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倩(四川省成都市川化中學,成都 610300)
近年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四川省教育廳陸續印發了《四川省中小學心理危機“三預”工作指導意見》《關于加強心理健康工作預警和提示的通知》等文件,明確指出中小學要深入細致地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摸排,在依法、自愿的基礎上,科學使用心理測量工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發現突出問題,適時發出警示。但心理篩查完成之后,直接用測評結果作為心理危機干預的依據,可能會導致誤判率較高;而將測評結果不做處理直接報送給學校領導和相關教師,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焦慮和恐慌。為了減少誤判,有必要進一步評估學生心理問題是否真的存在、問題的性質和嚴重程度、是否需要進行危機干預、是否需要轉介等,這就需要開展心理約談工作以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達到心理問題早發現、早預防、早輔導的目的。
心理約談是指在心理普測之后,心理教師主動邀請在普測結果中顯示疑似高危的學生,在安全、受保護的空間里,進行一對一訪談,一次訪談的時間為20~40分鐘。在約談中,心理教師通過言語的和非言語的反饋,了解學生的基本狀況、主要困擾、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等,綜合評估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佐證心理測評的結果,明確是否需要進行心理危機干預或轉介,明確下一步心理輔導工作的內容和方向。心理約談可以是結構化的,也可以是非結構化的。結構化約談通常采用事先統一設計好的、有一定結構的問卷或提綱,對約談對象提出的問題、提問的次序和方式以及記錄方式都是統一的。非結構化的約談是一種無控制或半控制的訪談,事先沒有統一的問卷或提綱,只是有一個題目或一個粗線條的問題大綱,心理教師可根據訪談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做靈活調整。本文中提到的心理約談主要指結構化心理約談。
我校前期的心理健康普測中采用的心理測量工具是京師××平臺的中學生心理問卷,通過標準化施測、后臺的數據處理和大數據分析,可以快速、高效地了解全校學生整體的心理健康狀況。測評結果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成了四種狀態,即適應良好、適應不良、有嚴重問題和有危機問題,需要約談的對象是結果顯示為“危機問題”和“嚴重問題”的學生。因為學生數量比較大,在我校,有“危機問題”的學生由專職或兼職心理教師完成約談,有“嚴重問題”的學生由班主任完成約談,本文主要闡述對“危機問題”學生的心理約談。
不同于個別心理輔導“主動求助、不求不助”的理念,心理約談是心理教師主動邀請學生前來談話。學校心理中心提前根據約談對象的名單,一一安排好每個學生的約談日期、具體時間和地點,然后通知班主任,由班主任通知學生按照約定的時間準時赴約。為了保證邀約過程的結構化,一般采用統一格式的邀約通知。例如,“××班主任,你好,感謝你對學校心理測評工作的積極協助,為了更準確地了解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以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邀請部分同學進行訪談。請你通知你們班xx同學,在x月x日x點到心理中心。感謝你的支持!”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班主任來通知,絕大部分學生都會按時前來,但還是會有極個別的學生不愿意來,心理教師要提醒班主任對這些學生加強觀察,有問題及時與心理中心溝通。被約談的學生一開始可能有些緊張、不安甚至抗拒,這很考驗心理教師的專業能力。在約談中,心理教師通常會期待學生能夠有中等程度的表露以達成約談的目的,而結構化的心理約談能夠幫助心理教師很好地實現這一期待。
一次完整的結構化心理約談大概需要40分鐘。約談過程主要包括三步:建立關系、綜合評估和給予心理支持。
關系的建立是從見到學生的那一刻開始的,良好的、安全的和信任的師生關系是心理約談能順利進行的前提,也是達成心理約談目標的重要保證。關系的建立主要有以下三步。
1.閑聊
見到赴約學生的那一刻,先別著急進入約談的工作狀態,要先跟學生閑聊。來訪學生可能帶著各種猜想和各種復雜的情緒來到一個不太熟悉的地方見一個陌生的心理教師,防御肯定是會有的,而好的、有效的閑聊可以幫助學生放松下來,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閑聊的內容因人而異,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愿意聊的話題都行。閑聊的時間一般在三分鐘左右。
2.解釋約談目的
對于約談目的,心理教師要有一個統一的解釋。例如,“學校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關心同學們的心理狀態,很想要了解大家的想法,也特別樂意為同學們的煩惱和困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所以委托心理老師跟大家進行這樣一個交流”。解釋約談目的的目的,是為了打消來訪學生認為自己不正常、有心理問題的顧慮和擔心。
3.強調保密原則,說明保密例外
在強調保密原則、說明保密例外時,心理教師可以這樣說:“我們的談話內容會嚴格保密,不會讓你我之外的第三個人知曉,除非你自己愿意。但保密也有例外,當發現你有傷害自己和他人的可能時,就不能為你保守秘密,因為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
一般來說,建立關系的時間在五分鐘左右,關系建立的好壞在下一個綜合評估環節里能夠很好地體現出來。在一個安全的、信任的關系中,學生會更愿意溝通,表露的程度也更深;反之,學生對心理教師提出的問題會用敷衍的態度報以簡短的回應。
這個過程是心理約談最核心、最關鍵的環節。約談開始前,教師要整理出結構化訪談的提綱并充分熟悉,只有對每個問題的設置、提問的流程等了然于心,才能在約談時做到有的放矢、靈活應變,才能讓談話始終在框架內進行,形散而神聚,提高約談的有效性。負責心理約談的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咨詢技能,非心理學專業的教師要提前進行充分的培訓才能開始工作。在約談中,應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去了解信息以做出綜合評估。
1.來訪學生的基本情況
來訪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重大生活事件、家庭狀況、人際關系狀況、學習狀況、戀愛狀況等。在提問的時候可以這樣說:“××同學,請你從學習、人際關系、家庭情況等方面簡單介紹一下自己,以幫助老師更好地了解你和理解你。”
2.來訪學生的主要困擾
“最近兩個星期以來,有沒有什么事情讓你覺得困擾?”青春期誰還沒有幾件煩心事呢,通常絕大部分學生都會回答“有”,心理教師可繼續追問:“是什么事情讓你覺得困擾呢?”以此打開話題。如果學生回答“沒有”,心理教師可結合非言語信息來進行判斷。
綜上所述,通過前兩個問題的詢問,了解學生是否處于急性應激或慢性應激(壓力)之中。
3.來訪學生認知、情感、行為及社會功能的基本狀況
這里需要獲取的信息有點兒多,如果只通過一個提問一股腦問學生的話,有可能他回答了一兩個方面,就忘了還要回答什么,所以,應把這個提問進行細分。例如,“這樣的困擾對你的心情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這段時間你和之前有哪些不一樣?”“在這個困擾之下,最近學習狀態怎么樣?”“這個困擾產生以后睡眠情況如何?”“最近兩個星期以來飲食怎么樣?胃口好不好?”通過具體化的問詢,全面了解心理問題對學生的影響程度和破壞程度,以確定問題的嚴重程度。
4.來訪學生的主要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
“當你陷入困擾的時候,你會做些什么讓自己覺得舒服一些,感覺好一些?”此問題能幫助心理教師了解學生的應對方式是否安全、有效,是否存在自殺自傷等危險的想法和行為。“在你的家人、同學、朋友、老師當中,在你需要關心和幫助的時候,誰可以幫到你?”此問題能幫助心理教師了解學生的主要社會支持,學生感覺到的社會支持力量越弱,出現心理危機的風險就越高。
5.來訪學生既往咨詢(求助)史、精神疾病史和就診就醫、服藥情況
既往咨詢(求助)史、精神疾病史等因為涉及學生的隱私,也特別容易引起學生的擔心,害怕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因此對這些方面的詢問一定要放在前面的四個步驟之后,要讓學生感覺到,教師是真的關心他的心理狀態,才想要了解這些信息。“你是否曾經因為一些心理煩惱和困惑,去尋求心理老師、心理咨詢師或者心理醫生的幫助?”如果學生回答“有”,就要進一步了解咨詢史和就診就醫史,還要追問一句“班主任是否知情,如果不知情,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不想讓班主任知道”。在約談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在醫院確診為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問題的學生對班主任隱瞞了真實情況,卻愿意向心理教師表露,這一方面說明彼此建立起了安全、信任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也說明,這些學生特別渴望有人能理解他和幫助他。
6.危機評估(自傷、自殺或傷害他人情況)
每個被約談的學生都要做危機評估,尤其是處于急性應激或長期難以解決的慢性應激之中,嚴重影響到基本社會功能,應對方式單一、社會支持弱的學生。心理教師最好采用封閉式提問,以快速、精準地掌握信息。“有的人在自己很痛苦很難受又找不到更好的排解辦法時,會通過割傷自己、戳傷自己等方式進行短暫的釋放,你是否也會這樣?”“有的人在絕望和無助時,會覺得活著沒有意思,你是否也有類似的想法和念頭?”如果學生既有自殺意念又有自傷行為,就需要對他的危機情況進行評估,明確危機的危險因素和保護因素。危險因素經過上面的流程基本能夠明確;對于保護因素,可以用焦點解決技術來衡量學生對未來的希望感、對死亡的恐懼感、對家人的責任感、社會支持系統和解決問題能力等。經過危機評估,如果問題嚴重,需要及時啟動心理危機干預機制,保障學生的身心安全,避免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
給予心理支持包括提供積極反饋、介紹學校心理中心。對于問題不是很嚴重的學生,可以把談話的內容做一個總結再積極反饋給學生,例如,“老師發現,雖然你有一些現實的煩惱,但是你也有很多來自家人、朋友的關心和支持作為保護,你會采用××、××、××方法來應對困難,這些方法安全又有效;你個人有比較好的心理調節能力,這讓老師覺得很安心。”給學生一些積極反饋,可以增強他們的自尊感。對于問題嚴重的學生,可以這樣反饋:“老師覺得你特別能堅持,特別有毅力,特別善良和懂事,老師很愿意支持你、陪伴你度過艱難的時刻,相信你的狀況一定會越來越好。”最后一定要再次介紹心理中心的工作,說明心理中心的預約方式和聯系方式,誠邀學生在需要時前來求助。
約談結束以后,應及時、規范地填寫約談記錄表并妥善保存。之后,將學生的大體情況向學校德育處和班主任做一個簡單的反饋。如果需要轉介,就配合班主任做好家長工作,及時轉介,同時提醒班主任在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應注意的事項。
非結構化約談雖然更有利于發揮約談者和被約談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靈活的形式能夠適應被約談者各種具體的、特殊的情況,有利于拓展和加深對問題的了解;但是,需要心理約談的學生體量大,學校專業心理教師數量少,如果都要進行非結構化的深度約談會比較耗時。而結構化的方式,會讓訪談內容更加聚焦,有助于心理教師更加快速準確地了解來訪學生當前的身心狀態,澄清問題所在,明確問題的嚴重程度,從而提高心理約談篩查的準確性。
心理約談是心理教師一對一進行的,約談的人數動輒上百人,加之中學生學業緊張,空閑的時間很少,要在短時間內完成約談工作,離不開學校各部門的組織協調,尤其是德育處,要做好約談前的各種動員、安排和部署工作。班主任要把約談邀請通知到位,組織學生有序前來。如此,心理教師才能沒有后顧之憂地做好工作,完成約談評估。
從理論上來說,心理約談的對象除了“危機問題”學生,還有“嚴重問題”學生,后者的數量比前者更大,如果也全部由心理教師一一面談的話,會非常耗時耗力。對此,學校可培訓班主任隊伍,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使班主任們能夠完成對“嚴重問題”學生的部分約談工作。在我校,大部分班主任都持有成都市心理輔導員B級證書,具備基礎的心理知識和心理咨詢技能,進行培訓以后,基本能夠勝任約談工作。培訓的內容包括對約談提綱的使用和把握,以及在約談過程中班主任角色的轉變,從態度、立場、語氣等方面少一些德育的感覺,多一些心育的味道,如此才能讓約談真正達到目的,而不是流于形式。在約談過程中,對于班主任無法解決的比較棘手的問題,再交由專職心理教師去處理。
心理篩查和篩查后的心理約談工作目前已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常規工作,結構化心理約談模式的構建,有助于學校在需要約談的學生數量比較龐大的情況下,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情況,為開展下一步的預防、輔導和干預工作指明方向,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