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在簡述STEM教育的基本概念及發展簡史的基礎上,分析現有的幾套STEM教材的出版現狀與問題,提出加強政府引導和頂層設計,注重資源整合與平臺建設,出版管理部門加大開發STEM教材的資金支持力度、出版單位加大投入與推進力度等建議。
關鍵詞:STEM教育;科學教育;融媒體;STEM教材;出版現狀及問題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8-0212-03
STEM,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英文單詞首字母的大寫組合詞,是一種受各國教育界高度重視的跨學科教育典范[1]。STEM強調學科內容整合、主題式與模塊化教學、學生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創新創造動手能力。課程一般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式學習、合作探究等教學模式。
(一)STEM教育的發展簡史
STEM教育始于美國。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頒布《本科的科學、數學和工程教育》,確定了發展STEM教育的戰略意義,并對STEM教育的發展提出了宏觀指導,包括經費投入、宣傳動員、機構間的協同推進等。為進一步推動STEM教育的發展,該委員會又于1996年發布了《塑造未來:透視科學、數學、工程和技術的本科教育》,制定了改善STEM教育的實施戰略,并重點解決K-12教育系統中STEM教育的師資問題,以實現其在短期內振興美國科學教育的目標。2006年1月31日,美國政府發布《美國競爭力計劃》,樹立了以創新引領全球的目標,并通過加大對科技領域的投入,來提升創造力和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故而,《美國競爭力計劃》成為美國發展STEM 教育的指導性文件。
英國非常重視STEM教育的發展,于1988年、2002年、2004年、2017年在教學中加入技術和設計課程,并發布《為了成功的科學工程技術(SET)》《科學與創新投資框架》《建立我們的工業戰略綠皮書》。德國于2008年、2009年、2012年分別發布了《德累斯頓決議》《關于加強 MINT教育的建議》《MINT展望—— MINT教育推廣指南與MINT類職業規劃》,MINT,即德語中的數學、信息、自然科學和技術。澳大利亞于2011年、2013年、2015年分別提出“有效的合作:提高西澳大利亞STEM教育質量倡議”、《昆士蘭STEM十年規劃》《國家利益中的STEM戰略》《STEM學校教育國家戰略(2016—2026)》,逐步把STEM教育提升至未來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在教育實踐中,走在了STEM教育的發展前列[1]。
(二)STEM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概況
2001年,STEM的概念開始出現在我國教育和科技領域。2007年,STEM教育應用于我國教育實踐。2015年9月2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國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及STEM教育。該文件明確了探索STEM教育、推動學科融合、發展創客教育等舉措。2015年至2016年,深圳、江蘇、成都相繼制定《深圳市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關于開展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項目試點工作的通知》《中共成都市委教育工委成都市教育局2016年工作要點》,在推進STEM的教育試點和STEM教師培訓方面作出明確要求,即通過推進教育變革,提升中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動手創新能力。2016年,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嘗試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引入“眾創空間”、跨學科學習、創客教育等新方式。2017年,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提倡跨學科教育方式,建議教師在課堂中導入STEM實踐活動[1]。2021年6月25日,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強調在“十四五”期間,培育理性思維,推進五項重點工程的實施,即科技資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礎設施、基層科普能力提升、科學素質國際交流合作[2]。在《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的通知》和《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關于印發<重慶市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十條舉措>的通知》中,強調了推動和豐富跨學科教育在教學中的結合,為培育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截至目前,STEM教育不僅在政策層面得到了確認,其本身的內涵也不斷充實,逐漸拓展為STEM+和STEAM。2022年9月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再次強調了科普教育與適應新時代需要的科普教材出版的重要性[3],進一步推動了STEAM實踐教材的建設進程。
隨著STEM教學理念的引入,專業教材、培訓試行本的出版進入加速階段。調研發現,最早的培訓試行本大約出現在2015年前后,隨后各專業研究機構和出版單位陸續加入,使STEM專業教材與培訓試行本的品種不斷增多,內容日漸豐富,形式愈發多變,載體更加多樣。本文僅對明確標明教材教輔的同類品種加以整理與分析。
(一)我國中小學STEM教材的出版現狀
通過對開卷數據進行統計整理,對京東、當當網上書城進行查核,以及對重慶部分新華書店和重慶量子貓科學館進行實地調研,發現總體出書品種約300種,指明針對中小學生或分年級對應的教材和培訓試行本的統計見下表。
(五)相關出版管理部門應加大開發STEM教材的資金支持力度
國外引進版STEM教材固然自成體系,但與國內中小學生的水平和思維模式等多不匹配,也欠缺匹配的后續資源支持。因此,應加大開發STEM教材的資金支持力度,推動打造匹配國內學生學習水平、富含國內科技發展特色的優質教材,組建由出版單位、教委、科委、教科院、學校、STEM專業培訓公司組成的項目組,做好相應的配套課程資源開發與視頻制作,在各地進行實踐使用的基礎上,打造規范、統一的數字化教材。
(六)出版單位需加大投入與推進力度
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實踐探索的推進,國家相關文件的不斷完善與指向性更新,新教材開發已是箭在弦上。出版單位在穩定既定市場的基礎上,有前瞻性地探索與嘗試,是搶占未來市場的必然之舉。出版單位必須統籌資源做好謀劃,對具體實施部門予以相應的政策放開、人才設備資金支援和考核激勵,尤其是在開發與培育市場階段。
文章對STEM(或拓展后的STEM+、STEAM)教育及STEM教材出版現狀進行分析與研究,與關注青少年科學課程教材建設的同行及從事相關領域實踐的教師作交流,以期為STEM(或拓展后的STEM+、STEAM)教育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武小鵬.國家政策視角下國際STEM教育發展路徑、價值取向和啟示[J].當代教育論壇,2020(2):55-64.
[2] 教育部.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EB/OL].公務員之家,https://www.gwyoo.com/Article/shuzhibaogao/jhgh/niandugongzuojihua/202102/736512.html,2021-02-25.
[3]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EB/OL].中國新聞-央視網,https:// news.cctv.com/2022/09/04/ARTIJLEZXJ6qLQHy5S8wduOL220904. shtml,2022-09-04.
[4] 中國STEM教育調研報告[R].中國教科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2019-10-24.
作者簡介 張立武,本科,副編審,研究方向:公益出版、編輯實務、科普與科技專業圖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