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桔,樊芳妃,羅海珍 ,莫仁貴 ,柏國棟,盧 靜 ,麥艷梅 ,吳 平*
(1.南丹縣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站,廣西 河池 547200;2.南丹縣鄉村產業指導站,廣西 河池 547200;3.南丹縣城關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 河池 547200;4.南丹縣羅富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河池 547200;5.南丹縣經濟作物站,廣西 河池 547200;6.南丹縣土肥站,廣西 河池 547200)
農業作為立國之本,關系社會民生、經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等方方面面。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署,國家將用今后幾十年時間實施鄉村振興,改變農村貧窮落后的面貌。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農村實用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骨干力量,他們在發展農業產業、農村經濟,進行鄉村治理,帶領群眾發家致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非常重要。
農村實用人才的概念在2020年以前指具有一定的知識或技能,能夠起到示范和帶頭作用,為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并得到群眾認可的農村勞動者,包括生產型人員、經營型人員、技能帶動型人員、科技服務型人員、社會服務型人員;在2022年,農村實用人才的概念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識或技能,為農村經濟和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提供服務、作出貢獻,起到示范或帶動作用的農村勞動者,范圍包含種植能手、養殖能手、林農、農民企業管理人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農村經紀人、技能帶動型人才、文體類人才、鄉村管理人員九大類,每一類人才都有具體的解釋。如種植能手:種植規模是本村勞動力平均種植規模5~10倍,或者在同等條件下,單位面積的收益或年人均純收入高于其他農戶平均水平3倍,又如農民企業管理人才:主要投資者或經營業主,非一般參與者;解決了5個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就業;已開業3年以上;本戶的收入是本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0倍以上的農民企業管理人才。
相比2020年以前,2022年明確了農村實用人才的九大種類,并對其中的種養植能手、養殖能手、林農、農民企業管理人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農村經紀人、技能帶動型人才提出具體的規模、收入的要求,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一定的收入才以算農村實用人才。
南丹縣轄區共有11個鄉鎮155個行政村(社區),2022年4月約有農村人口13.36萬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南丹縣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共3608人,占總農村人口的2.7%,其中女性443人,占實用人才總數12%,男性3165人,占農村實用人才總數88%。
3608名農村實用人才中,最小的22歲,最大的80歲。30歲以下80人,占實用人才總數2.2%;31至40歲654人占實用人才總數18.1%;41歲至50歲1332人占實用人才總數36.9%;50歲以上1542人,占實用人才總數的42.7%。
在3608名農村實有人才中,本科學歷 26人,占實用人才人數總數0.7%;專科學歷171人占實用人才總數4.7%;高中及以下(包括中專、中職)3411人,占實用人才總數94.5%。
3608名農村實用人才中,鄉村治理人才3177人,占實用人才總數88%;種植能手180人,占實用人才總數5%;養殖能手178人,占實用人才總數4.9%;林農23人,占實用人才總數的0.6%;農民企業管理人才13人,占實用人才總數0.3%;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12人,占實用人才總數0.3%;農村經紀人2人,占實用人才總數0.05%;技能帶動型人才1人,占實用人才總數0.02%;文體類人才22人,占實用人才的0.6%。
我縣2021年全縣農村人口約13.36萬人,農村實用人才僅占2.7%,每1萬名農村人口僅擁有實用人才277名,實用人才數量少,示范帶動輻射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實用人才種類中鄉村管理人才多,農民企業管理人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偏少,這樣的結構跟不上發展的需要。
造成總量不足原因:一是主觀上認為從事農業農村工作沒有面子,農村實用人才用處不大,成長為農村實用人才意愿不強。二是受市場經濟和政策影響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不穩定。例如食用菌產業,2017年初,大廠、吾隘、六寨、羅富等鄉鎮發展勢頭較好,當時全縣規模以上種植戶至少50人。同年貴州選用食用菌作為扶貧產業,從事木耳生產的貧困戶因有扶貧資金補助,成本低,加上木耳收購商惡意擾亂市場,導致市干木耳收購價從三十多元跌到十來元,使我縣絕大部分木耳種植戶血本無歸,年底全縣僅剩幾家食用菌種植戶。又如我縣煙葉產業,受政策調整影響,2015年煙葉種植面積為1234.8hm,2020年煙葉種植面積僅為333.33hm,2021年煙葉種植面積為300hm,2022年煙葉種植面積390hm。各種原因引起的產業規模、面積的減少,都會直接影響農村實用人才的數量。三是技術掌握不全導致產業失敗,不能成長為農村實用人才。如我縣獼猴桃產業,高峰時期全縣種植近萬畝,后因種植技術掌握不到位,許多種植戶產業失敗,退出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全縣農村實用人才高中及以下(包括中專、中職)學歷3411人,占總人數94.5%。農村實用人才文化水平不高,學習和接受新技術不易,缺乏開拓創新思維,承受風險能力較低,導致農村實用技術的普及實施困難。
全縣農村實用人才中年紀最小的22歲,最大80歲,50歲以上1542人,占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42.9%。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環境差,收入低,青壯年都不愿加入這一隊伍,造成農村實用人才后繼乏人。
2022年以前,農村實用人才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沒有具體的要求,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也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或系統進行認定登記管理,對于每一年實際的農村實用人才基數難以摸清,這就造成管理難。
人們傳統的觀念中農村實用人才只是種、養產業做得較好的農民而已,不受尊重,不得重視,社會地位不高。如今不一樣,國家重視技能人才,“大國工匠”同樣也是國寶。我們應該用新的視角看待農村實用人才,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他們是鄉村振興大業的骨干力量,同樣擔負著復興中華大任,值得尊重。我們要重視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工作,大力培養根植南丹的農村實用人才,為南丹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大力宣傳農村實用人才的先進事跡。在各種媒體宣傳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先進人物。通過宣傳使人們了解農村實用人才對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村發展的重要作用,發自內心地敬重他們,從而使他們安心發展產業,為我縣的發展再創佳績。二是大力宣傳落實獎補政策。獎補政策三年內均有效,這對有意發展農業的群眾來講無疑是一個福音。時下因疫情原因,外出打工工期不穩,在家發展農業不失為一個好出路。將政策宣傳到位,落到實處,用真金白銀吸收更多的人才加入農業農村行業,成長為農村實用人才。
一是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牽頭,各部門積極響應,加大對農村農用人才的服務力度,為農村實用人才干事創業提供優質服務,穩住并吸引更多的人進入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二是加強人才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方便農村實用人才查詢各種信息。
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村實用人才培育規劃,力爭每個行政村有1名以上示范帶動能力強的帶頭人。持續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行動,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農村經紀人、創業培訓等培育計劃,著力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具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人才。
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應實行分類型、分產業開展培訓,因地制宜,根據產業特點和實際情況分不同時間段進行培訓,堅持理論教育和實踐教學相結合,采用參與式培訓方式開展,培訓中注重實踐技能操作,大力推行農民田間學校、送教下鄉、觀摩等培養模式,提高參與性、互動性和實踐性。同時結合培訓教師教授的新技術、新方法,鼓勵、支持學員大膽嘗試新技術、新方法,及時幫助解決學員學習上的難題,有效地幫助學員“消化”新知識,力求培訓出實效。
圍繞“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造就一批留得下,能服務當地群眾的土專家”這一宗旨,2014年以來南丹縣共爭取新型職業農民、高素質農民培訓資金685萬,培訓農民2524人,有效開展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培育工作。今后,仍需加大培訓資金支持,持續開展各種培育活動,增加農村實用人才數量。
依托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開展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提高其素質;依托廣西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中專以下(不含中專)文化程度的學歷教育,提升其文化程度;引導優秀的農村實用人才進入院校提升文化程度。
南丹縣委、縣人民政府為發展農業產業、培養更多的農村實用人才,制定下發了《南丹縣農業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南丹縣2022~2025年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獎補辦法》,文件中明確涉農經營主體(含企業、合作社、大戶)帶動貧困戶獎補政策、農村電商獎補政策、農產品加工銷售獎補政策、特色優勢產業獎補政策等激勵政策。
筆者認為除現行的獎補措施外,還需進一步建立更多的激勵機制,吸引更多人才投身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一是在政策上給予傾斜,例如在項目申報、觀摩培訓、技術指導、貸款、農業保險等各方面建立“綠色通道”,讓農村中青年農村勞動力看到農村發展的巨大空間,加入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投身鄉村振興大業。二是政治上重視。將優秀的農村實用人才列入培養對象,優先選為村干、隊干,優先推薦為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帶領群眾發家致富提供舞臺。三是開展獎勵。定期開展“水果種植能手”“農產品銷售大戶”等各類農村實用人才評選活動,對于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給予表彰及政策資金針支持,提升農業農村人才的榮譽感、幸福感、自豪感,激發他們報效社會、建設家鄉的熱情。四是提升待遇。提升村級干部隊伍的工資待遇,拓寬村干部晉升路徑,吸引中青年農村勞動力進入村干、隊干隊伍,建立一支穩定的鄉村治理人才隊伍。五是提供平臺。鼓勵農村實用人才在集體經濟中以技術入股,為村集體經濟提供技術保障的同時獲得技術帶來的利益。六是加強合作。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基層合作社、龍頭企業建立合作共建關系,指導基層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采用現代企業管理運行模式,以便其在市場大潮中站穩腳跟。
制定農村實用人才認定和管理辦法,建立管理系統,將農村實用人才信息錄入系統進行管理。建議參照新型職業農民的認定管理辦法進行動態管理:由縣委、縣政府制定本縣認定管理辦法,群眾自主申請,村民委員會進行遴選推薦,鄉鎮進行審核,縣級認定,達到條件的發給相應證書,每年進行證書核驗,加強對農村實用人才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