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利,寧俊平
(1.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1450; 2.汝州市畜牧局,河南 汝州 467599)
作為組成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高職院校選擇開設畜牧獸醫相關專業的目的,主要是為動物醫療、養殖和畜牧飼料等領域輸送優秀人才。新形勢下,畜牧行業呈現出了極為迅猛的發展勢頭,高職院校所提供人才質量及數量已無法滿足企業要求,解決該問題的關鍵是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新就業背景下,高職院校價值得到充分實現的前提,是對畜牧獸醫專業所采取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對教學體系加以完善,將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綜合素質作為切入點,根據就業環境確定教學側重點。結合高職院校所表現出教學特點可知,對就讀于畜牧獸醫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師應做到雙管齊下,一方面要幫助學生夯實理論基礎,另一方面要對培養綜合素養引起重視,確保學生具備強大的交際能力,為日后畜牧服務或管理等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
教師不僅是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體,還是連接學生與知識的橋梁。要想使教學活動取得理想成效,關鍵是要保證教師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與突出的教學能力,現階段,高職院校在職教師普遍具有較高的學歷和堅實的理論基礎,但由于缺少鍛煉的機會,其所積累實踐經驗十分有限,極易出現照本宣科的情況,導致教學內容和企業需求、社會要求割裂。外聘教師雖然具有極強的實踐能力,但由于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培訓,通常無法保證對自身所積累經驗進行準確傳授。而擁有豐富實踐經驗、專業知識的老教師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難以將信息技術或手段用于日常教學,教學模式相對固定,無法最大程度激發學生興趣。
該專業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只有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開展相關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深刻印象?,F階段,仍有一部分教師選擇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將教學重心放在講解專業知識上,而未能意識到實踐活動對學生的重要性,導致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
作為教學的重要依據,教材不僅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紐帶,同時還對學生所學習知識具有決定作用,學生往往會根據教材內容,開展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等活動。目前,高職院校所使用教材存在較為明顯的滯后性,具有形式單一和內容固定的不足,已無法滿足就業需求,以傳統教材為基礎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成為大勢所趨。
考核的目的主要是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期間所面臨的困惑,以及目前尚未得到解決的問題?,F階段,多數高職院校仍選擇沿用傳統考核模式,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判學生能力的核心標準,考試成績僅能代表學生短期記憶知識的效果,而無法展示學生實踐能力,由此而得出的結論,通常無法全面反映學生能力及水平,長此以往,學生極易出現興趣缺失或是對學習產生抗拒心理,教師應對此引起重視。
由企業高管、社會人才、教師和骨干教師組成專業委員會,負責為教學改革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該委員會的職責如下:一是以企業需求為依據,倒推人才需求,同時對教學目標進行確定。二是以畜牧獸醫專業需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術為依據,對教學計劃進行制定。三是為建設實訓技能、實訓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四是確定改革方向,同時為畢業生提供相應指導,確保畢業生能夠順利入職心儀企業。
要想使學生成長為滿足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關鍵是要對教學結構及模式進行改革,通過對教師素質進行提高的方式,促使教師主動轉變自身教學觀念與思想,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最終目標,科學運用現有教學方法,對疫病防控、動物飼養和臨床診斷等知識進行傳授。由此可見,對教師素質進行提高很有必要,如果條件允許,高職院校可定期組織教師前往企業內部進行學習,或是通過車間實踐以及掛職鍛煉等方式,確保教師知識體系得到完善,同時使教師實踐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另外,下列做法同樣可起到提高教師素質與能力的作用:首先,邀請專業人員、企業骨干前往學校進行教學,這樣做的優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使教師實踐經驗有限的不足得到彌補,二是使學生擁有獲取行業發展趨勢、就業消息的途徑。其次,建立并實施相應的獎懲機制,充分調動教師熱情,促使教師主動參與到實踐活動中。最后,加大對雙師教師隊伍進行建設的力度,調整教師隊伍年齡及人員占比,由各層次教師共同完成對教學資源進行開發的工作,通過召開研討會、經驗交流會等方式,使專業和對口行業得到充分融合。
教學改革的關鍵是變被動為主動,促使學生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探究。通過分析可知,畜牧獸醫課程更側重于實踐,僅對其進行理論教學,通常無法取得理想成效,只有對教學模塊進行協調,才能使教學活動按照預期計劃推進。日常教學中,教師主要負責控制優化方向和教學流程將自身與學生置于平等地位,由此達到對學生興趣進行激發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酌情引入PBL教學法,將課堂主導權交至學生手中,將學生劃分成不同小組,鼓勵學生圍繞所學內容展開討論,而教師的任務主要是營造問題環境,為學生提供相應指導。事實證明,這樣做可使學生主動性得到充分調動,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具有重大意義。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擴大學生知識面,使學生掌握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幫助學生樹立起強大的自信心,通過對學生興趣進行激發的方式,確保其能夠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究。
新就業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所存在不足逐漸顯露了出來,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成為大勢所趨,對畜牧獸醫專業而言,可供選擇的教學模式較多,包括但不限于現場模擬、翻轉課堂和角色扮演,教師應以不同教學模式所表現出特點為依據,對學習通、有道云等教學手段加以利用,通過將信息技術用于日常教學的方式,為教學成效提供保障。在對專業知識進行教學期間,教師可酌情采取以下做法:一是鼓勵學生對項目或問題進行設置,使其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二是對學生自學期間所遇到問題進行整理并統一解答。三是對沒有包含在教材中的內容進行介紹,例如,職業發展或所積累實踐經驗。四是以專業知識、技術為切入點,對所開設課程和職業態度、勞動創造間的關系進行說明,使學生明確自身所能創造的社會價值。實踐表明,對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加以運用,可使課堂氛圍更加和諧,在對學生參與度進行提高的前提下,使學生自學能力、表達能力和總結能力得到顯著增強,學習成效自然能夠最大程度接近預期。
要想使學生興趣得到提升,還應對教學環境進行創新,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與平臺,確保學生能夠通過實踐的方式,對所學習知識形成深刻印象,此舉既能夠使學生創新思維得到培養,又可使教學質效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畜牧運動系統為例,在講解動物骨骼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對骨骼3D圖或其他資料進行展示,使學生對動物骨骼構成形成更加直觀且準確的印象,隨后,再帶領學生對教材所提供知識進行分析,確保學生能夠準確把握局部器官、整體形態間的聯系,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繪制動物骨骼圖等任務,夯實理論基礎。待教學活動告一段落,教師可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制作動物標本,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對學生動手能力、操作技能進行鍛煉。
研究表明,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制定并實施教學方案,可最大程度提高學生能力和企業需求間的契合度,通過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方式,為其就業率提供保障。在此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任務便是對教學體系進行優化,根據崗位要求調整教學內容,例如,以畜牧常見疫病為依據,對教學方式與內容進行更新,真正做到與時俱進。除此之外,還應增加實踐課程占比,使學生掌握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以及靜脈注射等專業技巧,確保學生能夠成長為擁有良好理論基礎和突出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
高職教育的本質是以保證學生就業率為根本目標所開展的教育活動,只有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才能使就業率達到預期。鑒于此,高職院校應盡快將建設實訓基地的工作提上日程,使日常教學、學習與生產實踐成為一個整體。某地技術學院便著手對分析飼料培養的實驗室進行了建立,該實驗室可模擬實操環境與規程,通過為學生營造真實工作場景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實訓基地建成后,教師便可鼓勵學生在寒暑假前往實訓基地,根據自身興趣選擇飼養管理、飼料生產等崗位并完成相應的工作,通過將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促使學生盡快適應全新身份。事實證明,這樣做既能夠使學生專業能力得到培養,還可使學生掌握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為其日后步入社會奠基。
當然,高職院校還可以與當地企業達成合作關系,將企業打造成實訓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前往企業進行實訓,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成能力,此外,這樣做還能夠起到降低專業培訓、企業招聘成本的效果,實現多方共贏。
以就業為導向對課程進行開發或設置時,應做到三點要求,首先是以崗位需求、職業資格獲取標準為依據,對教學內容加以確定,其次是從保證學生可順利就業的角度出發,對教學進度進行調整,最后是綜合考慮崗位、職業結構的變化趨勢,對課程體系所具有彈性進行強化。具體做法如下:
畜牧獸醫的職業性、專業性極強,對該專業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著重強調職業屬性,確保教學內容具備應有的實用性以及針對性。一方面要以行業特點、發展趨勢為落腳點,對專業課程進行制定,確保學生可快速適應身份的轉變,并在所處崗位上實現自身價值。另一方面要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考慮到就讀該專業的學生普遍更希望能夠進入對口行業,因此,教師應以崗位特點、行業需求為依據,對課程進行整合,放棄過于追求知識深度、完整度及系統性的做法,通過對求職方向、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結合的方式,實現學歷本位向能力本位的過渡,為學生就職提供支持。
畜牧獸醫相關行業的發展速度極快,要想使教學活動取得理想成效,教師應在保留傳統教材的前提下,深入一線進行調研,將實踐所獲得行業新規、先進技術、圖片和案例等資料融入日常教學,真正做到以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需要具備的能力為依據,對教材內容加以調整,搭配使用傳統教材、活頁教材,確保傳統教材所存在不足得到有效彌補,避免出現教學內容與實踐割裂的情況,為學生全方位發展助力。例如,現階段,動物養殖行業均已引入了包括發酵工程、細胞工程在內的多項技術,教師應對教材中涉及上述技術的內容進行補充,確保學生對先進技術具有更加系統且準確的了解。再例如,有關部門已成功研制出可對常見禽流感進行防治的技術,教師對禽病防治的內容進行講解時,便可酌情融入相關防治技術,此舉一方面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可為學生順利就業提供保證。
以往對學習成果進行考核的依據,多為出勤率、作業完成度和考試成績,該方法有助于教師全面了解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利用情況,但沒有意識到實踐能力對學生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對考核機制進行優化勢在必行。全新考核機制將實踐與理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二者占比均為50%,其中,實踐成績可被拆分成實驗記錄、操作流程和心得體會,理論成績則由出勤率、課堂表現、作業完成度和考試成績組成。這樣做可使學生能動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調動,對創新思維的培養與創新能力的增強具有無法被替代的作用。
通過分析可知,隨著畜牧業的發展,企業對從業人員所提出要求變得更加嚴格,這也給高職院校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在此背景下,職業教育應堅持將就業作為導向,將專業能力作為落腳點,對符合企業及市場需求的優秀人才進行培養。事實證明,對畜牧獸醫相關教學活動進行改革,既能夠使學生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又可起到培養學生應用素質的效果,確保學生最大程度滿足企業所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