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異海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種畜場,廣西 柳州 545003)
母豬分娩是母豬養殖活動當中最重要的場景,因為每一次母豬分娩都可能會是母豬身體狀態的轉折點,經過分娩之后的母豬在各項基礎身體機能上都會出現嚴重下降,對恢復的要求相對正常養殖期間更高,而且在過程中也很容易因為產后護理失當而出現無食欲、不產奶或是產奶少,出現嚴重的子宮炎癥或是發情周期出現嚴重失調的問題,這也意味著母豬的產后護理工作非常關鍵。這一時期的母豬產后護理以及產房管理,對于生豬養殖產業來說十分重要,如果養護不到位有可能會導致母豬的免疫力恢復不佳出現疾病,也可能會導致仔豬出現大面積夭折,最終導致養戶出現巨大損失。所以,從整體上來看,母豬的產后護理從狹義上看,就是針對母豬在生產分娩過后的健康管理、環境維護、飼養投喂以及疾病防治等環節上展開細致工作,從而保障產后母豬的恢復情況與恢復速度,使得母豬可以恢復良好的身體狀況,再次懷孕生產。而從廣義上看,母豬的產后護理其實還關系到生豬養殖產業的規模化發展與規范化發展,是一項更具高度的議題中的重要內容。
要依據全進全出的原則來對母豬的產房進行設計,將分娩單元、產床區分開來,方便做日常的清潔、消毒、干燥,避免母豬和仔豬接觸到一些病原體,削弱抵抗力,同時還能防止出現感染,減少患病的概率。而怎么保障能夠安全地全進全出?各個產房設計的規格都要根據數量和每批預期生產的母豬數量來設計,規定每批母豬生產都要設計一個產房,且要配備相同數量的產欄。地面選擇一些清潔簡單、無孔的干燥材料,且結構要設計合理,排水性能強。產床的大小最好是選擇1.8m寬、2.4m長的,產床的一側設計有一個小空間,靠近過道的一側則設計孵化器。各個區間分工明確,保證母豬產后能夠較好地調養,為母豬和仔豬創造安全趕緊舒適的生活環境。
仔豬生活的溫度要適宜,溫度太高或是太低都不利于仔豬的生長發育,產房如果溫度太高,母豬的食欲就會下降,哺乳量就好,仔豬得不到較好的營養供給,就會影響母豬和仔豬的健康。而產房溫度太低則會導致仔豬很難適應,在室外溫度高于產房的情況下,仔豬會想方設法逃出去,出去之后又不知道怎么回保溫箱,最后容易著涼而出現感冒或者腹瀉的癥狀。對此,產生的溫度要保持合適的程度,不可太熱也不能太冷,極端的溫度都不利于仔豬的生長發育,通常來說,合適的產房溫度一般在18~22℃的范圍。
產房空氣質量也會影響母豬生產的狀態,產房內空氣質量良好,始終保持通風,空氣較為清新,母豬生產的狀態也會更好。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做好日常的清理與消毒工作,通常會安排一周清理一次糞便等垃圾,之后再做好沖洗和消毒,干燥工作也要做到位。
在發現母豬有分娩跡象之后,就應該在產前做好母豬的清潔護理工作,這是因為仔豬在出生后的免疫力其實相對仍較低,難以抵御母豬身上因養殖環境導致的病毒細菌,從而導致仔豬出現疾病。同時,和人類的母嬰傳播一樣,母豬帶病產仔也是初生仔豬出現病癥的重要原因。為此,要做好產房的清潔沖洗工作,每5h做一次母豬的糞便清理,盡可能減少新生仔豬在出生之后染病的風險。在仔豬生產完成之后,還需要關注仔豬的初乳攝入情況,因為仔豬會在母豬的多個乳頭中選擇一個后固定攝入母乳,通常情況下直到斷奶都不會改變。所以,母豬的乳頭是否能夠正常產乳,也關系到仔豬在新生后能否及時獲得母乳喂養、從而成活。如果母豬的乳房存在疾病,就很有可能會影響仔豬的成活率帶來風險。所以,在產前飼養人員首先應該進行母豬乳房的檢查工作,確保母豬的乳房可以正常產乳,若否就應該及時處理。
在分娩生產過后,一些母豬會出現不產乳的情況,導致仔豬的健康得不到保障,生存率會直線下降。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通常是因為母豬在產后的投喂營養沒有滿足母豬在產后的營養需要,又或是在產后母豬所處的環境不利于恢復,所以養護在此時應該對母豬的奶水產量予以更多關注,調整母豬的飼料結構,比如通過喂食母豬大甜菜以及馬鈴薯等含糖量、淀粉含量較高的飼料來實現下奶;又或是在母豬的常規飼料當中加入0.5kg經過泡發后的海帶或是半斤經過花生油煮沸的湯,從而實現對母豬催奶的目的,通常情況下在母豬乳房沒有病理性不產乳的前提下,每個星期投喂一次即可,在一個月后每5d喂一次加餐,從而確保仔豬在出生之后的哺乳期間能夠獲得充分的奶水,直到仔豬斷奶之后,就可以停下專門加料的飼料喂養,轉變為常規飼料。
在分娩生產過后,母豬的生理與內分泌會出現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在腸胃上的變化十分明顯,這是因為母豬在產后需要分泌大量奶水,這時候母豬體內的腸胃也會重點吸收食物水分,如果沒有對飼料結構進行調整,也會讓母豬發生腸阻塞的風險。所以養殖戶應該通過增加母豬運動量來幫助其腸胃蠕動、促進食物消化與排糞,又或是為母豬注射葡萄糖鹽水、維生素C來完成糞便的軟化,讓母豬更好地完成排泄,降低其腸胃出現問題的可能性。
母豬生產會面臨子宮脫出的危險,在母豬體質不佳的情況下,或是由于仔豬數量太多、體積過大等都會出現子宮脫出的問題。因此在母豬生產之后,養殖戶要注重觀察,如果發生產后子宮脫出且沒有完全脫出的問題,就要做好緊急處理措施,可以采用生理鹽水來進行注射,在液體作用下可以使子宮迅速恢復原位。如果母豬的子宮出現完全脫出的情況,那就要將2個子宮角推到子宮的位置,然后再把子宮推到盆腔,把母豬的陰門縫合起來,避免出現再次脫落的風險。
通過對仔豬進行有效護理,能夠更好地幫助仔豬生長,也能夠更好地提升仔豬的生長情況,有效控制仔豬在斷奶前的病死率。
在仔豬完成出生之后,從產道當中帶出的黏液就需要迅速完成清理,不然就很容易在蒸發時蒸發、導致仔豬的體溫出現下降,嚴重降低仔豬的健康與生命安全。根據研究,按照仔豬在出生之后的血糖含量,如果體溫保持在28~32℃,可以有18h維持血糖穩定,而在體溫下降到18~26℃的時候,血糖穩定時長就只能夠維持在12h左右。若是在仔豬生產之后沒有立即用干布等擦干其從產道帶出來的黏液,就很容易導致仔豬需要通過自身熱量來干燥黏液,極大消耗了仔豬體內的血糖存儲,不僅不利于其發育,同時也很容易導致仔豬的生命健康受到影響。
為了進一步加強仔豬免疫力,就應該讓仔豬在出生后迅速得到營養補充,當中補充營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仔豬攝入母豬的初乳。在母豬生產之后,因為內分泌的改變會刺激其乳頭分泌乳液,而中間的乳頭相對產乳量較大、兩邊的產乳量相對較小。養護需要做好仔豬的安排,將身體健壯的仔豬放在兩邊的乳頭吃乳,讓體弱的仔豬放在中間的乳頭吃乳,從而讓所有的仔豬都能夠更好地存活。另外,由于仔豬在出生之后很可能出現鐵、硒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所以在仔豬出生后3~14d,應該持續性地喂養其這兩種微量元素的制劑。為了避免斷奶時產生應激反應,在斷奶的時候飼養員還應該向其投喂比較容易消化的飼料,并在斷奶的時候保持原圈喂養。而在母豬離開后因為原圈的溫度降低,需要及時提升豬舍的溫度。
仔豬在出生以后一周左右就開始發育牙齒,而這時候的小豬仔容易出現牙齦發癢而導致的啃咬情況,導致體內的細菌增多,但在發育未開始的時候,仔豬的胃酸不足以完成殺菌,所以很容易出現痢疾。而在出生20d之后仔豬的免疫力依然較低,卻還是會不斷長牙,所以啃咬的習性依然沒有得到緩解,也還是有很高的痢疾風險。所以,護理人員應該隨時隨地關注產房的清潔消毒工作,做好疾病預防。
對于剛剛出生的仔豬來說,它們的個體差異很大,排糞排尿通暢也沒有成豬那么規律,所以護理工作者應該及時對仔豬的糞尿,做好材料更換以及豬舍的內部清潔、通風換氣,確保圈內的空氣質量比較清新。同時,針對仔豬的產房每周也需要進行至少一次的全面消毒,采用菌毒殺以及生物除臭消毒劑等交替消毒,控制產房內的菌群數量。
對于母豬產后胎衣不下的情況,要重視對母豬氣血進行調節,可以使用藥材來進行調理,通過疏通母豬經絡達到調節氣血的目的。在選擇藥材時,可以根據母豬的情況選擇當歸、益母草等藥材的用量,根據合理的比例來進行調配,混合之后喂給母豬吃,疏通母豬的經絡,促使母豬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將胎衣排出來。母豬產后胎衣不下一般會是因為母豬在孕期營養不良導致的,營養不良使得母豬體質不佳,氣血虧空,從而出現胎衣不下的問題。在治療母豬產后胎衣不下的問題時主要是以散瘀、活血止血為員額。藥方的配置可用當歸180g、川芎90g、桃仁90g、炮姜 60g、益母草 90g、黨參 150g、黃芪 150g,煎出汁之后加入300ml的黃酒,一次服完。藥方中的當歸川芎、桃仁、炮姜具有補虛和祛瘀的功能,而黨參和黃芪能起到補氣血的作用。母豬產后出現氣血不足,體質虛弱,就很容易出現胎衣不下的問題,內服上述藥方則可以加快胎衣的排出。
如果母豬在產后出現便秘的情況,那就要考慮是不是飲食方面出現問題了,適當對母豬的飲食進行調理,并進行相應的治療。可以使用干葡萄糖液注射,注射劑量要控制在一次0.5ml,在母豬的食物里面加入NaHCO,分3次加入母豬飲食當中,總劑量控制在50g。
所謂的產后閉尿,是在母豬完成生產后的7~10日期間出現排尿困難的情況,尿液始終被滯留在膀胱當中無法排除,嚴重威脅了母豬的生命健康,又被叫做產后癃閉。從中醫獸醫的角度去看,母豬在產后體質變得虛弱,存在命門火衰、膀胱無力氣化的情況。加上下焦濕熱,容易導致膀胱久郁,最終出現尿道堵塞。基于幫助母豬補益氣血、溫陽利水的原則,應該采用茯苓150g、澤瀉 90g、木通 90g、車前子 90g、黃芩 60g、甘草 45g的藥方,煎汁后拌入飼料當中。通常只需要一次就能夠幫助母豬順利排尿。
如果母豬產后出現癱瘓的情況,在治療上可以使用白芍、甘草、黨參等藥材,按照1.5∶2∶1的比例進行調配,并加入300ml的黃酒,混合之后加入食物當中喂食。
母豬在出現產后乳水分泌不足的情況后,為了進一步幫助治療,產后養護人員以及獸醫不僅需要進一步做好藥物治療工作,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做好食療的工作。所謂藥療,也就是利用好當歸、穿山甲等進行煎熬后混入母豬產后的飼料當中;而食療就是要將生雞蛋、白糖等高糖高蛋白的食物混入飼料當中喂給母豬,并輔以針灸,從而幫助母豬解決產后乳水分泌不足的問題。從根本上來看,很多母豬在產后入睡分泌不足的原因,就是因為在懷孕期間沒有得到有效的營養補充、身體底子差,一旦經歷了生產之后就容易氣血不足,出現不分泌乳汁或是乳汁分泌不足的情況。當然,也有一些母豬會因為在產前營養補充過多,導致體質肥大沒有得到有效運動,氣血瘀積運行不順,最終出現不分泌乳汁或是乳汁分泌不足的情況。
在產后,一些母豬也比較容易發生乳房炎癥問題,這是在母豬的哺乳期間因為產房比較潮濕、產房內細菌較多導致的,也是因為仔豬在吮吸乳汁的時候下意識地刺激母豬乳頭導致感染,在感染后母豬的乳汁不能夠正常分泌流出,蓄積在乳腺當中就會導致感染進一步嚴重,出現乳腺炎的情況。在母豬生產后出現乳腺炎時,往往會導致乳房發炎部分出現硬腫塊,而且患處皮膚紅腫發熱,母豬為了避免仔豬吮乳,就會拒絕仔豬吮吸乳房,而且體溫因為發言也會升高,從而拒絕進食。在中醫觀點上,這是因為毒氣入侵后凝結在乳房中形成癰腫,為了治療需要采用散瘀止痛、清熱解毒的藥方,一般可以選擇通草40g、青皮 35g、穿山甲 30g、金銀花 65g、當歸 40g、連翹40g、二花20g、黃芩45g、牛蒡子35g、皂角刺40g,煎汁白酒100ml后給母豬喂料時服用。一般來說這一藥方在服用7d左右就能夠有效消腫,幫助母豬解除乳房硬塊、去除炎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