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山·吾山
(伊寧市畜牧獸醫發展中心(動物疾病控制與診斷中心),新疆 伊寧 835000)
牛品種改良主要是將性狀優良的公牛品種與母牛品種進行配種授精,以此得到存在優良形狀的后代,從本質上看,是借助雜交優勢完成牛品種改良過程。在傳統方法下,主要是根據公牛與母牛的發情狀態進行配種,以此完成配種受精過程,而在現代化背景下,逐漸引入了人工授精技術,通過人工干預的方式保障母牛受精率,繼而提高牛品種改良效果。
在改良牛品種過程中,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比如自然環境條件等,來確定品種改良的方向,這是十分關鍵的一步。而且,適合且優質的父本是保障后代生產性能的前提。因此,要在確定本地母牛品種的基礎上,遵循品種改良方向對父本品種加以選擇。
在對公牛品種進行篩選時,工作人員一方面要考量所選公牛的品質,另一方面要調研與考察其上一代品質,對兩代公牛整體身體素質與基因品質進全面了解,這是因為只有基因品質優良的種公牛,才能在肉牛品種改良中充分發揮效用,培育出生產性能更好的后代,從根本上保障肉牛品質,所以要將此作為依據進行初步篩選。在過濾掉基因不佳且遺傳不穩定的公牛后,工作人員要全面了解現選公牛整體身體情況,并參考其繁育經歷、后代質量等多方面進行多次篩選。在這一過程中,工作人員還要重視觀察與評估候選公牛的健碩程度、肌肉分布情況以及骨骼發育狀態等,在進行總體評估工作之后,繼續對候選公牛體內激素分泌水平進行系統研究,并統計分析雄性激素分泌情況,確保經過篩選的公牛擁有良好的雄性激素分泌能力。而且,工作人員要全方位觀察與對比公牛體態特征,結合國家肉牛體態標準,篩選出最達標的公牛作為種公牛。在進行層層篩選后,工作人員還可以采取合理措施對公牛性能力加以測試,確保其擁有良好的繁殖效率,有效保障后代身體素質。
相較于公牛品種篩選工作,在現階段肉牛生產繁育過程中,工作人員對母牛品種篩選的重視程度較低。這是因為母?;蜻z傳較為穩定,且對后代影響遠沒有公牛大。然而在當今牛品種改良進程中,工作人員只有加大對母牛繁育作用的重視,才能培育出更為優質的肉牛品種。此外,工作人員還要進一步提升種母牛的篩選門檻,進而加強肉牛品種改良工作的實效性。在對母牛品種進行篩選時,工作人員要以降低遺傳疾病發生率為主要目的,對母牛身體狀況進行評估,確保所選母牛具備良好身體素質且處于最佳健康狀態。在完成篩選工作后,工作人員要將母牛繁育情況以及后代整體質量作為參考依據,選出能生產出質量更高幼崽的種母牛。與此同時,還要重點考察母牛的生產能力,首選生產效率較高的母牛,避免生產中難產的發生幾率,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母牛與幼牛的健康狀況。由于不同肉牛性格方面存在一定差異,部分肉牛可能攜帶攻擊性,所以工作人員還要結合母牛性格對其進行篩選,盡量選擇較為溫順的母牛,這種母牛不會在進行人工授精時存在攻擊,從而避免傷人事件的發生。而且,對于腹部偏大及乳房發育完善的母牛,工作人員要優先選擇,胚胎在這種母牛體內能健康發育,同時母牛也能為其提供充足的營養,從根本上提升幼牛身體素質。
在改良牛品種過程中,掌握母牛并對其進行控制是重要環節。為有效提升母牛繁殖率,要在保證其留存數量足夠的情況下,掌握發情特點與規律。相較于養殖業內其它動物,能繁母牛發情時間較短。在能繁母牛體內,促卵泡素含量較低,而促黃體生存素含量較高,前者主要用于促進卵子發育并起發情效果,后者則主要用于排卵,所以這是能繁母牛發情時間短的主要原因。而且,在能繁母牛開始發情時,其體內僅會產生少量雌激素來激發交配欲望,當卵泡快要成熟之際母牛體內才會分泌大量雌激素,但此時母牛交配欲望基本喪失。所以通常情況下,母牛排卵會在交配結束之后。此外,能繁母牛發情后會發生陰道出血現象,如果母牛身體營養越好,則出血量越多。工作人員可以將陰道出血視為母牛發情的象征,同時觀察出血量及顏色。如果出血量不超過30毫升且顏色正常,意味著母牛能夠正常妊娠,如果出血量超過30毫升而顏色略深,則代表母牛此時子宮發炎,待消炎后才能讓母牛進行正常交配。
母牛發情是進行牛品種改良的重要條件,因此,需依據母牛發情特征進行鑒定。(1)外觀觀察。當母牛初步進入發情階段后,多表現為精神萎靡、陰唇腫脹、食欲不振、陰唇充血,且有少量清水狀黏液于母牛陰道內排出。當母牛進入發情中期階段后,母牛不斷鳴叫,排尿頻繁,陰道透明黏液排出量顯著增多,且易出現爬跨其他母牛的情況。當母牛進入發情后期階段,上述較為顯著的各項發情表現將會逐漸淡化,最終回歸正常表現。(2)直腸檢查。該方式主要通過直接檢查母牛的子宮變化情況及卵泡發育程度,當母牛進入發情階段后,其卵泡將會逐漸變大并變硬,直至破裂,以此實現卵子釋放,繼而產生黃體。(3)種公牛試情。該方式建立在直腸檢查、外觀觀察基礎上,通過直腸檢查與外觀觀察判定母牛進入發情階段后,使母牛與公牛接觸,通過觀察其反應得出最終判斷。
正式輸精前,需提前準備好輸精期間所需的各類器械工具,并按照標準規范完成工具器械的消毒工作,以此避免輸精期間引發污染問題。在輸精期間,要求相關人員嚴格穿戴無菌工作服、無菌手套,并于輸精前徹底清理環境衛生,確保輸精場地保持潔凈。取出精子,將其置于40℃溫度條件下進行解凍,為保障精子活力與質量,需于30s內完成冷凍精子的解凍工作。待精子完成解凍后,應于30min內完成輸精。除此之外,為確保進入配種工序的精液均屬于高質量精子,精子需于解凍后需鏡檢,確認精液品質達標后方可展開輸精。
完成輸精前期準備工作后,為確保牛品種改良工作順利進行,需科學確定配種時間。若母牛年齡相對較大,其發情時間低于平均水平,因此應適當提前開始配種工作,避免配種失敗。若母牛身體健康,營養充足,其發情時間較長,且排卵相對較晚,對于該現象,則需適當延后配種時間。當母牛進入發情階段后,其發情外觀表現通常會持續25~32h,并于發情后的6~12h內完成排卵,授精時間有限,故在牛品種改良配種時,應依據母牛發情狀態合理確定輸精配種時間,以此提高母牛受精率。
為增強本次牛品種改良技術研究現實意義,本次以新疆伊寧市為研究對象展開研究,伊寧市在長期發展期間加強了對牛品種改良工作的重視,經長期努力,現已取得優異成績,并在當地范圍內構建了三級管理網絡,牛品種改良工作持續穩定進行。伊寧市現已針對牛品種改良工作建立專項小組,專門負責與管理品種改良工作,并在區域各地構建多個人工授精配種站,均勻分布各個地區,在多個配種站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優良成績,經濟效益顯著,僅憑借牛品種改良雜交,即可大幅提升當地經濟水平。此外,新疆伊寧市的牛品種改良工作以兩種奶牛為核心,品種多為荷斯坦牛,而肉牛改良在以新疆褐牛、西門塔爾牛為重點,計劃每年改良50000頭牛,其中冷配20000頭,經持續化改良大幅提升當地牛養殖水平。當地經長期改良努力,奶牛日平均產奶量現已從8kg提升至10kg,肉牛個體產肉量現已從145kg提升至160kg,由此可見,當地牛品種改良工作成效較好。
新疆伊寧市在牛品種改良期間,引入了人工授精技術,且在當地區域內形成了完善的服務市場,自當地加大牛品種改良技術宣傳工作后,更多人才進入到牛人工授精產業中,且在多年雜交示范效應帶動下,配種員與牛養殖人員之前構建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人工授精技術現已在當地得到大規模應用,人工授精技術現已深入人心,呈現出良好配種效益。在長久發展中,當地現已建成完善的技術人員隊伍,共有15名專業技術人員,牛人工授精技術現已在當地取得63%的受胎率成果。為持續化培養技術型人才,定期組織技能大賽及培訓活動,用于保障當地技術人才供給,繼而確保牛品種改良工作在人工授精技術作用下而順利落實。
結合上述伊寧市牛品種改良現狀來看,人工授精技術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為進一步探究牛品種改良重點技術,以下從受精率、精液處理、輸精操作三個角度展開分析。
第一,受精率的提升。為有效保障母牛受精率,應精準把控母牛發情時間,以此為依據確定最佳配種時間。結合以往品種改良及授精經驗來看,母牛發情時間多為21日,且會呈現出顯著外觀表現,在牛養殖期間,可依母牛外觀表現判斷發情階段,繼而精細化把控最佳配種時間,通過精準輸精配種而保障母牛受胎率。當母牛進入發情階段后,將會異常興奮,外陰潮紅腫脹,且有粘液排出,表現明顯,養殖人員易發現。當出現上述表現后,則需進一步檢驗驗證,同時做好記錄工作,待發情末期盡快開展人工授精工作,以此保障配種效果,使牛品種改良工作良好落實。
第二,規范處理精液。提取優質種公牛精液后通常采用冷凍的方式進行存儲,若經解凍后暴露于惡劣環境內,將會大幅影響精子活性,故為保障人工授精效果,應妥善處理精液。精液多存儲于液氮罐(-196℃)內,冷凍保存精液之前應做好分類及編號處理工作,記錄精液采集時間、精液公牛信息等,為后續人工授精提供便利。人工授精前需解凍精液,取出精液后運用消毒紗擦拭細管壁表面水分,將精液滴至載玻片表面,進一步借助顯微鏡觀察精液狀態,若發現解凍后的精液活性高于30%,則證明該精液可進行人工授精。
第三,控制輸精操作。輸精是否適宜可直接影響授精狀態,需重視輸精操作過程。正式輸精之前,需仔細觀察母牛狀態并確定授精時間,且應檢查并清潔母牛外陰,運用酒精棉球消毒,防止母牛外陰遭受污染而影響授精效果。技術人員伸入母牛直腸,用于確認子宮頸位置,在此基礎上借助輸精槍完成人工授精操作。在授精期間需做好記錄,并于授精后20d內觀察母牛狀態,若母牛尚未進入發情狀態,則代表該次人工授精成功,該母牛已進入妊娠初期階段;若母牛再次進入發情階段,則代表該次人工授精尚未成功,此時按照上述人工授精步驟再次操作即可。
新疆伊寧市取得優異成績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僅掌握專業化人工授精技術,還重視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工作,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定期組織監督工作及培訓活動(每年1~2次),邀請專家現場指導,此外,還結合實際需求設置專項經費,用于品改員的對外交流學習,使當地牛品種改良技術人員不斷提升自身水平。伊寧市重視牛品改技術人才的新老接替工作,采用“一對一師徒制”方式培養青年技術人員,用于提升牛品種改良技術團隊活力。伊寧市在長期發展中,不斷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并將牛品改技術人員均勻配置至各地配種站中,全面支持地區內的牛品種改良工作。為進一步確保牛品種改良工作的高質量進行,在人才培養及隊伍建設期間還重視職業道德教育工作,對服務行為進行規范,對服務差、亂收費、亂要價問題嚴肅打擊,同時制定《牛凍精保存與運輸制度》、《品改員管理制度》等硬性規定,借助強有力制度為牛品種改良工作的順利落實奠定基礎。
新疆伊寧市為全方位帶動當地牛品種改良技術發展,還在區域范圍內打造建設牛良繁基地示范區,示范區交通便利,該基地示范點掌握專業的牛品種改良技術,經長期發展,現已實現90.28%的雜交良種牛覆蓋率,成績斐然。此外,為切實發揮出該牛良繁基地示范區的帶頭作用,每年組織的現場培訓活動均于該示范區內進行,采用實際示范的方式保障牛品種改良技術培訓效果,并借助實質性成績,使相關技術人員認識到牛品種改良技術對牛養殖產業的重要性。據統計,伊寧市在2020年牛人工授精配種期間共應用2375支凍精,完成了5865頭母牛的配種工作,其中授精受胎率超65%。伊寧市在人工授精技術作用下,大幅提升了當地牛養殖產業的平均生產水平,且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技術優勢顯著,其牛品種改良經驗值得推廣借鑒。
綜上所述,在傳統化牛品種改良技術應用期間,需科學篩選公牛與母牛品種,選取各方面均優異的品種進行配種,完成品種選擇工作后掌握母牛發情特征,并以此為依據鑒定母牛發情行為,確認母牛進入發情狀態后,應做好輸精準備工作,合理確定配種與輸精時間。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可借助人工授精技術提高牛品種改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