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梅 黃 濤
橋本甲狀腺炎又稱為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以甲狀腺自身特異性抗體表達升高、甲狀腺濾泡破壞為主要特征,是臨床中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該病好發于中青年人群,且女性發病多于男性,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而晚期則出現甲狀腺功能衰退的表現,部分患者的全身系統均被疾病影響,誘發免疫勞逸,進一步增加患者癌變風險。近年來,隨著飲食結構改變,生活、工作壓力增加及環境污染加劇等因素的影響,橋本甲狀腺炎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且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1]。截止目前,西醫針對橋本甲狀腺炎并無特異性療法,多采用激素替代的手段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及預防甲減的趨勢,但復發率較高,遠期預后不佳。中醫認為,橋本甲狀腺炎按其癥狀屬于“癭病”“虛勞”范疇,應以溫陽益氣、補腎健脾為主要治療原則。二仙消癭湯含有淫羊藿、熟地黃等多味中藥,具有扶正祛邪,化瘀消癭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免疫性疾病[2]。為了研究二仙消癭湯對橋本甲狀腺炎患者甲狀腺功能及免疫因子的影響,進行本次試驗整理研究結果后作出下列報道。
1.1 一般資料鷹潭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針對本項研究進行了討論、審核,并且已予以批準。選取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疾病類型:橋本甲狀腺炎,選例時間:2020年1月—2021年9月,分組: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分組依據:隨機數字表法。觀察組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24例;年齡35~64歲,平均年齡(43.63±5.16)歲;病程4~37個月,平均病程(10.57±4.78)個月。對照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5例;年齡35~63歲,平均年齡(43.41±5.28)歲;病程3~36個月,平均病程(9.83±4.16)個月。經過對比,2組基礎資料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間可在本研究中進行比較(P>0.05)。相關臨床試驗知情同意書已由患者和患者家屬簽署。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按照《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甲狀腺炎》[3]作為依據;中醫診斷標準按照《中醫循證臨床實踐指南:中醫內科》[4]作為依據。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與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中的相關內容具有一致性,且經臨床檢查確診者;具有甲狀腺明顯增大、甲狀腺區疼痛等明顯癥狀者;未合并心、肝及腎等重要實質性臟器疾患者等。排除標準:近期服用免疫調節藥物等可能影響治療結果者;合并其他甲狀腺疾病或甲狀腺心臟病者;合并其他內分泌系統疾病者等。
1.4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口服左甲狀腺素鈉片(德國默克公司,批準文號:H20140052,規格:50 μg/s)治療,初始劑量為25 μg/次,1次/d。連續服用4周后檢測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并據此調整給藥量。將對照組療法作為基礎,觀察組聯合使用二仙消癭湯治療,方劑組成:淫羊藿、熟地黃、當歸各15 g,山萸肉、懷山藥、巴戟天、浙貝母各12 g,川芎8 g,甘草6 g。辨證加減:面目浮腫甚者加澤瀉、茯苓各5 g;氣虛乏力者加黃芪、黨參各5 g;納差者加白術、炒麥芽、炒谷芽各5 g;頸前粗大者加夏枯草、煅牡蠣各5 g;視物模糊者加枸杞子、菊花各5 g。以上藥材水煎至400 ml,早晚分服,200 ml/次。2組均持續治療3個月。
1.5 觀察指標① 對比2組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后,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評估,包括對頸前癭腫、面目浮腫、神疲乏力、畏寒怕冷等中醫癥狀,根據程度分為無(0分)、輕(1分)、中(2分)、重(3分)。② 對比2組甲狀腺功能,包括促甲狀腺素(TSH)、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血清游離甲狀腺素(FT4)水平,采集2組治療前后靜脈血3 ml制備血清,3000 r/min,10 min進行離心,檢測方法:羅氏Cobase411電化學發光儀。③ 對比2組甲狀腺自身免疫性抗體,包括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采用同②的方法制備血清,檢測方法:羅氏Cobase411電化學發光儀檢測。④ 對比2組炎性因子水平,包括干擾素-γ(IFN-γ)、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7(IL-17),采用同②的方法制備血清,檢測方法: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IFN-γ、IL-6水平;使用第二代高通量測序檢測IL-17水平。

2.1 中醫證候積分2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頸前癭腫、面目浮腫、神疲乏力、畏寒怕冷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更低(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對比 (分,
2.2 甲狀腺功能2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血清FT3、FT4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更高;血清TSH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更低(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甲狀腺功能對比 (例,
2.3 甲狀腺自身免疫性抗體2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血清TgAb、TPOAb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更低(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甲狀腺自身免疫性抗體對比
2.4 炎性因子水平2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血清IL-6、IL-17、IFN-γ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更低(均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例,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腺體之一,其通過分泌具有活性的甲狀腺激素調節人體內分泌激素水平穩定,參與機體代謝、生長發育的過程。遺傳缺陷、過度勞累、精神因素及其他應激反應均是影響橋本甲狀腺炎發病的因素。甲狀腺組織免疫調節失衡、機體免疫細胞產生免疫抗體,進而導致甲狀腺組織正常細胞功能遭破壞是橋本甲狀腺炎發病的主要原因[6]。左甲狀腺素鈉片中含有與甲狀腺自然分泌的甲狀腺素相同的合成左甲狀腺素,其能夠在外周器官中被轉化為三碘甲狀腺素(T3),隨后與T3受體結合,發揮維持人體正常生長發育、促進代謝及提高交感-腎上腺系統感受性等作用。但是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患者可出現心悸、腹瀉等不良反應,影響患者治療積極性。
氣滯、痰凝、血瘀交于頸部是誘發橋本甲狀腺炎的主要病因,橋本甲狀腺炎的病理演變有3期,初期肝氣郁滯,郁久化火,灼傷陰津,肝血受損;中期肝氣乘脾,脾運失司,耗傷氣血;晚期病程遷延,久病體虛,脾腎虧虛[7]。氣血生化之源匱乏,臟腑得不到濡養,氣機阻滯、水濕內停致氣滯痰瘀,進一步造成病情加重。二仙消癭湯中淫羊藿可用于補腎壯陽、祛風除濕、強健筋骨;熟地黃有補血滋潤、益精填髓之功;當歸可補血、活血止痛;巴戟天補腎助陽、強筋骨、逐寒濕;山萸肉具有補益肝腎、收澀固脫的功效;懷山藥可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浙貝母有清熱化痰、散結解毒之功;川芎活血行氣、開郁燥濕、活血化瘀;甘草在方劑中起到輔助、矯味、調和的功效;澤瀉可解熱、清熱滲濕;茯苓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寧心安神之功;黃芪益氣固表、斂汗固脫、利水消腫;黨參養血、補中益氣;白術是利尿消腫、固表止汗、燥濕健脾常用藥;炒麥芽主治疏肝解郁、和中下氣;炒谷芽具有開胃健脾、清熱的功效;夏枯草散結消腫、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煅牡蠣可用于收斂固澀、鎮安神軟、堅散結;枸杞子可補腎益肝;菊花可祛散風熱、平肝解毒。其中淫羊藿為君藥,懷山藥、山萸肉、熟地黃、巴戟天為臣藥,當歸,浙貝母、川芎為使藥,以上諸藥共奏肝脾同調、溫補腎陽、補益肝腎、活血行氣、散結消癭之效[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頸前癭腫、面目浮腫、神疲乏力、畏寒怕冷評分、血清TgAb、TPOAb、IL-6、IL-17、IFN-γ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橋本甲狀腺炎患者患者應用二仙消癭湯能夠改善中醫證候,調節甲狀腺自身免疫性抗體水平,抑制炎性因子表達。TSH是垂體前葉分泌的激素之一,主要作用于甲狀腺細胞的增殖、甲狀腺血液供應及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釋放,可調節、控制甲狀腺的活動。甲狀腺產生激素是腦垂體反饋回路的部分,其通過垂體感知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含量,隨后釋放特殊信號,刺激甲狀腺分泌,TSH處于高水平提示機體甲狀腺功能低下,病情惡化;FT3是甲狀腺素生理活性部分,由甲狀腺直接分泌后釋放到血液中,可用于監測甲狀腺功能,還可調節機體蛋白質合成、體溫、能量產生,其水平升高提示甲狀腺功能亢進病情進展,影響恢復;FT4可反映甲狀腺的功能狀態,不受甲狀腺結合球蛋白的影響,以游離形式釋放入血循環中,其水平升高提示甲狀腺功能亢進病情加重,不利于預后[9]。現代藥理學表明,皂苷、萜類等多種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能夠增強骨質,促進抗體補體生成,提高免疫功能;淫羊藿含黃酮類化合物、木脂素、生物堿、揮發油等,能夠通過調節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及腎上腺皮質軸、胸腺軸等,增強內分泌系統的分泌功能,改善機體代謝水平[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血清FT3、FT4水平高于對照組,TSH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橋本甲狀腺炎患者應用二仙消癭湯能夠改善甲狀腺功能,調節內分泌。
綜上,二仙消癭湯治療橋本甲狀腺炎能夠有效促進甲狀腺功能恢復,降低甲狀腺自身免疫性抗體,緩解炎癥反應,減輕臨床癥狀。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臨床中可通過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