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峰
腦卒中是一種好發于中老年人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其中肩手綜合征(SHS)是腦卒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指患者手突然浮腫疼痛及肩關節疼痛,并且運動功能受限。目前西醫對于腦卒中后SHS患者多采用肢體康復訓練干預,但存在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效果欠佳,治療效果起效緩慢等問題。SHS屬中醫“痹證”“風癱”等范疇,多以血瘀或痰濕之邪有關,多種病理產物壅滯于患者局部經絡,導致患者出現氣血停滯或經絡痹阻而發病,因此多以活血化瘀、解痙通絡為治療方案。《金匱要略》的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可用作治療腦卒中后SHS,主要包含黃芪、桂枝等成分,可達到通經絡、散寒濕和補衛氣的效果,但該藥治療腦卒中后SHS并不多見[1]。故而本研究主要探討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聯合綜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血清P物質(SP)、緩激肽(BK)、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河津市人民醫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76例腦卒中后SHS患者,對照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各38例。對照組年齡61~76歲,平均(66.38±6.23)歲;男患者21例,女患者17例;病程4~9周,平均(6.78±1.45)周;體質量指數20~25 kg/m2,平均(23.89±1.53)kg/m2。觀察組年齡61~77歲,平均(67.35±5.32)歲;男患者22例,女患者16例;病程4~10周,平均(7.76±1.35)周;體質量指數22~30 kg/m2,平均(23.89±1.13)kg/m2。以上基礎資料,經比較后P>0.05,提示2組患者基礎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可進行比較。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河津市人民醫院醫學委員會已審定并批準實施此項研究。
1.2 診斷標準參照西醫《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2]中對腦卒中的診斷標準與《中國卒中康復治療指南簡化版》[3]中SHS的診斷標準;參照中醫《腦卒中急性期中醫證治研究分析》[4]。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年齡60~78歲者;首次發病者;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者;通過影像學檢查、臨床表現以及病史確定為腦卒中后SHS患者且入院前1個月未通過其他治療者等。排除標準:對該治療藥物過敏者;合并其他腦部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以及精神疾病者等。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以消炎止痛及營養腦部神經等為主,并聯合綜合康復訓練,包括本體感神經肌肉刺激療法、Bobath療法、主動上舉鍛煉及作業訓練等,均25 min/次,每天早、中、晚各1次。在對照組患者基礎上觀察組聯合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組方:桂枝12 g,黃芪50 g,當歸、白芍各8 g,威靈仙14 g,炙甘草、山楂各16 g,防風6 g,羌活、地龍各10 g,蜈蚣7 g,生姜5 g。腫痛明顯者加延胡索、川芎、制乳香各10 g;感覺異常,偏身麻木,半身不遂者加全蝎2 g,蜂房、土鱉蟲各10 g。加水350 ml煎熬,熬至150 ml,1劑/d,分2次服用。2組均給予4周治療。
1.4.2 觀察指標①中醫證候積分;②神經功能損傷恢復情況;③血清P物質(SP)、緩激肽(BK)、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水平。
1.4.3 療效判斷標準①中醫證候積分:均以《中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三)》[5]中的中醫證候積分為參照,分別包括手指癥狀、肢體疼痛癥狀、感覺減弱癥狀、舌淡苔薄癥狀、半身不遂癥狀與脈弦滑癥狀,總分為36分,每項6分,分值越高提示癥狀越重。②神經功能損傷(NIHSS)量表:采用該量表進行神經功能損傷評價,總分為42分,≤4分為輕型腦卒中,5~20分為中度型腦卒中,≥21分為重度型腦卒中[6]。肩手綜合征評估(SHSS)量表:包括運動、自主神經及感覺3部分,總分15分,3項癥狀分別為5分。分值越高表示機體功能損傷越嚴重。視覺疼痛模擬(VAS)量表評分:采用該量表進行評估肢體疼痛程度評價,總分為10級,以0分、1~3分、4~6分、7~10分記分,分別為無、輕、中、重度疼痛,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明顯[7]。功能獨立性量表(FIM)和運動功能量表(FMA)量表:FIM總分為126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獨立性越強。采用FMA量表進行運動評估,總分為100分,其中上肢分為66分,下肢34分,分值越低表示機體運動功能損傷嚴重。③血清相關指標:治療前后2組患者空腹靜脈血約采集4 ml,凝固后7 min以 3000 r/min 離心取上清,P物質(SP)、緩激肽(BK)、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

2.1 中醫證候積分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肢體疼痛癥狀、半身不遂癥狀、感覺減弱癥狀、手指腫脹癥狀、舌淡苔薄癥狀與脈弦滑狀的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降低(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

續表1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

續表1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
2.2 FMA FIM VAS NIHSS和SHSS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治療后FMA、FIM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2組患者VAS、NIHSS和SHS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SHSS FIM VAS NIHSS和FMA評分比較 (分,

續表2 2組患者SHSS FIM VAS NIHSS和FMA評分比較 (分,

續表2 2組患者SHSS FIM VAS NIHSS和FMA評分比較 (分,
2.3 血清相關指標2組治療后血清SP、BK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呈降低趨勢;較治療前血清CGR水平均呈升高趨勢,且觀察組較對照組呈升高趨勢(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血清相關指標比較 (例,
腦卒中發病率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不斷升高,多數患者因血管阻塞,血液不能流入大腦或者腦部血管突然破裂導致腦功能受到一定損傷,進而出現SHS。該病多以西醫康復訓練為主,但治標不治本,且長期服用西藥易有不良反應的發生。
腦卒中后SHS屬于“偏枯”范疇,病因氣滯血瘀,經脈失養致使風寒入侵,引起氣血瘀閉而發為此病,治療應以溫陽通絡、益氣活血為主。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方中黃芪和桂枝具有補氣養血、溫經通陽之功效;當歸和白芍活血止血、平肝止痛;山楂和炙甘草具有化瘀止血、益氣滋陰之功效;威靈仙和防風具有祛風除濕、祛風解表之功效;蜈蚣具有息風鎮痙、通行經絡之功效;羌活和生姜具有祛風勝濕、溫肺止咳之功效;延胡索、川芎和制乳香可活血祛瘀、祛風止痛;全蝎、蜂房、土鱉蟲能夠通絡止痛、益氣養腎、活血散瘀。全方共奏活血散結、化瘀通絡之功效[8]。由上述研究結果得知,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舌淡苔薄癥狀、半身不遂癥狀、肢體疼痛癥狀、感覺減弱癥狀、脈弦滑狀及手指腫脹癥狀積分、VAS、NIHSS、S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FMA、FIM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聯合綜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SHS有利于改善2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患者肢體活動能力,與王雁慧等[9]研究結果一致。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桂枝內的桂皮油可擴張血管,調節血液循環[10],黃芪含有的多糖、總黃酮、黃芪甲苷等具有保護心血管、調節免疫、抗腫瘤、抗氧化應激、改善代謝等作用[11],當歸能抑制細胞鈣超載,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12];白芍中的有效成分白芍總苷通過Caveolin-1/VEGF信號通路促進腦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經元再生,緩解大鼠神經功能損傷[13],山楂具有降壓、降糖、抗菌及抗氧化等作用[14],羌活通過抑制血小板和紅細胞聚集,降低血液黏度產生抗血栓形成作用[15];防風中的正丁醇萃通過紅細胞和纖維蛋白原可改善血管微循環,抑制血小板黏附功能,減輕炎性損傷[16]。炙甘草中的甘草甜素能夠使結腸髓過氧化物酶得到抑制,可使活性氧化物質導致的器官損傷及脂質蛋白變性減少,并改善2組患者機體炎癥[17]。由上述研究結果可得,血清BK、SP水平觀察組治療后較對照組呈降低趨勢,較對照組患者血清CGRP水平呈升高趨勢,說明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聯合康復訓練可抑制腦卒中后SHS患者機體神經源性炎癥反應,提高治療效果,與何慧等[18]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綜合康復訓練聯合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可改善腦卒中后SHS患者神經功能和免疫功能,抑制機體神經源性炎癥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