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進軍
隨著互聯網普及縱深以及信息大爆炸時代的到來,網絡信息安全作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重中之重,逐漸被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近些年,國家在網絡信息安全領域進行了戰略性制度安排、針對性重點建設以及系統性資源傾斜,以國家創新體系這種高階形態去推動、去建設、去保障。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高地,面對國家戰略需求,區域如何整合資源、先行先試,為國家創新體系做好補充和配套,對于中關村而言至關重要。
網絡信息安全之所以引發如此重視,主要歸結于其以下特性:一是涉及范圍廣。網絡安全涉及系統性風險,牽一發而動全身。在數字經濟時代,一旦網絡崩潰,則相當于按下了社會生產的一鍵暫停,其帶來的經濟、社會甚至主權損失不可估量。比如,2018年Ericsson設備證書過期,導致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11個國家的智能終端掉線數小時,嚴重影響了這些國家政企單位的正常運轉以及終端用戶的日常生活;二是復雜程度高。網絡信息安全涉及多種矛盾的協調及平衡,如言論自由與輿情管控的矛盾、個人隱私與社會監督的矛盾、創作高成本與復制“零”成本的矛盾等。與此同時,網絡信息面臨多樣性損壞,如網絡自身面臨的電磁攻擊、偽基站竊聽、網絡標準爭奪等;三是威脅國家安全。當前,網絡信息安全已成為現代化戰爭的延伸。在正面主戰場,人類戰爭從熱兵器、機械化戰爭逐步進入信息化戰爭形態,比如,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信息化的美軍完敗機械化的伊拉克軍。與此同時,信息化戰爭不再局限于正面主戰場,還包括網絡輿論、黑客攻防等分戰場。
考慮到網絡信息安全的上述特點,筆者認為,中關村可依托區域先行先試優勢和科技資源,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從技術、應用、機制等方面對國家創新體系有效補充和配套。
首先,在技術上,結合自身優勢,有組織、有計劃地分別選取戰略和戰術兩個層面的發力點,集中優勢力量進行攻關。中關村坐擁中國最多頂級高校和頂級科研院所,是我國科技創新出發地和原始創新策源地,但同時也面臨著創新成果散、雜以及重點不突出的情況。而網絡信息安全是一個相對龐雜的體系,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有必要開展中關村網絡信息安全專項規劃,以之引導中關村創新資源有策略、有重點地向網絡信息安全的關鍵領域針對性投入。其中,戰略層面,可考慮偏底層架構的網絡信息安全設計,如底層架構國產化、網絡新基建等;戰術層面,可結合在病毒防護、漏洞修復、數據加密等方面的基礎,加大對偏上層應用的網絡信息安全對策方面的研發和創新。
第二,在應用上,制定路線圖、時間表,有序引導區域內用戶進行國產化替換。網絡信息安全涉及范圍廣,進行國產化替代并非一日之功且成本巨大。考慮到自主研發的底層架構可能會存在很多漏洞,短時間內難以匹及國際相對成熟的底層架構,可將自主研發的底層架構在非敏感數據、非重要企事業部門、部分中關村企業、小范圍內進行內部測試,待相對完善后再向金融、醫療等核心部門逐步推廣,而不是全面上線、強力推行。此外,考慮到很多用戶需要改變長久以來的養成習慣,在自主研發底層架構的同時,應當同步開展上層應用的開發和升級,提高上層應用的兼容性以及操作界面的相似性,降低轉化成本并提升用戶轉化意愿。
第三,在體制機制上,通過創新補償機制,有序進行產業布局、引導企業組織陣型等方式進行先行先試。想要引導創新主體,尤其是企業,投入到網絡信息安全的研發中,必須要考慮市場的作用,然而網絡信息安全是數字經濟時代國家級的基礎設施,并且技術復雜、研發成本高,市場中的創新主體投入意愿不強。可考慮借鑒高鐵、高速公路等傳統基建模式,通過設立專項債券、財政專項補貼等方式,促進網絡信息安全建設,對這類經濟效益低,對國家有戰略意義的創新形成一種創新補償機制。此外,從產業角度考慮,網絡信息安全領域技術復雜,創新主體單獨作戰要么投入過高,要么難以發揮系統效益。因此,可考慮引導企業形成航母編隊,共同發力推動網絡信息安全產業發展。
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加之全球政治形勢的變化,使得網絡信息安全顯得越來越重要,中關村作為我國創新資源最為密集、基礎最為雄厚的地區,要圍繞網絡信息安全開展技術、應用、體制機制上的探索與創新,勇擔新使命,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當好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