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曉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 201620)
人口老齡化的具體表現就是:居民的壽命越來越長,居民人口的年齡中位數越來越高,老齡人口數量越來越多,國家的人口分布不斷向著較高年齡層次的群體傾斜。人口少子化是指出生率不斷降低,出生人口數量不斷減少,總和生育率低于自然更替水平,兒童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相應不斷減少的動態。進入21 世紀以來,我國所表現出來的最突出的一個人口問題就是人口的結構性問題,尤其是在年齡結構方面,其構成了問題中最核心的部分。目前,我國人口結構年齡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高齡與少子。同時,根據世界人口經濟的發展過程,我們能夠得到一些啟示,那就是隨著老齡化與少子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我國的社會經濟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對我國的經濟健康與可持續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挑戰。然而,現階段,社會上對老齡化與少子化的關注度并不是很高,對其關注程度遠遠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速度。所以,面對一邊是“不生”,一邊是“老去”的趨勢,又該如何破局,以實現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在人口老齡化與少子化背景下,人口少子化會進一步加快老齡化的步伐,從而加速老齡化進程。同時,老齡化與少子化也會改變我國家庭結構的類型,影響到我國的經濟發展進而放大老齡化與少子化背景下帶來的養老、經濟發展等問題。
據統計,在2019 年,我國65 歲及以上的人口數量依然居高不下,其所占比例占據我國總人口的12.6%。并且,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繼續發展下去,那么,我國很快就會躋身為深度老齡化社會。與此同時,我國的出生率也在不斷下降,2019 年,我國的出生率已下降至10.48%,并且具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這兩組數據也更加直觀地反映出我國的人口結構已經出現巨大變革。此外,在過去,我國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平穩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依靠我國的人口數量紅利。在1978 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我國依靠大量年輕、成本較低的勞動力實現了我國的經濟騰飛,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自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我國的出生率不斷下降,我國的勞動力人口比例也分別在2010 年、2013 年達到最大值。至此,我國的人口數量紅利逐漸消失,由此導致的我國經濟發展的速率也逐漸放緩。同時,隨著我國的勞動力供給的不斷減少以及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一些制造業企業也逐漸向東南亞、印度等擁有大量低價勞動力的地方搬遷,相應減少了我國的就業崗位。因此。要積極應對老齡化與少子化,否則,不僅會影響到日常的家庭建設,同時也不利于國家的長遠發展。
在“少子化”背景下,老年人口比例不斷上升,這無疑會給我國帶來巨大的養老壓力。一方面,勞動人口的比例不斷下降,老年人口的比例不停升高,這也就意味著領取養老保險基金的人越來越多,而繳納養老保險基金的人卻越來越少,這樣有可能會使得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持續面臨入不敷出、收不抵支的風險。另一方面,我國的家庭結構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傳統的多子家庭、大家庭模式已經不再是當前階段我國家庭結構的主要類型。目前,我國的家庭結構更多的是“422”或“421”模式的家庭結構。一對年輕夫婦往往需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個孩子或者兩個孩子,這無疑給當代年輕人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與壓力。尤其是當老年人出現失能失智,或者在某一個特殊時期,多位老年人在同一時間需要照料以及疾病看護,而夫妻雙方由于沒有兄弟姐妹,無人依靠,又不得不獨自面對這種生活境況,來回奔波于老人、孩子和工作之間。
在“老齡化”與“少子化”背景下,勢必會導致我國勞動力不斷減少甚至是缺乏。而勞動力在缺乏的情況下,將會使得我國社會生產能力不足,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財政收入減少。并且,我國大量的勞動力由于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學習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都在不斷地減弱。因此,從這一方面來講,這不利于我國去尋求并發展一些新興的產業,在對一些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方面都將是不利的。所以,勞動力的短缺以及勞動力老化都會影響到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在儲蓄與投資方面,人口老齡化會給我國的投資帶來抑制影響。在進行經濟建設投資時,社會儲蓄是其基本保障,而16~60 歲的勞動力人口是進行社會儲蓄的主力軍,老年人口不但不會繼續提供儲蓄,反而會減少儲蓄以滿足其生活的各項支出。所以,社會儲蓄的降低,必然會降低我國的投資水平,從而影響到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最后,在收入分配這個層面上來講,老年人的人口數量越來越多,年輕人的人口數量越來越少,納稅人的比例因此不斷下降,而政府為了保障老年人一定的生活水平,只能加大在養老方面的財政支出,從而相應減少在經濟建設方面的投入,最終影響到國家的經濟發展。
解決老齡化與少子化的根本辦法就是積極鼓勵生育,發展我國人口。我國在前幾年就提出并實施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在二孩政策提出之后,在短時間內,我國出現了一段時間的生育小高峰。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生育小高峰也就僅僅出現了一段時間而已。在熱度降下來之后,大多數年輕人仍然選擇不生。而且,2020 年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在2020 年的總和生育率已經低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1.59。并且,還有未來繼續下降的趨勢。因此,在這種事實背景下,可以嘗試完全放開生育限制,同時出臺一些有利于促進生育的福利政策。相關調查結果表明,許多年輕人不愿繼續生育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如今養育孩子的成本太高了,很多家庭表示難以同時養育兩個及以上的孩子。因此,要進一步聚焦于我國的兒童福利事業,盡快建立惠及全體兒童的基本的兒童服務制度。并且,給有兒童的家庭以相應的育兒津貼,鼓勵其生育,同時也減輕了家庭在養育孩子方面的經濟壓力。同時,也需要出臺一些相關政策,在保障產婦帶薪休假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育兒假期制度。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育齡婦女在育兒上的壓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得育齡婦女能夠處理好事業與家庭之間的關系。
要加快發展我國的養老服務行業,促進我國養老服務機構的規范發展,以解決我國養老服務行業中總量供給不足、結構不合理、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盡快建立基本養老服務制度,使得老年人在有需要之時都能夠享受到這種公共服務,特別是在護理型床位的供給上。加快推進養老院、敬老院的建設步伐,完善養老院、敬老院的條件設施,提高養老院、敬老院等各類養老機構中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快推進醫養結合模式,可以考慮在養老院中設置醫療機構,甚至不止是養老院,在其他各類養老機構中都可設置醫療機構,這樣,就可以使得老年人在養老院以及其他各種類型的養老機構中享受到“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服務。在此基礎上,醫療保險機構也需制定出醫養結合模式下的報銷范圍以及報銷標準,明晰各類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的權責界限,進一步加強養老、醫療、醫保機構之間的制度銜接,打通三者之間的通道,實實在在地減輕老年人的養老負擔。
目前,我國居民人口的預期壽命不斷延長,在未來的短時間內,人口老齡化、人口少子化、人口長壽化從根本上不會發生變化,所以,我們要探求新的人口機會,去開發新的人口紅利。首先,我國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齡與一些國家相比較來說相對偏低,因此,將退休年齡調高將會是必然趨勢。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在各個時期都需要一些特定的符合時期發展需要的人才。所以,要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職業教育培訓,不斷地去更新勞動力供給者的職業技能,提高其職業素養以及競爭力。培育終身教育文化,尤其是要加大對老齡人口的職業培訓力度,鼓勵其積極再就業,延長其職業生涯。同時,要摒棄所謂的老年人無用論,打破社會上對老齡人口的就業歧視,提升公眾對老齡人口勞動力的認同度,進一步發揮其對社會的經濟貢獻。一方面,這樣可以降低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壓力,使得更多的老年人能夠繼續進行社會儲蓄,相對縮減了養老保險基金的領取年限。另一方面,可釋放大量勞動力,緩解老齡化與少子化背景下,勞動力供給減少的問題,同時也進一步緩解了國家的養老壓力及家庭養老壓力。
與其他各國相比,老齡人口數量在我國是最多的。同時,如今的老年人與過去的老年人相比,其經濟水平、素質水平以及精力等都比以往要高。當今時代的老年人在保健、醫療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消費需求及消費欲望,然而我國在銀發產業方面卻供給不足,形成了需求大于供給的局面。因此,在老齡化和少子化背景下,要加快發展我國的銀發產業,從而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首先,要以老年人的實際需要為基礎,結合老年人對產品的消費需求偏好,加大對養老相關產業的投入,尤其是要重點抓住一些關鍵領域,如老年人的健康服務、康復護理等領域,并帶動相關的產業發展,從而逐步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新的業態,保持我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由于我國老年人口基數較大,所以如果發展銀發產業,我國最終也會形成較大的銀發市場及產業規模,釋放出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我國經濟繼續健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