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寅 王 娜
(1.蘭州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20;2.蘭州財經大學甘肅商務發展研究中心 甘肅 蘭州 730020)
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近年來,旅游產業及其相關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不斷提高,旅游產業不斷躍升并呈規范化態勢發展,但以“風景觀光”為主題的傳統旅游產業相較新經濟形勢下產業提質升級的新要求略顯滯后。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22年1月印發《“十四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旅游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旅游+”與“+旅游”,形成多產業融合發展新局面,說明通過加速產業融合來實現旅游產業提質升級已進入國家層面的考量。醫療健康產業是一種旨在通過建立良好體魄、為國民奠定幸福生活基礎的產業,與旅游產業提高國民幸福生活的初衷不謀而合,并且醫療健康產業與旅游產業同處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交叉領域,產業發展共性較多且潛力較大,因此醫療健康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或可成為我國旅游產業提質升級的有效發展路徑之一。甘肅省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交界地帶,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旅游資源豐富,同時,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氣候條件使其所產藥材品質優良,當歸、黃芪、黨參、大黃等藥材全國馳名。《甘肅省“十四五”智慧文旅發展規劃》也強調了將文旅產業與生物醫藥等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可見,甘肅省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具備堅實的政策支持與豐富的資源基礎。囿于基礎設施建設短板突出、產業間壁壘存在、市場化水平不高等桎梏,甘肅省尚未能將各類產業的資源優勢有效融合轉化為經濟優勢,亟待走出“資源大省、產業小省”的困局,其中醫療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則是甘肅省旅游業轉型升級的思路之一。
產業融合是當前產業經濟學研究的前沿性課題之一,給企業戰略、產品創新、產業政策提供了嶄新研究視角。有關產業融合的研究最初源于不同產業共享相同的知識與技術所形成的技術融合;在技術革新的不斷驅動下,新型產品相繼問世,產業融合的內涵更多體現在產品融合方面;隨著產業間相互滲透的程度逐漸提高,相互交叉的領域逐漸擴大,新型產業相應崛起,產業融合的研究重心落至整體產業視角(Athreye&Keeble[1];Fai&Tunzelmann[2];聶子龍和李浩[3];周振華[4])。由此可見,產業融合給產業升級與經濟增長帶來了新的動力,帶動區域經濟的融合與高質量發展。隨著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產業融合的實證研究成果日益豐富,其中對產業融合程度的測算成為該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旅游業是包含“食、住、行、游、購、娛”的綜合性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的可行性較強。眾多學者應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旅游業與文化產業[5-6]、交通運輸業[7-8]、信息產業[9]、農業[10]、體育產業[11]等產業的融合展開研究,包括產業耦合的內在機理研究、耦合協調發展程度的實證分析以及影響耦合協調度的因素探究。但是,針對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之間的耦合協調研究較為少見,僅有的相關研究也只是針對個別年份對兩產業的耦合協調展開分析[12],缺乏連續性的研究成果,難以歸納出醫療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的演進規律,研究深度尚且不足。特別對于旅游資源豐富多樣、養生醫療需求旺盛、地區差異顯著的中國,展開不同地區特色醫療旅游融合發展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如上所述,甘肅省醫療與旅游資源特色鮮明且存量豐富,發展醫療旅游融合產業潛力較大,基于此,本文采用定量方法研判2011—2020年甘肅省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實證分析這兩個行業的耦合協調程度與耦合發展類型。進一步地,以2011—2020年甘肅省部分地級市的相關數據,對比分析甘肅省內不同地級市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耦合協調程度。在此基礎上,探討影響甘肅省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發展的因素,提出促進甘肅省醫療旅游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
“耦合”一詞源于物理學研究中的相關概念及模型,后被引入至經濟學研究中,用以分析兩個或兩個以上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醫療旅游是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復合型產業,兩產業間的耦合協調發展事關醫療旅游的整體業態與建設質量,因此,有必要對二者的耦合機理進行探究,具體分析如下。
一方面,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逐漸提高、就醫觀念的逐漸革新,就醫信息差距的逐漸縮小,人們在就醫治療過程中不僅對醫療技術要求嚴格,而且對就醫環境期待甚高。同時,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漸加深,“城市病”群體數量逐漸擴大,銀發市場和亞健康市場成為聚焦社會熱點的細分市場,而醫療產業針對的主要客戶群體即為老年人群和亞健康人群,此類人群疾病的特點之一即為就醫周期較長,良好的就醫環境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療效果,因此,醫療產業可根據此類細分市場病種的特殊需求,對接各地的旅游資源,有針對性地與旅游產業建立合作,開發養老醫養旅游等特色項目,也為旅游產業釋放出更大的經濟潛力。
另一方面,旅游產業是包括“食、住、行、游、購、娛”的綜合性產業,產業分支較多,不僅可為醫療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撐,而且不同分支可通過資源共享、人才輸送與醫療產業交錯并行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某些呼吸類疾病,其對治療環境的空氣質量要求較高,因此優質的旅游資源不僅可以為患者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而且也為可患者接受疾病治療創造良好的就醫環境。此外,旅游分支產業也可與醫療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出特色的醫旅品牌項目,例如當下備受矚目的食療項目,即囊括了兩大產業的精髓。總體來說,旅游產業為醫療產業的發展給予了高質量的硬件支撐,也為特色醫旅品牌的打造提供新的思路。
醫療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指標體系需要分別構建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評價體系,本文參考盧飛與顏文靜[12]、李凌雁與翁鋼民[13]、耿娜娜與邵秀英[14]多位學者們針對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所選取的評價指標,共選取30個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設置完成后,需要對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綜合發展水平進行評價。首先,使用極差標準化法對所選取的數據進行處理,從而消除量綱差異對所選數據的影響。考慮到后續熵值法中對數運算的有效性,必須消除數據中的零值與負值,故需對無量綱化后的數據進行整體平移,平移幅度為0.00001。其次,采用熵值法計算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指標的權重。熵值法的原理為指標離散程度越大,該指標對該系統的綜合評價影響程度越大,由于熵值法運用已十分成熟,故省略具體運算步驟。最后,基于以上指標權重的計算結果,測算出各系統的綜合發展水平。
基于上述兩產業綜合發展水平測度結果,進一步使用耦合協調度模型研判兩產業的耦合協調水平。耦合協調度模型包括耦合度、協調度、耦合協調度三個概念,其中耦合度表示系統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協調度表示系統間為良性耦合時作用程度的大小,耦合協調度綜合了耦合度與協調度的研究結果,避免出現發展水平較低的系統間呈假性高度耦合的情況,既可以表明系統間的相互作用程度,也可以體現系統間的協調發展水平。本文首先借鑒了學者廖重斌[15]提出的耦合協調度模型,其次參考了學者王淑佳等[16]提出的修正耦合協調度模型計算系統之間的耦合協調度D,如公式(1)所示:

式(1)中,Si為第i個子系統的綜合發展水平評價值;ai為第i個子系統的權重。本文認為在醫療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重要程度相當,因此a1=a2=0.5。同時,參考汪永臻、曾剛[17]、陶春海等[18]等學者的研究,根據耦合協調度數值區間對耦合協調類型進行了劃分,如表2所示。

表2 耦合協調區及耦合協調類型
本文以甘肅省全省及其部分地級市為研究對象,選取2011—2020年甘肅省全省的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數據、甘肅省部分市州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其中甘肅省全省及其省轄市州醫療產業的數據來源于EPS數據庫、歷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中國衛生年鑒》《中國中醫藥年鑒》《甘肅省統計年鑒》;甘肅省全省及其省轄市州旅游產業的數據來源于EPS數據庫、歷年《中國旅游統計年鑒》《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甘肅省統計年鑒》。
甘肅擁有沙漠戈壁、森林草原、峽谷溶洞、丹霞砂林、冰川雪峰等各類景觀,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同時甘肅省具備中醫根脈文化、中醫傳世典籍、傳統針灸手法、隴中正骨技術以及中藥材的地道品種、南藥北儲的樞紐地位等特色優勢,醫療資源方面積淀較為深厚。《甘肅省“十四五”智慧文旅發展規劃》也提出要充分發揮甘肅省在醫療衛生、中醫藥、生態旅游等方面的比較優勢,進一步健全社會養老、醫療、康復、旅游服務綜合體系,建設中醫藥特色養生康復旅游基地,推動基地內產業集群化發展,爭取建成一批示范基地,吸引國內外患者來甘肅接受康養治療。由此說明,甘肅省發展醫療旅游產業兼具政策扶持優勢與資源稟賦優勢,發展潛力較大。
基于前文介紹的綜合發展評價模型,本文使用Stata16軟件對甘肅省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綜合發展水平進行了計算,通過圖1直觀顯示兩產業十年間的發展程度軌跡。

圖1 2011—2020年甘肅省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綜合發展水平
從圖1可以看出,2011—2020年甘肅省醫療產業的綜合得分穩中有升,平均得分為0.4925,旅游產業則較為穩定,在2020年出現了明顯增長,平均得分0.3469。相較而言,醫療產業的綜合實力比旅游產業更勝一籌。但從產業發展平均增速來看,醫療產業為5.4%,低于旅游產業的6.7%,顯示出雖然甘肅省醫療產業的綜合發展水平高于旅游產業,但后者發展得更快。
在明確甘肅省醫療與旅游產業的綜合發展水平后,進一步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兩產業的耦合協調水平進行測度,參考劉昱宏與胡艷英[19]等學者對不同系統耦合發展類型的劃分,本文設醫療產業綜合得分為U1,設旅游產業綜合得分為U2,當U1-U2<-0.1時,為醫療滯后型;當U1-U2∈[-0.1,0.1]時,為同步發展型;當U1-U2>0.1時,為旅游滯后型,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2011—2020年甘肅省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綜合發展水平與耦合協調相關分析
可以看出,2011—2020年甘肅省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平均耦合協調度為0.6404,對應耦合協調類型為初級協調發展類,耦合發展類型為旅游滯后型。從發展趨勢來看,甘肅省醫療與旅游的產業耦合協調水平呈穩步增長狀態,從勉強協調發展類逐步上升至初級協調發展類,2020年達到中級協調發展類,說明發展醫療旅游產業融合的潛力較大。從耦合發展類型來看,2011—2020年間兩產業同步發展僅有兩年,其余均為旅游滯后型,2018—2019年兩產業發展相對差值甚至高于0.2,顯示出甘肅省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并未保持協同發展狀態,旅游業的潛力尚未被充分挖掘。
1.分市州醫療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度與耦合協調類型
甘肅省東西蜿蜒1600多公里,南北縱橫530多公里,地形地勢較為復雜,除海洋外各類地貌兼而有之,下轄14市州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經濟基礎等差異明顯。為進一步明晰甘肅省內各市州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水平的差異,本文選取2015年、2017年、2019年、2020年9市州(蘭州市、嘉峪關市、金昌市、白銀市、天水市、武威市、張掖市、平涼市、酒泉市)的兩產業耦合協調發展展開進一步探討,慶陽市、定西市、隴南市、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因數據缺失剔除。對照表2的標準劃分類型,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甘肅省分市州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度及耦合協調類型
根據表4所示,2015年、2017年、2019年、2020年甘肅省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程度進入協調發展區與過渡調和區的市州個數占比為66.7%,失調衰退區縣市占比為33.3%,說明大多數市州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發展趨勢較好。其中,省會蘭州市兩產業耦合協調水平從良好協調發展類演進至優質協調發展類,但其優質協調發展水平較低,尚未達到高水平優質協調類;天水市也于2020年進入初級協調發展類別,但其協調發展水平仍處低位;酒泉市、武威市兩產業耦合協調水平一直處于勉強協調發展類型,張掖市、平涼市逐漸從瀕臨失調衰退類上升至勉強協調發展類,白銀市2015年后穩定在瀕臨失調衰退類;嘉峪關市與金昌市尚處于失調衰退區,分別屬于極度失調衰退類與中度失調衰退類。從耦合協調結果來看,甘肅省9個市州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耦合協調程度整體以蘭州市為中心,呈輻射狀從高值向低值分布,嘉峪關市與金昌市由于行政區域面積較小、資源數量有限等原因,兩產業耦合協調程度相較其余各市州差距較大。
2.分市州醫療與旅游產業耦合發展類型
由前文所述耦合發展類型的劃分方法,本文選取2011—2020年甘肅省9個市州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綜合發展水平得分之差進行分析。2011—2020年甘肅省9市州醫療與旅游產業耦合發展類型中旅游滯后型占比50%,醫療滯后型次之,同步發展型最少,說明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發展協同性較低。旅游滯后型市州中,天水市與平涼市大多年份兩產業得分之差>0.2,滯后程度較為嚴重;武威市近三年旅游滯后程度明顯高于早年;白銀市兩產業得分差距一直較小,有望向同步發展型轉變;早年蘭州市兩產業的相對差距較大,近年來伴隨著蘭州市旅游產業綜合發展水平逐漸提高,兩產業得分差距逐漸縮小。醫療滯后型市州中,嘉峪關市與酒泉市兩產業得分差距大多>0.2,旅游產業發展程度明顯高于醫療產業;金昌市的兩產業得分之差相對較小,有望轉型為同步發展型。
綜上所述,2011—2020年甘肅省醫療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水平穩步上升,耦合協調類型逐步上升至中級協調發展類;大多市州醫療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發展趨勢較好,少數市州兩產業的耦合協調水平較低,耦合發展類型中旅游滯后型占比最大。總體來看,甘肅省醫療與旅游業的融合程度不高,且質量不佳。
醫療旅游產業屬復合型產業,關聯產業數量較多,協同發展難度較大,需要從政策層面進行統籌規劃。2009年,上海市發改委率先開始推廣醫療旅游產品,自此醫療旅游產業開始在中國生根發展。時隔7年,甘肅省發布的《2016年全省旅游工作要點》中才提出要推進養生養老與研學旅游發展,可見甘肅省在醫療旅游產業發展的整體規劃上比較滯后,系統性與時效性方面也不強。此外,甘肅省政府提出要大力促進旅游與工農林醫科教等行業進行融合,開發較多休閑旅游度假新業態,但從甘肅省醫療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大多市州醫療技術、醫療設備、醫療從業人員均未達到理想狀態。高精尖醫療設備大多集中在省會城市蘭州市,2020年蘭州市衛生機構數量是嘉峪關市的20.7倍,區域間醫療產業硬軟件實力差距懸殊。旅游方面,2020年蘭州市旅游總收入為421.4億元,酒泉市旅游總收入為253.4億元,分別位列甘肅省下轄市州旅游總收入的第一名與第二名,其余市州旅游總收入相較上述兩市相距甚遠。可見,甘肅省各市州醫療與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差距大,融合基礎不夠扎實,制度規劃節奏快于實際發展程度,極易出現“跛腳”現象,從而制約了醫療與旅游產業的耦合協調發展。
作為包含“康養復健、娛樂養生、休閑旅游”的綜合性產業,醫療旅游產業覆蓋面十分廣泛,該產業發展對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要求較高。2021年甘肅省國民生產總值為10243.3億元,在全國占比不足1%,位列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第31位,經濟發展水平的落后導致交通基礎設施覆蓋廣度不夠、運輸效率低下等問題,對旅游景區的通達性產生較大程度的限制,短期內無法建成協同高效的“旅游+”產業鏈條,難以發揮旅游融合產業高經濟貢獻率的優勢。同時,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甘肅省存在著醫療基礎設施配備不齊、專業醫療人才隊伍建設不全等短板,醫療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較低。醫旅游療屬于旅游融合產業中的高附加值產業,消費成本較高,對醫療消費者的整體經濟實力以及關聯產業建設完整度等方面的考驗較大,但甘肅省尚處在補此類短板的關鍵階段,所以在甘肅省推行醫療旅游產業還需要經過較長周期的積淀。
近些年甘肅省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雖整體保持著較為良好的發展趨勢,但仍存在著特色產品供給不足、產品品類較為單一等桎梏,導致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經濟效益并未充分發揮,對于開展高層次兩大產業聯動更是挑戰巨大。政府雖倡導借助隴東南國家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創新區的建設,打造一批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產業園、產業基地,開展休閑養老慢游產品,爭取國際慢城等品牌落戶甘肅省,但就現實情況而言,甘肅省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自身發展程度并不完全,兩大產業雖然交集部分較多,但聯動基礎并不夯實、聯動勢能尚待挖掘。具體表現在部分地區(如酒泉市、張掖市)特色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醫療資源處于中等水平,具備開展醫療旅游產業的基礎條件,但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旅游業大多停留在觀光旅游的低端價值鏈階段,衍生產業發展程度不高。如果在該類地區大規模推廣“醫療保健、微創美容、健康康復”等醫療旅游項目,難免會出現流于形式與低端融合的現象,反而對兩產業耦合協調發展產生較大限制。
由于甘肅省尚未形成完整的醫療旅游產業鏈,消費者對醫療旅游產業的接納度還有待提高,醫療旅游者在選擇相關服務時極易出現信任危機或者陷入信息不對稱困境。專業醫療旅游服務機構是有效破解這一難題的方式,可以較大程度地降低資源提供商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成本與信任成本。然而甘肅省提供專業醫療旅游服務的相關機構鳳毛麟角,隴東南地區(包括慶陽、天水、平涼、定西、隴南五市)雖已經被批復設立為“國家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創新區”,但提供專業服務的機構多為政府牽頭所設,缺乏市場活力,對接國際化醫療旅游服務機構標準差距巨大,極大地限制了醫療旅游產業的發展。
技能過硬且訓練有素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對于醫療旅游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目前甘肅省基層旅游公共服務隊伍已基本上建設完全,基層醫療人才與旅游人才隊伍進入良好運轉中,但復合型人才較為匱乏,難以滿足醫療旅游這樣新興高級產業的要求。高端的醫療技術多源于世界發達國家,醫療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國外尖端醫療科技人才的支持,但甘肅省目前尚未針對醫療旅游產業的發展頒布人才引進政策,對醫療旅游產業的人才保障力度較小。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逐漸滲透至各行各業,醫療與旅游產業發展形勢產生重大變革,科技全面融入醫療、旅游及其關聯產業的各個環節,對兩大產業的運行機制、治理模式、產品內容等產生深遠影響,也對醫療與旅游兩大產業的產品供給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醫療旅游是復合型產業,更需要科技創新作為橋梁連通兩大產業的信息空間,補足兩大產業耦合發展的信息短板。2021年甘肅省科學技術支出34.59億元,僅占全國科技支出的3‰,說明在科技創新投入方面嚴重不足,細化至醫療與旅游產業更是杯水車薪,難以對醫療與旅游產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目前,甘肅省智慧景區、智慧酒店、智慧醫療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民眾對科技賦能醫療與旅游產業發展的積極性較弱,通過科技投入實現兩大產業升級的整體進程較為緩慢,對兩產業耦合協調發展的促進作用并不顯著。
本文通過構建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共計30個指標的評價體系,利用2011—2020年甘肅省及其部分市州的時間序列與面板數據,采用熵值法與耦合協調度模型對甘肅省整體及分市州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耦合協調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并分析了影響甘肅省醫療與旅游產業低質量耦合協調發展的因素,得出如下結論:第一,2011—2020年甘肅省醫療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水平穩步上升,耦合協調類型逐步從勉強協調發展至初級協調,再至中級協調發展;第二,甘肅省大多市州醫療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發展趨勢較好,少數市州兩產業的耦合協調水平較低,耦合發展類型中旅游滯后型占比最大;第三,制度規劃、經濟發展水平、產業聯動程度、人才隊伍、科技投入對甘肅省醫療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發展影響較大。
基于上述研究結論,我們認為甘肅省應盡早著手制定醫療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不斷補齊經濟建設中的諸多短板,充分發揮自身在旅游資源以及中醫藥資源方面的突出優勢,加快推進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培養融合產業的新動能,打造文化醫養旅游于一體的產業鏈,培育高素質的醫療旅游人才隊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具體政策建議:第一,借助甘肅省文化旅游與中醫藥資源優勢,著力建設文化旅游康養產業鏈,打造醫療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優質項目,帶動休閑娛樂業、醫療保健、養老服務、旅游度假等多行業聯動發展,從供給端不斷豐富醫療旅游產品。第二,加快特色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產業園、產業基地建設,充分發揮此類全產業鏈基地的輻射作用,為區域經濟培養新興經濟增長點。第三,有針對性地補齊甘肅省各市州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發展中的短板,避免使用“大水漫灌”政策。盡管甘肅省部分市州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程度較為理想,但存在部分地區本身醫療產業與旅游產業發展水平較低且出現“低質量耦合”的現象,針對該種現象則需首先優化兩產業各自的發展水平,從而為優質耦合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