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加拿大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記》于2022年3月11日在美國網絡上映,該片憑借過硬的動畫技術、生動的故事情節及真摯的情感表達,在國內外大受好評,片中蘊含的大量中國元素及傳統孝道文化也引發了觀眾的深入思考。文章在分析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記》的基礎上,討論中國傳統孝道文化的現代化建構,并對影視作品中“動畫+倫理”的模式進行了探索,旨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傳承、創新性發展。
關鍵詞: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記》;傳統;孝道文化;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8-0245-03
由加拿大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記》于2022年3月11日在美國網絡上映,該片憑借過硬的動畫技術、生動的故事情節及真摯的情感表達,在國內外大受好評。在美國的爛番茄網及國內的豆瓣網,影片分別獲得了95%的新鮮度及8.2的高分。影片中蘊含的大量中國元素及傳統孝道文化也引發了國內外觀眾的廣泛思考。
石之予導演認為,《青春變形記》之所以能同時引起中西方觀眾的共情,是因為片中許多故事情節都源于她自身的真實經歷。華裔家庭對傳統文化、家風家教的重視,以及對子女行為的嚴格約束,使得移民子女的成績普遍優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他們的個性,使其難以融入西方同齡人的社交環境。
影片開頭第一句話就是美美的自述:“我家的首要規則?孝敬父母!”畫面隨即展現了美美向父母敬茶、祭拜祖先等體現傳統孝道文化的一系列場景,這些循規蹈矩的場面,放在崇尚獨立自由、個性解放的西方青少年群體中,自然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青春期的美美萌生出的個人意愿頻頻被壓抑,最終導致代際矛盾加劇乃至爆發。在影片的最后,導演提出了一套現代化視域下的親子相處模式,給出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調和之道。
著名學者梁漱溟認為,“孝是中華文化最突出的特色,談中國文化而忽視孝,即非于中國文化真有所知”[1]。傳統孝道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和精髓,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中有著極高的地位,至今對促進家庭和諧、維系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孝道文化中的部分陳舊觀念已不適應新的社會發展趨勢,傳統孝道文化的現代轉化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訴求。只有不斷地在批判中繼承傳統孝道文化,才能推動其與時俱進,煥發出新的時代魅力,貢獻出新的社會價值。
中國傳統孝道文化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原始社會,經過殷商時期的發展,中華傳統孝道文化于西周正式形成[2]。從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忠孝文化成為封建統治制度的核心。孔子是儒家孝道理論的鼻祖,《孝經》是儒家最完備和系統的孝道理論。《孝經》寫道,“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夫孝,德之本也”。在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孝被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是一切道德規范的根本。儒家孝道思想在家庭生活中主要體現為子孫孝敬祖先、侍奉父母、順從父母的意愿等等。此外,儒家思想不僅強調要“養親”,更要“尊親”“敬親”,如《孟子·萬章上》寫道,“孝子之至,莫大于尊親”。又如《禮記·祭義》中曾子曰,“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儒家倡導子女發自內心地尊重敬愛父母,順從他們的意愿,要始終做到和顏悅色、心甘情愿地孝敬父母,孝而無怨。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嬗變中,傳統孝道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華夏人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積淀為中華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基因,亦扎根于海外華裔群體的精神深處。
在影片開頭,美美向觀眾介紹道:“我家的首要規則?孝敬父母!他們是至高無上賜予你生命的人,含辛茹苦地給了你一個棲身之所,讓你有食物可吃,極豐盛的食物。作為回報,你至少能做的就是有求必應。”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年幼的美美雙膝跪地向母親敬茶的照片,掛在墻壁的卷軸上寫著一個大大的“孝”字,以及“諸事和為貴,百善孝為先”的訓語。美美生活在一個重視傳統文化的華裔家庭,從小耳濡目染,受到中國傳統孝道文化的深刻影響,在生活中以孝道為準則處處規范自己的行為:為了迎合母親的期望而努力學習,考取高分成績;為了按時回家協助母親完成宗祠的工作,拒絕和朋友們去唱卡拉OK;因為母親對嘻哈歌手的鄙夷而不敢承認自己追星;自己畫的臆想漫畫被母親拿到眾人面前“公開處刑”卻不敢反駁……美美對鏡中的自己說“你是她的驕傲和快樂,不要讓她失望”。由此可見,傳統孝道文化浸潤著美美,她發自內心地認為順應母親的意愿是理所應當的,違背母親的行為是錯誤的,甚至連忤逆母親的想法都是可恥的。可以說,美美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華裔青少年,是人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尊老愛幼,聽話懂事。然而,隨著青春期的到來,美美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其潛意識中無條件服從父母的傳統孝道思想也面臨著挑戰。
美美在影片開頭的自述中曾提到:“有人說孝敬父母聽起來很棒,但如果做得太過,你可能會忘記尊重自己。”在家人眼中,美美一直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女孩,青春期的美美對異性表現出好感、畫臆想漫畫、追星等行為都遭到了母親的反對,母親認為美美做出這些不當行為是由于交友不慎,被壞朋友引導和利用了,沒有正視美美的個人意愿,而美美囿于從小接受的孝道文化,也不敢正面反抗母親。受強烈個人意愿的驅使,她欺騙母親去參加數學競賽班,實則利用變成紅熊貓的能力與同學互動來賺錢買演唱會的門票;裝作睡覺實則偷偷溜出家門去同學家參加派對……當然,用欺瞞的方式來調和個人意愿與孝道之間的矛盾,最終只會導致矛盾加劇乃至爆發。在舉行封印儀式的晚上,美美選擇將紅熊貓留下,并且不顧家人的反對去體育館看偶像的演唱會,第一次正面反抗母親。美美的叛逆行為導致母親情緒失控,變成了極具破壞性的巨型紅熊貓,對體育館造成了毀滅性破壞,這也意味著代際矛盾的徹底爆發。
中國早期封建社會,傳統孝道文化培育了國民“溫良恭儉讓”的優良品質,促進了家庭關系的和諧,維系了社會發展的穩定。然而,傳統孝道文化作為小農經濟和宗法制度的產物,不可避免地具有歷史局限性。傳統家庭講究父為子綱,強調長幼尊卑,父母和子女之間儼然是權威和服從的關系。《孟子·離婁下》提到“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子女要完全順從父母的要求與安排,不然就沒資格成為子女,這種思想觀念充分顯現了親子之間的極端不平等關系。子女在長期單方面盡孝的過程中,很容易形成謹小慎微、逆來順受的奴性人格。他們自發承認父母的權威地位,對父母言聽計從,逐漸喪失了自我,失去了生機與活力。在一定程度上,中國傳統孝道文化影響了年輕一輩的獨立精神和創新意識,阻礙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最終導致了墨守成規、安于現狀。
近代以來,中國時局動蕩,戰亂頻繁,傳統孝道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經歷了一個較為跌宕的發展過程。在西方文明的炮火之下,我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逐漸瓦解,傳統孝道文化逐漸褪去封建外衣,剔除了封建等級性、壓迫性等內容,并被賦予近代自由平等民主的內涵[3]。如今,傳統孝道文化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環境都已發生了巨大變革,新的時代主題共同呼吁中國傳統孝道文化的現代化轉型。
文化的現代化轉型即在現有的文化基礎上,保留具有民族性、科學性和進步性的精華部分,同時根據時代要求和人民需要,對文化進行調整和完善,從而實現文化的現代解讀和自我超越,將文化轉變為具有時代特色的優秀文化。傳統孝道文化要實現現代化轉型,就要朝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方向努力,最終與當代社會相協調。學者王曉文指出構建新型親子關系,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內容和精神為依據。因此,父母、子女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子女在人身上也應該是自由的,父母、子女應該在公正、合法的范圍內展開親情互動。父母要尊重子女的選擇,子女也要尊重、敬愛父母[4]。
影片中,在幫助母親封印紅熊貓之后,美美遵從自己內心的意愿,選擇留下紅熊貓,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而家人也終于理解并尊重美美的意愿。通過美美最后的選擇以及母親態度的轉變,石之予導演對適合現代社會的新型孝道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在親子關系中,父母尊重子女的人格獨立,不強求子女無條件地聽從自己,不過度保護與過分干預,并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和包容;子女在尊重、敬愛父母的同時,敢于表達自己的意愿;兩代人在互相體諒和認同的前提下和睦相處,以此達到各自滿意、意見統一的目的。
在影片的最后,導演描繪了一幅親子間融洽相處的和美畫卷——美美仍然協助母親完成宗祠的工作,并且利用變成紅熊貓的能力吸引游客,與母親一起籌款重建體育館;而母親也接納了美美的朋友,使女兒可以正大光明地跟朋友們去唱卡拉OK。
在執導的第一部作品《包寶寶》中,石之予導演就開始用動畫的形式來呈現華裔家庭中獨特的親子關系。影片通過成熟的數字動畫技術,用夸張的人物形象、微妙的面部表情、動人的故事情節,塑造了過度保護兒子的母親與渴望獨立的包寶寶這對極具張力的人物形象,講述了一個普通而具有代表性的移民家庭的故事。石之予導演從全球化的視野出發,用充滿想象力的動畫形式展現了中國傳統家庭模式在現代親子關系中的觀念沖突與情感羈絆。短片在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激烈角逐中斬獲了最佳動畫短片獎,成了用動畫電影形式來展現家庭倫理問題的成功典例。
早在20世紀,中國就已經有了呈現倫理問題的優秀動畫電影,如《寶蓮燈》《哪吒鬧海》等。20世紀中國動畫電影中的家庭關系基本受傳統孝文化的轄制,以“忠孝節義”為道德標尺,以子輩服從父輩、個人利益服從家庭利益作為正向價值觀,如《寶蓮燈》中沉香不顧天條與自身安危劈山救母,《哪吒鬧海》中哪吒殺死敖丙后為不連累父母和百姓而自刎等。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動畫事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大魚海棠》《白蛇:緣起》等制作精良的國產動畫電影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則更上一層樓,以50億的票房刷新了中國票房紀錄。《哪吒之魔童降世》從人物造型、故事情節、家庭關系等方面出發,對傳統的哪吒故事進行了顛覆,創作出了與經典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大相徑庭的哪吒形象,應和了當下的社會價值觀念,滿足了新時代觀眾的審美需求,有研究者甚至將之視為象征“中國學派”復興的標志性作品[5]。
梳理以上在票房和口碑上均獲得了優異成績的動畫電影,可以看到我國動畫電影從業者逐漸在傳統文化領域開拓了新的發展思路,那就是在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深入把握中國國情,在現實化、本土化、民族化的發展理念中彰顯中國動畫電影的實力與魅力[6]。從題材和內容的角度來看,傳統文化能夠為動畫創作者提供豐富的創作資源,帶來不竭的創作靈感。經過歲月洗禮、廣為人知的傳統經典故事自然好過倉促的編造。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用“舊瓶裝新酒”,這“新酒”也需要用心釀造,更不可“換湯不換藥”。
影視作品的創作是一個建構形象的過程,而家庭是構建社會關系的基本單位。結合時代精神構建全新的家庭倫理是中國動畫電影故事架構、形象塑造與主題表達等方面的追求。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將傳統家庭的倫理道德與現代社會的時代氣質有機整合,是中國動畫電影在展現家庭倫理問題時面臨的一大難題。而數字動畫技術是具有極大自由度和極強可塑性的新興技術,如何使其在展現家庭倫理的影視作品中發揮巨大作用,是我國動畫電影從業者應進一步探索的道路。
分析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記》對孝道文化的現代化建構,可以看到動畫電影在展現家庭倫理問題上的巨大潛力。勤奮、節儉、愛國、孝順等深藏于我們集體無意識中的文化基因,始終是我國觀眾藝術審美的文化土壤。當下的動畫電影作為依托于數字動畫技術這種新興載體的藝術形式,應把握時代脈搏,彰顯時代精神,挖掘歷史文化,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優勢,在影視領域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型、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情”。中國孝道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精髓,是我國傳統社會道德倫理規范的核心。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今天,中華傳統孝道文化仍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對我國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認同,建設文化強國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趨勢,我們要用實事求是的態度重新審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文化,既要充分挖掘傳統孝道文化的精華,也要剔除其中與社會脫節甚至阻礙社會發展的糟粕,結合時代特點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推動中國傳統孝道文化在新時代的轉型,使其更好地適應并服務于當前的時代與社會,為實現健康老齡化、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精神保障。
參考文獻:
[1] 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M].北京:學林出版社,1987:307.
[2] 孫瑩瑩.中華傳統孝道文化的現代轉化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21.
[3] 鄭大華,廖慧貞.東西方文明沖突下的中國近代孝道文化變遷[J].學術探索,2022(1):116-122.
[4] 王曉文.孝文化的歷史透視及其現代反思[J].理論學刊,2017(1):163-168.
[5] 王瑞.國產動畫電影中的家庭形象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20.
[6] 高永剛,劉揚. 21世紀以來中國動畫電影對傳統家庭倫理的表達趨向[J].電影評介,2021(5):94-97.
作者簡介 楊玉坤,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文藝與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