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內容:在進行除草松土的過程中,避免對雜草的一次性連根拔除。應當結合樹木與樹木之間的距離,在間隔內預留一些小草,小草的作用可以為幼苗提供遮陽的作用,也能避免水土流失,導致樹木根部腐爛或者完全暴露在外面的情況,提高存活率。為了滿足生態環保的發展理念,提高資源利用率,在清理雜草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將草根填埋在土壤里,這樣可以為樹木提供更多的養分,也能減少肥料成本投入。并且在對土壤進行翻松的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到所在地區的氣候變化情況,對松土力度進行合理控制,若翻松的土壤過軟,當遇到強降雨天氣時會導致大量樹木出現水土流失的情況,樹木根部難以抓住土壤,出現傾斜、傾倒的現象。但若翻松的土壤過硬,則會導致樹苗的生長受到一定阻礙,不能吸收更多的養分。為此,對于松土而言對于嚴格把控力度。另外,在種植的過程中也要把控樹苗與樹苗之間的距離,避免出現間距過小,幼苗相互爭奪土壤水分、養分的情況,阻礙生長。
由于幼苗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根部的發育并不成熟,根系功能尚不健全,因此很難實現對土壤內養分、水分的完全吸收。長此以往,會導致根系的直徑過小,不利于幼林的健康生長。為此,為了確保幼苗生長階段能夠更好地汲取養分,得到快速生長,則需要采取灌溉施肥的方式來改善這一現象。工作人員在施肥的過程中應當在幼苗旁邊挖出一條溝渠,然后將肥料均勻撒在上面,然后通過灌溉來保證土壤能夠完全吸收肥料,為幼苗提供足夠的養分。灌溉量需要結合幼苗類型和環境條件來進行適當調整。例如,降雨量<400mm,可以進行合理灌溉。氣候干旱的情況需要加大灌溉量,圍繞幼苗1m范圍內灌溉,幼苗灌溉次數為1~2次,幼苗較大的可以增加至3次。另外,在肥料用量方面,需要結合幼苗的實際發育情況來控制氮、磷、鉀的比例,保證肥料的營養搭配均衡。
林業種植中的幼林撫育過程中,應當格外重視幼苗平茬除蘗技術,充分掌握平茬除蘗操作中的各個要點,確保幼苗能夠茁壯成長。作業人員在平茬的過程中,大多數是處于冬季或者早春季節,對頂部枝葉進行修剪,其目的是避免周圍高的植株遮擋住幼苗,阻礙幼苗接受陽光照射。與此同時,對幼苗進行平茬后能為幼苗根部發育提供良好的空間,是幼林實現健康生長的重要基礎。對于除蘗而言,就是將幼苗生長處的分支新芽去除,避免再生的枝芽會吸收樹木主干的影響,導致樹木出現發育不良的現象。另外,對于抹芽技術而言,需要對主干下部的新芽去除,從而可以讓樹木主干得到充分生長發育。在樹木生長的早春或者晚秋季節,則需要對已經干枯或者損壞的樹枝進行修剪,避免病蟲害危及整個樹木,提升林業種植工程中幼林撫育效率。
林業種植工程中幼林撫育過程中,若工程已經進入了養護的12個月之后,工作人員則需要對幼林中的樹苗存活率進行詳細記錄、統計,若存活率<85%,則需要采取補植保護技術。一般情況下,幼林補植需要盡早開展,以防其他發育水平正常的樹苗受到嚴重影響。在補植完成之后,需要對幼林區域內進行嚴格管制,避免周圍村莊或者林區內的牲畜、野獸破壞幼苗,并且也禁止當地區域內的村民過度開發幼林限制區域內的耕地或亂砍濫伐的行為,若出現此現象需要進行嚴厲懲處。若種植后12個月后,幼苗發育效果仍無法滿足目標要求,說明幼苗補植工作沒有達到標準,則需要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并對補植技術進行合理性優化,然后開展返工工作。
當幼林樹齡達到兩年后,應加強對幼林的保護管理,在封山培育制度下,嚴格管控閑散人員在幼林撫育區的隨意走動,針對樹木砍伐或畜牧業放牧行為要制定區域性活動空間,在嚴格限制區域的基礎上,降低幼林成長中遭受的負面影響。若處于冬季,則要加強對幼林區域溫度的管理,如果溫度過低,應及時進行覆土保溫管理,避免幼林在生產期間出現受凍問題。
林業種植過程中的幼林撫育工作所需要的時間較長,并且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會涉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是一項漫長且艱巨的任務。所以,在此過程中加強管理、統籌規劃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應當對管理模式進行合理優化,促進林業種植行業的快速發展。土地開發、樹種選用、樹種栽培、樹木砍伐等多個環境均需要通過統籌規劃來完成有效調配。雖然一棵樹的生長發育僅僅需要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管理就足夠了,但成千上萬的樹木則需要在有限的人力資源下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管理。林業種植過程中的幼林撫育會涉及多個問題、多個環節,若管理人員各自為政,沒有進行充分的溝通和協調,終究會導致幼林撫育結果較差,造成大量樹木資源的浪費。其次,需要確保每位工作人員都能充分明確自己的職責所在,管理人員也要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并且需要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從而可以規范工作人員的個人行為。最后,管理人員應當確保每項作業環節的合理性、科學性,制定科學、可行的決策方案。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管理隊伍的價值所在,確保林業種植中幼林撫育工作的有序開展。例如,在幼林撫育的過程中,企業的發展方向會決定管理、種植的方向,為了經濟利益還是生態建設服務,兩者之間的工作內容具有一定的差別,需要在種植前做好統籌規劃工作。并且在資金利用方面,也需要對其進行合理規劃、合理分配,避免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出現大量資金浪費的情況。總而言之,以上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對幼林撫育工作有著十分深刻的意義和價值。
由于幼林撫育和人工造林項目的覆蓋面不斷擴大,種植地也在全國的森林資源總量中占有著重要位置,而種植地的質量提高又使得林木病蟲害的數量和爆發持續時間都大大增加。在每年的秋季直到次年春季都是林木病蟲害的大爆發階段,工作者就必須抓住機會,在病蟲害防治的大面積爆發時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預防,而為了保證預防療法和幼林撫育項目的效率,工作者還可以采取生物、物理和生化相結合的手段進行預防作業。如對小部分地區出現的病蟲害防治可以通過人工獵食的方法加以預防,避免了直接采用化學防治技術造成的污染。當病蟲害可以通過物理和化學手段加以控制時,則盡量采用化學手段,避免損害已造林及其附近地區的生態多樣性。當病蟲害大規模出現,為了維護幼林撫育項目效果,則需有效而合理的采取化學手段進行撲殺,防止病蟲害造成幼林撫育項目造成過大破壞。
幼林樹木較小,根系較淺,對外部惡劣條件的抵御能力不足,致使樹木在成長階段受到人、環境、自然界的各種原因干擾,出現各類現象,如人工采伐、踩踏等。根據幼林受害情況,可以采取人工方法加以修補,有效增強其排水功能,防止水土流失,給獨苗創造良好的環境。通常情況下,幼林維護工作要在春天、夏季和秋季進行,維護管理人員必須根據幼樹的狀況有針對性地采用科學方法,確保維護成功率達到95%以上,才能發揮幼林的功能與特點,為人與自然的和睦共處提供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做好林業種植過程中的幼林撫育工作,是現代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要求。作為一項全新的技術手段和發展理念,幼林撫育技術的推進可以切實提升林業整體發展質量,有效改善當地所在區域內的幼林撫育水平,在滿足現代化林業發展要求的基礎上,為林業建設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無論是相關部門還是工作者都應充分加強對幼林撫育技術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