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佩 景 晨 連 清
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1988年由Reaven首先提出來的,是一組以胰島素抵抗(伴或不伴糖耐量異常)、血壓升高、粥樣硬化性血脂異常(三酰甘油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中心性肥胖以及栓塞及炎癥反應狀態等為主要表現的癥候群。中醫學體質學說的痰濕體質與MS有一定關系[1],中醫痰濕體質易患消渴、中風、胸痹等病證[2]。現代研究也指出代謝綜合征是很多疾病的前期組癥[3]。為了減少相關疾病的發生,延緩疾病發展的進程,探尋行之有效的干預方法,因此煙臺市中醫醫院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采用中藥茶結合埋線療法進行干預,效果理想,研究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2019年5月—2020年5月煙臺市中醫醫院體檢中心健康體檢人群中痰濕體質100例,男56例,女44例; 年齡45~55歲,平均(50.64±3.07)歲;中心性肥胖2~15年,平均(8.02±3.55)年。男性超重35例,BMI 24.0~27.9 kg/m2,90 cm≥腰圍≤100 cm;女性超重30例,BMI 24.0~27.9 kg/m2,80 cm≥腰圍≤90 cm;男性肥胖21例,BMI≥28.0 kg/m2,腰圍>100 cm例;女性肥胖14例,BMI≥28.0 kg/m2,腰圍>90 cm。
1.2 診斷標準
1.2.1 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2005年修訂的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①中心性肥胖:腰圍(WC)(中國人)男性≥90 cm,女性≥80 cm;②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三酰甘油≥1.7 mmol/L(150 mg/dl),或已經進行針對此項血脂異常的治療;③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減低:男性<1.0 mmol/L(40 mg/dl),女性<1.3 mmol/L(50 mg/dl),或己經進行針對此項血脂異常的治療;④血壓(BP)升高:收縮壓≥13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張壓≥85 mm Hg,或已經診斷為高血壓病并開始治療;⑤空腹血糖(FBG升高):5.6 mmol/L(100 mg/dl),或已經診斷為2型糖尿病。“①”為必備條件,“②~⑤”中需具備2項或以上即可診斷。
1.2.2 中醫體質分型標準采用中華中醫藥學會批準的學會標準《中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4]。借助中醫體質辨識儀(型號:XCZY-B;廠商:合肥皖尊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道生四診儀)數據庫標準化的中醫體質量表進行調查。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年齡范圍18~65歲;②符合上述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的納入標準;③符合中醫體質分型標準;④ 所有患者都對本次研究擁有知情權,均已告知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者;或伴有嚴重的肝腎損害或心腦血管疾病者;②曾患心肌梗死、冠心病、腦血管意外、嚴重創傷或大手術者;③合并肝腎功能及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疾病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⑤溝通上存在障礙的體檢者;⑥不同意接受干預治療的體檢者。
1.4 方法埋線療法:通過在天樞、中脘、關元、帶脈、水道八穴,用一次性使用埋線針(25 mm~120 mm)(規格:0.9;廠商:鎮江高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取穴得氣,推入可吸收性外科縫線(膠原蛋白線)(規格:4-0;長度:2 mm×10 mm);批號:BD150701;廠商:山東博達醫療用品有限公司),每周1次,4周為一個療程,共3個療程。
中藥茶:選取決明子9 g,山楂9 g,荷葉9 g,薏苡仁(炒)9 g。微粉碎,裝包代茶飲,每日1次,每周6 d,每月為1個觀察周期,觀察3個月,同時進行3個月的隨訪。
1.5 觀察指標一般指標:觀察體檢者干預之前的腰圍、肥胖程度及血壓。腰圍:軟尺置于骼骨嵴水平位,與地面平行,繞腹部一周,保證軟尺平整,勿過緊而壓迫皮膚,記錄呼氣末時的讀數。肥胖程度的測定:測量身高、體質量、體質量指數(BMI)=體質量(kg) /身高(m2)。BMI:24.0 kg/m2為正常,24.0~27.9 kg/m2為超重,≥28.0 kg/m2為肥胖。生化指標:空腹血糖測量要求:患者當晚8時以后禁食,次日早晨空腹抽血,送煙臺市中醫醫院實驗室測定空腹血糖,明確體檢者符合代謝綜合征指標。
1.6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擬定療效評定標準為:①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改善率≥95%;②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70%≤改善率<95%;③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30%≤改善率<70%;④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改善率<30%。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7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使用軟件為SPSS 2.0版本,代謝綜合征中痰濕體質人群干預后體質量指數評分、使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達,行t檢驗;臨床效果以率(%)表示,行χ2檢驗。若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腰圍 肥胖 血糖癥狀評分經過第1療程后,體檢者腰圍、肥胖癥狀評分均顯著下降;第2療程、第3療程的腰圍、肥胖癥狀評分均明顯降低。見表1。

表1 100例患者腰圍評分 肥胖評分 血糖評分 (分,
2.2 臨床效果經過干預后,100例患者臨床效果總有效率為96.0%。見表2。

表2 100例患者干預后臨床效果 (例,%)
中醫認為痰濕體質是多種疾病發生的基礎,不僅易患眩暈、中風、胸痹、消渴等病,并對外界濕邪具有易感性[2]。MS在人群中發病率高,己嚴重危害人類的身心健康。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該病已累及了24%的成人(20~70歲),男性比女性發病率高[5]。中國該病的患病率為14%~18%[6]。代謝綜合征的各組成成分均為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MS與腦卒中密切相關,MS患者腦卒中風險和病死率分別是無MS的3倍和5~6倍[7]。肥胖是MS發病的源頭,有學者認為,體質量下降5%~10%,可以使原有的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危險性下降為40%~50%[8]。西醫治療代謝綜合征多采用西藥單點治療,其中對于腹型肥胖的干預多為控制飲食和增大運動量,較難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而埋線療法具有持久依從性強特點,選取帶脈、任脈、胃脾經輸穴并在針刺和羊腸線雙重作用下運用健脾化痰、行滯化濕之法,從而疏通經絡,改善微循環,從而達到去脂減肥的效果。中藥茶處方中決明子、山楂、荷葉、薏苡仁具有健脾祛濕化痰通絡的功效。而從解剖學的角度來說,小腹部脂肪堆積且有較多的靜脈網,在此處采用埋線療法能夠有效改善小腹的血液循環,增強脂肪分解吸收,降脂減肥效果更為明顯。
MS是一種全球性疾病,預計從現在到2025年世界范圍內的糖尿病患病率將上升72%[9]。可見,對MS的防治任重而道遠。盡管截止目前為止,國際上尚無統一的、公認的MS的定義,但對這組癥候群存在的認可度,早已超越學科的界限。如何整合MS的臨床特征以確定高危人群和個體,以采取特異性的綜合干預措施,從而更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將是MS研究面臨的主要挑戰。而中醫在這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從中藥多機制、多環節、多成分、多靶點的特色出發,結合西醫治療方案,使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通過干預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對各方面進行調控可以進一步提高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效果,起到對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作用,體現了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思想,這無疑為深入研究中醫中藥對代謝綜合征及其并發癥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線索。
本次研究數據也說明,干預前后相比,經過第1療程后,受檢者肥胖癥狀評分顯著下降;第2療程、第3療程及隨訪的腰圍癥狀評分、肥胖癥狀評分、血壓評分均明顯降低;患者臨床效果總有效率為96%。 綜上所述,在采用中藥茶結合埋線療法對代謝綜合征痰濕體質人群進行干預過程中體質量指數效果理想,能夠有效緩解和改善受檢人群腰圍癥狀評分、體質量指數、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