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光會
We are (a) go是We are ready to go的口語化表達,義為“一切準備就緒”。這個短語最早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航空飛行任務前,控制人員檢查發射狀態,術語為go/no go poll,以表示“已準備好”和“未準備好”兩種狀態,后短句We are go成為生活常用語。標題簡潔明了地點出登月任務準備就緒,以帶有航空專業色彩的口吻預示了正文“阿波羅11號”的主題。
This week has seen the releaseof “Apollo 11”, a documentary marking the 50th anniversaryof the mission that brought three Americans to the moon in 1969. The subject has been well covered, but this is different.Todd Douglas Miller, the director, and his team scoured nine days’ worth of footagegathering dust in the National Archives. Mostly unseen promotional material, it captures every angle: the nervous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at Mission Control, the beer-swillingdads watching the launch at Cape Canaveraland the almost disconnected calmof the astronauts themselves.The film combines other-worldly wonderwith the profound humanity behind the project. Earth’s satellite still exerts a pull: last week an Israeli company launched an unmanned mission from Cape Canaveral, watched live across the world, and two more are plannedthis year by India and China. Only 12 people have ever walked on the moon; millions more continue to dream of it.
[1] see義為“見證”,翻譯中可不譯,直接以release作動詞翻譯。
[2] 阿波羅11號(Apollo 11)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也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此處Apollo 11以引號標注,指由Neon和CNN Films出品的同名紀錄片《阿波羅11號》。
[3] a documentary是Apollo 11的同位語。mark義為“紀念、慶賀”。
[4] The subject指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this指代新上映的紀錄片。cover義為“報道”,紀錄片也屬于cover的一種方式,故be well covered可譯為“被屢屢提及”或“被充分討論”。話題的普遍性和此紀錄片的特殊性形成轉折對比關系。
[5] the director是Todd Douglas Miller的同位語,可譯為“導演托德”。
[6] scour義為“徹底搜尋,翻找”,常用搭配scour A for B,即在A中搜索B。worth作名詞時,有兩種常見用法:或表示價值,指當下市值,例如“ten pounds’ worth of books”;或表示持續時長,如文中用法,意思是footage的總時長達9天。footage義為“(描述某一事件的)片段鏡頭”。
[7] gathering dust in the National Archives為后置定語,修飾footage。gather dust,或作collect dust,對應中文“久被塵封”。the National Archives義為“國家檔案館”,archive作“歷史檔案”義時常用復數。
[8] it指代首句中的documentary(即下句主語The film)。mostly unseen呼應前文gathering dust,展現了紀錄片的特殊之處。
[9] Mission Control指“太空飛行地面指揮中心”。at后常加具體地點。
[10] swill義為“豪飲,大口喝”。beer和swilling通過連字符構成形容詞,表示“大口喝著啤酒的”。
[11] Cape Canaveral指“卡納維拉爾角”,知名的航空海岸,其附近有肯尼迪航天中心和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美國的航天飛機都在此發射。
[12] calm作名詞,義為“沉著、泰然自若的狀態”。disconnected calm表示看似無關的冷靜,產生反差意味。宇航員作為登月的親身試驗者,理應是最緊張的人,而他們卻展現出看似置身事外的沉著。
[13] other-worldly以ly結尾,但詞性為形容詞,義為“超世俗的,異世界的”。文中other-worldly wonder指“月球上的天外奇觀”。
[14] satellite除“人造衛星”義之外,也指“天然衛星”。句中Earth’s satellite指地球的天然衛星,即月球。exert a pull運用比喻,表示月球對人類仍有相當的吸引力。
[15] 2019年2月21日,由以色列私營機構SpaceIL主導制造的“創世紀”號月球探測器搭乘美國“獵鷹9號”火箭升空。以色列以猶太民族為主體,商業尤其發達,在此體現為由私人公司而非國家進行探月項目——這是世界上首個非國家發起的探測器登月任務,私營機構探索月球標志著全球商業化探月大潮的來臨。
[16] watched在此處是過去分詞而非過去式,屬非限定性定語。副詞live修飾watched,義為“現場直播(地)”。
[17] two指代印度和中國計劃中的unmanned missions。
[18] 分號常用于相互獨立而文義又有聯系的句子間。文中兩句含對比意味,表達了人們對探月的普遍向往。it指walking on the moon。
文段開宗明義(第1、2句)——為紀念阿波羅11號任務50周年,紀錄片《阿波羅11號》上映。雖然阿波羅11號已是常見話題,但新紀錄片有與眾不同之處。第二部分(第3、4、5句)順承講述如何不同:素材是來自國家檔案館的珍貴史料,大多在影片中首次亮相——該片得以從科研人(緊張操作)、普通人(豪飲觀看)與航天員(冷靜待飛)等多個角度敘述這一歷史事件,將計劃背后的深刻人性與天外奇觀完美結合。第三部分(第6句)介紹全球范圍探月工程的近期發展:剛剛完成的發射任務(以色列)和2020年計劃中的兩項任務(印度和中國)。最后(末句)感性作結,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類會滿懷夢想不斷嘗試——呼應標題,形成完整閉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