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歌手柳爽和他的樂隊到漠河采風,偶遇老人張德全(化名)在漠河舞廳用獨舞的方式懷念其于1987年大興安嶺“5·6”特大森林火災中離世的妻子康某,柳爽團隊以此故事為背景創作了歌曲《漠河舞廳》。2021年10月25日起,漠河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抖音賬號連續發布多條與《漠河舞廳》有關的視頻,并配上歌曲背景、舞廳畫面、漠河影像、歷史火災等內容。《漠河舞廳》在抖音平臺迅速傳播,張德全老人凄美的愛情故事打動了無數網友,網絡上掀起了“尋找張德全、尋找漠河舞廳”的浪潮。文章運用情緒感染理論,就《漠河舞廳》爆紅網絡案及其背后網民情緒傳播進行個案研究,探討情緒感染在網絡事件傳播中的倍增效應,以及如何構建網絡事件與網民的正向情感鏈接。
關鍵詞:網絡事件;《漠河舞廳》;情緒感染理論;情緒傳播;情感鏈接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8-0037-03
網絡事件是指在互聯網上發生的有較多網民參與討論的事件。近年來,網絡事件頻頻發生,引發網絡熱議,話題在網絡上掀起一股輿論潮流,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影響。代表性的網絡事件如“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天津狗不理王府井店差評報警事件”“漠河舞廳視頻事件”等等。
情緒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是指個人或團體有意或無意地受到其他個人或團體情緒狀態和行為態度感染的過程[1]。情緒感染理論的核心理念在于對象主體之間對情緒價值的相互承認、相互認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憑借速度快、傳播廣、互動性強的優勢得到廣泛運用。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信息源頭,人人又都是受眾,貫穿新媒體信息傳播過程,情緒作為線索隱藏其中。廣大網民要根據自己的價值認同和情感趨同,有選擇地獲取、傳播自己想要的信息和情緒。
新媒體時代,網絡事件受眾情感表達載體有話語、故事、音樂、漫畫、順口溜、口號、標語等,表達方式以視頻、短信、閃客、播客、博客等為主,具有傳播面廣、速度快、發布渠道多的特點。在新媒體常用工具中,微信將閉環狀態的群體傳播與強關系的人際傳播相結合,通過如朋友、同學、老鄉等同溫層網群回帖和轉發,增強事件傳播的疊加效應,放大了網民的極端情緒;微博以其弱關系的粉絲群和基于內容聯系的話題社區,大大降低了網絡聚集門檻,大規模網絡事件極易發生。
在網上社區和BBS論壇,網民參與網絡事件的主要形式是發帖和回帖,主帖話語的情感屬性是網絡事件的重要特征。能否發展成網絡事件,在于主帖話題隱藏的情感因素,如話題內容能否引起受眾強烈的認知認同及情感共鳴。網民通過回帖及互動,觸及社會大眾普遍關切的現實問題,引起情感共鳴。網絡事件的形成過程,既是受眾通過網絡互動實現情感表達和交流的過程,也是一個情感動員的過程。受眾因所處的社會地位、個人經歷、認知水平及信仰等的不同,對網絡事件予以認同或反對。受眾面對網絡事件時,往往有選擇地吸納自己所理解的那一部分信息,而非事實全貌,易在片面信息的刺激下產生極端情緒,并通過線上評論、轉發來表達、分享自己的情緒,推動網絡輿情的傳播。
網絡事件的核心就是話語和情緒。沒有話語,就沒有網絡事件,網絡事件的話語力量來自情緒的表達,網絡事件中的情緒表達邏輯,是網絡事件動因的關鍵所在。在網絡話語中,個體或群體間情緒的表達、感染與分享,其傳播的起點是傳者的情緒,以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和行為反應為內容,最終引發受眾方的情緒反應。在網絡事件中,情緒占據主導位置,喜怒哀樂、愛憎怨恨等,構成了網絡事件傳播中的情緒力量。沒有情緒的表達,就沒有網絡事件,網絡事件都是帶有情緒色彩的行動,情緒色彩越重,網絡事件的傳播就越具廣度和深度。
《漠河舞廳》視頻一觸網,便迅速吸引網民廣泛參與與迅速回應,因視頻話題內容及其表達方式等迎合了網民的情緒認同,話題在網絡不斷發酵,事件網絡聲量逐漸攀升,形成了一股情緒浪潮,使主帖話題聲量大增,在新媒體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情緒宣泄場。
(一)漠河舞廳爆紅網絡案
2019年,歌手柳爽和他的樂隊來到漠河采風,其團隊在漠河舞廳偶遇獨舞老人張德全(化名,下同)。經了解,原來老人妻子康某于1987年大興安嶺“5·6”特大森林火災事故中遇難身亡,康某生前愛跳舞,于是張德全多年來以獨舞的方式懷念妻子。在征得張德全同意的情況下,柳爽以張德全的愛情故事為背景創作了歌曲《漠河舞廳》,并于2020年6月發表。
2021年10月25日,漠河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抖音賬號連續幾天發布《漠河舞廳》視頻,并配上歌曲背景、舞廳畫面、漠河市影像、火災歷史資料等內容。隨即《漠河舞廳》話題在網絡發酵,迅速爆紅網絡。截至2021年11月5日,《漠河舞廳》話題在抖音平臺播放量已超33億次,抖音平臺關于漠河的搜索量環比增長了621%,觀看漠河舞廳視頻直播的人數超過68萬,漠河市文體旅游局官方抖音號短時間內漲了3萬粉絲,迅速形成現象級傳播態勢[2]。
(二)情緒感染在網絡事件傳播中的倍增效應
本研究針對《漠河舞廳》視頻爆紅網絡案,利用情緒感染理論,分析事件話題、話題敘事方式、話題表達形式及話題背后所隱藏的情緒因素,探討情緒感染在網絡事件傳播中的倍增效應。
1.情感敘事方式,《漠河舞廳》讓網友產生強烈共情
《漠河舞廳》以獨舞老人張德全多年來以獨舞的方式懷念妻子的故事為背景創作的歌曲。歌曲背后那份忠貞、愴然、凄美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廣大網友,歌曲視頻在網上迅速傳播,網絡掀起了一股“尋找張德全、尋找那段共舞往事、那段忠貞的愛情漠河舞廳”的浪潮。
在當今這個浮躁的年代,經濟的快速發展,讓人們丟失了太多淳樸的情感,追求真愛成為潛藏在每個人心底的渴望。網友們驚訝地發現,“癡情老人”一生守望的這份愛情,原來正是自己所追求的,并由此產生了一份強烈的情感共振,“尋找”成為《漠河舞廳》引導廣大網友自覺的集體行動。《漠河舞廳》主帖話題有明顯的“情緒”屬性,其話題內容及其情感敘事方式獲得了網民的認同,致使話題在網絡傳播中流量大增。
2.悲情的倍增效應,《漠河舞廳》給人以情感震撼
歌曲故事以大興安嶺“5·6”特大森林火災為背景,這是刻在一代人記憶中的特大火災事故,此類話題涉及社會群體蒙難事件,易引發受眾同情。悲情話題具有倍增的情感效果,給人以“情感震撼”,最易激發網民的情感,調動他們的情緒,吸引大量網民的參與,刺激網絡互動,容易釀成網絡事件。
話題背后的情感邏輯,是網民社會情感結構的脈絡,包括對正義的渴望和追求、對弱者的同情以及對溝通的渴望。
3.音樂表達方式,《漠河舞廳》賦予故事情感溫度
關于音樂與情感的關系,《樂記》有載,“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啴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志微噍殺之音作,而民思憂;啴諧慢易繁文簡節之音作,而民康樂”[3]。
這說明情感能影響音樂,音樂也能影響情感。漠河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通過抖音賬號發布《漠河舞廳》視頻音樂及故事,引發的情感共鳴在網友與《漠河舞廳》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通過情景展現與情緒誘發,漠河舞廳浪漫悲情的故事與漠河冰冷、蕭瑟的景觀相互映襯,溫柔的旋律、唯美的歌詞、傷感的故事,讓網友萌生了有關浪漫、感動與寂寞的情愫。《漠河舞廳》通過音樂及故事直播視頻的傳播,將東北小城的舞廳、懷念亡妻的獨舞老人等元素,與極光、村落、煙火、晚星、野風、大雪等多種漠河符號交織起來,將漠河這座東北邊陲小城呈現在網友視野中,將流量持續放大,呈現多維度情感表達鏈接受眾。
新媒體的普及性及其交流的即時性、互動性,顛覆了以往的信息傳播方式,提高了以往的信息傳播速度,讓受眾廣泛參與到信息傳播的全過程,形成強大的網絡輿論力量。
新媒體受眾第一次擺脫傳統媒體信息被動接受者的地位,全程參與信息的選擇、制作和傳播,受眾對話題的情感反應和認知反應決定了他們對話題的態度,并影響他們對信息的取舍,受眾的情感認同對信息的傳播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面對網絡事件話題,網民在新媒體社區內進行了大量帶有情緒的討論,很容易產生“回音室效應”。
早在1916年,芝斯特伯格(Munsterberg)就發現,電影的吸引力來源于它通過形式脈絡(context)的構建,訴諸情感表達以喚起觀眾在心理層面的情感投射或共情[4]。在網絡事件中,做好與受眾情感的溝通與動員,喚醒受眾情感、感染受眾情感、爭取受眾情感認同,構建與受眾的正向情感,是網絡事件當事人構建與受眾情感鏈接的關鍵環節。
(一)借力共情,構建與受眾的正向情感鏈接
網絡事件中情緒成為輿情產生和擴散的重要因素。在應對網絡話題時,應精準抓住話題焦點及受眾情感,將情緒作為事件處理的依據,依據公眾情緒,正確應對網絡事件,抑制受眾負面情感,尋找受眾的情緒觸點,催生受眾共情,爭取受眾情感認同,以使事件朝著主帖發布者有利的方向傳播。
網絡事件當事人要精準鎖定網絡受眾群體,將受眾吸引到對自身形象認同的虛擬社區群體,著力建構自身形象與受眾正向情感鏈接,培養受眾對當事人的情感認同。
1.打造“意見領袖”,將受眾情感轉移到對事件話題的價值認同上
通過新媒體,精準設置議題,巧借新媒體“意見領袖”引導輿論。“意見領袖”就網絡事件話題及其隱含的情緒,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將這些信息選擇性地傳播給其他受眾,以影響其他受眾對話題信息的情感取向和價值認同,形成小范圍的輿論場景,引發受眾對事件話題的情感認同。
2.精準把握受眾的切身利益及其關注點
要設置有價值、有吸引力的議題,讓這些議題內容網帖四處傳播,網帖信息被過濾、把關、轉發,以引導更多受眾加入這些以共享價值和利益為中心的虛擬社區,通過新媒體這個紐帶將受眾整合起來。同質性價值信息在社區的傳播、辯論,能進一步強化價值認同。
3.促進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動
面對網絡事件,受眾情緒能在短時間內被調動起來,迅速匯成一股情緒性的洪流,此時受眾易于接受同質性情感的事物。新媒體作為信息發布源,當事人將事件話題制作成話題信息,融合話題故事,并從深度和廣度上拓展自身話題信息的影響力。隨著話題信息在受眾中的不斷傳播,話題信息在短時間內被解讀、復制,引發受眾的共鳴,形成一股強大的網絡合力,吸引傳統媒體加入與新媒體的互動,擴大話題影響力,增強受眾對事件話題的情感認同。
(二)多向溝通,構建與受眾的正向情感鏈接
新媒體生態不是單向傳輸,而是雙向的、多向的互動。網絡事件當事人應利用網絡新形態,打造一個與受眾多向交流的網絡群組,加強與受眾的溝通,爭取受眾的認同。當受眾聚集在一個擁有共同價值的虛擬社群中,受眾會圍繞這個群體的共同價值認同及權益在新媒體平臺發聲,網絡事件當事人應加強在虛擬社區與受眾的情感溝通。
1.在共同價值認同的基礎上,強化情感歸屬
不同類型的主帖話題情感效果有所不同,但在釀成網絡事件的過程中,都依賴話題背后所隱藏的情感因素。當事人要按照受眾敘事情感邏輯,通過有價值、有吸引力的話題信息傳播,讓受眾在社區集體中構建自身的情感價值體系。
2.與受眾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雙向、多向溝通
及時回應受眾的提問,會顯得真誠。要對受眾之間的交流予以引導,將受眾的情感遷移到對話題信息的認可上,使受眾對話題信息的情感認同的意識層轉化為實踐支持的行為層。
3.借助主流媒體設置引導性議題,化解負面情緒
要借助主流媒體對網民情緒進行有效引導和疏解,利用主流媒體對輿論和公眾情緒的引導作用,幫助網民認清事件。可通過設置有利于平息事件話題的引導性議題,化解網民負面情緒,將事件危機扼殺在萌芽狀態或消除已經產生的危機。
《漠河舞廳》視頻傳播,話題內容情緒屬性明顯,其話題的情感敘事方式、故事的悲情情緒以及音樂的表達形式,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網絡情緒力量,讓話題的網絡傳播聲量倍增。新媒體傳播要精準把握受眾情感,精準制造輿論話題,搶奪輿論話語權,成功俘獲網絡受眾的情感,通過受眾關注的議題,構建與受眾的情感鏈接,形成支持網絡事件的浩大聲勢。
參考文獻:
[1] 易婷婷,梁明珠.旅游博客情緒展示對旅游意向的影響研究:基于情緒感染理論的實證分析[J].旅游研究,2019,11(1):1-15.
[2] 張亞欣.《漠河舞廳》走紅網絡,漠河能否憑一曲之力帶火旅游業?[N].中國城市報,2021-11-22.
[3] 高覺敷,潘菽,燕國材,等.中國心理學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70-71.
[4] 紀莉,董薇.從情感研究的起點出發:去情緒化的情感與媒介效果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18(5):110-120.
作者簡介 田衛東,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聞傳播教育、新媒體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