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硯
近期,有“東南亞小淘寶”之稱的電商平臺Shopee不斷裁員的消息甚囂塵上,一時之間,關于中國企業出海東南亞受挫的話題引發熱議。
在全球范圍內,東南亞有著廣闊的發展機遇及地緣優勢。依托新加坡是打開東南亞市場的第一步,一般企業或按照“中心——發散”的戰略,以新加坡為中心,逐步打開其他東南亞國家市場。此次陷入輿論漩渦的電商平臺Shopee也是如此。
隨著全球陷入大通脹時代,各國央行爭相加息,加上供應鏈紊亂、中美貿易戰和俄烏沖突等地緣政治影響,企業過去倚靠資金投入,不計成本做大規模,虧本也在所不惜的好日子已然到頭。同時由于利率升高,意味著營運成本、籌資成本及投資人獲利期待的增加。投資人變得謹慎,資金不再如過去般大幅投入。
近期由于連續虧損、騰訊減持、股價大跌,Shopee與其母公司冬海集團,都面臨著嚴峻的生存挑戰。其核心股東稱,隨著投資者逃向“避風港”,預計無法在市場上籌集資金,未來12個月至18個月的主要目標是盡快實現正現金流。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中,他強調,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時刻,正確的做法是更加關注自給自足、長期盈利和防御能力。
實際上,2022年的東南亞電商競爭已然進入白熱化階段,競爭主要對手都是來自中國的互聯網巨頭——背靠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Lazada,風靡東南亞多國的電商巨頭Shopee,估值已經超過H&M和Zara的總和的Shein,以及后進玩家,熱度卻超過Facebook的TikTok電商。
不過,來自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同臺爭霸東南亞電商市場,無論誰勝利,都是中國企業的勝利。
東南亞憑借政策利好、人口紅利、社交媒體高滲透等優勢條件,已成為今年跨境電商業界熱議的熱門市場,但東南亞市場多國多語言,具有復雜性和分散性特點,讓電商的潛力很難快速釋放。東南亞文化與中國看似相近,實質上卻仍存在巨大差異。各個國家、地區的文化底蘊、做事方式和決策習慣都不相同。如何做到本土化是東南亞電商市場的破局關鍵。
出海東南亞的中國企業,早就總結了一些關于這個獨特的新興市場的打法,原因是這個6億多人口的市場坑坑洼洼、雜亂無章。有人笑話說,你去人口近3億的印尼直播淘金,你如果想當然認為可以在這個東南亞最大的單一市場大有斬獲,那就大錯特錯,因為你想不到這個國家僅方言就100多種,你無法通過一種簡單的模式復制拓展市場;比如去越南開店,可能需要與當地社會勢力搞好關系。
有人說,當你走入東南亞市場,會發現自己踏入了一塊深不可測的原始森林,諸如“市場割裂”、“消費水平不高”、“電商基礎設施差”、“需要市場教育”等難題都在等著你。
有企業總結了一套東南亞品牌出海的“黃金公式”:“一站式服務+本地化運營+區域協同”。這套公式再配合“中國核心團隊+本土運營團隊”的組合戰隊形式,成為品牌出海東南亞的“教科書式案例”。
目前,疫情在東南亞已經基本結束,整個東南亞市場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由于東南亞消費者的支付能力增長緩慢,隨著資本支撐的補貼紅利褪去,所有之前靠燒錢補貼用戶的企業都面臨嚴峻的競爭考驗,同時企業端的付費習慣完全沒有養成,看似巨大的市場實則困境叢生。但東南亞市場還是存在不少新的市場機會,比如企業的數字化運營。專家認為,本地化、簡單化、游戲化的企業內部工具,更適合東南亞市場的特點。用機器取代人工運營,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同時,以Web3為標志的下一代互聯網或元宇宙也是東南亞市場的新機會。
出海東南亞迎來群雄逐鹿時代,巨頭如何把握東南亞市場的本土化戰略,中小企業如何抓住龐大新興市場的商業機會,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實踐的課題。