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麗,蔣海琳
(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長春 130117)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各高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與辦學資源之間的矛盾日趨增長,為了保障教學質量,教學督導制度在各高校逐步建立起來,隨著研究生教育的內涵式發展,教學督導成為研究生質量保證和質量監控較為有效的手段。2018年國家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202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嚴格規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對研究生招生、培養和學位授予等關鍵環節管理”。教學督導面臨著改革。
圍繞教育對象,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通過督導員調閱教學相關文件與資料、檢查教學活動、分析研究學生和老師的反饋信息等,針對教學秩序、教學管理和服務保障等環節開展監督、指導工作,以及圍繞如何改進課堂教學質量開展研究與建議。從而建設良好教風,維護良好的教學秩序與水平,保證教學質量。
圍繞立德樹人、提高質量核心任務,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制度與執行、教學與指導、課程學習、實驗實習、開題報告、中期檢查、畢業答辯等各個環節以及師德師風和校風學風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周期督導,對研究生教育各項活動的規范性和科學性進行全程檢查、考核、評估和評判。督導隊伍本身具備學科屬性與管理屬性,督導員要在學科范圍內深入開展研究生教育內在規律的研究并結合自身實踐,向學校提供科學可行的建議和改進措施,向研究生指導教師及授課教師提供幫助。幫助學校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進行科學決策,全方位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教育督導是國家根據相關教育方針、政策、法規和制度,對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進行監督、檢查、評估、指導和幫助,旨在加強國家對教育事業發展的全面管理,以保障教育方針和政策的貫徹執行,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從三者的內涵來看,目的是一致的,均是對質量的保證和監控。但研究生教育督導是以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為督導對象,教學督導多是對本專科的課堂教學進行督導。可見,研究生教育督導的內容與范疇遠遠超出了教學督導。教育督導的主體是國家,客體是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生教育督導既不同于教學督導,亦不同于教育督導,是對研究生教育的督導。
課堂教學是研究生教育督導的基本內容和重要內容,是常規的督導項目,包括課堂過程的規范性、學生的學習風貌以及對教學質量的監控。一般督導員采取隨機抽查、現場走訪、實地聽課的形式開展;研究生的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預答辯以及答辯是研究生培養的關鍵環節,從教學督導發展為研究生教育督導后,這些環節也已成為督導的專項督導內容,一般督導員會作為評審專家全程參加,對選題、研究方法與進展、研究深度與工作量等進行全方位把關,以確保學位論文質量;一些學校也將對研究生培養運行與管理的檢查與監督列為研究生教育督導的內容,督導員主要檢查教師教案、教學日歷的準備情況,考試、論文開題與中期考核等主要環節的建檔、存檔等情況;研究生教育督導還會通過在一定范圍內召開師生座談會、研討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授課教師、研究生以及教學管理人員的意見與建議,保證信息的及時反饋與問題的交流溝通。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專業型研究生教育,主要采取產教融合的模式進行培養,研究生一般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培養時間在校外實踐基地。但目前,研究生教育督導對這一領域的檢查、監督與指導基本還未展開。
研究生教育督導隊伍是實施督導的主體,隊伍建設情況直接影響督導的落實。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督導隊伍多以退休導師或即將退休的導師為主要人員,且視督導員的個人情況一屆一議一聘,缺少連續性,隊伍中管理人員、年輕教師較為缺乏,督導隊伍的結構組成面臨困境。近年,面對研究生教育地域分布較為分散的情況,一些學校提出了聘任督導聯絡員或學生信息員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督導員的人員不足。從研究生教育督導的內容可以看出,研究生教育督導隊伍要同時兼顧學術性、管理性和教學性,隨著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還要具備行業性,因此,有學校開始探討從學校的重點學科中遴選骨干教師、從相關崗位中遴選優秀管理人員納入督導隊伍,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督導隊伍的建設。
近幾年,隨著國家教育督導工作的開展,一些學校對于內部督導的認識有所提高。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研究生教育督導組都設在研究生院,在研究生院的行政管理下開展工作,只有部分高校設立了專門機構,由校級領導主導相關工作。絕大多數學校均成立了校院兩級督導組織,一些學校形成了校級主導、院級主體的工作機制。
部分學校對研究生教育督導的重視不足,制約了信息化的發展,相較于教育信息化的速度與水平,研究生教育督導的信息化建設推進速度較為緩慢。當前,部分學校對研究生教育督導認識不深入,僅停留在對督導的淺層認識,導致對督導的信息化建設從未開展或淺嘗輒止,沒有明確的目標定位,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專業隊伍與水平不足。有少許學校建設了基于校園網的教學督導信息平臺,極少學校建立了由高校教學督導網站和各種新媒體新技術構建的教學督導信息化系統。
在一段時間內,一些高校對于“監督”更為重視,而對于“指導”相對較弱,“督”“導”未能同向同行、融為一體。研究生教育督導對于研究生教育政策的落實與執行的監督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未能做到以師生為本,未能及時了解師生需求,未能發掘教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工作亮點,未能形成閉環式管理模式。當前,大部分高校都能認識到督導工作要堅持與時俱進、尊重教育規律、服務立德樹人、提高質量的原則,既督又導,不僅體現剛性約束,更加注重指導與服務。
目前,各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督導隊伍面臨著亟待優化結構的現實問題,督導隊伍屬性急需完善,督導隊伍建設面臨瓶頸。隨著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專業的增加與調整,督導隊伍的專業覆蓋面不足;隨著學位點的建設與發展,博士授權點建立并逐步發展壯大,督導隊伍的學歷層次、指導研究生經歷均已不能滿足需求;研究生教育突出協同育人,學術型研究生培養要求科教融合,專業型研究生培養要求產教融合,督導隊伍中卻極少有校外知名教授或行業專家;研究生教育尤其在實習實踐階段地域分散性強,督導隊伍很難面面俱到。在研究生教育督導信息化條件下,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可以幫助督導在空間上跨越地域限制、校域限制,為實現研究生教育督導的科學化、現代化、集約化提供了無限可能,督導信息化亟待提上議事日程。
隨著教育信息化以及研究生教育發展多元化的不斷深入,研究生教育督導越來越多地呈現出多樣性。圍繞研究生教育督導的開展,以督導信息化為基礎條件,構建多元主體合作共治的格局,將實現學校、學院、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協同共贏;立足人才培養規律及本校的人才培養特色,建立督導工作多元共治的協同路徑,將能真正搭建共生、共治、共享的督導工作治理體系,形成多元主體有效協同的研究生督導新模式。
研究生教育督導內容內涵豐富、任務繁重,督導鏈條長、范圍廣,督導人員需要在新的工作理念下協同共治,這就需要以信息化建設平臺為依托,分主體分解任務、明確任務,通過職責分配明確督導職能,促進研究生教育督導內涵的可持續發展。
督導信息化可利用數據庫實現督導資料的海量存儲,可以實現調查問卷網絡化發放與回收、系統化處理與分析,可以通過教學監控系統遠程監控、記錄授課過程,大大提高督導的工作效率,通過督導網站和各種新媒體新技術形成常態學習機制,進而促進督導人員不斷獲取前沿知識、拓寬眼界、轉變思維模式,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督導的信息化建設,有助于改進工作機制、優化管理模式,融合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內生性變量,將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
長春中醫藥大學是一所有著60 多年發展歷史,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醫、工、管、法、文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高校。2010年,長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教育督導組正式成立,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學校也積極地展開了研究生教育督導的信息化建設。
以校園網為基礎,鏈接學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統、教學觀摩系統,劃分督導功能模塊,為督導員、教師和研究生提供登錄端口,主要用于課堂的實時在線監聽、培養環節實時統計與反饋、教學評價意見采集與反饋、師生建議的采集與反饋。在初步的探索中,實現了以下功能。
1.研究生課堂實時觀摩
將研究生教室攝像設備進行聯網管理。管理者在后臺為督導組成員設置賬戶及密碼,督導組成員可通過電腦客戶端或手機App 隨時登陸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平臺,首先查看“周次課表”,再在“教學觀摩”模塊根據課表選擇教室,查看該教室的上課情況,觀看時還可切換“教師視角”或“學生視角”,及時了解教師和學生是否準時上、下課,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狀態,以及教師的課程準備情況和學生的出勤率等相關信息。
2.培養環節實時統計
督導組成員可在“培養環節”中查看研究生的以下信息。
(1)課程完成進度。課程成績經研究生院審核通過后,被記入研究生個人成績單。督導組成員可在“課程完成進度”選擇某一學院、某一專業的研究生,查看該生的個人成績單、課程完成情況的進度條(完成進度=已合格的課程數÷個人課程總數×100%)、獲得學分情況進度條(獲得學分進度=已獲得的總學分÷個人總學分×100%)以及已完成課程的平均分等信息。
(2)必修環節完成進度。學校研究生必修環節包含論文開題、中期考核、學術活動、實踐訓練(科研實踐、教學實踐、專業實踐)、科研成果、社會實踐、科研學術道德與規范等7 項。除論文開題、中期考核、科研學術道德與規范由相應主管部門賦分外,其他各項內容及證明材料均由研究生個人通過教育信息管理平臺的學生端口,于每學期的指定時間段內上傳,再由學院及研究生院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記入必修環節完成情況。
督導組成員可在“必修環節完成進度”選擇某一學院、某一專業的研究生,查看該生必修環節完成情況的進度條,各項內容占總進度的1/7,其中,論文開題、中期考核、科研學術道德與規范3 項分別以成績合格記完成。其他4 項根據不同專業培養方案設置需完成的數量,將研究生個人已完成的數量按比例計入。
(3)學位論文完成情況。在研究生正式答辯前,研究生個人通過教育信息管理平臺的學生端口上傳學位論文,學位論文管理部門錄入校內外專家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評閱分數。督導組成員可在“學位論文評估”模塊查看論文獲得的平均分及論文具體內容,便于督導組有針對性地進行論文質量評估和指導工作。
3.教學評價意見采集
研究生在每學期期末的指定時段內,須通過教育信息管理平臺對授課教師進行教學評價,評價后方可查詢成績。教學評價主要采用問卷形式,問卷包含10個問題。
督導組成員在“教學評價”模塊選擇學院-教師,即可看到問卷的每個問題,以餅狀圖的形式顯示學生評價答案的占比。督導組根據統計情況可直觀地看到學生對授課教師的滿意度以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4.師生建議綠色通道
“意見箱”模塊是為教師和學生搭建的“吐露心聲”的綠色通道。教師和學生可通過教育信息管理平臺向“意見箱”中匿名或非匿名投遞意見或建議;此外,為督導組設置督導聯絡員,督導聯絡員為各年級、各專業、各校區的研究生,他們從教師和學生的工作、學習、生活細節中發現問題,通過專屬的“聯絡員意見箱”實時反饋給督導組。督導組通過“意見箱”能夠直接發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督導職能部門進行整改工作,從而不斷提高和完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機制體制。
通過建設督導微信小程序、督導微信群、QQ 督導群等交流平臺,為督導員和教師、研究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提供了便利,可實現督導信息的及時發布、教師持續的專業發展指導、課堂問題的及時反饋與交流、學生意見的實時收集等諸多功能。
研究生教育的信息化需要與之匹配的研究生教育督導制度,研究生教育督導的信息化建設需要從技術路徑、模式路徑、多元合作路徑等方面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