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遠明(一百)
1.如果你的文化課成績比較優秀,且專業基礎扎實,可以沖刺國內的重點院校。
藝術攝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等。
影視攝影: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上海戲劇學院等。
圖片攝影:北京電影學院、浙江傳媒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等等。
2.如果文化課成績基礎薄弱,通過文化課上本科院校面臨困難,那學習攝影也是一個好的方法,它可以讓你以300 分左右的成績,考上含攝影專業的本科院校,這些院校大多是民辦二本類。
推薦院校:四川傳媒學院、大連藝術學院、河北傳媒學院、燕京理工學院等等......這些院校是需要同學們去參加專業考試的,每年的 12月左右會陸續開始,大家要留意報考時間。
其實拋開攝影學習的方式,我們來看最終的目的,就是攝影學習。結合我的攝影從業經歷來看,攝影學習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單純是技術的精進或者對攝影史的研讀,到了一個階段后,重在輸出和表達。在這里,攝影的專業教育我默認為高校里的攝影教育;自學成才,我默認為通過查找資料或者獲取校外資源進行學習。
攝影創作是一個主觀取舍的過程。在國內的高校,有資格從事攝影教育的教師,大多數經過系統的通識教育,比如說哲學、藝術史等學科的學習,所以在講授攝影基礎的同時,教師也會有意識地傳達攝影的觀念表達,不僅僅停留在技術上。這些高校在課程設置上也會有啟發式的引導,以我的母校 —魯迅美術學院為例,它是全國第一所開設攝影專業的院校,有設置專門的攝影專業,同時攝影專業xiang下還會繼續劃分攝影、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攝影偏向于平面攝影,影視攝影偏向于動態影像、電影等。在大一的課程中,這些專業區分不大,都是一些攝影的基礎課程,比如說攝影技巧、暗房工藝等。攝影專業的學生,在大二大三時會分類別繼續學習商業攝影、人像攝影、古典工藝等等;影視攝影專業會繼續學習導演基礎、劇作基礎、燈光照明等課程。在大三大四的課程中,會加入藝術攝影創作、實驗影像、當代藝術研究等課程,更在于啟發和創作。
但是現在市面上的一些攝影機構的課程,僅停留在技法上,比如如何曝光、如何調色、如何拍攝美姿,教你快速入門或者就業,距離成“才”還比較遠。我經常遇到一些學生,經過短期培訓后,快速就業,他們往往在拍過很多商業作品或者寫真后,進入瓶頸期,停滯不前。這時,我會建議他們,回頭再去看看攝影史或者通識類的書籍,也可以購買一些藝術平臺的通識課程,不要給自己“框”住。
不是只有經過專業攝影教育的學生就會成才,我也看過太多,在學校系統學習了 4 年攝影的學生,平時只是為了完成作業而拍攝,在面臨找工作前,一個簡單的酒瓶都不會拍。所以,在攝影學習的過程中,無論你是接受系統的攝影教育還是自學,都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步掌握技法,打開思路,去尋找攝影作為媒介背后鏈接的意義,要用影像去說事情,講故事。
攝影學習,可以循序漸進地進行。最開始的學習階段,要掌握基本的攝影基礎,比如:如何曝光、構圖、布光等,可以自學、看相關書籍、進行拍攝練習,同時也要學習攝影史、藝術史,了解藝術發展脈絡。現在信息資源獲取便利,要多看大師作品,進行借鑒仿拍,同時在創作上要給自己制定長期拍攝項目,分階段、深入地去進行。一個好的攝影項目足夠你拍攝幾年到十幾年。
隨著融媒體平臺的發展,攝影就業的方向越來越多,細分也更加精確。想要在這條道路上走得遠,要有差異化,同時回歸本質還是要做出好的作品。無論是藝術攝影、商業攝影還是自媒體平臺的內容,歸根結底還是內容為王。大學生在校期間要多去嘗試,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做精做細,同時保持持續的學習能力,學會知識遷移,跟上時代的發展。我很期待在全民攝影的盛況下,每個人攝影師或者創作者可以在自己的領域,做差異化的內容,真正用影像來鏈接人、講好故事。
網紅背后的攝影師,包括飛盤、滑雪攝影師,是產業細分的結果,在傳播渠道被打開后,人們展示的機會更加多樣化,也加速了新興產業的迭代和體驗服務。以2021 年在小紅書上出圈的飛盤為例,人們自發在小紅書上分享飛盤運動的照片。據千瓜數據,小紅書上約有 6.37 萬達人發布了飛盤相關的筆記,預估閱讀量超過5.7 億,互動量超 4610 萬。因此不少商家盯上了這塊“蛋糕”,需要更多的照片和視頻對其宣傳,以攬到更多的顧客,所以飛盤俱樂部會邀請專業的攝影師進行拍攝,來激發飛盤用戶在社交平臺上的分享、轉發、點贊,以此來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中。
飛盤攝影師成為飛盤運動的剛需,運動門檻低、好出片,在這兩大要素的疊加下,使飛盤這項原來較為小眾的運動在今年徹底火了,早期入局的攝影師確實賺到了錢,在社交媒體上,有飛盤攝影師一個月收入 8 萬元的分享帖,讓不少同行攝影師羨慕。但是想過來分一杯羹的攝影師越來越多,飛盤攝影也開始越來越“卷”了,有人單場收入 300 元,也有人單場收入過千元,但是它始終屬于運動攝影的范疇。
我們再說回到攝影自媒體,經常會看到一些營銷信息,比如說,“攝影師通過小紅書引流,月入 5000 元,逆襲月入 5萬”“抖音讓我客單翻 10 倍,實現拍攝自由”,以我一個在抖音上做攝影的自媒體博主的朋友為例,抖音平臺 40萬粉絲,單條廣告報價 5000 元左右,一個月6-8 條,確實是可觀的收入。平臺的運營讓這些“攝影師們”逆襲,但是回歸本質,他們只是在平臺上給自己找到了內容的一個出口,歸因還是作品的持續輸出能力。可是在現實中,往往有些攝影師或者學生舍本逐末,瘋狂地在運營上投資,忘記了攝影作品的更新和迭代。在融媒體平臺上做個人 IP 是攝影師的機遇,同時也要在作品上下功夫。

四川美術學院外的藝術展覽館
北上廣深、杭州等地,對商業攝影師的需求是源源不斷的,薪資大概在 6000 — 20000 之間。做得好的,也會經常接觸一些明星的拍攝資源。
在大學通過 4 年的基礎學習,除了攝影技術外,你還會學到編導的能力。有編導思維的攝影師在互聯網公司招聘時是特別吃香的,薪資大概在 8000 — 20000 之間。如果你有意向進入大廠工作,就要刻意地練習自己的編導思維。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發展,攝影細分得更加精細化,自媒體攝影師也越來越多,我這里的自媒體攝影師是指在自媒體平臺上進行攝影自媒體運營,在攝影垂類下,進行攝影作品創作的攝影師,他的變現方式可以是接商拍、廣告合作以及知識付費。如果賬號粉絲體量大的話,他們大多很少從事傳統攝影師的一對一拍攝,而是選擇廣告合作及知識付費進行變現。還有我在上文中提到的朋友,變現方式主要是廣告合作,40 萬粉絲,單條廣告報價在 5000 元左右,同時做線下攝影培訓,每個月有很可觀的收入,但是他曾經歷了 2年無收入的狀態。
我研究生畢業后,除了平時會接一些商業攝影項目,還在高校任職攝影專業教師。日常工作主要是教授攝影相關的課程,帶學生進行實踐拍攝等。第一年需要坐班,早八晚四,一年過后則不需要坐班,有課來授課就可以了。
比起前幾個就業方向,攝影教師剛入職時的薪資較低,在 2000 — 5000 之間,但隨著工齡和職稱的提升,工資也會增長。現在高校鼓勵雙師型教師,教師可以開公司、做項目,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做一些副業。但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高校招聘教師要求博士學歷,所以有意向從事高校教師一職的,要合理規劃自己的學業計劃,在研究生畢業后是否進行博士學習。當然,具體的就業方向,還要看個人的喜歡和機緣。
劇組的崗位還會細分很多,導演、攝影師、美術師、燈光師等。有的朋友在劇組/項目里待一段時間,隨著對行業的不斷摸索和嘗試,最終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劇組內的收入也是很可觀的,一個劇組幾個月跟下來,可以賺幾萬或幾十萬。但是工作強度也會很大,經常會有夜戲,甚至需要連續 24 小時進行工作。
有些學生一直堅持做創作,經常參加比賽和展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們畢業后,可能專職做藝術家或者從事藝術相關工作,比如作為影像藝術家出席國內外各地知名賽事,通過做作品就可以養活自己。雖然剛開始很難,但是持續的堅持,和有出色的作品,遲早會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